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萤火如豆也是灯(3)

作者:李丹崖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09:37

|

本章字节:10526字

萤火如豆也是灯


十六岁,本该是一片被太阳镀上金辉的岁月,而他却终日蔫蔫的,像是被严霜打了的茄子。


他故意戴着大大的黑框眼镜,有时候还在自己头上扣一顶黑色的鸭舌帽,就差把自己的脑袋缩到脖颈里了。几乎所有所有人都认为他有抑郁症,他基本不参加体育活动,放学的时候,也总是溜着墙根走,即使是老师喊他回答问题的时候,他也总是低着头,一语不发。同学们都笑他,说他就是用“石磙也轧不出一个屁来”,就连亲戚们也认为他是一丛不成材的灌木。


其实,他心里最清楚,是自卑在作祟。他彷佛是中了自卑的蛊毒。


他来自农村,由于成绩优异,才考到城里的重点中学。他家境不好,父母早年离异,是奶奶把他一手拉扯大的。所以,从小他就不爱与人交流,只一门心思花在学习上。只有偶尔在野外一个人的时候,他才轻声哼唱几首自己喜欢的歌。这应该算是他的唯一爱好了,这点爱好,就像私藏的美味,只有在无人的时候,才拿出来自己享用。


一个秋天的晚上,月朗星稀,他独自一个人在操场上走了很久,知道熄灯的铃音响了他才回到寝室。寝室里的灯早就灭了,他想,室友们肯定早睡了,他轻手轻脚地推开门,正要往铺上摸,一只蜡烛突然杯亮了,紧接着是另一只,王老师和同学们的笑脸映入他的眼帘,大家在一起唱着:“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


原来,连他都忘记了,今天是自己生日。


他许了一个愿望,这个愿望很“隆重”,仿佛用尽了他全身的力气,然后,他深吸一口气,吹熄了蜡烛,室友们给他挑了最大的一块生日蛋糕。那天的月色真好,他们是就着月色吃完生日蜡烛的。


窗外的花园里,各种夜虫交相鸣唱,仿佛在给他开一场生日pary,时而,还有点点萤火虫聚在一起,飞出各种动人的舞姿。


他王老师的提议和大家的一再要求下,生平第一次在人前唱了一首歌。后来,据他回忆,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唱了什么,他只记得那天花园里的萤火虫很美,美得让他遐想,让他心动,总之,那天他收到了进校以来出奇的多的掌声。


从那晚开始,他的性格改变了许多,每当他觉得心情暗下来的时候,那晚的烛光和萤火总能一次次把自己的心情点亮。那晚的烛光和萤火宛如给他的信心补足了“钙”,他逐渐学会了和同学交往,课余的时候,他还用自己打工挣下的钱报名参加了一个吉他培训班。


后来,他考上了大学,并且成了校园乐队的主唱。渐渐地,他成为了整个学校同学眼中的焦点。他经常参加一些选秀活动,且屡屡获奖。


前不久,我在一家知名媒体看到了他的专访。对着镜头,他忆起了多年前的那个晚上,他说,那晚的月光如温泉一样浸润了他原本干涸的心灵,尤其是那晚的烛光和萤火,一直闪烁他的脑海里,伴着他驱走自卑的阴影,并引领他走向了生命的满园春光。


专访结束的时候,他弹着吉他唱起了一首自己原创的歌,歌的名字叫《萤火虫》:不是弃儿/它们是夜间的精灵/尾光闪烁,来自这跳着舞的小虫/总是抬着头/向前看/心中装着火把/就不怕夜幕多黑暗/用自己身上的星星,给夜点一盏火红/尽管如豆也是灯……


把心种进去


单位的楼下新开了一家酒酿元宵,生意相当火爆,终日“食客”排队,想得两三颗元宵比老百姓见章子怡都难。


这家店叫“美食坊”,美食坊的元宵汤汁挂了淀粉,甚为浓稠,据说,煮汤所用的水淘自地下深井,深井上长有一棵桂树,桂花盛开的时节,片片桂花熏染了井水,桂花凋落的时节,片片细小的花瓣如黄米纷纷扬扬地落在井沿上,细心的老板娘就把这些花瓣收集起来,洗净、风干,然后撒在熬制元宵的汤汁中,吃起来,满口都是桂花香。


原来,他们家生意做得好,是有自己的独特秘方在内的。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奥秘,被我发现了,那就是美食坊的老板娘非常美,她肤若白元宵,目光深邃如一眼古井,笑起来,俨然就是着名影星苏菲玛索。


我问过许多人,为什么排着队也要到美食坊来吃元宵,是因为这家店的老板娘长得漂亮吗?大家只是说,这家的元宵很好吃,有一种特别的感觉,至于到底是什么感觉,却说不出。


一天晚上,我加班到晚上十一点多,突然有了饿意,就想到了美食坊,想必这时候吃元宵不用再排队了吧。我径直去了美食坊,快要打烊了,小工们都在收拾桌椅,打扫卫生,他们把板凳倒扣了桌面上,我心想,这下坏了,来晚了。不料,就在我犹豫着折身出门的时候,老板娘连忙喊住了我,先生,你是来吃元宵的吗?


