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玫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2:45
|本章字节:10854字
这便是婉儿的智慧。还有她多年来在政坛的沉浮中所积累的经验。这是婉儿在当时那种情况下所能够做出的最好的选择和决定了。她自己或许也能够从这一纸伪造的遗诏中赢得某种能继续活下来的机会。可以让满朝文武觉得这个每日和昏庸无能的李显和韦皇后、安乐公主们混在一起,并为他们出谋划策的上官昭容其实并不是他们的党羽。她的真心所向还是李家,是李氏的那些公子王孙们。但是婉儿真的不是要逃脱。她早已视生命为多余。她只是想能在死前再抵挡一阵。把韦氏一族彻底挡在王朝之外。她深知如果政权真被韦氏篡夺了去,那无论对李唐皇室,对李世民浴血奋战创建的这大唐帝国,还是对历史、对未来,都将是不公平的。而她婉儿面对如此危机而坐视不救,她本来能做而又不去做,那她不是就成了千古罪人了?也是她的道德良心所不允许的。
婉儿这样想着将那伪托的遗诏做好。如此她的心便立刻平静了下来,她觉得她这样做至少就对得起显了。她甚至觉得她这样做是在为显报仇。她发誓一定要将韦氏一族阻挡在朝廷之外。她甚至发誓要杀了韦后,要用她的头来祭显无辜的灵魂。婉儿这样想着便不再悲伤。她擦干眼泪并重新整理好头发、衣裳。她显得更加庄重、典雅、肃穆、威严。她知道她将要参加的是怎样的一场战斗。她手里握着那武器一般的遗诏,缓步向显的灵堂走去。
在政务殿宁静的回廊上。
婉儿手握着遗诏。离开。她突然听到了远处的气急败坏的脚步声。她停下来。抬起头,很快就在回廊的转弯处看到了满脸悲忿和伤痛的太平公主正匆匆朝她走来。那一番讨伐的气势。她一定是认为婉儿也参与了那个毒杀天子的阴谋。她甚至更加仇恨婉儿。她一直觉得婉儿应当是他们李家的人,就像她的姐妹一样,她们确实是从小一道长大的,她怎么能和外人一道合谋杀害自己的兄弟呢?
婉儿便迎着太平公主。
她是那么镇定自若。直到走到太平公主的面前,她才停了下来。停下来面对着那个准备对她兴师问罪的女人。
你竟然能如此平静?太平公主果然义愤填膺。她质问着婉儿,她说显给你的还少吗?他是那么爱你。几十年了。我一直看在眼里。而你对他又怎样呢?不是武三思就是一个崔湜。你不停地换着男人,显不仅容忍了你,还让你做了昭容。天下有这样纵容一个背叛他反抗他的女人的男人吗?你不仅自己羞辱显,还怂恿武三思和韦后***,把更深重的屈辱压在显的心上。如此还不够,你竟然还要和那一对丧尽天良的母女合谋毒杀了显。你们到底想干什么?显怎么惹着你们了?显对你们还不够好还不够宽容吗?婉儿你该扪心自问。你怎么能对显如此残酷?婉儿我看不透你。我从小就看不透你,不知道你脑子里海天转的都是些什么。全是那些坑害别人的阴谋诡计吗?你的心究竟是什么做的?那里面是不是灌满了毒汁?你真是太可怕太令人恐惧了。还要怎样?接下来还要怎样?要讨伐我们吗?我们李家的这些后代。还有旦。还有我们的那些孩子们。要把我们所有的人斩尽杀绝。要将我们的子孙斩草除根。但是我要告诉你,没有那么容易。你听到了吗?没有那么容易,我们是斩不尽杀不绝的。就算是你们杀了我,杀了相王,但你们杀不尽李家的子孙。他们遍布天下,个个骁勇善战,早晚有一天他们会杀回来,杀了你们,要用你们的头去祭我们李唐的宗庙。真的,终会有一天……
婉儿站在那里。平静地听着太平公主的责难。她真的心静如水。婉儿。就那样大度平和地站在那里。听着,并等待着。
婉儿其实知道太平公主之所以来这里其实就是为了来找她。婉儿也知道在这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太平公主需要她。太平所以气势汹汹,甚至危言耸听,其实都是因为她内心的极度的虚弱和恐慌。显的骤然离去,使得她立刻没了主张。她很害怕,也很慌乱。而凡是在太平如此手足无措的时候,她要找的唯有一个人,那就是婉儿。婉儿太了解这个从小和她一道长大的傲慢女人了。了解她们之间的那种几十年来情同手足的关系。她从没有忽略过她同太平公主的这一层关系。她也一直在任何可能的时候努力帮助她。因为婉儿知道太平公主是武则天最钟爱的女儿。她也曾答应那个年迈的女皇要照顾和保护好她的女儿。当然婉儿自己对这个总是狂傲自负的公主也确是怀了一份姐妹一般的情意。所以,她等着太平公主发泄她心中的怨恨和恐惧。她知道这个愤怒的、歇斯底里的女人是来向她求救的。因为显的突然死亡而且是死于非命使太平公主看到了她的危在旦夕,而一旦韦后篡权,他们所有李唐家族便将死无葬身之地。这就是政权斗争的残酷和惨烈。于是在这个生死攸关的时刻,太平公主便只能来找婉儿。她知道唯有来找婉儿,或许才能获得一条生路。但是当然,堂堂的太平公主就是来求救,也不能低下她大唐公主、女皇女儿的那高贵而美丽的头颅。这是她的方式。当然这也是婉儿永远不会去计较的方式,她实在是太了解她了。
于是婉儿心平气和地等着。
她承受着太平公主的羞辱和诅咒,而就在这一刻,不知道为什么婉儿突然觉得周身充满了力量。是的还有人需要她。还有人比她更恐惧更惊慌,更需要她的保护。那么她就是有用的了。她就有责任有义务有勇气站出来,去保护那些需要她保护的人们。
终于太平公主停了下来。
她突然眼泪涟涟,泣不成声,最后她说,婉儿,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为什么显就突然死了?今后会怎么样?今后还有谁来保护我们兄妹?这一切真的是太可怕了,我该怎么办?
