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苏林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1:54
|本章字节:8232字
因此,当两个价值观相冲的人吵架,通常不是谁对谁错,而是价值观的激烈冲突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多年前,当我下决心结婚前,我就问了自己这个问题。我希望可以冷静地分析自己的信仰,与她寻找共同的结合点。我们很好地做了交流与融合,通过自问和沟通,我们拥有了共同的价值观,让情感基础更加坚固,并确信彼此会坚定地牵手一生。
“宝贝,我们密不可分;我们是同一个世界的人!”你看,如果两个人能得出这样的结论,远比你们之间拥有多少物质财富更能有效地保障你们的爱情和婚姻。回答完毕前三个问题之后,你才能去回答第四个问题:“我的感情该如何经营?”或者,你至少知道你该接纳和拒绝哪一类感情。到这里,才涉及到了一个处理情感世界的技术问题,你应该去学习怎样接受和经营一段爱情,如何巩固一段关系。
甚至,这时你也可以关注那些“讨好对方”的技巧,因为你们已经拥有了牢不可破的情感基础。
以上的四个问题,如果都找到了明确的答案,你就已经真正地充分认识自己并可以进行管理了,而后只要付诸相应的行动,将自己的情感世界维护起来。一个人一旦善于管理自己,很多感情问题也会迎刃而解,他将不再充满困惑。
健康运行的自我意识
心理学家通常认为,自我意识是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种心理成分构成的。这三点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因此,如果我们想要了解自我意识到底是什么,首先要知道自我认识是怎么一回事。说得简单一些,自我认识就是自己对于自己的认知。“我是什么人?我有什么特点?我可以做什么?”这三个问题构成了自我认识的主要部分。一个人的自我认知程度,会影响到他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也会决定他的将来。
如果一个人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把自己看得低人一等,他就会产生自卑感。在做事时就缺乏胜任的信心,在工作中难以表现出主动性、积极性,最终,他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难以保证质量。
与之相反,如果一个人只是片面地看到了自己的长处,他就会产生盲目乐观的情绪,变得自以为是、极其自大。结果往往是,他不能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容易被他人拒绝或者孤立。因为没人喜欢自负狂,就算他再有能力,也不能为他增加印象分。此时,强大的能力反而会和自负产生化学反应,形成负面效应。
其次,自我体验也是自我认识的一个重要方面。自我体验主要包括自尊心和自信心两个方面。我们都知道,自尊心必不可少,它是一种内驱力,激励着个体尽可能地获得别人发自内心的尊重,尽可能地维护自己的荣誉或者地位。而自信心是对自己智能与精力的坚持,它能使个体遇难而进,在体验艰辛的同时走向成功。然而,如果自尊心和自信心过强,人就会脱离集体,追求个人英雄主义;过弱,会使他自卑自贬,轻易变得一蹶不振。
其实,自我体验主要体现在人的成功感和失败感上。这两种感觉是由个体的自我认知与自我期望水平面确定的,它决定于个体的内部标准。比如当一个人在完成某项工作时,他人认为他成功,他可以认为自己取得了成功,或者是他人认为他已取得成功了,他却认为自己是失败的。
因为个体的自我期望水平会受社会期望标准的影响,所以,决定个体成功与失败的内部标准,在很多时候要与社会的共同标准相适应。
最后,自我控制同样是自我意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个人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使自己的言语器官和运动器官进行种种活动,这就是自我控制作用的体现。比如,学生会克服贪睡的欲望,起床早读。主我根据当时的情境,抑制客我的行动和言语,这就是自我控制的制止作用。比如,一些身患感冒的学生,在上课时他会强行压制自己的咳嗽,以免影响他人和自己的形象。
这是自我控制的好处。在情感领域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一些需要自控的事件上。比如,当你冲动地想拥抱对方但场合不宜时,你能及时地控制情绪,保持礼貌和绅士的风度;当你想愤怒或想兴奋大叫时,能够很好地镇定这些情绪。
认识自我意识的表现和运行机制只是一个前提,我们的目的是提高情商,合理控制自我意识,妥善处理情绪。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突破感情的障碍,过上更有质量的生活。
事实证明,当一个人学会控制自我意识,才能妥善处理情绪,取得积极成果;相反,当一个个体自我意识的控制力很差时,就不能合理处理负面情绪,将会迎来令人失望的结果。在情绪的控制方面,格外需要这种健康的能力。
在感情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当自己心情愉悦时,一切都很美好;当自己心情低落时,会觉得所有倒霉的事情都摊到自己身上。这就是情绪的作用,它既有积极的一面,更有消极的地方。
不管怎样,我们一旦被情绪左右,感情生活就会变得糟糕。一旦陷入其中,就看不见希望,或者在悲伤痛苦中徘徊,或者在愤怒厌恶中绝望,或者在恐惧嫉妒中煎熬。
所以,我们要增强自我意识的控制力,及时排遣不良情绪。这样,我们就不会陷入一种“坏情绪——得罪人——办坏事情——情绪更坏”的恶性循环中。负面情绪就像无际的黑暗,只会让事情愈演愈烈朝着坏的一面蔓延。但是,我们可以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因为积极的心态犹如一缕温暖的阳光,可以驱散我们心头的阴霾。
同理心的发现和培养
无论是什么样的人际关系或者遇到了多大的纠纷,在处理这些关系及问题时,同理心都是让它更进一步的最佳良方。如果没有了同理心,任何人际关系都会变得冷淡,甚至发生更加严重的争吵。
我们目睹过很多这样的争吵:双方就一个问题互不相让,都认为自己是对的。争吵的原因可能不大,但越吵越大,一直吵到无法收场。
一次我在洛城一家4a广告公司亲身见到了部门经理之间的争端。策划部经理桑克先生跟市场部经理彼特·c因为一次预算数据大开战火,两个人在会议室横眉怒目,惹来几十名员工围观,但俩人谁也不肯让步。
彼特大吼道:“一份超过30%预算的方案毫无价值,你自己拿钱去拍这个片子吧,我不可能在上面签字。”
桑克寸土不让:“请注意投入产出比,没有比这更完美的创意,难道你不想让客户给我们最高的评分?”
