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姜永育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8 04:04
|本章字节:11832字
病人在呻吟、老人在叹息、游客在躲藏……2003年夏天,欧洲遭受有史以来最猛烈的高温天气袭击,大约有35万人在热浪中丧生。
欧洲开启高温模式
对北半球的人们来说,2003年是一个十分火热的年份,这年夏天,热浪席卷全球,而位于大西洋边缘的欧洲更是火热异常。
这一年,欧洲早早便开启了高温模式。进入6月后,南欧各国的气温纷纷上扬,一路飙升。到了盛夏8月,意大利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610c,瑞士气温突破200年来最高,而热浪最严重的法国,高温也创下了150年来的极值。
高温热浪肆虐下的欧洲,一切都似乎被烤化了:铁轨因热膨胀变形,火车不得不减速慢行甚至停开;核电站因冷却用的河水或海水升温,导致不能正常发电;高温烤枯了大片大片的树林和草场,造成森林火灾频频发生……在城市和乡村,许多单位和家庭的电器因高温而功能紊乱,不能正常使用,就连巴黎着名的埃菲尔铁塔也没能幸免于难,在烈日的长期暴晒下,铁塔顶端的一个电器线圈有一天突然起火燃烧,冒出缕缕青烟,让各国游客为之震惊。
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最高的山脉,它横贯法国、意大利、瑞士、德国、奥地利和斯洛文尼亚等6个国家。这座巍峨雄峻、风光旖旎的大山也未能抵抗住热浪的侵袭,在长达数月的烈日照射下,山顶上的积雪大量融化,露出了过去难得一见的峰巅。高温干旱还导致河流水位下降、航运受阻,使农作物大量减产,损失十分严重。
成千上万人热死
这场高温热浪带给欧洲的影响,不亚于一场战争:成千上万鲜活的生命被热魔吞噬,在高温热浪达到鼎盛的8月,仅仅两周之内,便有上万人被夺去生命——整个2003年夏季,欧洲各国约有35万人死于热浪袭击。
死亡人数最多的是法国。进入8月后,法国的气温一浪高过一浪,首都巴黎的气温更是达到了自1873年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值。高温像一道无形的地狱之门,将人们牢牢困在其中,老年人成了热浪的首批受害者:持续多日的高温天气,使得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难以忍受,出现了中暑、热中风等症状。很多老年人在家人外出度假时,选择独自一人留守家中,结果在热浪袭来时,他们在家中悲惨地死去,还有些老人虽然被抢救过来,但也死在了人满为患的医院和养老院里。8月29日,法国政府首次向外界公布,在当月前2周持续超过40c的高温中,共有超过11万人死亡。由于死亡人数剧增,法国各地的太平间和墓地不堪重负,政府不得不启用超市的冷藏库暂存尸体。在巴黎南部的朗吉斯,一个占地4000平方米的冷藏库便被政府征用,改成了临时太平间。
持续不断的热死人事件,引起了法国公众的震惊和愤怒,因为在同样遭受酷暑的周边邻国,死亡者总数不过1000多人,而法国还自称拥有世界上最完备医疗设施和最好的医疗体系。在政府公布的报告中,专家们指出,热浪固然是上万人被杀的罪魁祸首,但在此期间,医生人手和医院床位不足也是造成众多老人死亡的原因之一。他们认为“众多的从业人员在同一时间启程去度假”对“紧急情况下的服务能力有严重影响”。另外,实行每周35小时工作制,尤其在传统的8月假期期间,很难保证医疗机构人手够用。