是啊,但是,我看你们……


没事,您进来吧,我马上安排师傅给您专门煮一份。


我感激万分,连连道谢,并在他们收拾东西的间隙,和老板娘搭讪起来。


你真会做生意,把店打理得这么好?一个弹子儿般大小的元宵做得比足球还邪乎!发财了吧?


哪有,这还不是像先生您这样的顾客多帮衬。我是做小生意的,既然是小,关键是要精致,精致了才会有人来。老板娘赶紧接过我的话茬。


你能告诉我你家的元宵是怎么个精致法儿吗?我趁机问道。


其实,我们家的元宵的精致,不再汤汁里,也不再元宵本身,而在于对待顾客的态度上,我经常给店里的小工们说,每一个顾客都像是我们的土地,我们的元宵呢,就像是一颗颗种子,把“种子”种进“土地”的嘴里是需要用心的,否则,不但不能开花结果,还会生蛀虫。所以,我们是抱着必定开花、结果的心来做元宵的,也就是说,我们把心种进了元宵的馅儿里,种进了每一位顾客的嘴里,他们的嘴里含着我们的心,您说,他们能不再来吗?


老板娘的一席话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这话说得多诗意啊,简直胜过一篇美文的魅力。我忙问,你没做元宵之前是干什么的?


老板娘脱口而出,在南方乡下的果园种地啊,我们栽种果树,其实,我觉得这和做元宵是一个道理,都是要对土壤感恩,种果树苗的时候,也要把我们的心种进去。


把心种进去。多么诗意的一句话,其间蕴含的道理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仔细品咂啊!


等一朵云飘来


他出生在日本的一个武士家庭,按理说,他应该学习剑道,但是,他却出奇地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曾经一度梦想做一个出色的绘画大师。就在这时候,日本从一个半封建国家转变为工业大国,他的理想也跟着大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他应聘成为了一名电影导演助理。经过多年的努力,他终于有机会做导演拍摄了自己的作品,并且在国内小有名气,于是,他开始花大力气进军国际市场。哪知道,他的该部作品在国内试映时就惨遭冷遇,为此,许多人都说他不自量力,面对流言蜚语,他淡然而笑,不久,墙里开花墙外香,这部影片入选威尼斯电影节,并获得了令人羡慕的金狮奖。


他总是一个不疾不徐的人,做人做事都显得十分闲适。他曾被誉为“电影界莎士比亚”,他的名字叫黑泽明。


黑泽明一生拍过30多部作品,其中《罗生门》、《七武士》等作品深得业内专家和广大影迷好评,1990年,80高龄的日本导演黑泽明在奥斯卡颁奖礼上获得终身成就奖。1999年,黑泽明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亚洲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黑泽明先生的作品总能在看似波澜不惊的剧情中裹挟着汹涌的情感暗流,总能在看似不起眼的物件细节中饱含着惊心动魄的转折和悬念。黑泽明先生是一个日本人,但是,无论是他的作品还是他的性格,总给人一个中国修道者的形象。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一次,黑泽明在拍摄一部电影的时候,为了增强画面的美感和意境,按照剧本的要求,需要拍摄一个这样的场景:草地上,的主人公的活动,天边,悠悠地飘来一朵云。然而,那天偏是个万里无云的天气,为此,黑泽明专门询问了天气预报员,天气预报员告诉他,晚些时候,天空将有些许云朵飘过。得知这样一个令人欢欣鼓舞的消息之后,黑泽明导演赶忙让所有的演职人员全部暂停工作,大家席地而卧在草地上,一边嚼着草根,一边静静地等待天边的一朵云飘过来。不料,这一等就是将近4个小时,看到天边出现了棉絮般的云朵,黑泽明从草地上跳了起来,手舞足蹈,像个孩子。


这是多么怡然自得的一种场景啊!为了一朵云,黑泽明不惜耗费巨额的花费来等待,这又是多么闲适的一种心境。在当下这个商业片极端爆炸的年代,黑泽明的这种做法不得不令许多自诩为导演的人而感到汗颜!


