第37章 透明的人生(1)

作者:雾满拦江

|

类型:历史·军事

|

更新时间:2019-10-08 02:46

|

本章字节:13224字

1学生架空憨老师


接到陈国瑞、刘铭传相互指责对方的投诉,曾国藩的立场是毫无疑问的,他拿起笔来,在陈国瑞的状纸上批复了几千字,狠狠地批判了陈国瑞这厮的半生功罪,令其改过自新。陈国瑞不忿,继续上告,曾国藩大怒,立即将其奏参,要追究陈国瑞只身逃脱,陷主帅僧格林沁之死的大罪。


朝廷圣谕,脱去陈国瑞黄马褂,撤去帮办军务名号,责其戴罪立功。


陈国瑞这才见识到曾国藩的厉害,敢情这老曾,老虎不发威,假装是病猫,看起来斯斯文文的读书人,一副人不忍欺的善良厚道模样,一旦惹到了他,竟比刘铭传更狠。陈国瑞被收拾得服帖了,再也不敢多吭一声。而僧格林沁的旧班底也全都识趣地配合曾国藩,没人敢再惹是生非。


曾国藩很开心,整合这支杂牌军,最让他头疼的就是僧王的人马,如今全都摆平了,于是曾国藩发号施令,点兵布将。


这一点兵布将,曾国藩立即发现情况不对头,他被最心爱的弟子李鸿章给算计了。


头一个不听话的是刘铭传,曾国藩命其驻扎周口,对撞新捻子。刘铭传接到命令,也不说反抗,只是坚决不执行。他把曾国藩的命令千里迢迢送李鸿章处报告,李鸿章研究过后,推翻了曾国藩的军令并通知老师。


当时曾国藩那个别扭呀,再下令命李鸿章的弟弟李昭庆统率马队。李昭庆接令,立即给哥哥写信。李鸿章收到信,研究分析后推翻,写信给曾国藩,让曾国藩考虑更成熟的方案。


曾国藩气得七窍生烟,这都什么事呀,他李鸿章竟然自居太上皇!可他又不能和弟子李鸿章吵翻,只好再写信给李鸿章,解释诸军令何以如此布置的因由。李鸿章对曾老师奖勉有加,鼓励老师再接再厉,再创新高,把个曾国藩气得哭都哭不出来。


最后曾国藩费尽周折才把李鸿章说服,于是师徒二人达成协议,对于淮军,除了撤掉营官之事需要和李鸿章商量外,其余军务李鸿章就别插手了,要不老师这边的活真没法儿干。


曾、李达成协议,刘铭传也没理由再闹了,只好统兵上马,于四河流域之间,千里平原之上,开始狂追新捻子,寻求决战。可是新捻子疾奔如飞,来去无踪,刘铭传狂追了大半年,不见丝毫效果。


追不上新捻子倒还罢了,新捻子还时常截长补短,狠狠地给曾国藩一个惊喜。


同治四年年底,新捻子突然发了疯般集结起来从河南直扑湖北麻城,麻城驻扎的是湘军成大吉部。及至兵临城下,成大吉部哗变,原来这支部队早被秘密社团哥老会控制了,遂由湘军转型为新捻子,诸捻合流,进逼襄阳。刘铭传闻讯在后面急追,却哪里追得上,行军之中传来坏消息,诸捻大破官军于黄冈,杀总兵梁洪胜。


朝廷闻讯大骇,急命正在家生闷气的曾国荃曾老九速速出山,与哥哥曾国藩共赴国难。曾国藩也写信相劝,曾国荃终于答应出任湖北巡抚,总算是稳定了局势。


此后的战局无聊之至,曾国藩不停地调兵遣将,继续追击新捻子。新捻子则东奔西走,玩起了躲猫猫,拒绝与官军亲密接触。这个游戏一直玩到同治五年五月,也没玩出个名堂。


实际上效果是有的,而且完全按照曾国藩的设计与部署,循序渐进地向前发展。曾国藩之方略,是困新捻子于四河之间,坚壁清野,慢慢缩小新捻子的生存空间,待其疲弱不堪,一鼓而击之。这个办法,一如此前湘军缓慢地挤压天京太平军的生存空间,有一个漫长的时间段,比拼的是坚忍。


这个道理大家都能听懂——但实际上根本没人听得懂,你说缓慢挤压,大家忙不迭地点头,要得要得,就是要缓慢挤压,然后突然问你:“你曾国藩耗费民力财力,折腾了这么长时间,怎么还没把新捻子摆平?”


