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草原上的太阳》再版有感代序

作者:阿来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0:35

|

本章字节:11180字

藏族青年作家阿来同志写的《草原上的太阳》,自出版二十年后的今天得以再版,这是阿坝州若尔盖藏文中学为满足广大读者愿望,继续广泛宣传学习本书主人翁,即已故著名民族教育家、著名藏医、藏畜牧兽医专家、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阿坝州若尔盖藏文中学创始人、老校长若尔盖尼玛的办学精神和光辉业绩需要,而办的一件好事。我曾在阿坝州工作多年,十分关心和支持尼玛先生在若尔盖牧区的办学事业。欣慰之际,应藏文中学校长尼玛俄热之邀,为该书再版作序。我写这篇感想,算是一个交代。在此,也向广大读者表示问候并共勉。


《草原上的太阳》是一本介绍尼玛先生生平事迹的力作之一。尼玛先生仙逝之后,较全面、系统的写先生的生平事迹的著作主要有三部:一是1991年,由阿坝州教委徐长富同志写的《尼玛办学模式》;二是1997年,由先生的高足之一、藏族青年学者供秋仁青根据先生《自传》,按藏族传记体写法,用藏文写成的史料性专著《尼玛传》;第三本是1993年阿来同志写的这本《草原上的太阳》,这是一本以一个藏族青年作家特有的眼光,运用纪实文学的表现手法,全方位,多角度反映尼玛先生不平凡的生平和事迹的书。这三本书的共同点是,完全忠实于尼玛先生其人其事。而作者各自的独到见地,又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在揭示尼玛先生生平事迹的全面性、丰富性和深刻性方面达到了一定深度,为研究尼玛先生的思想和业绩提供了有益启示。


本书作者阿来同志,把写作英雄模范、杰出人物,视为学先生、受教育的难得机会。他深入实际、广泛采访、辨析考证、挖掘精神,对本书主人翁尼玛先生,崇敬至极,满怀激情地写出了一个真实、可信、鲜活、感人的尼玛先生。他深入揭示尼玛先生一心为了办学,艰苦奋斗、独辟蹊径、开拓进取的精神,尤其是反映他无论在顺境或是逆境中,都能审时度势、从容应对,奋力拼搏,推进办学事业发展。所以,对学习和宣传尼玛同志,继承和推进他所开创的事业的同志来说,值得一读。


三十多年期间,尼玛先生先后创办了红星乡兽防站、红星公社“五七”学校、若尔盖县“五七”学校、阿坝州若尔盖藏文中学、若尔盖县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若尔盖县藏兽医学会和阿坝州农牧校藏兽医班。他建立了以红星乡兽防站、若尔盖县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和阿坝州若尔盖藏文中学“三位一体”的“尼玛办学模式”教育体系,为川、甘、青、藏、滇、内蒙、新疆等七个省(区)的十六个市(州),五十个县培养了10000余名既懂技术,又有文化的优秀人才。尼玛先生的精神品格和光辉业缋,多次获得党和国家很高的荣誉,获得了各级领导、大德和学者们的赞誉,还有人民群众广泛的口碑。我同尼玛先生是肝胆相照、志同道合的至交,深有相见恨晚之感。先生虽然离开我们已有二十三年了,然而我对他的精神境界、优秀品质、光辉业绩之价值的认识却在不断深化。越发觉得,先生具有合乎时代的品格和精神。这是一种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的文化实践创新,符合中央提出的增强社会主义文化强县、强州、强省、强国的精神。我在同尼玛先生多年接触和了解中,深刻悟到,他对国家、民族和人民无限忠诚,理想执着,信念坚定,具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无私奉献的优秀品格。


尼玛先生之所以具有这样的品质和品格,是与他一生的传奇经历和学识修养分不开的。先生从少年时代受到传统优秀文化的熏陶,又具有人间丰富阅历并经受身心砺炼。这样的人生经历和砺炼,为他洞察社会、实现人生价值奠定了较强的辨别能力和意志基础。在青年时代,他饱学藏族大小“十明”学科中的精华,实现了从朴素信仰向理性信仰的转变。他早在“文革”之前就开始认真学习革命理论,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确立了更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他掌握了多门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知识。这使得他在新社会、新时期、新文化环境中,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与社会主义新文化接触早、起点高、吸收快,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解较深。由于他具备了这些主观优势,引导他走上依靠科教振兴民族、服务人民之路,表现出坚忍不拔的意志,处于逆境他忍辱负重,不颓不馁;一遇顺境则善于开拓、奋力拼搏,这样一种气魄和优秀品质,成为践行社会主义高尚道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范。所以我们学习尼玛先生首先要学习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像他那样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自己为民族、为国家的理想信念不动摇,使我们继承尼玛未竟事业的意志更坚定,工作上更加奋发精进。