《菜根谭》有云:“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闲适,是一种曼妙“无为”的心境,它所达到的效果有时候远远要比激进“有为”要好得多!


闲适真美!


生活如桑,人如蚕


春天来的时候,我刚买了一个单反相机,约好了和朋友去宏村拍了一天的风景。晚上,把拍下来的照片拷在电脑里与朋友比对时,才发现自己的摄影水平的差距,朋友拍照时选取的角度总会出奇地好,处处透着新意,透着奇崛,而我的作品,却总是不痛不痒,平淡无奇。


我向朋友请教其中的奥秘,朋友饱含哲理地说了这样一句话:对生活抱有一颗敏感的心,所有的风景自然会钻进你的镜头里。


敏感,真是一个活色生香的字眼儿。春江水暖鸭先知,这是鸭子对春天第一缕气息的感知,漫天风雪里,淡淡的一株梅花开了,推开窗,我们嗅到了严冬的第一缕清香,这是透过鼻翼蔓延到心灵的一缕芬芳。


敏感是发现的前提。


200多年前,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的里斯德教授正坐在椅子上喝咖啡,突然感觉一阵眩晕,他暗叫一声,不好,有人在咖啡里下了麻醉药。第二天,里斯德教授在自己的椅子上被发现已经死去,警察赶到现场,发现里斯德教授的脖子后面被扎上了一根长约5厘米的带有软木塞的针。是谁杀死了教授,毒针上为什么带有软木塞?


瓦特听到这个消息也赶到现场,发现软木塞来自炉子上的开水壶,通过实验,瓦特发现,水蒸气在沸腾时,压力较之平常的水要提高1800倍。那把茶壶的壶嘴恰巧对准了里斯德教授坐的椅子,而开水壶正是教授的助手放的,助手是为了窃取教授的研究成果而故意杀害了教授。真相瞬间真相大白!警方对瓦特竖起了大拇指,瓦特也从这一案件收到了启发,发明了闻名世界的蒸汽机!


这就是敏感的力量!没有一双对事物敏感的眼睛,是洞悉不了其中的真谛的。


写到这里,您万万不要以为敏感与受教育程度有关,其实,敏感就隐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敏感也来自民间。


黑龙江有位名叫孙国富的农民,他是一位袋栽木耳种植户,栽种木耳很畅销,摆菌时候给菌袋打孔的过程却十分繁杂,每到摆菌的季节,孙国富就需要给三万个菌袋打孔,平均一个菌袋大约要近40个孔,人工用刀拍需要30秒,一个人把三万个菌袋打完孔大概要将近一个星期的时间。


怎样才能既省人力又提高效率呢?


正在孙国富苦思冥想之际,他家里的洗衣机坏了,当废品处理又卖不上好价钱,孙国富就在洗衣机的电动机上打起了“主意”。通过实验,孙国富把洗衣机的电动机和缝纫机皮带轮连在一起,做成了菌袋割口机,每分钟能打80至100个菌袋。通过完善,孙国富发明了袋栽木耳打孔机。目前,已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证书。


可见,没有摄影家和画家的的知识架构,只要怀揣着敏感的触须,照样能走出与众不同的人生路。


有人说,生活在一棵桑树,只有对桑叶敏感的蚕产出的丝才最多。


此言妙极!


把脾气种进盆子,你就是仙人掌


在我们当地曾经流行着一个非常滑稽,也非常引人深思的笑话。


一家包子铺里,新来了一位顾客,听口音是外地人,初到此地,抱着美好的憧憬,打算在这里投资兴业,到这里的第一站就是先看看这里的风土民情,于是,包子铺就成了他微服私访的第一站。


此人叫上一笼包子,不料,8个包子已经连吃3个,全是一口咬不到馅儿,两口咬过界了!


于是,此人赶忙叫来老板,问个究竟。


老板,请问你家包子怎么这么小?此人很有礼貌地问道。


不料,恰遇老板今天心情极差,半天没搭理这位顾客。


顾客又问,老板,你这包子怎么这么小?


给你包成盆子大吧!


老板的一句话把顾客噎得够呛。顾客赶忙解释说,老板,我是说,你家包子怎么没有肉?


给你包头猪吧!老板两眼圆瞪,气汹汹道。


老板,你说话怎么这么难听?顾客一脸委屈。


叫你个爹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