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庆鑫
|类型: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19-10-06 11:23
|本章字节:2208字
自从人类有了自我意识之后,就一直在不停地追问:世界到底有多大?中华文明具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其中不乏一些伟大的思想家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在《天问》等一系列文章中就曾对此做过详细的追问,并提出了“世界是有限的”理论。此后各个学派的大师们都从自己的观点出发,对此问题进行了解答。譬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郭象提出的“独化论”,融合了中国古代“无”和“有”两种观点,提出了最初的宇宙生成论,也回答了世界是有限还是无限的问题。
主张宇宙是无限的思想家、科学家也是古今中外皆有。例如中国古代具有朴素辩证思维的哲学家扬雄,外国的天文学家布鲁诺、物理学家牛顿、大哲学家和科学家莱布尼茨。这一论调最著名的当属德国天文学家奥伯斯于1826年正式完成的“奥伯斯佯谬”。他认为若恒星均匀分布在静止无限的欧几里得空间中,则夜空的亮度应与恒星表面亮度相等,而事实上夜空是黑暗的。这一矛盾就产生了两个可能性的结论:若宇宙是无限的,则万有引力定律并非普遍适用;反之,宇宙必定是有限的。实际上,希望得到“宇宙无限论”的科学家们都是在使用逻辑学中的反证法,不断对“宇宙有限论”进行证伪,从而使自己的观点成立。
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提出过“有限宇宙说”,即“把宇宙看做是一个在空间尺度方面的有限闭合的连续区”,并从宇宙物质均匀分布的前提出发,在数学上建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无界而有限”、“有限而闭合”的“四维连续体”,即一个封闭的宇宙。根据这一理论,在宇宙上任何一个点发出的一道光线,将会沿着时空曲面在100亿年后返回它的出发点。
不过,关于“宇宙有多大”这一问题的讨论都是基于目前人类的时间和空间观念来思考的。也就是说,人们对这一问题思考的前提是把宇宙看做在时间上有起点、在空间上有限度的想象模型来对待,同时又是依据对宇宙的探测来估算宇宙的大小。然而,随着人类认知程度的不断进步,这种时空观有待于商榷,宇宙在发展上的阶段性和延续性都并非如目前所知的那样是直线或单线性的。
1986年,英国科学家斯蒂芬?沃伦等人发现了离地球200亿光年的类星体,这几乎成为了我们可见的宇宙的边缘。但是,这并不是说天文学上的观测极限就代表了宇宙的边际。超出观测极限之外的宇宙也没有任何证据说明是不存在的。
在如今高尖端的科技领域,“暗物质”的提出更加深了宇宙界限的难题。介于人们对各种未知领域的“暗物质”知之甚少,“宇宙有多大”这一问题还将长期成为一大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