我们学习尼玛精神,继承尼玛遗志,结合时代特征不断推进由他引领开创的事业,就是要正确执行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促进藏区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多年来,省、州、县教育部门和从事藏区教育的各族有识之士,把尼玛先生探索和开创的牧区教育新路,概括为“三教统筹”、“牧科教结合”、“尼玛办学模式”等学科体系。在他的文化和专业(藏医、兽医)知识的教学中,一个一以贯之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就是以各科藏语文教学为主的“双语(加设汉语文广教学模式。即在学习文化(藏汉文)基础上学习专业知识(藏兽医、藏医),为牧区经济和牧民生活服务,为牧民健康服务;学校教学由“社来社(合作社)去”的一般文化技术学习,发展到初中,再到高中,并输送到高等院校深造或到州内外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教学方法先由母语再到兼学汉语文、先学基础文化再学专业学科,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以藏语为先、为主的“双语”教学,是符合牧区教育教学的重要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符合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既继承传统优秀文化,更吸收现代先进知识,符合牧区群众的意愿和要求,从而受到他们的欢迎和好评;这种教育模式,在坚持学习文化和专业的同时,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理想信念、爱国意识、传统道德和社会公德的养成。这里要特别提到的是:中共阿坝州委、州政府和州、县教育部门,热情支持尼玛先生办学。州委、州政府决定:把原来“社(合作社)来社去”的民办的文化学校,办成州属县(代)管的“阿坝州若尔盖藏文中学”,这样,学校转成为公办,纳入基础教育序列,解决了教学和基建的经费来源,使得“尼玛办学模式”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学校初、高中在校学生发展到2000多人,社会各方面人士对该校十分关注。


龙玛先生在牧区办学走出的成功路子是来之不易的,是符合古今中外民族双语教育通用规律的。尼玛先生对用藏文吸收和传授现代科学文化的应用功能坚信不疑;对党和国家保障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权利,支持继承和发展民族教育文化的政策坚信不疑。从而促使他开创并坚持运用藏文为主的“双语”从事教育、文化和科技事业之路不动摇,形成了特有校园文化之魂和创业精神。


世纪之交,尼玛文化教育思想的实践,进入了“后尼玛时代”的历史阶段。感到欣慰的是,在州、县党委、政府及其教育部门的支持下,省、州、县教育科学工作者和尼玛先生的后继者们共同努力,对我国“三北”地区和西南地区民族“双语”教育进行实地考察,对藏区几十年教育实践进行系统总结,尼玛先生“双语”教育思想的科学性,从广度和深度得到了有力验证,深化了对藏区尤其是牧区教育规律性的认识,大大提升了实施“双语”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规范化的认识水平。省、州教育部门把牧区“双语”教育科学概括为“各科以母语教学为主加设民族汉语的双语教育”,指导和推动了藏区“双语”教育理论和学科建设,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的指导方法和完备的教学套路。从而使“双语”教育在基本实现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和基本扫除青壮年农牧民文盲,初步实现“双语”高考与全国统考接轨,促进职业教育拓宽路子、提升水平,从而促成牧区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四川省藏区,尤其是牧区“双语”教育已经步入了完善结构体系、强化教育质量、提升师生能力的重要阶段,这一发展趋势不可逆转。近年来,阿坝州制定通过了《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教育工作条列》《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重要法规,其中也包含了尼玛先生的教育和文化科技思想。我们相信,这些法规政策的贯彻执行,对包括“双语”教育在内的“庀玛办学模式”的新路子在新形势下得以巩固发展,以创立藏兽医学科、传承并移植传统藏戏等为代表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继承、保护、弘扬和创新繁荣等方面,将获得有力保障。


《草原上的太阳》一书的再版发行,适逢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的好时机。新世纪巩固和发展牧区教育文化,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民族双语教育规律,以尼玛先生为榜样,把握机遇,应对挑战,保持本色,攻坚克难,开拓进取;普教为重,推进职教,科教结合,提升水平,服务建设,适应发展,促使民族教育为藏区经济和社会事业跨越式发展做出贡献。让本书为继续学习神,继承并推进尼玛先生开创的民族科技文化教育事业发挥应有作用。


