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秀芝
|类型:生活·百科
|更新时间:2019-10-06 12:25
|本章字节:10328字
有一次,托马斯找到了一个销售钢琴和风琴的工作,那次短暂的工作经历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更加坚定了他做推销员的想法。后来,他来到一家收银机公司应征推销工作,不想那个公司的地区经理约翰·兰治一口拒绝了他,因为在所有的应征人员中,托马斯是条件最差的一个。后来,兰治被托马斯坚韧的毅力所折服,答应让他在公司试用一个月。
就在这1个月中,托马斯的销售才能便展现了出来,他被正式聘用了。3年后,凭着自己对推销业务的熟练掌握,托马斯成了全国收银公司的销售总经理。谁知刚升职不久,他出色的能力就引起了老板帕特森的嫉妒,不久,他被解雇了。
后来,托马斯选择工作格外慎重。当然,这种“慎重”是指在公司而非职位上,因为对于职位,他早就抱定了“非推销员不干”的念头。最终,他去了计算机制表音像公司(cr)。1924年,托马斯已经成了计算机制表音像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和首席运营官。同时,他决定把计算机制表音像公司更名为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ibm”。他的这一做法,预示了计算机革命的到来。就这样,托马斯·沃森成了后来风靡全球的ibm公司的创始人。
大道理
如果说理想是目的地,那么坚持到底的毅力就是通往目的地的道路。想要做好任何事情,毅力都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就只有半途而废。
丰田秀二的发展之路
丰田汽车工业的发展和丰田秀二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1955年1月1日,一款名为“皇冠”的小轿车试投入生产。投入市场后的皇冠轿车在日本国内的销量很好,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就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看到这种情况,丰田秀二想,不知道美国人是不是也喜欢皇冠,要是能把皇冠车卖到美国去那该多好啊!美国的市场可比日本要大多了。于是,他向董事会提出了在美国建立分公司的建议。
在他的建议下,丰田总公司很快就在美国设立了美国丰田公司。后来的事实证明,皇冠汽车在美国同样畅销,销售汇总表反映其销量一直在直线上升。
到了1967年10月,丰田秀二接任了丰田公司的董事长一职。刚刚坐上这一宝座,他便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改革——决定同福特、日野、大发等日本国内各大汽车公司强强联合,生产各种类型的汽车,以便形成垄断的局面,掌控全国乃至世界的汽车行业。在他执掌丰田公司的大权期间,丰田公司有了长足的发展。
1974年,丰田秀二担任了刚刚成立的丰田财团的社长。虽然这个时候的丰田财团资产已达到了数百亿日元,但丰田秀二依然感觉不满足。数年之中,他不仅在汽车领域里积极进取,而且还依托丰田财团雄厚的资金实力,创办了一系列的教育、科研机构,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企业人才。
离开丰田财团以后,丰田秀二还在关心着丰田的事业,他说:无论企业还是人,都要一心向前,永不驻足。如果到了一切不能向前的时候,那就意味着一切都结束了。
大道理
知足常乐在特定领域和特定阶段有一定的道理,但并非任何时候都适用。对于那些想有所成就,并且尚在创业时期的人来说,自我满足是其成功和进步的大敌。
音乐贺卡的启示
道尔已经在这家大公司工作很多年了,但一直都是个小职员。他很想离开这家公司,却又怕离开后找不到更好的工作。
一天晚上,当他正准备找东西时,他所在的小区忽然停电了。想想那些东西几天前被自己扔到了地下室里,他不得不去找蜡烛,可是家里的蜡烛早已经用完了。东西明天要急用,而明天早晨天不亮自己就得出发。这可怎么办呢?正当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他的手指不小心触动了一张音乐贺卡。顿时,贺卡响了起来。他打开贺卡,贺卡中部发出了亮光。
