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庆鑫
|类型: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19-10-06 11:23
|本章字节:1936字
宇宙是个十分辽阔的空间,宇宙间的星体都具有各自的运行轨道,距离也十分遥远。它们在运动过程中很少会彼此接近,绝大部分都是各行其是、泾渭分明。但经过观测和研究,人们发现星球之间也存在互相吞噬、相互灭绝的“弱肉强食”现象,科学家把这类星体称为宇宙中的“杀星”。
20世纪80年代,美国天文学家们发现,宇宙中的星体并非人们之前想象的那么和谐,而是也类似于大自然优胜劣汰的规律一样,存在着互相“杀害”的惨剧。前不久,美国天文学家发现了两颗进入晚年的行星,属于白矮星。它们的体积很小但质量却比太阳大得多。经观测发现,这两颗星体靠得很近,互相围绕对方旋转运动。然而,其中较大的行星,时刻都在吞噬着那颗较小的兄弟行星。这种吞食残酷异常,较大的星体不断将较小星体的外层物质剥离开,吸附到自己身上,使自己的体积和质量越来越大。而被吸食的小星体则是体积和质量越来越小,最后将只能剩下一个星核,步入死亡灭迹的路程。
更令科学家们震惊的是,这种自相残杀的可怕行为并不仅仅存在于星体之间,连浩瀚的星系之间也存在着这种残酷的竞争。科学家们用计算机做过一次星系间吞噬的模拟实验:用两组质点代表星系内的恒星,分布在两个平面内,由于引力作用以一定的规律相向而行,逐渐趋于混合。在一定条件下,两个扁平星系经过混合能发展成一个椭圆星系。这就证明了宇宙中普遍存在的椭圆星系就是由两个旋涡扁平星系互相碰撞和吞噬而成。
根据天文学家的观测,宇宙中除旋涡扁平星系和椭圆星系外,还有一种环状星系。这类星系分布在环状圈内,有时环中央没有任何天体,有时则有,有时环上还有节点。一些科学家认为,这种环状星系就是由两个星系碰撞和吞噬后形成的。星系中间的天体或者节点就是当时吞噬后留下的痕迹。近年,加拿大天文学家科门迪在观测中发现,某些巨型椭圆形星系的亮度分布异常,在其中心部分另有一个小星核。他推测,这就是一个质量较小的椭圆星系被目前这个巨型椭圆星系吞噬后的“证据”。
当然,对浩瀚的星系和遥远的星体而言,人类所能了解和观测的范围还微不足道;更何况天体或星系之间的吞噬过程异常缓慢,人类的纪年无法完整地记录下这种巨大的变迁。因此,这些科学家们的推论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