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泓人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3:06
|本章字节:10792字
尼泊尔虽是释迦牟尼出生地,但百分之八十的百姓信奉的却是印度教。街边常出现印度教神龛和寺庙。车夫小伙途经印度教寺庙时都会停下来让我们参观,他在附近等我们。本来我们有很多机会溜走的,但我们并没有这么做。小伙子对我们的信任让我们非常感动,他还热情地介绍城市里的各种建筑,一次次让我们下车随意闲逛,自己蹬着三轮车去附近等待。有一次,找了一路寻不到他,打了电话才找到人。假如我们直接走掉,他不就要空手而回了吗?
路过加德满都学院,老远看到火红的大灯笼,好一派中国气氛。原来学院里正在举办“第五届尼泊尔中国节”。摄影、电影、书籍、美食应有尽有,电影展厅门口贴着中国电影海报,如《十月围城》《杜拉拉升职记》等。我仔细走过去看了看,觉得挺有派头的。这让我想起在中国宣传美国大片的画面,那场景,那格调,就是不一样,你说不上来它为什么不一样,就是特有派头。现在我们的电影在别的国家被称作大片,这是一个小小的惊喜。
晚上6点多钟,三轮车拐进一条小巷,驶到小巷汇合处,时值下班高峰,人头攒动,水泄不通。行人、摩托、汽车和卖菜摊,寸步难行。中国虽号称人口第一大国,但拥挤到这般惊人程度即使在菜市场和地铁口也难以呈现。
下车后,我们打算前往杜巴广场。杜巴广场?一位陌生小伙忽然蹿到了我们面前。我也去,我带你们一起去吧。小伙一脸热情,还拉来一个“朋友”与我们同行。
小伙一路上努力和我们搭话,好像有说不完的话。我觉得这小伙举动很古怪,心想,他刻意和我们套交情,图的是什么呢,难道他觉得外国游客都愚蠢到会随随便便撒钱?
途中我们改变路线,从小巷走回了泰米尔区,我们客气地谢绝了小伙的“殷勤”。小伙忽然把小呆拉到一旁,话锋一转——我其实最近比较——缺钱——我朋友也是——你看能不能帮个忙——小伙说着,做出钞票的手势。华哥双手一摊。我耸耸肩,静观其变。小呆直截了当拒绝了他的无理要求,转身走人。
看来,“老外都好骗”这样的观念不是中国独有,在其他地方也一样,只不过到了这儿,我们自己就成了“呆头鹅老外”了。
时间不是金钱
在旅馆前台定下了去博卡拉的旅游大巴,一看路线,我就傻了,短短两百多公里路程竟然要行驶七个小时,这是坐马车吗?原来尼泊尔全境多山,道路都是左拐右拐不停歇的s型盘山路,车速很难超过40码,路况也不好;二是尼泊尔人做事情实在太悠闲了,他们开一会就停下来喝杯茶,聊聊天,然后再走。
对于尼泊尔人的悠闲,我已经领教过多次。从下单到饭菜上桌,想在半个小时内吃上几乎不可能,半小时以内就是当之无愧的“快餐”了。更离谱的是,即使只做几样简单的小菜,常常得劳烦全家人一齐上阵,噼里啪啦忙乎半个多小时,最后端上一份尼泊尔达尔巴,也就是尼泊尔的盒饭——一盘白饭和几小盘咖喱,我很无语。
五分钟就能搞定的套餐,为什么要那么多人忙乎这么久,他们到底在忙些什么呢?经过一段的接触,答案浮出水面。尼泊尔人总是以极度悠闲的状态工作着,慢慢悠悠,他们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慢悠是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有时候点一杯玛萨拉茶也要等上二十分钟。我还掐过一次表,尼泊尔人煎好一个鸡蛋用了十五分钟,我当时都快疯掉了。不过,急也没用,因为换一家餐厅也一样,“时间就是金钱”这句真理在尼泊尔一毛钱都不值。我以前听在阿富汗办厂的老板们说,阿富汗工人做一会儿工,就会做一次神圣的祈祷,他们一天要祈祷很多次。每次工人们祈祷的时候,这些小老板也在“祈祷”,祈祷时间不要溜走。
时间在尼泊尔人的概念里简直一文不值,这才是真理。效率达人和勤奋之人来到这里肯定要发疯。不过,这种悠闲和慢性子的态度,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渐渐地,我们也越来越适应了这种极度悠闲的方式,肚子还没饿就去点餐,然后坐下来玩手机打发时间,等食物上来了正好饿了。若是肚子饿了才去餐馆,等菜上来了你差不多都饿晕过去了。
尼泊尔人的悠闲不仅仅体现在吃饭上,在别的事情上也是一样的。比如长途车每行驶一段距离就要停下来。下车后大家喝杯热乎乎的玛萨拉茶,吃两块饼干,聊几句天,再继续前行。两百多公里路程需要七个小时也就不足为怪了。