杨岭多吉。


2013年3月14日。


若尔盖藏文中学罗让尼玛生平简介


《草原上的太阳》是一本介绍尼玛先生生平事迹的力作之一。尼玛先生仙逝之后,较全面、系统的写先生的生平事迹的著作主要有三部:一是1991年,由阿坝州教委徐长富同志写的《尼玛办学模式》;二是1997年,由先生的高足之一、藏族青年学者供秋仁青根据先生《自传》,按藏族传记体写法,用藏文写成的史料性专著《尼玛传》;第三本是1993年阿来同志写的这本《草原上的太阳》,这是一本以一个藏族青年作家特有的眼光,运用纪实文学的表现手法,全方位,多角度反映尼玛先生不平凡的生平和事迹的书。


尼玛(全名罗让尼玛),男,藏族,1926年7月26日出生于若尔盖县阿米塘村。1990年5月18日,因胃癌晚期医治无效逝世,享年64岁。生前为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阿坝州)畜牧兽医学校名誉校长、阿顼州若尔盖藏文中学校党支部书记、兼任若尔盖藏文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校长。


尼玛幼年在四川纳摩格尔底寺学僧,继而先后到甘孜德格卓青寺,西藏哲蚌寺、扎什伦布寺攻读藏族十大文化,获得格西学位。


1958年民主改革后,在若尔盖县红星乡兽防站任站长。


1960年,他根据牧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在兽防站创办藏兽医培训班。1970年,该培训班改为“红星公社五七学校”。


1971年,尼玛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5年,县委、县革委将红星公社“五七”学校扩办为“若尔盖县‘五七’藏文学校”,他担任校长和主学科教师。


1981年7月10日,根据州政府文件,在红星乡创办“阿现州若尔盖藏文中学”,后遂将原红星“五七”藏文学校改办为“若尔盖县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他均担任校长,并兼任文化技术课教师。


1988年,他在藏文中学按照“三加一点”的方式,开办一个职业技术初中班。


1989年,他在藏文中学为州畜牧兽医学校代办一个藏兽医中专班。


尼玛艰辛创业几十年,为若尔盖民族教育和藏兽医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曾先后受到国家、省、州和县表彰、奖励32次。


1978年,出席全国科学大会。


1979年,他被国家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光荣称号,并赴北京出席奉彰大会。


1980年,出席全国科协代表大会。


1983年,出席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先进科技工作者座谈会。


曾任全国科学技术协会会员、“五省区”藏戏研究会理事、四川省第五届人大代表、四川省科协常委、四川省科普创作协会会员、四川省畜牧学会理事、四川省经济研究会会员、四川省农技协会会员、四川省动物研究所特邀研究员、四川省中兽医特邀研究员。


他先后出席中国共产党阿顼州第二次、第三次代表大会,政协阿坝州第六、七、八届委员会。曾担任政协阿坝州委员会常委、州科学技术协会常委、州兽医学会理事、若尔盖县科协副主席和名誉主席、县藏医学会理事长、县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县政协常委、县中小学教师初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副主任。通过长期教学与实践,尼玛发掘、整理藏兽医学不少资料。他编辑的《藏族民间常用兽医药物》《藏兽医药物理论研究》《藏族民间常见畜病诊治》等由中央民族出版社出版;《藏兽医验方选》及与他人合著的《髙原中草药治疗手册》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中草药治疗牲畜疫病的几个验方》《藏兽医验方选编》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他还整理出版古典藏医《医方四续》一部,编写乡土教材82种,整理编写藏戏剧本27种。


尼玛的一些研究成果和著作分别获得“全国科技大会科技成果奖”、“四川省科技重大成果奖”、“四川省科学技术三等奖”、“四川省优秀成果二等奖”。


1983年7月,他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劳动人事部、中国科技协会授予的“在少数民族地区长期从事科技工作”荣誉证书。


1986年5月,他被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文化部、国家民委授予“在英雄史诗《格萨尔》的发掘工作中作出优异成绩”奖。


1989年9月,他被西北民族学晓聘请为“大专藏语文函授辅导教师”。同时,再次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去北京参见表彰大会,获金质奖章和荣誉证书,并晋升两级工资。


三十多年来,尼玛始终以饱满的政治热情,严谨的求实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品德,为若尔盖的民族教育事业和藏兽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被人们誉为川西北草原上藏族中的“圣人”、“草原上的孔夫子”、“草原上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