在巨大舆论压力之下,法国卫生总局局长阿本哈伊姆不得不引咎辞职。但他坚持声称,自己只是这场危机的替罪羊而已。
动物难逃厄运
无处不在的热浪,同样对动物们的生存是严峻的挑战。在8月的炎炎烈日下,欧洲各国动物园想尽一切办法,以帮助那些珍贵的动物度过酷暑。
北极熊长着一身厚厚的皮毛,本来就怕热的它们,在热浪中更是痛苦异常。为了给它们解暑,西班牙马德里的动物园饲养工作人员制造了大量的冰块,让它们整天待在冰水里,到了后来,工作人员给它们喂食时,甚至都要将食物裹在冰块中——并不是所有的动物都有这样的运气,由于炎热,法国伊尔维兰省有25万家禽不幸倒毙;在布列塔尼地区,有数千只鸡被活活热死;在莱茵河流域,数万条鳗鱼窒息死亡,尸体飘满了河道……而一些动物为了活命,不得不自己想办法:布谷鸟等一些鸟儿提前迁徙,远走高飞;各种鱼类由于炎热,在水下潜得更深;初夏的干燥使植物大量枯萎,昆虫数量少了许多……这一年夏天,在热浪笼罩之下,欧洲大地白天也很难看到鸟儿飞翔的影子,而夜晚则很少听到昆虫的吟唱。
圣诞树大批枯死
这一年夏天的高温热浪,给整个欧洲都留下了难以忘却的记忆,而对法国人来说,酷暑留下的不仅仅是酷热的印象,而且还影响到之后整整五年的圣诞节:持续的高温天气,使法国当年新植的100多万棵圣诞树枯死——这意味着,直到2008年的圣诞节,法国都将奇缺圣诞树。
罕见的高温热浪天气,还将法国凡尔赛宫一棵321岁高龄的古橡树被活活烤死。1682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搬到凡尔赛宫时,栽种下了这棵橡树,因为路易十四的皇后玛丽·安托瓦内特喜欢在这棵橡树下乘凉,所以它被命名为玛丽·安托瓦内特之橡树。321年过去,这棵树虽然老得只剩下了几根树枝,但据凡尔赛宫中的园艺总管阿伦·巴拉顿介绍,如果不是热浪袭击,它仍可以再活三四十年!
高温热浪也使各国的农业遭受了重创,以葡萄种植闻名的法国,境内的葡萄严重减产,在一些地区,葡萄的收成甚至不到往年的50%。而葡萄的歉收,又严重地影响到了法国的红酒产业,导致当年的红酒产量比往年减产了至少30%。
非洲高温热浪
非洲的全称是阿非利加洲,它的意思是阳光灼热的地方。在灼热的阳光照射下,非洲大部分地区常年热浪滚滚,持续高温天气频频造成特大干旱。
2011年夏季,有非洲之角之称的非洲东北部便遭遇了一场特大干旱,上千万人饱受干旱和饥饿的肆虐。
干旱的非洲之角
非洲之角包括吉布提、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和索马里等国家,总面积约200万平方千米,人口9000多万。按照其地理位置,非洲之角又被称为东北非洲,它实际上是东非的一个半岛,位于亚丁湾南岸,向东伸入阿拉伯海数百千米。
非洲之角到赤道和北回归线几乎是等距离的,也就是说,它与赤道的距离很近。我们都知道,地球上其他靠近赤道的地方都阳光炽烈、降雨充沛,但非洲之角尽管靠近赤道,但这里除了阳光炽烈之外,却没有充沛的降雨。老天似乎对这里特别苛刻,每年热带季风到达这里时,已经剩下不多的湿气,因此,非洲之角的大部分地区降雨稀少。
非洲之角还是全球少有的高温之地,埃塞俄比亚的达洛尔地热区是世界上平均气温最高的地方,这里平均气温高达344c,目前全球还没有发现哪个地方的平均气温比这里高。此外,红海沿岸地区也是世界上温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其中7月气温达41c,即使1月,气温也有32c左右。
降雨稀少,气温偏高,导致这里的植物生长极其困难,而且时常发生可怕的旱灾。
非洲之角遭大旱
