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家是一个不容拒绝的场所(3)

作者:李素文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01:53

|

本章字节:10884字

实际上,在现实生活当中,像程敏一样忍受着家庭冷暴力的人并不少见,也许程度不见得像她那样严重,但发展下去,无疑也会对婚姻和家庭幸福造成极大威胁。那么究竟应该如何才能避免或杜绝这种冷漠,甚至冷暴力呢?我们需要先从原因入手。


纵观家庭冷漠形成的原因,无非有以下几点:


1不懂得珍惜


不少新婚夫妇由于年龄偏小,不懂得珍惜生活,甚至没有家庭观念,更没有珍惜的意识,其实婚姻并不复杂,家庭生活也很简单,只要你懂得经营和珍惜,且具有良好的耐心,就能经营好一个家。


2认不清自己的角色


一些家庭成员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家中的角色是什么,或根本没有进入到角色当中,这无形中会对身边的人造成精神上的伤害和困扰,导致一些不良情况的发生。


3家长作风严重


一些在工作上习惯于命令下属的人,在面对家庭生活时,往往较难转变角色,以至于总想命令或指使另一半,进而造成伴侣的反抗和拒绝,将原本很容易解决的事情复杂化。


4不懂沟通的艺术


有的家庭成员在外面受到挫折,到家后可能不会表达,只会用沉默和抵抗来表现,这会让对方感觉摸不到头脑,产生各种猜测,甚至将事情推向反面。


5不会表达情绪


表达无疑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很多话说得到位,能够帮助事情更好解决,说得不到位则很有可能把事情搞砸。比如迫于职场压力,很多人可能会出现倦怠情绪,回家发泄,这是一种情绪的表达,是正常现象,但这种现象却并不正确,在对家人的层面上,这种做法很不公平。


以上几点造成冷漠的原因,其实并不难解决,在夫妻间感情较为牢固的基础上,只要能放下家长作风,学会珍惜家庭,加强沟通交流,在某些方面基本达成共识,并主动给对方一些关怀和理解,很容易获得缓解。当然,最重要的一点,你必须摈除自己的抗拒心理和冷漠态度,唯有如此,才能重新得到源自于家庭的温暖。


如果爱,请深爱


我国知名职业教育培训讲师李刚老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在这个世界上,最灵验的,最有求必应的,也是最值得我们供奉的神其实只有两位,一个叫爹,一个叫娘。”其实他是想告诉我们,千万别拒绝父母的爱,在这个世界上,即使所有的人都背叛你,父母也不会背叛你,即使所有的人都不再爱你,父母也不会不爱你,所以,不管你是声名显赫还是默默无闻,也不管你腰缠万贯,还是一文不名,都要接受父母的爱,并把爱带给他们。


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因为这份爱是天底下最无私,最深沉,也是最博大的。父母的爱无微不至、无所不在,渗透在儿女生活、工作、学习乃至一举一动当中,哈吉?阿布巴克尔?伊曼曾说:“谁拒绝父母对自己的好意,谁就首先失去了做人的机会。”


确实如此,父母是我们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也是训导我们最久的一位老师,他们用尽毕生精力,教会我们无数做人的道理,给予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却从不要求回报。对天下所有父母来说,无私的爱似乎成为他们所特有的标志。


小的时候,懵懂的我们总把父母当成唯一的依赖,无敌的保护者,遇到任何事情都会寻求父母的帮助,然而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小学、中学、大学,直至工作,年龄越大,对父母的态度就越冷漠,有时甚至感觉父母的唠叨烦人、思想落后、什么都瞎操心,不仅枉费了父母的好心,还让他们感到寒心。


身为心理医生的刘梅在一次和父亲一起吃饭的时候,不知怎么就谈起了哥哥,父亲说了两件让他伤心的事,还掉下了眼泪。在刘梅的心目中,一向很有男子气概的父亲从来不会在孩子面前表现脆弱的一面,这一次在酒精的作用下,已经显出老态的父亲说出了自己内心的伤感。


原来,在刘梅哥哥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时候,因为他和父亲在一个单位,所以父亲很积极地希望能为儿子做点什么,但两次都遭到了儿子的拒绝。第一次,父亲给哥哥讲做人的道理,当然,无非就是些老生常谈,希望他脚踏实地,不要好高骛远等等,没想到话没说完,哥哥就打断他,说了一句:“你知道单位的人怎么说你吗?”父亲很奇怪:“我在单位那么多年,从来没有人说我不好,他们怎么说呢?”哥哥说:“人家都说你太老实,那么多年都没混得油。”这一句不经意的话,让父亲听出了诋毁,感觉自己在儿子面前好不容易树立的威信被践踏了。