朝廷的耐性终于耗尽了,这么追来追去的不好玩,遂下谕旨修理曾国藩:


捻匪滋扰日久,蔓延愈广,迄未大受惩创,若不力筹进剿,靡饷劳师,军务将何日蒇事?曾国藩……着即赶紧趱程,星速驰赴陈郡,亲临各营,就近调度,以期呼应较灵。并着督饬湘淮各营,视贼所向,尽力穷击,不得专事防守,任贼纵横。内地贼氛一日不净,则洋人之窥伺当日甚一日,该大臣公忠体国,为朝廷柱石,尤当统筹全局,迅将捻匪竭力剿除,以副委任。


朝廷沉不住气,那是因为朝臣们蠢蠢欲动了。最先出场的是监察御史朱学笃,他妙语连珠,谈笑风生地嘲弄曾国藩,曰:“夫防剿不能偏废,若举能战之兵悉力以防,则又谁与之战?不战而防之,岂有穷期乎!且以难筹之饷,供此不战之兵,其何能济乎?”


把朱学笃的弹劾奏章翻译成白话文,意思就是:曾国藩,大笨蛋,不会打仗白吃饭,朝廷喂你有何用?只知防守不敢战。


朝廷觉得朱学笃说得极是在理,就把朱学笃的奏折批给曾国藩看,请曾国藩认真学习领会。


朱学笃这个弹劾来得正是时候,新捻子在流窜之中,始终在寻找机会打破曾国藩依托四河布防的战略。曾国藩就抓住新捻子这个急于逃窜的心理,考虑将新捻子向周家口挤压。周家口三河交汇,是个兵家绝地,倘新捻子窜到此处,必可一战而歼。但要达成这个目标,就必须先行开浚河工,将沙河和贾鲁河的水灌至周家口,让新捻子渡河不得。


新捻子真的钻进了曾国藩布下的口袋——只不过,时候有点早。当新捻子突然冲过来时,官军这边的河工还未完成,三河流域的水流极浅。这就好比口袋仍然是口袋,只是底部破了个大洞,新捻子呼啸一声,呼啦啦就从破洞中挤了出去。


诸捻突破防线,冲出重围,向着山东辽阔大地纵马疾奔。曾国藩完美的战略布局,至此宣告失败。


2如何消灭老领导


捻子突围,让曾国藩好不窝火。此前征剿洪秀全的太平军之时,同样的事情发生过无数次,诸如官兵合围天京,屡次三番被太平军攻破江南大营及江北大营。并不是这个围困的方略有问题,而是还不到合围的时间。曾国藩这次遇到的事情,同样也是如此。


话虽如此说,但工作出了差错,总是要有人承担责任的。当年江南大营被太平军攻破,连咸丰皇帝都认怂放弃了对前线的指挥权,现在曾国藩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形,就必须要给大家一个交代。


当夜,曾国藩在日记上写道:“睡后,竟夕不能成寐。内忧身世,外忧国事,有似戊午春不眠景象。”


在这里,曾国藩外忧的国事当然是指新捻子突围而走。而内忧的身世,则是他的老弟曾国荃,在官场上遭遇到了麻烦。


曾国荃出任湖北巡抚,他的顶头上司就是胡林翼的老上司官文。官文其人,受胡林翼之影响,和曾国藩也曾有过一段蜜月期,曾国藩最初的两江总督,就是官文帮忙弄来的。但当胡林翼死后,官文身边再没个像样的人影响他,于是他放任自流,越来越偏离正道,也越来越看曾国藩不顺眼,竟然加入了抨击曾国藩的阵营,隔三岔五找点麻烦,上奏折弹劾曾国藩。


以曾国藩的能力,还需要胡林翼罩着,才可以勉强和官文搞好关系。而曾国荃能力不如曾国藩,身边又没个明白人指点,可想而知,湖北之行他肯定要吃大亏。


一点没错,这时候的官文已经七十多岁了,堪称官场上的老油条、不倒翁。论战场上出生入死,这事他不能跟曾国荃比,但说到官场上的潜规则,曾国荃恐怕连门都摸不到。


曾国荃却不管那么多,他把官场当战场,一到湖北就轰轰烈烈,挽起袖子大搞政务改革。改了段时间,曾国荃停下来一看,嘿,他要求裁撤的部门机构,都得到了有力的加强,他要求加强的部门机构,却被挤得无以立足。原来,此时的湖北官场,经官文多年的苦心经营,早已是铁板一块,不可撼动。曾国荃要裁撤相关部门机构,负责人就立即去找老领导官文哭诉,官文当然要替老部下说话,立即强化该部门的领导班子,让曾国荃搞到最后,适得其反。


这下子愣头青曾国荃发飙了,他就是暴脾气,你跟我对抗,我就消灭你,这事没得商量!


