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

作者:爱伦·坡

|

类型:社科·自然

|

更新时间:2019-10-06 10:04

|

本章字节:1870字

埃德加·爱伦·坡(1809—1849),十九世纪美国诗人、家和文学评论家,公认的侦探推理鼻祖、科幻先驱、恐怖大师、短篇哥特巅峰、象征主义先驱,其作品在任何时代都是独一无二的。他的创作风格很庞杂,总的来说,色彩瑰丽,唯美色彩浓厚,非常奇特,带有一种阴暗而怪异的气氛。


这位上过战场并在西点军校学习过的作家,一生饱受争议。他才华横溢,却又生活放荡,酗酒成性,1849年10月,有人在巴尔的摩街头发现了烂醉如泥、胡言乱语的爱伦·坡,四天后,他死于“脑溢血”。即使在死后,关于他的争议仍然无法平息,且愈演愈烈。逝世刚两天,《纽约论坛报》就出现一篇悼文,对他极尽攻击,指责他是无可救药的酒鬼,道德沦丧的恶棍,集傲慢、狭隘、暴躁于一身,简直无一是处。当然,同时也有人挺身而出,为爱伦·坡辩护,并对一颗文学之星的陨落深表哀痛。


爱伦·坡一生大约写了七十个短篇。其中,侦探推理只有四五篇,却被公认为侦探推理的鼻祖。代表作《毛格街血案》、《玛丽·罗杰疑案》、《失窃的信》和《金甲虫》被奉为此类的先河。除了推理,爱伦·坡还是恐怖的大师,他的“把害怕发展到恐惧,把奇特变成怪异和神秘”的风格,深深影响了后世作家。


受到爱伦·坡影响的主要作家有:柯南·道尔、波德莱尔、儒勒·凡尔纳、罗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江户川乱步、希区柯克等。其中既有通俗作家,也有纯文学领域绕不过去的大家,全都大名鼎鼎。


爱伦·坡关于创作的著名理论是“效果论”,即力图在作品中先确立某种效果,具体的创作和思考要围绕这种预期的效果。他认为,“一切艺术的目的都是娱乐,而不是真理”,因此,“在故事写作方面,艺术家不妨力图制造惊险、恐怖和强烈情感的效果。而且每篇作品都应该收到一种效果”。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他自己的作品“都是深思熟虑的、苦心经营的”结果。苦心经营,再加上无与伦比的才华、古怪的个性特征,使他的作品独树一帜,对于读者的刺激颇具“效果”,让人难以忘怀。


爱伦·坡的创作是丰富多彩的。我们这个选本,既有侦探类,也有恐怖类、神奇类、心理类、象征类等,能够大致囊括他的总体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