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苏林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1:54
|本章字节:6432字
世界上就有人能做到,他在15年的汽车推销生涯中总共卖出了13001辆汽车,平均每天销售6辆汽车,而且他所售出的汽车都是一对一销售给个人的,因此,他创造了吉尼斯汽车销售的世界纪录,并获得了“世界上最伟大推销员”的称号。这个人就是乔·吉拉德先生。结果很伟大,过程也很艰辛。其实,当他第一次走进汽车经销店提出不让任何一个跨进门的客户流失时,马上被雇主嘲笑。但是,当他一天打了八九个小时电话以后,并在晚上8:50分时卖出一辆车时,他的诺言得到了证实,雇主马上对他刮目相看。就这样,他从一个被雇主嘲笑的人到被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时,仅仅用了3年时间。
这个故事再一次证明,不是不可能,只是暂时还没有找到方法。我们不要给自己太多的“自我设限”。假使一个人或者一个企业习惯说“这不可能,那不可能”,而“不可能”已成为他们的口头禅。那么,这样的“氛围”注定他们在竞争的大潮中失败。
成功始于意念,行动始于思维
安东尼说过:“影响结果最大的是信念。信念不断地把讯息传给大脑和神经系统,造成期望的结果。所以,如果你有信念,它就会鼓舞你达成目标;如果你相信会失败,信念也会让你经历失败。”
我们来看几个关于信念的故事。故事一:
博物学家法布尔做过这样的实验:他把一组巡游毛虫放在一个大花盆的边上,使它们首尾相接,排成一个圆形。这些毛虫开始动了,它们像一个长长的游行队伍,没有头,也没有尾。法布尔在花盆中间放了一些食物,但毛虫想吃食物就要解散队伍。他经过观察发现,毛虫没有解散队伍,它们一直以同样的速度走了七天七夜,直到饿死为止。
故事二: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后,很多贵族不服气,常常出言不逊。哥伦布拿来一个熟鸡蛋,让他们在镜面上竖起来。结果,贵族们竖了很长时间,没有一个成功。哥伦布拿过鸡蛋,使劲在镜子上敲了一下,鸡蛋立即立住了。贵族们一个个无言以对。
故事三:
有一次,拿破仑的一个士兵掉进湖里,岸上的人都不会游泳,乱作一团。拿破仑过来后,命令士兵游回来,士兵挣扎着说自己不会游泳。拿破仑说:“我说你行你就行!”接着,他从士兵手里抢过枪,朝士兵前面的水面打了几枪,命令士兵赶快游回来,否则就枪毙他。士兵见状吓得掉过头,并奇迹般游回岸边。
这几个故事无不在说明一个事实,成功的程度取决于你的信念程度。心存疑惑,就会失败;相信胜利,必定成功。
在卡尔·西蒙顿博士的课上,我听到了这样一段话:为什么化疗在有些人身上有效,而对另一些人却毫无作用?为什么有些人能靠食疗等手段康复,而另一些人却只能无助地死去?在这里,“信念”是关键因素。真心相信治疗手段的人,会在治疗中感受到希望,并用积极的生活态度去面对。这种积极的态度会作用于大脑,使大脑产生有利于免疫系统的激素和化学物质,帮助他们的身体实现自我修复。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不让自己的主观意识和潜意识干扰这种自我修复。
这段话让我十分激动。我找到了很多事情的答案:只要我真心相信某种方法能让我们成功,我们就能成功。
想成功和一定要成功的区别
从幻想到现实,存在着一座桥梁。这一桥梁就是决心。任何成功都需要成功的决心。要想成功,必须有强烈的成功欲望,就如同我们有强烈的求生欲望一样。
其实,每一个人在他的一生中都有无限的潜能,他们的智商没有问题,只是太多的人在情商方面不断犯错。他们在命运的安排和“意外”的主导下把这些潜能都消磨了。