非洲大部分地区一般只有两个季节,即旱季和雨季。雨季到来时,老天降下甘霖,从而使旱季里饱受肆虐的生命焕发生机。但2011年雨季到来时,非洲之角却没有如期降下大雨。没有雨水滋润和降温,广袤的大地一片焦渴,那些在旱季中好不容易挺过来的生命,在高温的炙烤下很快枯萎了。
这场6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使得非洲之角的索马里、肯尼亚、吉布提和埃塞俄比亚大部分地区受灾,1200多万人遭受干渴和饥荒,其中受灾最严重的国家是肯尼亚。
让我们随着时间顺序,一起去看看热浪和干旱下触目惊心的镜头——
7月22日,在肯尼亚北部的伊西奥洛地区,炎炎烈日之下,一名桑布鲁名族妇女头顶水桶去取水。她家附近的水源已经完全干涸,为了取水,她每天必须走几千米的路。在取水的路上,和她一样头顶木桶的人们,最担心的一件事,就是在路上被晒晕或体力不支倒地。
8月5日,在肯尼亚北部的卡丽莎地区,牧民们将牛群赶到荒漠地区放牧。这些荒漠地区极度缺水,放眼望去,地上黄尘滚滚,几乎看不到一点绿色。由于较长时间没有吃到鲜嫩的青草,这些牛极度瘦弱,它们在烈日下喘着粗气,有的老牛走着走着,栽倒在地便再也爬不起来了。家畜大量热死、渴死的同时,斑马、牛羚、大象等野生动物更是频频死亡,大草原上,随处可见森森白骨,景象令人心惊。
8月13日,在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的一处鱼市附近,两个孩子坐在荫凉处,无精打采地玩着龟壳。这些龟壳是他们从一个干涸的池塘里捡到的。由于天干无雨,在烈日暴晒之下,许多河流和池塘干涸,露出了干裂的底部,无处可逃的水生动物们被全部活活干死,很快便只剩下一堆堆白骨。
8月17日,在肯尼亚北部姆温吉地区的蒂亚村,村民们将干涸的河床挖开,希望能找到水。河床被挖了很深,水依然不见踪影,好不容易有一个深坑浸出了一丁点浑浊的水,马上有干渴的村民将水舀出来,直接倒进了嘴里……
饥饿的非洲之角
高温干旱不但烤干了大地上的水,还使得广袤的地区充满了饥饿,尤其是饱受战乱之苦的索马里,更是陷入了“非洲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8月15日,非洲联盟将这一天定为索马里日,以提醒国际社会关注索马里状况和非洲之角的饥荒。
干旱和食品短缺迫使难民们不得不远走他乡。这年8月,一位叫法图玛的女人带着4个孩子,花了一个半月从索马里走到达达布。当他们到达达达布时,孩子们的脚上沾着沙子,皮肤皲裂,渗出鲜血。法图玛说:“天气酷热,没有避难地。我离开在索马里的丈夫,不知道还能不能见到他。”据这名母亲介绍,她所在的村庄和邻村的水井都干涸了,她喂养的15只山羊一只接一只地渴死、饿死。没有吃的,她只得带着孩子们出门讨要食物,但无论走到哪里,周遭都是和自己境况相似的村民。
法图玛和她的孩子们还算是幸运的,在这一年,索马里大约有六分之一的儿童没有过上5岁生日,因为这些营养不良的儿童在烈日下长途跋涉寻找食物时,有的筋疲力尽而死,有的中暑或被渴死。而在肯尼亚,也有超过6万名儿童夭折,他们大多死在逃难的路上。
随着非洲之角地区干旱的加重,更多的索马里人逃难至首都寻求救济,使得摩加迪沙的饥荒状况进一步加剧。还有一些移民逃往邻近的埃塞俄比亚,使当地情况愈加混乱。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发出呼吁,要求国际社会尽一切努力,防止危机进一步恶化。在联合国的援助下,靠近索马里的肯尼亚达达布建立了难民营。很快,那里便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难民营,每周都有成千上万的索马里人逃到那里,本来难民营设计容量为9万人,但难民人数暴增到将近40万。而难民营的儿童“筋疲力尽、营养不良、严重脱水”,为了救助这些孩子,不少国家派出医疗队赶赴当地。