还有一次,作为单位老司机的父亲,和领导一起去下面县市例行检查,因为多年关系,父亲跟县里同系统的很多人关系不错,同桌吃饭时,他热情地给哥哥介绍,并说希望大家以后多加关照,但事后哥哥不但不领情,还对父亲说:“以后你别这样介绍了。”这让父亲感觉哥哥嫌弃自己有个当司机的爸爸,所以才会这么说。


听了这两件事,刘梅沉默了一阵,跟父亲解释道:“其实,我哥并没有不尊重您的意思,他只是想凭借自己的能力做好每件事,不想依靠您而已。”但无论怎么解释,父亲都不肯听,还哭着说:“我知道,你们俩从小就觉得我像个旧时代的轿夫,之所以拒绝我的帮助是因为我没有什么本事,帮不了你们什么。”


这话让刘梅感到很震惊,她突然想到自己小时候的一件事,当时她还在上初三,一次班里组织参观,自己不会骑自行车,但她宁愿让同学带着也不肯坐爸爸的车,这并不是因为她看不起爸爸的职业,而是因为不好意思。她把这件事告诉父亲,并对他说:“爸,我们小时候其实都觉得您当司机是很光荣的,每当您开着小车来接我,我都觉得特别牛气,但为了不让别人笑话,说我搞特殊,我一直都拒绝您接送,我想哥哥一定也是这样想的。”


说完这些后,父亲叹了口气,说:“也许就像你说的那样吧!但我很清楚,我现在越来越老,你们没有什么用得着我的地方了,我想帮忙也帮不上什么,有时候还可能给你们添乱。”两个人谈了很久,身为心理医生的刘梅不知道是否解开了父亲的心结,但从此之后,她开始刻意地接受父母所有的帮助,并及时对父母的帮助给予肯定,因为她深深地明白,有些时候拒绝父母的帮助,并不是爱他们,反而会让他们感到伤心。


在日常生活当中,除了像刘梅哥哥那样渴望独立,希望用自己的能力做好一切,不让父母担心的儿女,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不想让父母一直为自己操心,希望能让他们早日安享晚年。


王华是名长途司机,经常早出晚归,为了不让父母担心,他早上总是偷偷起床,拿起衣服就走,晚上也总是悄无声息地回来,希望不会打扰到父母的休息。然而让他觉得过意不去的是,每天早上,无论多早,他只要起身,母亲总会关切地问他早上吃什么,晚上什么时候回来,还常常在他起床之前就准备好早餐。


不想让母亲如此操劳的王华,不太善于言辞,每次母亲准备好早饭,他总是敷衍地吃几口,或皱着眉头告诉她:“我早上食欲不好,不想在家吃饭,你以后别再做了。”就急匆匆地上班去了。后来为了不再让母亲因为他而早起,他干脆搬到了单位的宿舍,每个月只在家待一两天,这让母亲感到十分失落,总以为自己做错了什么,不然儿子怎么会从安逸的家里搬到宿舍去呢?


作为儿女,有时本意是好的,不想让父母太过操劳,但对于父母的关爱和照顾,无论出于什么样的理由,也无论父母的帮助是否对自己有用,即使父母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有些不对,也要知道,他们的初衷是好的,他们是不会害自己的。了解到这一点之后,相信在面对父母好意的时候,我们所做的不再是生硬的拒绝,而是满怀感激之情的接受,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接受父母给予的一切关爱,本身就是对父母的报答之一。


给孩子成为大人的机会


无论是初为人父、为人母的新爸妈,还是已经拥有年龄不小孩子的经验丰富的父母,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做出骄人成绩,成就一番事业,然而想要达到这一目标,却并非易事,毕竟如今的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想让孩子脱颖而出,必须从小对他进行正确的指导和教育。


几乎所有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变得独立,有所担当,那么,在他小的时候,你就要刻意培养他的独立能力,给他成为大人的机会,同时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拒绝源自孩子的帮助。


实际上,每个孩子从逐渐具有意识之后,就开始拥有独立的愿望,这不仅表现在他不乐意接受源自父母的帮助,还表现在他希望给予父母某些方面的慰藉。


一些细心的婴幼儿父母不难发现,当他能够尝试着使用勺子的时候,他会对你喂饭的行为十分反感,甚至处处和你作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饭吃进嘴里,即使弄得满地都是;当他开始学会走路的时候,他常常会有帮大人拿东西的愿望,当你为他拿来他所需要的东西时,他不仅不领情,甚至还会因此而哭闹,因为他希望这件物品是他亲手取来的。