然后婉儿才把她刚刚写好的李显的遗诏拿给太平公主看。婉儿说,一会儿,我便会在朝中众臣和所有皇室成员的面前,宣读这份遗诏。而你此刻要做的,就是尽快去和相王商议。要想方设法利用这个机会,夺回李唐的天下。否则一巨韦氏执掌了朝政,要夺回政权就不那么容易了。事不宜迟,你一定要和相王早做安排。去吧。快去。
可是相王早已闲云野鹤,不食人间烟火,他又能有什么主意?婉儿还是你说吧,你说我们该怎么办?
好吧,让我想想。听说临淄王李隆基刚刚回长安。叫你的儿子薛崇晾赶快去找他。要他尽快在暗中聚结才勇之士,并在圣上亲军之骁勇者中发展势力。因为圣上的亲军是不会心甘情愿地听韦氏调遣的。去吧。让那些年轻人赶快行动起来,看来今天这大唐的社稷,就只能托付于他们这些少年英雄了。这是个机会。失而将不再复得。让相王参决政事只是缓兵之计。举兵宜早不宜迟。这只能是婉儿为李家所能做的唯一的努力了。你要相信,我没有杀显。我虽然不爱他,但我决不会去杀他。更何况,我和显是有着深深的兄妹一般的友情的。死亡,是显为他的懦弱和对妻女的纵容所付出的必然的代价。他可能至死也不会相信,杀他的竟是他的虽亲的人。最狠莫过女人心,譬如韦后。显其实早就知道他的命数已尽。他早已心如死灰,在放纵***中等待着这个最后的时刻。也许显是对的。也许不是韦皇后毒杀他,早晚有一天他也会自尽的。而我的心也早已和显——样,那心中已是万籁俱寂,与世无争。不要说我不在乎显的死。我当然在乎他,他死了我才知道,其实我是爱他的,只是我从没有对他说起过。现在说这些也已经晚了。因为我无论怎样说,他也不会听到了。显的死令我伤痛。那是种万劫不复的悲哀。不久我或许真的也要随他而去。显死了,作为他的近嬖嫔妃我也就没有理由活下去了。就随了圣上而去也许才是我最好的选择。记得后宫曾有个叫徐惠的女人吗?一个温文尔雅的才女。后来太宗李世民特别宠爱她,让她做了婕妤。整个后宫唯有她是最最忠诚的。自从太宗驾崩,她便不吃不喝,决心死于节,结果很快就用她年轻的生命,去殉了那个伟大的君王……
可是婉儿,为显去死,不值得。要知道我和相王还需要你,未来大唐的朝政还需要你,你怎么能就这样丢下我们,撒手而去了呢?答应我,留下来。
婉儿摇头。婉儿说,临淄王隆基他们全都长大了,他们有他们的想法,他们的是非,你怎么会知道他们也需要我呢?
但至少我和相王需要你。特别是在这个关键的时刻。你一定要和我们站在一起。我们势单力薄,如今朝廷各个部门已经被诸韦把持,就算是你不为我们想,也要为大唐社稷想。为死去了的母亲想。母亲怎么会希望她经营了几十年的政权落到韦皇后的手中呢?婉儿,留下来。至少留到我们最终夺取了政权。到那个时候我就不再拦你了。任你随谁而去。行吗?