澳洲高温热浪
澳洲即澳大利亚,这个总面积达7682万平方千米的国家,是全球面积第六大国,也是全球最干燥的大陆,这里降雨稀少,高温热浪时常光顾。
2009年初,澳大利亚东南部遭受了150年来最炎热的热浪袭击。高温热浪不但给各行各业造成巨大影响,而且热浪助发山火,酿成了一场200多人死亡的“黑色星期六”惨剧。
高温炙烤新年
位于南半球的澳大利亚,与北半球的季节刚好相反:当北半球处于盛夏季节时,澳大利亚正好是隆冬,而当北半球雪花飘舞、寒气袭人时,澳大利亚却正是烈日高照、酷暑逼人的盛夏。
高温热浪从2008年底便开始初露端倪。2009年1月1日,澳大利亚东南部地区迎来了新的一年,然而,在新年的钟声中,当地居民企盼已久的清凉并没有到来。这一天,西澳大利亚州首府珀斯的气温突破了35c,而维多利亚州首府墨尔本的气温也不逊色。在火热氛围中,人们勉强过了一个新年。元旦之后,热浪变本加厉,气温在烈日的照射下步步攀升。1月上旬,澳大利亚南部一些地区气温便突破了40c。1月28日开始,高温热浪进一步加剧,到2月3日为止,墨尔本市的气温一直保持在40c以上,而维多利亚州部分地区更是观测到了48c的高温。据气象数据统计,这种高温热浪现象,是自1855年有相关记录以来的第一次。
热浪的严重影响
生活在滚滚热浪之中的人们苦不堪言,截止到2月4日,当地便有近30人被高温夺去了生命,这些不幸遇难者大部分是老年人,过度的炎热,导致他们产生心脏病等并发症而死亡。在死亡名单中,也有一位年仅24岁的小伙子。1月28日这天,他在有轨电车车站等车时,突然休克一头栽倒在地,路人赶紧将他送到医院,然而他再也没能醒来。1月30日,是南澳大利亚州居民的噩梦日:这一天,该州热晕被送到医院的患者络绎不绝,医护人员忙得不可开交,床位也一度紧张。尽管医院全力抢救,但仍有一些患者被死神夺走生命,仅阿德莱德就有19人死亡,其中14人是老年人。
在持续多日的热浪袭击下,一些铁轨因热变形,东南部地区交通系统几近瘫痪,维多利亚州仅1月29日便取消数百次列车;墨尔本和阿德莱德等大城市的多处建筑工地被迫停工,工期延长,令多个建筑公司蒙受损失;热浪对电力行业也造成巨大影响,1月30日墨尔本市北部部分地区大停电,导致超过50万居民以及商户无电可用,导致严重损失……高温热浪袭击维多利亚州时,正值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在墨尔本如火如荼进行,步步紧逼的热浪,迫使这项着名的体育赛事被迫调整时间,这使得世界各地的电视转播机构不得不临时调整转播时间,对此,包括费达拿在内的多位着名运动员提出了不满。而在调整日期后的比赛中,由于天气太热,球员在炎炎烈日下汗如雨下、直喘粗气,观众们则干脆逃离了看台,全都躲到遮阳处观看比赛,使偌大的体育场内显得空空荡荡。下午,在猛烈的热浪进攻下,澳网主赛场罗德·拉沃竞技场不得不在部分比赛中关闭顶棚,全场被迫开启空调。
此次高温热浪,可以说是澳大利亚经济遭受全球金融海啸后的又一次重大打击。
悲惨的黑色星期六
在连续的高温天气影响下,各地的森林、草场等极易燃烧,处于一触即发状态。2月7日,一场大型山火降临维多利亚州,大面积的农田和森林被摧毁,200多人死于火灾,1万多人无家可归。
这是澳大利亚历史上最惨重的一次森林大火,因为该场大火发生在星期六,因此被称作“黑色星期六”大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