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日珥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作者:李庆鑫

|

类型:科幻·灵异

|

更新时间:2019-10-06 11:23

|

本章字节:2722字

人类自古就对太阳有着无比的崇拜和依赖,因此对太阳的观测在很早就开始了。人类对于太阳的种种活动怀有巨大的好奇心,甚至对这些活动加入人为的理解并赋予它们种种意义。然而,时至今日,虽然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不再抱有这些幻想,但对太阳种种变化活动的成因还是知之甚少。


早在1239年,人类在观测日全食时就清晰地看到,在太阳的周围镶着一个红色的环状的外圈。在色球层中不时有巨大的气柱腾空而起,跳动的火焰不断向外发散着,像一个个鲜红的火舌,当时被人们成为“燃烧洞”;1733年,人们再一次观测到日珥,称其为“红火焰”;1842年的全日食观测,留下了最早的明确的观测日珥的记录;1868年,法国的天文学家让桑和英国的劳基尔分别引进了光谱技术,详细地拍摄到了日珥的光谱,使人们对日珥的外形有了明确的认识,并且基本确定日珥的成分是氢。自20世纪以来,人类在天文学、光学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对日珥的光谱、形状结构、不同种类以及活动周期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日珥出现在太阳的色球层,其大小不一,形状也各异。一般来说,日珥可长达20万公里,厚约5000公里,其腾空高度可高达几万到几十万公里,大型的日珥甚至能达到几百万公里。根据日珥的活跃状况,大致可分为宁静日珥、活动日珥、爆发日珥三类。宁静日珥缓慢但持久,其喷发速度仅是每秒十几公里,但能够持续数月之久;活动日珥较为显著,能够被人类观测到,总是处于活动和变化之中;爆发性日珥剧烈而短暂,爆发时每秒可喷射出几百公里之外,但相对的存在时间极短,很快就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近些年来,随着太空观测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在太空器拍摄的影像中又发现了几种形态特殊的日珥:黑子日珥,通常出现在黑子群上空;龙卷日珥,爆发时具有类似龙卷风样的扭曲形状;冕珥,一种从太阳日冕层发出的细流状日珥。当然,人们越来越发现,这些类型不一的日珥并不完全是泾渭分明的,很多时候它们会互相转化,并突然改变自身的形态。


日珥的形成一直是人们无法解释的难题。日珥爆发后进入并处于太阳的日冕中。但日冕和日珥差距甚大,根本不具有可以共存的可能。首先,日冕层的高温可达到1百万度以上,而日珥仅在1万度左右。虽然日珥的温度对人类而言已属超高温,但在太阳的日冕层中也就相对于冰水的温度;其次,日珥的密度比日冕高出1千到1万倍。这就相当于是在一个巨大的温室里,放置一块密度较高的冰块,但是这块“冰”并没有融化,反而在温室中能够存在长达数月之久。这显然是有悖于常理的。


后来人们又发现,一些日珥并非是从太阳的低气层喷射到日冕中,而是在日冕中凝结形成的。这些凝结而成的日珥有的顷刻间就消失殆尽了。这更加说明日珥既不被日冕消融,也没有向下坠落,在日冕中长时间存在是难上加难。但是,事实的情况就是如此让人不可理解。


除此之外,本来空无一物的日冕为什么会突然产生日珥呢?计算表明,日冕的全部物质都不够凝聚成几个大日珥。因此,日珥只可能来自于太阳的色球层。当然,这也仅仅是人们的猜测。由于太阳表面的超高温度,人类所发明的探测器和宇航飞船无法近距离接触。因此,这些关于日珥的种种推论,还未得到直接证据的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