婉儿说,让我试试。我会尽力而为的。
公元710年6月1日,中宗李显在后宫中毒而死。韦后秘不发丧,决意自专政柄。
6月2日,韦后火速征发五万府兵屯驻京城,各路统领皆为韦姓。
6月3日,韦后将各路宰相及皇室成员召至宫中,知会中宗晏驾。
婉儿宣读中宗遗诏,立温王重茂为皇太子。皇后临朝执政。相王参决政事。
次日,宰相宗楚客及韦后兄韦温等率诸宰相上表,请奏由韦皇后专决政事,遂罢去相王参政之权。致使婉儿假托之遗诏失效,李唐王朝眼看着大势已去。
又次日,中宗灵柩迁至太极殿,集百官发丧。少年太子李重茂在灵柩前传承帝位,是为殇帝,从此韦后临朝称制。
此后,诸韦势力迅速膨胀。韦后党羽皆劝韦后效仿则天,将南北卫军及尚书省各部通通交韦氏一族统领,且广泛组织朝野内外势力归顺韦氏。宗楚客等韦后党羽又秘密上书,授引图谶,奏请韦后尽早登基称帝,并密谋害死殇帝,诛杀相王李旦及太平公主。
韦后的篡权运动紧锣密鼓,只争朝夕。结果仅仅十几天中,韦后一族势力就遍及朝野,大有一呼百应之势。眼看着韦氏所发动的这场宫廷政变不费一枪一弹就要大功告成。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而这东风就是剿灭最后的李唐皇室及余党。风雨飘摇中的李唐王朝已经危如累卵,倘李氏家族再没有人挺身而出,举起义旗,先发制人,那百年来的李唐王朝就真要断送一尽了。
婉儿心急如焚。
当相王也被诸韦罢去政事,婉儿就更是肝胆俱裂,不知道还有谁能来拯救唐朝了。
这时的婉儿孤身一人。她不知道她的未来会是怎样的。未来很近也很远。是第一次,她竟然已经无法预测未来,无法找到她能走的路。她只能静观朝中的局势。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今后的王朝无论是姓李还是姓韦,她都笃定不会参与其中了。她的使命已尽。她知道她辅弼女皇武则天的使命已经完成。尽管她在女皇仙逝之后又辉煌了五年,但那只是女皇王朝的延续,是她不得不在这延续中帮助女皇所钦定的儿子。婉儿知道她的政治生命确实已经逝去。早已结束的女皇的政治才堪称政治。那样的政治结束了,婉儿也就结束了。她怎么能在那种浅薄而又腐败的政治中继续苟延残喘呢?
举国为显的早逝而悲伤。在国丧期间,外府的官吏们也纷纷前来京都长安为皇上吊唁。于是,那个刚刚派出为李显开凿商山新路的崔浞,便也在修路工程进行了一半的时候被诏回京城为中宗服丧。其实婉儿早就在前来吊唁的朝宫中看到了崔浞。而此时此刻,即或是对崔湜,婉儿也已经淡心无肠了。电许是显的暴毙让婉儿太伤心太满怀了歉疚。所以她对所有的人事都冷落麻木,她甚至在显的吊唁大殿中与崔湜擦肩而过,都没和他讲话,她甚至都没有抬起头看他一眼。
作为昭容,婉儿自然要在宫中为李显服丧。每每到夜晚,婉儿总是辗转反侧,夜不成眠。她独自醒着。挨着独自的寂寞。她在想现在的生活同显活着时有什么不同。
不再有锦瑟之声。更不会有欢歌笑语。显死了便带走了所有的喧嚣和享乐。连诗词歌赋也已成往日云烟。婉儿才知道,那歌舞升平的一切是怎样地脆弱。就像是显的脆弱的生命。当显的呼吸一停止,那热闹的一切便从此一去不返了,这就是今天这寂寞的现实。
在夜不成寐的时候,婉儿偶尔会想到崔湜。她不记得她已经有多久没有和这个男人在一起了,自从崔浞被贬至襄州,她就开始独自一人承受着那相思之苦。然而后来中宗祭天大赦,让崔堤返回长安,他也不曾再来拜访过婉儿,而是一头又扎进了安乐公主的府上,不再来看她。
婉儿不知道崔湜究竟是个怎样的男人。她不知道他是怎样利用他的英俊和才华穿梭往来,于那些女人之间。他很势利,很忘恩负义,或者说很识时务,所以即使是崔浞从此冷落她,婉儿也从不曾怪罪过他,婉儿甚至觉得他唯有如此,才能在朝中站稳脚跟。
于是崔涅成为了安乐公主的红人,进尔又成为了韦皇后的红人。以至于韦后临朝之后,竟任命崔堤为中书侍郎,如此的被韦后提拔重用,人们自然就又把崔湜当成了韦皇后的党羽。
面对崔湜的迁升,本来婉儿已经心灰意冷,但是她却骤然觉得非常不安。虽然崔湜早已不是她的情人,她却依然对这个男人的安危怀有着很深的牵念。她觉得她有责任提醒崔湜。她要让他知道他目前的这种选择未必就是明智的。尽管韦皇后看上去已经大权在握,甚至登基似乎也是迟早的事,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来宋的天下就是韦后的了。她要提醒崔渥千万不要目光短浅,她要告诫崔湜狡兔必须三窟,不要在李韦两派势力中进退失据,以至于把自己逼到绝境。
婉儿是真心关心崔湜。
婉儿说不清自己为什么非要帮助这个负心的男人。
婉儿崔湜的感情很执著。她不在乎自己是不是能获得回报,她只是一如既往地为他着想。在他迷失的时候,把他从死亡的边缘拉回来,尽管她自己已经朝不保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