旅游大巴是尼泊尔最好的长途车,票价比本地客车贵,几乎都为外国游客所乘。我们出于好奇,尝试了一次,在这之后就再也没坐过旅游大巴,改为和当地人一起乘坐本地客车了。不是为了省钱,而是因为班次实在太少,还得提前在旅馆或旅行社预订。而本地客车班次频繁,随到随走,对于不爱做计划的背包客而言更为合适。虽然硬件设施很“拉风”,却可以接受。
说到硬件设施,我突然想起一件事,我的银联借记卡在尼泊尔能不能取钱呢?以前听有经验的背包客说过,到外国的第一件事就是找银行,先试试自己的银行卡能不能用,这回我信了。我有点后怕起来,于是直奔银行。在大街的拐角处,找到渣打银行取款机,分别***华夏和广发两张单币借记卡——未办理过双币服务,没有存过外币,仅有银联标志,哗啦啦,一打尼泊尔卢比钞票流出来了。我一阵狂喜。不是因为取到现金狂喜,而是因为取了钱还不用掏手续费,华夏每日的第一笔取现是不用支付手续费的。手续费这种事,凭在国内的经验,很难说得清,各行政策很难摸清,取一百可能扣一块,也可能扣五块,异地取钱就更说不准了,你取一百可能扣十块,没有准信儿,你找谁说理去?
后来我还发现,银联卡在尼泊尔行走还是十分便利的,参考中国银联官网上所写的尼泊尔支持银联的am详细网点地址,随时可以取出尼泊尔卢比。至于取现人民币就甭想了,中国大街上的am机也取不出欧元美元日元啊。
虽然尼泊尔人对时间没有观念,但人与人之间保持零距离,相互信任使他们知足。在这里没有押金的概念,住旅店、租自行车都只收取出租费,无需任何抵押。事实上,我后来走过的多个国家,旅馆几乎都不收押金,走人时付清住宿费就行了。换作国内,难以想象。
我后来分析了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得出一个结论:我们的祖宗辈做了不讲信用的事,以致后人学聪明了,就制定了各种各样的规则,约束自己也约束别人。
一件本来很简单的事情,就是这样慢慢变得复杂的。
没电的世界
掐指算算,来尼泊尔已经有两个多星期了,在这些天里,有一件事经常让我抓狂:停电。尼泊尔是一个非常非常缺电的地方,这里一天会停几次电,就算首都也不例外。无奈之下,我们时常去周边溜达。一次,遇到一个尼泊尔女孩,带着我们四处闲逛。女孩告诉我,尼泊尔普通人的月收入是5000到10000尼币(约400到800元人民币),平均8000尼币左右(约650元人民币)。听了这句话,我开始“思考人生”,想想自己一个礼拜的开支,住旅馆,吃大餐,玩滑翔,坐大巴,每一项都花掉上千尼币,太奢侈了,太不懂得珍惜了,太脑残了。
小呆鼓劲说,考虑过去中国工作吗?去不起,中国太贵了。尼泊尔姑娘叹气。
我心里在捣鼓,我来尼泊尔第一天就有这样的想法,在中国赚钱,到尼泊尔生活,然后把我在尼泊尔的生活指数发到网上,让那些被高物价折磨的人过过瘾,就不知道移民尼泊尔需要多少钱。
一个中午的时间在闲逛中被打发掉了,临走前,华哥想送给尼泊尔姑娘一件纪念品,在身上掏了半天,最后掏出一张人民币,递给姑娘,姑娘愣了一下,笑着摆摆手拒绝了。
我和小呆狠狠鄙视了华哥一番:我太佩服你了,送什么不好竟然送钱?华哥一脸郁闷,弱弱地解释,我就是想送给她一件纪念品……
不出门不知道外面的规矩。以前有中国游客给俄罗斯人送钱,俄罗斯人觉得人格受到极大侮辱,当即发飙。用固有的思维去判断一个民族是非常危险的。一般情况下,给人送点钱,合情合理,可是在俄罗斯人眼里是绝对不能接受的,他们觉得这是把他们当废物。
也许是华哥想给自己的旅程一个不一样的结尾吧,行至半路,华哥与我们分手,独自去西藏,我和小呆目送他远去,挥手,致别,再出发……
不知不觉中,半个月快过去了,15天的旅游签证即将到期。小呆的签证也是15天,他本以为15天足够,没想到在这些天里去泰国没去成,又想递印度的签,就不得不延签了。
小呆去印度使馆递签,我一同前往,顺便查询自己的签证是否办理成功。此时距离我的递签过了10天,工作人员告诉我可以随时交钱拿签。印度签证有一点较为特殊,时间从签发日起算,并非从入境日起算。我不想浪费签证期,决定等小呆的材料弄好了之后一起拿签。
把头等大事办完了,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我们又恢复了元气。菜市场、庙宇、专柜、名牌店,我们满世界乱窜,我想我们学会了尼泊尔人不把时间当事了。最后,我们坐进了肯德基。以前常听人说,肯德基在国外是垃圾食品,几块钱可以随便吃。我们也想体验一下随便吃肯德基。