那些成功者面对与我们相同的困难和问题时,初始的条件也一般,大家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大多数人倒下了,他们却为何能够成功?他们很好地发挥了自己的潜能,在通往成功的路上,他们用渴望激发潜能。而激发潜能的第一个重点就是:想要什么就想什么,关键不在于“想”,而是“一定要”。
实际上,大部分的人之所以实现不了拟定的计划,说得多做得少,就是因为他太犹豫不决了,经常只是想想和说说而已,即使在需要开展行动的时刻他也缺乏判断力,不能让自己摆脱杂念,变得坚定和一往无前。所以,只有当一个人决定“一定要”的时候,他内在的潜能才可能真正地被激发出来。
第一,请教第一名是“如何成功”的。如果我们决定一定要成功,就要请教第一名,这是因为只有第一名才能教你如何成为第一名。我们都知道最成功的人士,都在学习其他成功人士的经验和方法。我们只要能够了解他们,跟他们学习,照着他们的方法,采取同样的行动,就可以达成你要的结果。
第二,“下定决心”比第一名做得更好。当我们了解第一名是如何成功的,并跟他们一样去做,这还不够。因为第一名可能是一个,所以我们应该下定决心超过他。只有超过他,才可能成为第一名。第三,明确自己到底“要的是什么”。
一个人没有办法很快地做决定,因为他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假如你很明确地知道你到底要什么,你就可以迅速决定,其他人说什么事情,对你来讲没有什么影响力,你就更容易专注于成功。
第四,每天“想你想要的”,而不是不要的。大多数人之所以有很多的问题没有办法突破,是因为他每一天都在讲他不要的,比如不要压力、不要负债、不要不健康……其实,在人生中,不管你想要的,或是你不要的,你都能得到,既然你会得到,为什么不想你要的。万一实现了怎么办?实现了,你就成功了。所以,失败者与成功者第一个最大的差别,就是他没有下定决心。
成功与幸福的情商形态
在今天,对世俗成功的追求与内在幸福感的失衡问题,远比人们讨论更多的工作与家庭的冲突更为严重,这已经是每名社会成员都应正视并且妥善应对的时代主题。
有很多人质疑,舍去了地位与财富,而注重于快乐和意义的追求,会不会导致牺牲成果?比如,如果好成绩和好学校不再是动力,那么学生们会不会丧失对学业的兴趣呢?或者,如果升级和加薪已经不再吸引员工,他们会不会因此而不再努力呢?
过去的十几年中,我从一个充满理想的年轻人变成了不再狂热追求世俗成功的群体的一员,在这些年的努力转型过程中,也经常考虑它是否会影响成果的问题。“不痛不获”曾经是我的座右铭,它帮着我得到了很多物质上的东西。
我曾经为自己的决定担心,担心中途会放弃目标,会怀念忙碌奔波型的生活。但接下来所发生的,我发现完全相反。
事实上,从忙碌奔波型转变为幸福追求者,并不代表让你做得更少,降低努力,或者使内心的热情减弱。它最大的意义,是将正确的事情做得更好一些,即多做那些对现在和未来都有帮助的事。与此相同,从享乐主义型转变成幸福型,也不需要减少快乐,稍有改变的是,这里要求我们学会去适量地享乐,而不是无止境地狂欢。追求幸福的人,不但享受着他所做的一切,同时也为目标而努力,而他们的成果通常都比以往更好。
快乐和意义在现在与未来的幸福里,扮演着相辅相成的角色。当我们发现事情的意义之后,快乐感自然就增强了。同时,在事情里找到快乐,可以加强人们对它意义的坚信度。
所以,真正的成功并不意味着你赚到了一所大房子,拥有了一辆舒适的车子,或取得了某种引以为傲的工作成就。它也不意味着名位和权势,更不该只是银行存款的数字,而是追求成功所带给我们的快乐和意义。
从这个意义上说,成功就是生命的平衡状态,可以使自己兼顾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我们能领悟到这一点,也就拥有了极高的情商能力。这样一来,我们的生活一定有工作也有休闲,有爱情也有自己,有财富当然也会拥有健康,就不容易在世俗的追逐中迷失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