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柯
|类型:生活·百科
|更新时间:2019-10-06 12:49
|本章字节:3440字
刚柔并济,恩威并施
“刚柔并济”是一种交友处世的方法,它可使激烈的争论停下来,也可以改善气氛、增进感情。
东汉初年,冯异治理关中甚见成就,有人向刘秀打他的小报告说:“异威权至重,百姓归心,号为‘成阳王’。”刘秀虽然不相信这一套,但他也没有就此罢休,而是将这份报告转给了冯异。冯异大为惊恐,连忙上书申辩,刘秀便抚慰他说:“将军之于国家,义为君臣,恩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这显然比单独施恩或施威要好得多。
下面这个例子,是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的故事:
有一次,部下后藤犯了一个大错。松下怒火冲天,一面用挑火棒敲着地板,一面严厉责骂后藤。骂完之后,松下注视着挑火棒说:“你看,我骂得这么激动,居然把挑火棒都扭弯了,你能不能帮我把它弄直?”这是一句多么绝妙的请求!后藤自然是遵命,三下五除二就把它弄直了,挑火棒恢复了原状。松下说:“咦?你的手可真巧呵!”随之,松下脸上立刻绽开了亲切可人的微笑,高高兴兴地赞美着后藤。至此,后藤一肚子的不满情绪立刻烟消云散了。更令后藤吃惊的是,他一回到家,竟然看到太太准备了丰盛的酒菜等他。“这是怎么回事?”后藤问。“哦,松下先生刚来过电话说:‘你家先生今天回家的时候,心情一定非常恶劣,你最好准备些好吃的让他解解闷吧。”’此后,后藤自然是干劲十足地工作了。
公元214年,刘备夺取四川后,诸葛亮在协助刘备治理四川时,立法“颇尚严峻,人多怨叹者”,当地的官员法正提醒诸葛亮,对于初平定的地区,大乱之后应“缓刑弛禁以慰其望”。诸葛亮却认为自己的做法并没有错,他对法正说:“四川的情况,与一般不同。自从刘焉、刘璋父子守蜀以来,有累世之恩,文法羁縻,互相奉承,德政不举,威刑不肃。蜀土人士,专权自恣,君臣之道,渐以陵替。现在如果我用在他们心目中已失去价值的官位来拉拢他们,以他们已经熟视无睹的‘恩义’来使他们心怀感激,是不会有实际效果的。所以,我只能用严法来使他们知道礼义之恩、加爵之荣,蒹恩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要。”
曾国藩认为:人不可无刚,无刚则不能自立,不能自立也就不能自强,不能自强也就不能成就一番功业。刚就是使一个人站立起来的东西。
刚是一种威仪,一种自信,一种力量,一种不可侵犯的气概。因为有了刚,那些先贤们才能独立不惧、坚韧不拔。刚就是一个人的骨头。
人也不可无柔,无柔则不亲和,不和就会陷入孤立,四面楚歌,自我封闭,拒人于千里之外。柔就是使人站立长久的东西。柔是一种内敛,一种魅力。
一块巨石如果落在一堆棉花上,则会被棉花轻松地包在里面。以刚克刚,两败俱伤,以柔克刚,则事半功倍。
大凡刚烈之人,其情绪颇好激动,情绪激动则很容易使人缺乏理智,仅凭一股冲动去做或不做某些事情,这便是刚烈人的特点,也恰恰是其致命的弱点。俗语说:“牵牛要牵牛鼻子”,有个成语叫“四两拨千斤”,讲的正是以柔克刚的道理。俗语说:“百人百心,百人百性。”有的人性格内向,有的人性格外向,有的人性格柔和,有的人则性格刚烈,各有特点,又各有利弊。然而纵观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往往刚烈之人容易被柔和之人征服利用。为职者需善于以柔克刚。
但是,柔也要有一定的尺度,当你想施恩于对方,打算做出让步之前,首先应考虑你的让步在对方眼里有无价值。别人并不看重的东西,没必要送给他。若开始你就做出许多微小让步的话,对方也许不仅不会领情,反而会加强对你的攻势,因为他知道你做出这些小让步是有企图的,他们并不看重这些让步。
子路向孔子请教什么是刚强,孔子说:“你问的是南方人的刚强,北方人的刚强,还是你这样的刚强呢?用宽厚温和的态度教育别人,不报复别人的蛮横无理,这是南方人的刚强,君子属于这一类;顶盔贯甲,枕着戈戟睡觉,在战场上拼杀至死而不悔,这是北方人的刚强,强悍的人属于这一类。所以,君子温和而不随波逐流,君子中立而不偏不倚。国家太平、政治清明时,君子不改变贫困时的操守;国家混乱、政治黑暗时,君子一直到死不改变操守,这才是刚强啊!”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