走进一看,果然发现价格比国低了很多,一下子兴奋起来,高高兴兴去结账,这时才发现还要支付13%的税和10%的服务费。我口算了一下,按这个价比国内还高,再看看薯条和圣代,比国内的份量少了三分之一。我一下子就窝了一肚子火,做生意没这么玩人的。
2068年
2012年的第一天,天阴湿冷,尼泊尔历翻到了2068年。当公历翻到2068年时,不知道我在哪里,会做什么,真想知道。也许在欺负某个小老头吧,也许躺在历史的车轮里睡大觉,也许我是一个大款,正在指挥一群工人做工。不管怎么样,总而言之,活着就要带着一些欲望。
回到加都,不经意路过李维斯(levis)专卖店,好奇走进一看,一条牛仔裤才40美金左右。想一想在中国一条真品李维斯牛仔裤动辄八百上千,我立刻产生买一条的冲动。事实上我也确实这么做了。我带着一条牛仔裤和一条轻型快干裤出来,我不喜欢快干裤,所以四个月来几乎天天穿着那条50元的廉价牛仔裤,我已经受够它了,咬咬牙,再想想那个日历,何必这么虐待自己呢,坚决拿下一条。这一冲动不要紧,我又有了新想法,如果我把这些裤子运到中国去,不就发了吗?我再看看自己的包,立刻打消了这个念头。
收起欲望,翻着尼泊尔地图,地图封面永远是面无表情的库玛丽。“库玛丽”是尼泊尔的活女神,又叫处女神,在明信片和地图上常常可以看到现任库玛丽的照片。我始终觉得这件事有点不人道。在女孩年幼懵懂之时将其供奉为女神,高高在上,要求面无表情度过童年,待女孩成长为少女,初潮来临时,便将其赶下神坛,放回民间,重新选择新的幼女做“库玛丽”。
3岁到12岁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这段时期对人的一生影响重大,当“库玛丽”走下神坛,还能适应普通人的生活吗?
正当我忧国忧民忧同性的时候,有消息传来了:印度使馆最近开始拒签了,两个朋友去递签都被拒了!最近都甭想拿到印度签证了,全都没戏!一朋友递签快一个月了,还是不让办,还有一朋友等了二十多天了,都不行!我递是递了,现在还没结果,大概也要没戏了……一群背包客议论着。
打从我递签印度开始,关于印度签证的消息就从未停歇过。每个人都说得极其肯定,仿佛铁板钉钉。昨天说上海区域的没戏了,今天说北京区域的传真传不来,明天说因为宗教原因不给中国人办理,后天说连递签都不许中国人递了。一时间弄得人心惶惶。我始终坚信只有亲自去尝试,才能辨别事情的真伪。
周一一大早,我们带着准备好的材料,支付了约270元人民币的签证费,当天下午就顺利拿到了印度两个月旅游的签证。在尼泊尔递签印度,最多给予两个月签证,在泰国可以拿到三个月。不管怎么样,我拿到了签证,管它多久呢。我看着这个小本本,心里突然充满无限的感慨:印度呀印度,你让我期待得好苦,你等着,我很快就来!
拿到签证,第一件事就是想想需要准备什么东西,结果还真没发现要准备什么,这时一位背包客大哥送来英文版的《印度旅行指南》(roughguideindia)。这本书是他在印度旅行时一个外国背包客送的,他希望这本书能够传下去,让它一直待在需要它的人手里。我把它捧在手里,觉得像六七十年代手抄本的欧美,十足珍贵。
从加都到口岸需要走二十多个小时,刚到口岸,我的尼泊尔手机卡就没了信号,覆盖范围也太精准了。走上长长的边界桥,看着正前方的印度,向后挥一挥手,向尼泊尔告别。往前迈了几步,突然有些伤感,又有点失落,也许这辈子再也没有机会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了。
尼泊尔是雪山彼端的众神之国,尼泊尔人民生活悠闲、淡然、真诚,总是双手合十微笑对你说:namase!作为出境旅行的第一站,在尼泊尔的行走是随性且惬意的,我喜欢这段惬意的旅程。
虽然这段旅程结束了,也伤感了一回,但还是要总结现实的问题。高空滑翔460元,李维斯真品牛仔裤240元,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全部花费加起来2200元。看着这些消失的数字,我变得更伤感,那可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
好在,一切都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