“啊,你在狡辩!如果你实在想做,就去请示董事长,不要在我这里白费口水了!”
“我知道了,你在推卸自己的责任,我会向董事会提起对你的质疑,你以为自己还有资格坐在市场部经理这个位置上吗?”
彼特与桑克吵了足有45分钟,大战三百回合,难解难分。因为对公司的影响实在太坏,董事会决定将两人同时免职,该方案也被撤销。两个人都不明白这一结果,他们觉得自己是在为公司着想,换回的却是一个受到惩罚的结局。
作为一名管理者,坚持己见是对的(如果你认为自己的想法格外宝贵),但如何就具体问题与协作者达成一致,需要具备另一种态度。即,你必须设想并容忍分歧的存在,不能强制协作者围着你转,对你无条件地服从。
你应该原谅对方的针锋相对,并考虑对方的建议和需求,这样才能顺利地与自己的主张进行契合。究其根本,谁对谁错并不是问题的关键,根源是双方谁也不愿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看事情。同理心是解决各类情感冲突和矛盾的关键。
心理学家荣格曾经有一位女病人,她认为自己是从月球来的,并且一心想着回到月亮上去。这样的病人如果遇到一般的医生,他会尽可能地想办法纠正她的妄念,对她进行强制治疗。但是荣格没有这样做,他饶有兴致地听着她描述在月亮上的种种生活场景,就像这些都是真实的生活。然后,荣格推心置腹地告诉她:
“月亮确实很美,但你已经回不去了,现在能做的就是老实地当一个同样快乐的地球人。”
经过一番充满趣味的谈话,女病人欣然接受了荣格的劝导,乖乖回家相夫教子,从此病情再没复发。
同理心不但有助于解决问题,同时,它也能舒解我们的心情——当你感觉自己并不快乐的时候。
心理学研究显示,那些富有同理心的人对自己的生活大多比较满意,他们不仅身心健康,做事也富有创意,在工作中充满了干劲,在问题面前不容易退缩和逃避。
虽然好处很多,同理心面临的阻力也不少。在不少人看来,为体恤别人而认同他人,这是弱者的行为。事实并非如此,这不是软弱行为,而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不管对任何人,这样做都是最好的出路。
当一个人感到自己被理解,当他体会到我们明白他的论点言之成理、他的要求无可厚非时,他的态度就会慢慢改变。随之而来的是,无数的纷争将被化解或者避免。
不久前,我正在华盛顿车流拥挤的街道上开着车,一个小孩冷不防地冲进了马路,我只好紧急刹车,后头的那部车因此撞到了我。当时,我们都下了车,越走越近。那个车主一副备战的模样,他一个字也没说,但我已经感觉得到,他全身上下进入了戒备状态。
不过,两部车都没有什么损伤,只是一次小擦碰。
在这样的情形下,我大可以这么说:“不是我的错。”因为这是实情。但是我知道,这种话一旦说出口,就算不造成伤害,对解决问题也没有任何益处。
所以,我随即说道:“我开得很快,又突然停下来,你一定没料到。很抱歉,你没事吧?需要去医院吗,我愿意承担你的损失。”结果,那人的态度立即变了。他的情绪明显轻松下来,轻声地说:“哦,是的,我没事。”在他眼中我看到了惊讶,他很可能在想对手竟然关心自己有事没事,这太奇怪了。
最后,他和我握握手就离开了。我们和平解决。因为我采取了一般人(包括他在内)意想不到的态度。我认为,即便我的汽车受到损伤,我们也不会打闹起来,因为有足够的同理心在帮助我去理解对方,用善意的心态对待纠纷,从而与对方的情感达成了一致。
所以说,同理心对很多矛盾和情感纠纷来说都是一剂良药,它完全可以使一场原本可能剑拔弩张的争吵在几秒钟内就烟消雾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