如何消灭老领导?


简单,就是直接向朝廷告状,上奏弹劾官文。


曾国荃也不跟曾国藩商量,立即上奏弹劾官文,罗列七大罪状,件件桩桩,有证有据,让整个湖北官场大为震骇,朝廷也大大地吃了一惊。


曾国荃此举,堪称不顾大体,触动了官场的潜规则。但他之所参,字字句句有凭有据,让朝廷真的很为难。朝廷经过认真研究,传旨命官文回京述职,罚俸十年。


听到罚俸十年这个处理结果,曾国藩连声呼冤,替自己的弟弟抱打不平。盖因封疆大员的俸禄,只是其收入中微乎其微的一小部分,就拿官文来说,他的俸禄是每年二百一十五两银子,而其所谓的养廉银就超过一万两。所谓罚俸十年,只是说给外人听的,听起来处理不留情面,动了真格的,实际上只罚了官文二千两银子出头,不足他一年收入的五分之一。


但即使只罚了官文二千两银子,朝廷还觉得对不住官文,委屈了这名老同志,御笔一挥,把官文调任直隶总督。这个职位是最重要的,负责拱卫京畿的门户,一年单只是养廉银就有一万五千两。


相比于较真的曾氏兄弟,官文才是朝廷亲生的。象征性地罚了官文二千两银子,官文已经委屈死了。所以朝廷赶紧补贴五万两,算是慰藉官方那颗受伤的心。


曾国藩仰天长叹,曰:“公道全泯。”


这件事严重伤害了曾国藩的心,就在同治五年的九月初九,他忽然昏厥倒地,不多时苏醒过来,立即上奏请假一个月。眨眼工夫一个月的假期到了,他再次上折,要求辞职,并干脆请求削去自己一等侯爵的爵位。然后他丢开一切,开始与幕僚下起棋来。此后的曾国藩,真的打算撂挑子了。


朝廷接到曾国藩的辞呈,破例让他再休假一个月,假后去北京见见慈禧,至于注销侯爵这事,谕旨说,少扯淡了——“着毋庸议”。


于是曾国藩的弟子李鸿章欢天喜地走上前台,接替老师出任钦差,负责剿捻事宜。其实这正是李鸿章盼望已久的事,曾老师已经摆平了洪秀全的太平天国,最后剩下来的这个捻子,该让弟子立点战功了吧?不能因为你是老师,就吃独食呀。


原来,曾国藩剿捻不力,不过是弟子李鸿章下阴手争功,暗中摆布的结果——但这事真的没办法,捻子是曾氏集团建功立业的最后机会了,如果李鸿章抓不住这个机会,那这辈子就算是白混了。


于是曾、李互调,李鸿章北上剿捻,用的其实全都是曾国藩的方略,并在短时间内如愿立功。而曾国藩则返回两江总督的老位子上,开始了一段平淡无奇的日子。


史家均认为曾国藩剿捻失败,实际上他的方略仍然在由李鸿章推进,只不过战场上的事情,充满了无尽的变数,所谓计划不如变化快。李鸿章能否如愿以偿将捻子剿尽,这关乎整个汉臣利益集团的荣辱。但是意外的变故还是无可避免地发生了,李鸿章摧毁东捻而后,西捻张宗禹自盐山入山东,目标直指北京城。京畿震恐,诸路官军纷纷北上,堵截捻子北攻京城之路。虽然后来发现不过是一场虚惊,却也把朝廷吓了个半死。


朝廷这次是真的生气了,李鸿章和配合作战的左宗棠,两人均降两级。朝廷给出最后的时限,一个月,就一个月,一个月剿平捻子,什么事都好说,否则,左宗棠和李鸿章就是锁拿京师问罪。


但一个月眨眼就过去了,西捻还在飞蹿,李鸿章和左宗棠仍然是跟在屁股后面狂追。但朝廷并没有真的锁拿这两人,因为曾国藩的方略行将临至尾声。


同治七年六月,西捻被驱至徒骇河,进入三河交界的绝地。官军驱师大入,西捻灰飞烟灭,只是西捻领袖张宗禹,却从此神秘地消失了。


巨捻剿灭,帝国再无心腹之忧,李鸿章等战将固然要加官晋爵,但追本溯源,打造了帝国新军的曾国藩才是功臣榜上头一名。他已经被授体仁阁大学士,这次改授武英殿大学士,文华、武英两殿的首席大学士,在目前清帝国的权力架构中,最上面的是慈禧及同治,接下来就是曾国藩了。


