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东奔西走(4)

作者:雾满拦江

|

类型:历史·军事

|

更新时间:2019-10-08 02:46

|

本章字节:9786字

于是刘邦就要汉军精选最没品的士兵,专挑那种最会骂人的,组成骂人小分队,轮流到成皋城下大骂曹咎和司马欣八辈子祖宗。就这样骂了一天,再骂第二天,每一天的骂法都花样翻新,务必要够刺激曹咎和司马欣,达到对他们两个侮辱程度的最大化。


连骂了五六天,曹咎和司马欣终于怒了,城门一开,楚军怒不可遏地冲出来,意图渡过汜水,与汉军进行决战——被骂急眼了,早把项羽的千叮咛万嘱咐给忘到了脑后。


可是汉军早在城外等候这个机会呢。临到楚军半渡,一半渡过了汜水,还有一半正在渡河之际,突然听到鼓声震天,伏兵四起。激动不已的刘邦,亲自指挥汉军冲了上来:“杀呀,冲呀,赶紧的,错过这一次,可就没这么痛快的杀人机会了……”潮水般的汉军涌上来。正如项羽说的那样,这天底下最能打的就是他项羽,但如果他项羽不在,再也没人能是刘邦的对手。楚军的防线请顷刻间崩溃,出城而来的士兵,再也没有机会回去了。


目睹惨败的场景,大司马曹咎和塞王司马欣面面相觑:坏了,中了刘邦的计了,忘了楚王临走之前的吩咐,这下可怎么办?


两人心里很清楚,眼下不仅是他们两人的失败,而且意味着成皋战场漫长的对峙中一个大转折。楚军的实力因为两人的轻举妄动而遭到严重削弱,他们不仅害了自己,也连累了整个楚军。


再没面目和楚王项羽相见,大司马曹咎和司马欣长叹一声,双双拔剑,自刎了事。


刘邦迫不及待地冲上来,先将楚军的所有粮草辎重、银货财宝通通搬过来,夺回成皋,屯大军于广武山西城。一支军队疾奔敖仓,夺回天下粮仓,余者主力人马,蜂拥挤到了荥阳城下,高叫钟离昧快点开门。


楚将钟离昧呆呆地站在荥阳城上,两腿直打战,知道成皋此失,楚军的大势已去——经过刘邦不断的零敲碎打,楚军的整体实力终于到达了由强转弱的临界点。这时候项羽听到这个消息,疯了一样赶回来,可是已经太迟了。项羽吃亏就吃亏在没有后援,他的大后方不间断地遭受汉军游击队骚扰。而楚军始终未能突破函谷关,这就导致了秦始皇平灭六国的战略格局的重演。


刘邦有一个稳定的大后方,援兵源源不断地赶过来,支撑他继续打下去。而项羽的大后方却成了他的软肋,一次次被汉军的游击战术所袭扰,非但没有帮上项羽任何忙,反而几次三番拖累项羽。


回顾楚汉战场,打了若许之久,项羽终未能再踏入关中一步。仗打到这个程度上,已经很难再有起色了。


悲伤的项羽也将他的军队拉到了广武山。此后,汉军在广武山西,楚军在广山东,两军隔河列阵,展开了长期的对峙。目前的中国象棋,就是仿楚汉两军对峙于广武山的阵势形成的。另有民间传说,当时最具声望的军事家李左车,于广武山上布阵,其精妙的布局,令楚军目瞪口呆、一筹莫展。


对峙于广武山,项羽又要吃大亏——别忘了敖仓的粮仓,此时在汉军手中呢!


明摆着,汉军这边的粮食络绎不绝,吃不胜吃。而楚军那边很快就会面临着粮草断绝的麻烦。可如果项羽想要夺回敖仓粮仓,手下却已经无人可用。如果他自己去,恐怕又被刘邦抓住机会,乘机捣毁他的大营。


十万雄兵落到项羽手中,竟然莫名其妙地成了负资产,一个个沦落为没有生存能力的弱者,依附于项羽的臂膀下期冀保护。只要项羽一走开,这些人就会被刘邦杀猪宰羊一般通通宰掉。


这仗到底是怎么打的,怎么打到最后,越打越没出息呢?


