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艾米
|类型:人物·传记
|更新时间:2019-10-06 13:04
|本章字节:7446字
无论如何,这段短暂的爱情一闪即逝。奥黛丽决绝地退出了这场爱情,没有迟疑,没有犹豫。每一个女孩,在爱神突然降临的时候都会有些不知所措,慌乱地便坠入情网。聪明女孩会懂得在清醒过来的时候怎样去做,做错事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回头的勇气,让自己越陷越深。
1953年8月20日,《龙凤配》正在紧张地拍摄之中,与此同时,《罗马假日》在伦敦举行首映式。奥黛丽不得不离开纽约,匆忙飞往伦敦。
一时间,对奥黛丽的赞美铺天盖地席卷而来。很多报纸都纷纷夸赞奥黛丽,惊叹“一个新的嘉宝出现了”。人们为奥黛丽迷人的气质与美丽的面庞而疯狂,很多年轻的女孩子也纷纷把奥黛丽当成模仿的对象。她们纷纷将长发剪成安妮公主那样的短发,这种发型甚至有了一个专有的名称——“赫本头”。还有白衬衫和平底鞋,也都一夜之间成了年轻女孩的宠儿。
仅仅是一周的时间,奥黛丽就成了国际知名人士。全世界都在播放她的新闻片,电视台甚至在黄金时间来赞美她。初登影坛的奥黛丽就受到了人们普遍的喜爱与欢迎,这是奥黛丽始料未及的。
面对这些铺天盖地的赞美,奥黛丽没有骄傲,没有自满。她只是谦逊地回应着人们的夸赞,依然冷静地做着自己的工作。与一些巴不得被公众包围的明星不同,奥黛丽常常会设法避开公众。她不愿意成为新闻界的热点,面对无休止的闪光灯和晃动的镜头,她总是很低调。
参加在伦敦的《罗马假日》首映式的时候,奥黛丽多次在放映过程中藏起自己的面孔。如果可以,她甚至希望能自始至终躲在女士休息室里。只是,让她没有想到的是,她的谦逊与低调让她得到了更多的赞美。
《罗马假日》大获成功。当时,正赶上英国公主玛格丽特下嫁平民摄影师阿姆斯特朗·琼斯,很多家报纸将电影中的故事和现实中的这桩大事联系在一起,庆贺这两件喜事。
1953年10月7日,《时代》杂志将奥黛丽的侧面像刊登在了封面上。杂志中的文章这样评价她:“奥黛丽·赫本给古老的罗曼史注入现实感,这在以前很少有人能做到。”文章中还把奥黛丽比作莱茵石,“莱茵石的闪光,使人相信,派拉蒙的这颗新星确实是熠熠生辉,像一粒精雕细琢的钻石般千姿百态,在她年轻的脸上瞬息万变,逐一变换。”
离开伦敦后,奥黛丽又飞往意大利的威尼斯水城参加了威尼斯电影节。之后返回好莱坞,参加了几个招待会后又开始了《龙凤配》的配音工作。之后,又参加了话剧《美人鱼》的演出。
于全世界的电影演员来说,奥斯卡是一个神坛,是人人梦寐以求的荣耀。作为“美国梦”的一种承载形式,许多人终其一生,都在追逐那场虚妄的欲望盛宴,期盼能够捧回一项小金人,对自己的演艺生涯有一个完满的交代。
1954年3月,新一届的奥斯卡再度吹响了号角,媒体与商家纷纷卷起了袖口,准备拿下转播权,各路导演、编剧、演员也都摩拳擦掌,准备在新一届的厮杀中,博得一席之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里也是一处战场。
作为影坛新人的奥黛丽·赫本,从未想过自己能够沾上这层荣光。所以当她接到消息,说自己因为安妮公主的角色而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的时候,她露出了不可思议的神情。
除了幸运,她更多感受到的是恐慌与不安。她知道,有许多演技精湛的资深演员在遥望那个奖项,而自己只是一个刚刚跨入大银幕的新人,何德何能,能够撑得起这项殊荣呢?