其实这些行为,都是孩子渴望成长,希望成为大人的内驱力所造成的,然而很多父母,打着对孩子好,爱孩子的名义,不愿让孩子受一点苦,什么都抢着做,殊不知,这种拒绝孩子动手的行为,非但对孩子的成长毫无益处,反而阻碍了他独立性的发展,让他逐渐丧失了迅速长大的能力。


育儿专家刘女士曾谈到某次和自己儿子去餐厅的经历:


当天,刘女士和儿子一起在餐厅享受了一顿美味的餐点,饭后水果是一小盘充实而饱满的葡萄,让人看了忍不住垂涎欲滴。三岁的儿子很兴奋,一颗一颗剥着往嘴里送,还不时剥好一颗放进妈妈嘴里。


这时,邻桌传来一阵童声:“妈妈,我要吃葡萄!”回头一看,刘女士发现是位年轻的妈妈带着大约五岁的男孩在用餐。禁不住孩子的再三催促,年轻妈妈放下刚吃了一半的食物,开始帮孩子剥葡萄,并一颗一颗地喂进他嘴里,而白白胖胖的男孩只是坐在那里,重复张嘴、咀嚼、吞咽的动作,直到所有的葡萄全部吃进肚子,那位妈妈才终于得以继续吃她的午餐。


刘女士的儿子显然也看到了这一幕,他好奇地问:“妈妈,那个小哥哥的手怎么了?他为什么不自己吃?”刘女士笑着对儿子说:“宝贝,妈妈可不希望你也这样。”儿子拍拍胸脯自豪地说:“我才不会呢,我是小男子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光要自己做,还要帮妈妈呢!”说着,又往妈妈嘴里塞了一颗葡萄。


看到如此乖巧的儿子,刘女士欣慰不已,同时也为那位年轻的妈妈而感到担忧。当她和其他育儿专家探讨这一话题的时候,她说起了这件事,并忧心忡忡地说:“从这件简单的剥葡萄事件中我们可以发现,只要父母愿意给孩子机会练习,三岁多的孩子完全可以学会,而且做得很好,但往往很多父母出于对孩子的宠爱,凡事都为他准备妥当,只要孩子一张口,什么都做得好好的,可这不是帮孩子,而是害了他啊。”


另一位育儿专家点了点头,接过了这个话题,她说:“其实不只是剥葡萄那么简单的事情,我也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多少父母总是习惯以大人的角度来规划孩子的未来,决定孩子该走的方向、该学习的内容,而不是以孩子为中心来考虑他的真实需要,这让孩子逐渐丧失了成为大人的机会,也就此失去了帮助父母,同时也是帮助他们自己的最好时机。”


其实这些育儿专家的担忧并不是空穴来风,事实上在我国,很多父母不仅对婴幼儿照顾有加,对于已经上小学、中学,甚至大学的孩子,依然是这种包办态度,很多父母以为只要让孩子好好学习,日常事务完全可以帮他打理好,免得分散他的精力。还有些父母总觉得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必须为孩子做这做那,即使他已经长大成人,也放不开心底的那份担忧。


殊不知,这些看似对孩子的照顾和不放心,最终带来的结果是孩子丧失了长大的黄金时期,即使年龄上成年,心理上也很难断奶,甚至根本没有成为大人的机会,这样的父母,即使付出再多,也不是合格的家长。作为父母,究竟应该如何去做,才算合格呢?答案很简单,不仅不要拒绝孩子的帮助,还要积极主动地接受他的帮助,为他创造长大的机会。为了让年幼的孩子更好成长,有关专家提出了这样几点建议:


1适当满足孩子的愿望


对于一些孩子力所能及,且没有太大危险的事情,只要他愿意尝试,尽量满足他的愿望,比如洗碗、洗菜、摆碗筷、搬小板凳、扔垃圾、帮父母拿报纸等,当孩子有类似的愿望,即使做得不够好,父母也要为他创造机会,并及时鼓励,促使他不断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在孩子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不要给他施加压力,既要让他得到锻炼,又要让他获得乐趣。


2用温和的语气解释原因


孩子的自尊心往往都很强,当他因为某件事情做得不够好而受到批评或责备后,肯定不愿再去做了,因此作为父母,一定要让他明白,在他所在的年龄阶段,有些事情目前是做不了的,并不是他不够优秀,而是能力达不到,比如独自搬比较重的东西、自己倒热水、自己过马路等。需要注意,在对孩子说“不”的时候,最好借助一些事实,这不但有助于帮他建立良好的自尊心,还能让他更好地理解父母的苦心。


只要做到以上两点,并随时注意为孩子提供锻炼机会,鼓励他帮助父母做事,相信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一定会更加快乐,也更加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