可不可以带着它去地下室试一试呢?他拿着贺卡想,也只能这样了,一点光亮总比没有光亮好得多吧。就这样,借着音乐贺卡的光,道尔来到了地下室。
地下室里非常黑暗,相比之下,贺卡上原本微弱的光却显得非常炫目。借助这卡片的光亮,道尔找到了他想找的东西。
回到房间之后,颇受启发的他不禁想道:“一张小小的贺卡所发出的光都能派上用场,能力并不算差的自己为何却甘心多年蜗居呢?”于是,多年不声不响的道尔突然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辞职。
从那家大公司跳槽后,他出人意料地找了一家只有几十个人的小企业,做了一个很普通的小职员。不久,他被提升为项目部的主任。又过了不久,他已经升至项目经理……
经过数次跳槽,道尔成了一家跨国公司的董事长。
大道理
每个人都是一颗微不足道的星星,但如果懂得把自己放在一个适当的位置上,那你便会成为同类中最耀眼、最引人注目的一颗。
杂技高手
他是一名杂技高手。那次,他表演的是在两座山之间的一条钢丝上行走,这场演出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
演出开始,他走到悬于山间的钢丝的一端,眼睛注视着前方的目标,伸开双臂,慢慢地、一步一步地走到了对面的山上。顿时,围观的观众给予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如果把我的手绑上,你们还相信我能走过去吗?”他问观众。
其实,有些人是不相信的,但为了知道结果,他们还是大声起哄道:“我们相信你。”于是,他让工作人员用绳子绑住他的双手,然后从容地走了过去。
他又环视了一遍所有的观众道:“如果绑住我的双手,再把我的眼睛蒙上,你们还相信我能走过去吗?”这次人们连犹豫都没有犹豫便脱口而出:“我们相信你。”
就这样,工作人员用一块黑布蒙住了他的眼睛。只见他用脚慢慢地摸索到钢丝上,一点一点地往前挪着。这次,他又走过去了。
全场人欢呼起来。
接着,他拉过了一个孩子,问所有的人道:“如果把他放到我的肩膀上,同样还是绑住双手蒙住眼睛,你们还相信我能走过去吗?”
所有的人想都没想便回答道:“我们相信你。”
“真的相信我吗?”他反问观众。
“真的相信你。”观众异口同声。
“我再问一次,你们真的相信我吗?”
“相信,绝对相信你!”
于是他扫视了一下全场说:“那好,既然你们都这么相信我,那就用你们的孩子换下我的这个孩子吧,有谁愿意?”杂技高手说。
一下子,全场鸦雀无声,再也没有谁说话了。这种尴尬的寂静整整持续了10分钟。
10分钟之后,杂技高手什么也没说,只是把孩子架在脖子上,沿着钢丝走了过去。当然,这次他还是成功了。
大道理
面临与自己利益无关的事情时,人们往往能轻松而迅速地作出判断,而一旦陷入其中,多数人都会“当局者迷”。只有那些真正自信的人,才会在任何时候都清醒自如。
儿子的“先见之明”
这座小城的中心设有美食一条街,街上有很多卖小吃的人。他摆的是一个炸臭豆腐干的摊子,因为做得好,很多人都喜欢吃他炸的臭豆腐,所以他的收入一直很不错。
快过年时,上大学的儿子放假回家了。一来到父亲的摊前,儿子便被摊子上摆着的一摞一摞的臭豆腐震住了。只听他吃惊地问父亲道:“爸爸,现在经济这么不景气,你批发这么多的臭豆腐干嘛?如果卖不掉的话,那可真的要成臭豆腐了。”
不识几个大字,又从来没有关心过什么经济、政治的父亲一听,立刻琢磨了起来:儿子说的有道理呀,要是卖不掉那可怎么办啊?嗯,还是读过书的人眼光长远,看来自己辛辛苦苦地供他上大学真没有白费。
于是,从第二天开始,这位父亲便减少了臭豆腐的进货量。随后,他的吆喝声也变小了,炸豆腐干的心思也分散了,连对客人的态度也开始变得不耐烦了。
一段时间之后,果真像儿子所预言的那样,摊前吃臭豆腐的人越来越少,他的收入也越来越少,于是他摇头长叹道:“唉,读书跟不读书就是不一样,还是儿子有先见之明啊!”
“嘀咕什么呢你?”不远处一个同行问他。
“我在说‘经济’问题呢。”他有点得意地回答道。接着,他便把当前经济形势正在走下坡路,所以臭豆腐生意会受到影响这件“大事”分析了一遍。当然,那全是他自己的理解。
“我怎么没感觉呢?”他刚说完,同行便反问道,“好像没有啥影响吧?你不知道最近一段时间我的生意越来越好了,现在我每天的进货量都比以前多一倍呢。”
“多一倍?”他吃惊地睁大了眼睛,“你就不怕卖不掉吗?”