颁奖典礼的那一天,她匆匆忙忙从《美人鱼》的话剧舞台上谢幕,带着不合时宜的油彩浓妆,穿着可笑的渔网演出服,奔跑在纽约的街道上。此时正是料峭三月,寒风一下子吹透了她的薄衫。她蜷缩着肩膀,带着一颗惴惴不安的心,坐上了出租车。
奥斯卡颁奖典礼是全球电影人与电影观众的盛宴,她不想在如此重要的场合迟到。而连续几天的演出,已经让她身心俱疲,此时她最渴望的是一张大床,可以蜷缩在上面睡上美美的一觉。
当车轮距离典礼现场越来越近的时候,她也不由得感到了内心的紧张。她根本无法想象,自己能否融入那个场合,会露出何种神情。
车门打开,当足尖刚刚点地,数不清的记者与影迷簇拥了上来。她被“咔嚓咔嚓”的镁光灯晃得看不清道路,那灯光仿佛在一瞬间摄走了她的灵魂,她只得不断告诉自己“要镇定”,于是她尝试着挤出一丝优雅的微笑,在簇拥下快步走进化妆间。
纪梵希为她准备好了一件美丽的白色长裙,她忙乱地换上那件礼服,还来不及卸妆,就被催促着进入会场。打开化妆间的门,镁光灯的噩梦二度袭来,她已经辨不清世界的颜色,眼前天旋地转,脚下像踩着软塌塌的棉花。
穿过记者的长枪短炮,她摸索着找到了自己的座位。此时主持人正在宣读最佳女主角的候选人名单,当念到“奥黛丽·赫本”的名字时,摄像机对准了她的脸庞,将一个惊魂未定的女孩子收入镜头。
接着,颁奖嘉宾用夸张的动作拿出一个信封,仿佛慢动作一般抽出一张纸,并缓慢地打开。这个几秒钟的动作,牵动了无数人的心。奥黛丽·赫本也被突如其来的紧张淹没,她不由自主地开始咬指甲,这个小动作是儿时的习惯,每当感到紧张时,她都会这样做。
结果终于揭晓了,“第二十六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获奖者——奥黛丽·赫本”。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再度响起,她再度被镜头所包围,大脑一片空白。
在混乱之中,她已记不得自己是如何登上那个舞台的。这个年轻的女孩完全乱了分寸,慌乱得像是一个孩子。本该在舞台左侧登台的她,不知为何跑到了舞台的右侧。主持人有些忍俊不禁,连忙通过麦克风提醒她:“赫本小姐,请从这边上来,有请。”
面对这个小小的乌龙事件,现场观众报以了善意的笑声。他们可以理解,这个年轻的新人,还没有作好充分的准备,来接受这份人生厚礼。
站在美丽的舞台中央,掌声雷鸣般响起,奥黛丽恍然觉得这是一个梦境。因为懊恼于刚才的失态,她不满意地皱了皱眉,大屏幕上放大了这个微小的神情,却让人更加看到奥黛丽的可爱与真性情。
当象征着无限荣耀的小金人被递到她的手中时,她仍然惊魂未定,不知作何反应。一个转身,又差点和司仪小姐撞了个满怀。在全程直播的过程中,这些动作都被详细地收录下来,让奥黛丽无地自容。
此时,主持人再度提醒这个慌张的姑娘:“下面,请奥黛丽·赫本小姐为我们发表获奖感言。”她眨了眨美丽的大眼睛,努力从空白的大脑中调动起几个词汇或是句子,最后开口说道:“这真让人有点受不了。”
满场再度响起笑声,人们都被这个紧张的女孩逗乐了。奥黛丽的舌头早已打了结,她觉得自己丢脸透顶,于是匆匆讲了几句客套话,便逃也似的奔下了舞台。
在巨大的荣耀下,这个年轻女孩所感受到的,不是骄傲与满足,而是时时刻刻的不安和局促。她觉得自己糟透了,但其实在观众的眼里,一切都很自然。奥斯卡的荣光下,太多资深影人泪洒舞台,语无伦次,何况这个初出茅庐的影坛新人。
下台之后,奥黛丽收起僵硬的微笑,想要找个地方安静片刻。不想,人群纷纷涌向自己,他们伸出手向自己祝贺,那些面孔,有些陌生,有些熟悉。她只得再度挂上微笑,对所有人彬彬有礼地致谢。
灯光下,多日来的劳累再度袭来,她感到身体快要支撑不住了,手脚也冰冷得如同冰块。可是表演仿佛并未结束,她只得咬牙坚持着。
学院校长琴·赫肖特女士向她表达了祝贺,她们礼貌地拥抱,随后赫本应该亲吻院长的脸颊,魂不守舍的她却吻在了院长的唇上。院长女士错愕了几秒,随即大笑起来,“天啊,我可真是幸运的人。”诸如此类的乌龙表现,当晚在奥黛丽身上接连不断地发生着。
典礼之后,表演仍未结束,等待她的是记者招待会。“赫本小姐,您与小金人共同合个影好么?我们可以用在明天的报纸上。”记者们善意地提醒着这个疲惫的姑娘。
奥黛丽转过身去,却发现小金人丢了。她更加慌乱,匆忙跑到刚刚经过的各个角落去寻找奖杯。奥斯卡的工作人员听说这件事情,也全部行动帮她寻找。赫本难过得快要哭出来,这个晚上她好像已经彻底搞砸了。
最后,工作人员另外拿了一个小金人给赫本,让她拍照使用。第二天的报纸头版上,这个满脸油彩的姑娘,双手捧着不属于自己的小金人,兴奋中隐隐透着一丝哀伤。
一周后,人们在女士专用休息室的沙发上,看到了那个被遗失的小金人,它与自己的主人终于再度相见。或许是缘分不深,多年后,这个小金人再度与赫本擦肩而过,被入室盗窃的小偷偷走。而赫本在未来的表演生涯中又多次获得过奥斯卡的提名,却没有获奖。
盛名之下,奥黛丽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成为了媒体的宠儿,一方面有人高声称赞,一方面也有人埋怨她用并不精湛的演技抢走了不该属于自己的荣光。
喧嚣中,这个女孩开始渴望初始的平静,她感到自己曾经追求的简单快乐在一点点被抽离。在鲜花与掌声中,她终于明白,这一切并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