项羽很痛苦,也很困惑,却想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如此这般僵持了几个月,该来的终于来了。项羽这边,粮草已经不足,军心开始浮动。


这时候项羽想起来了,他手中还有一张牌。


王牌!


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和刘邦的妻子吕雉。


这两个人,他们一直幸福地生活在楚军的战俘营中,仗打了这么久,楚汉两军多次展开拉锯战,这两个俘虏也没出现问题,真是不可思议。


身边的敌人


项羽命令制作了一张大大的案板,把刘邦的父亲刘太公,手脚张开,呈大字形固定在案板上。然后把案板抬出来,让刘邦看个清楚。


隔着一条深深的壕涧,两人展开对话。项羽说:“刘邦,你看清楚了,这可不是头肥猪,是你亲爹!都因为你不服从命令,屡次三番兴兵闹事,才害得你爹落到如此地步!刘邦,你的名字叫坑爹!”


刘邦:“哦。”


项羽:“刘邦,你现在投降还来得及,否则的话,你就眼睁睁看着亲爹下锅,煮成香烂的水煮肉片吧!”


这时候刘邦说话了,他说的话是:“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桮羹。”(《史记·项羽本纪》)


当刘邦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们就会恍然大悟。这句话,刘邦憋了太久、太久了,终于等到了这一天,可以痛痛快快地把这句话说出来了。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来看看,刘太公和吕雉是什么时候沦为项羽的战俘的。那是公元前205年四月,彭城之役,刘邦大败之时。而现在项羽终于把刘太公推出来,袒呈于肉案上,威胁刘邦时,又是什么时候?是公元前203年十月。


这段时间,整整是两年半的时间。


这么长的时间,究竟意味着什么?


早在两年前,项羽就俘虏了刘邦的父亲和妻子,可是这对刘邦没丝毫影响,双方仍然是你来我往,打个不停。理论上来说,项羽自打捉住刘邦的父亲妻子,就已经掌握了刘邦的软肋,立于不败之地了。但事情发展下去,竟全然不是那么一回事,可想项羽心中,是何等郁闷诧异了。


明明抓住了刘邦的软肋弱点,搞到最后竟然全无效果,怎么会是这么个样子呢?


来看看下面的记载,就全清楚了:


项王怒,欲杀之。项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只益祸耳。”项王从之。(《史记·项羽本纪》)


后世有的史家,明显脑壳进水,就以项伯的解释为解释——刘邦就是这样一种人,为了争夺天下,父母妻子根本懒得理会。这是一场拼底线的战争,项羽拼不过刘邦,只能认怂。


这个解释固然没错,但使得这个解释能够立足的关键因素,却是项伯其人。


一点没错,刘邦的父亲妻子落入项羽的手中,原本是项羽最有力的王牌,足以置刘邦于必败之地。但由于项伯这个不稳定因素的介入,却导致时局翻覆,原本是最有价值的王牌,竟尔沦为了项羽手中的负资产。


很显然的一件事是,早在两年半之前,当刘太公和吕雉落入项羽之手时,刘邦就开始思考这件事之于他的意义。只要他的脑子没问题,他就知道,迟早会有一天,项羽会拿出他的父亲妻子,强迫他就范。这对他来说意味着极为强大的杀招,他必须要于绝境之中,想出个法子予以应对。


应对的法子很快就让他想出来了:想当年,我和你项羽,于楚怀王面前,立誓盟约,结为兄弟。我爹就是你爹,我老婆就是你老……不对,就是你大嫂,如果你一定要烹杀自己的父亲,我没意见,只希望你看在兄弟的情面上,分一杯羹给我,不可以吃独食。


这句台词,刘邦应该是想了又想,背诵得滚瓜烂熟,单等项羽以父亲、妻子性命相要胁的时候,就用这句标准文案来应答。


好了,刘邦既然想出这句台词来,就已经扭转了局势,至少是立于不败之地了。但接下来的问题是,项羽既然捉住了刘邦的父亲、妻子,为什么不早点拿出来,而非要等到时局扭转,楚军这边转入颓势的时候才使用呢?