万人之上,两人之下,功成名就的曾国藩动身,前往京师觐见慈禧与同治。


3三见西太后


位高权重之时,正是身败名裂之际。曾国藩在进京的途中,于客栈的墙壁上看到讥讽自己的诗,于是知道自己已成为天下之公敌,人人皆骂,人曰可杀,怪就怪他的人生成就太高,至少在当时已经无人可超越,你说大家不骂他骂谁?


此后曾国藩的人生,将沿袭七见慈禧太后的进程,步步行向自己的终点,这个过程惨淡而凄楚难言,充满了智者行至人生顶峰的无尽悲凉。五十八岁的曾国藩,在他这一年年底的日记中,不厌其烦地记述了他入京之后,连续三日觐见两宫太后的详情。


同治七年十二月十四日,答皇太后问


五更起,寅正一刻也。饭后趋朝。卯初二刻入景运门,至内务府朝房一坐。军机大臣李兰生鸿藻、沈经笙桂芬来一谈。旋出迎候文博川祥、宝佩衡韵,同入一谈。旋出迎候恭亲王。军机会毕,又至东边迎候御前大臣四人及惇王、孚王等。在九卿朝房久坐,会晤卿寺甚多。巳正叫起,奕公山带领余入养心殿之东间。皇上向西坐,皇太后在后黄幔之内,慈安太后在南,慈禧太后在北。余入门,跪奏称臣曾某恭请圣安,旋免冠叩头,奏称臣曾某叩谢天恩。毕,起行数步,跪于垫上。太后问:汝在江南事都办完了?


对:办完了。


问:勇都撤完了?


对:都撤完了。


问:遣散几多勇?


对:撤的二万人,留的尚有三万。


问:何处人多?


对:安徽人多。湖南人也有些,不过数千。安徽人极多。


问:撤得安静?


对:安静。


问:你一路来可安静?


对:路上很安静。先恐有游勇滋事,却倒平安无事。


问:你出京多少年?


对:臣出京十七年了。


问:你带兵多少年?


对:从前总是带兵,这两年蒙皇上恩典,在江南做官。


问:你从前在礼部?


对:臣从前在礼部当差。


问:在部几年?


对:四年,道光二十九年到礼部侍郎任,咸丰二年出京。


问:曾国荃是你胞弟?


对:是臣胞弟。


问:你兄弟几个?


对:臣兄弟五个。有两个在军营死的,曾蒙皇上非常天恩。


问:你从前在京,直隶的事自然知道。


对:直隶的事,臣也晓得些。


问:直隶甚是空虚,你须好好练兵。


对:臣的才力怕办不好。


旋叩头退出。回寓,见客,坐见者六次。是日赏紫禁城骑马,赏克食。斟酌谢恩折件。中饭后,申初出门拜客。至恭亲王、宝佩衡处久谈,归已更初矣。与仙屏等久谈。二更三点睡。


同治七年十二月十五日,入养心殿见皇太后


黎明起。早饭后写昨日日记。辰初三刻趋朝。在朝房晤旧友甚多。巳正叫起,六额驸带领入养心殿。余入东间门即叩头,奏称臣曾某叩谢天恩。起行数步,跪于垫上。


皇太后问:你造了几个轮船?


对:造了一个,第二个现在方造,未毕。


问:有洋匠否?


对:洋匠不过六七个,中国匠人甚多。


问:洋匠是哪国的?


对:法国的,英国也有。


问:你的病好了?


对:好了些,前年在周家口很病,去年七、八月便好些。


问:你吃药不?


对:也曾吃药。


退出。散朝归寓。见客,坐见者六次,中饭后又见二次。出门,至东城拜瑞芝生、沈经笙,不遇。至东城拜黄恕皆、马雨农,一谈。拜倭艮峰相国,久谈。拜文博川,不遇。灯初归。夜与曹镜初、许仙屏等久谈。二更后略清理零事。疲乏殊甚,三点睡,不甚成寐。


同治七年十二月十六日,答皇太后面谕


黎明起。早饭后,写昨日日记。辰正趋朝。巳正叫起,僧王之子之伯王带领入见。进门即跪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