“卖不掉?”同伴摸了摸后脑勺,“这我倒没想过,我光琢磨怎么卖掉了。”
大道理
做事的结果往往与你最初的意念相符。如果你觉得自己可能会失败,那么你就必然会失败;只有一直充满信心的人,成功的几率才会不断增大。
两次激战
爷爷13岁就参军。15岁那年,他跟着部队远征到了印度、缅甸,支援那里的人民抗击日寇。
1942年秋天,爷爷所在的那支连队不幸遭到了日寇的袭击,他们全连都被包围了。天色渐渐暗下来,原始森林里开始传出狼嗥虎啸,日寇的包围圈也越来越小,再加上连日血战和整整一天水米未进,全连士兵的心头都笼罩上了一层恐怖和绝望的阴云。想想不能坐以待毙,连长咬咬牙命令突围,谁知居然没有一个战士响应,而且黑暗之中还有人说了一句:“反正怎么着也冲不出去了,还不如坐在这里轻松地等死。”
连长一听就火了。可是他刚想开口训斥大家,就觉得在这种情况下这样做有些不妥,于是他忍住怒火,改成了跟大家唠家常:“全连除了我都还没娶媳妇吧?那大家就不能死,怎么着也得享受一回娶媳妇的滋味不是?你们不知道,娶媳妇可风光了。俺娶俺媳妇小翠的时候,是在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中,被一大群吹鼓手簇拥着一路走过来的,那滋味美得真是没法说!”
说到这里,连长顿了顿,似乎是在给大家留自我想象的空间。几分钟之后,他又接着说道:“俺爹俺娘辛苦了大半辈子,俺还没来得及好好孝敬他们几天呢,所以俺可不能就这么死了。再说了,俺媳妇没准现在都给俺生完儿子了。等仗一打完,俺就赶紧回家孝敬二老,跟媳妇过好日子去!”
听到这里,全连所有的士兵都默默地站了起来,开始跟着连长往外走。忽然,一个士兵大声喊道:“为了孝敬爹娘和风风光光娶上媳妇,冲啊!”
结果,靠着这句“口号”的鼓励,全连居然奇迹般地把铁桶似的包围圈撕开了一个缺口,胜利冲出了死亡的魔爪。
其实,在打这场恶仗之前,他们已经打了一仗——跟自己心中的绝望。
大道理
在绝望之中点燃希望之火,是赋予一个人能量的最好方式。因为希望可以塑造决心,决心可以造就英雄,英雄能够创造奇迹。
怎样才能不紧张
多年前,大作家艾迪初次到纽约旅行。作为同行,家住纽约的着名作家马克·吐温请他到自己家中赴宴。那是一场非常盛大的宴会,光是陪客就不下30人,而且都是当时的显贵。看到这种情形,艾迪紧张得连叉子都快拿不住了。
“亲爱的,你怎么了?是不舒服吗?”马克·吐温见状关切地问道。
“哦不,我只是怕得要死,”艾迪颤抖着回答道,“我想一会儿他们肯定要我演讲,到时我定会紧张得站不起来,即便站起来脑子也会不听使唤。”
“哈哈……”客人的话引得马克·吐温情不自禁地大笑了起来。笑过之后,他对艾迪说:“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只要记住一点,你就不会再害怕了——他们并不指望你有什么惊人的言论!”
果然,听到这句话,瞠目结舌的艾迪顿时忘记了紧张,而且在随后的演讲中,他也同样“忘记”了紧张二字。
从那以后,无论在什么场合公公开演讲,艾迪都不再感觉害怕了,因为他知道:无论自己是谁,在别人眼中其实都并不重要。
故事讲到这里,我忽然想起了一句西方谚语,那句谚语是这么说的:20岁时,我们顾虑别人对我们的想法;40岁时,我们不理会别人对我们的想法;60岁时,我们发现别人根本就没有想过我们。
大道理
并没有人指望你有什么惊人之举,所以,不必把自己摆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否则,你只会紧张得发挥失常,让事情变得更糟。
继母的教诲
在某期《读者》上,曾经读过一个关于继母教育儿子的故事,至今想来仍令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