这固然与项羽的荣誉感、自尊心有关,但更重要的,是项伯在中间起到的作用。


从数学的角度上来讲,项伯这个内奸,相当于一个负号。项羽这边不管取得什么样的优势,被项伯这个负号一乘,完了,变负值了。而且正是因为项伯这个负号的存在,导致项羽沦为了十万楚军的保姆,让他一步也走不开,无法去偷袭敖仓,夺取粮仓。同样地,原本是人质的刘邦父亲和妻子,也被项伯这个负号一乘,变成了刘邦方面的盈利点、项羽方面的负资产。


在这长达两年半的军事对峙之中,刘邦不断派出使者,去楚营中探望自己的父亲、妻子。这时候项伯就拿荣誉感来给项羽下套,让项羽允许汉使入楚营,以便把他搜集到的楚军情报给刘邦送过去。


在这个过程中,项伯是没有丝毫负疚心理的。因为他已经和刘邦结了儿女亲家,吕雉就是他的亲家母,刘太公说起来,还真算是他爹。所以项伯千方百计地激发项羽的自大情结,避免让项羽走上以老人妇女要挟对手的错误道路。被项伯暗中算计,刘太公和吕雉在楚营之中,非但没什么风险,反倒让项羽左右为难。


两军对垒中,还有一条可怕的规律:间谍往往更容易取得对方的信任。简单说来就是,项伯比亚父范增更容易取得项羽的信任。这是因为,亚父范增是把全部的心神放在分析敌我态势上,没有闲暇考虑项羽的情绪。范增说话,专拣项羽不爱听的来说,因为他要项羽避免任性,别犯错误。而项伯不关心这些,他只关注项羽的情绪,专门挑选那些项羽最喜欢听的话来说。这就是范增忠心耿耿却遭到项羽怀疑,而项伯吃里爬外却备受信任的原因。


总之,项羽当时的处境就是这样,有项伯站在他身边,这盘局他怎么摆弄都是输。但他仍然无法自控地听从项伯的话,因为项伯的话,每一句都是针对他的心理弱点而设计,让项羽听了还想听,仿佛吸毒一样难以自拔。


现在,项羽仍然像以往一样,被项伯的话迷惑住心智,放弃了杀掉刘邦的父亲、妻子。这就意味着他也错过了最后的机会。如果杀掉这两个人,此后楚军就没有理由再接纳汉使,项伯的情报传递就需要另行建立渠道。但这样所带来的巨大风险,有可能让项伯望而却步,最终会导致项伯与刘邦渐行渐远。


失去项伯的情报,刘邦针对项羽的打击就会迅速削弱——他再也无法确定项羽的所在,行动起来缚手缚脚,这就意味着项羽大逆转的时机到来。但是可怜的项羽,他到死也没有想到过,他始终被身边的亲人所出卖。


所以这时候的项羽仍然沿袭他固有的思维逻辑,向刘邦提出一个不可思议的提案。


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漕。项王谓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史记·项羽本纪》)


这段描写,是司马迁最成功的文学创作。在这里,项羽向刘邦提议说:“天下战乱纷扰,已经好几年了,就是因为我们两人的缘故。为了天下苍生,刘邦你能不能表现得像个爷们儿,站出来与我一决雌雄,别再让无辜的父老乡亲,受你我二人的连累了。”


多少年来,这段经典描写,成为了刻画项羽雄风烈志、磊落光明的铁骨英雄之传奇,当然也无形中衬托出刘邦的胆小畏缩、卑劣无耻。


是这样的吗?


让我们来看看项羽说这番话时,两个人的年龄。


这一年是公元前203年。这一年项羽三十岁,正是一个壮汉。这一年刘邦五十四岁,已经是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头了。


看看这情景吧,一个三十岁的壮年汉子,向一个五十四岁的老头伸出手指:“过来过来,老头你过来,咱们两个较量一下,看我不打死你才怪!”


现在我们终于知道,项伯为什么拂逆亲情,背弃项羽了。


这个三十岁的壮年男子,其心智竟像个孩子,完全没有成熟。他甚至没有想到,以他的壮年,向一个五十四岁的老头挑战,是多么不可思议,多么让人惊讶。只要项伯思维能力正常,就不会敢跟随这么一个心智幼稚的人。心智幼稚的人,让人看不到未来和希望。


面对这个体力达于巅峰,智力却停滞在孩童阶段的对手,刘邦报以一哂:


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史记·项羽本纪》)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