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杯弓蛇影(3)

作者:易水寒

|

类型:历史·军事

|

更新时间:2019-10-07 23:28

|

本章字节:9274字

这几句话让刘邦面红耳赤,只好说:“有人告你谋反。”


说完,不再与韩信对话,押解韩信直往洛阳。


刘邦假装游云梦擒韩信,是在陈平的提示下,他自编自导自演的一出丑剧。其实韩信到底是不是有谋反之心,全是刘邦想当然而已。那个神秘的告密者,十之八九也是刘邦的杜撰。


刘邦与陈平的对话透出了一点天机。陈平问刘邦,韩信是否知道有人告其谋反,刘邦不假思索脱口而答:“不知。”


这不禁令人产生了一点疑问:刘邦如何保证韩信不知道有人告密?


这时的韩信在下邳(今江苏宿迁),刘邦在洛阳,相距千里,刘邦怎么敢肯定韩信不知有人来告密呢?


而且,如果刘邦真的相信韩信要谋反的话,必会召集亲信谋臣密谋对策。只有傻子,才会在朝堂上大呼小叫打草惊蛇。


刘邦屠杀功臣,最常用的手段就是逼迫功臣们造反,然后他再率军讨伐明证其罪而诛之。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刘邦的心肠。


陈平聪明得很,他一问便知刘邦想找韩信的麻烦。如今天下刚刚平定,百姓希望天下太平,不要再动干戈了。


看刘邦与群臣的意思,是想大军讨伐,这无疑是要逼迫韩信造反。对付一个韩信,何必又要兴师动众,让百姓们遭鞅呢?所以,陈平为刘邦出个伪游云梦突然擒获韩信的主意。


其实,陈平的这个主意有个前提,即韩信并无谋反之心。如果韩信蓄意要反,刘邦到云梦游玩,当然不会率领大量的军队,而这不是正好给韩信送上门去吗?


当韩信说出“兔死狗烹”的话时,刘邦心中有鬼,又拿不出逮捕韩信的正当理由,所以只是含含糊糊地说了句:“有人告你谋反。”


到达洛阳后,刘邦既不敢公开审理韩信“谋反”案,也不敢偷偷将韩信杀死。所以过了两天,便将韩信释放了。


最终,刘邦也没为他突然逮捕韩信拿出个说法来。其实,将韩信释放,这个行动本身就说明刘邦逮捕韩信简直就是无理取闹。如果确证大臣的有谋反企图,做皇帝的哪肯善罢甘休。


为了说明此次逮捕韩信的正确性,刘邦将韩信的楚王爵位降为淮阴侯。


对于刘邦为何突然逮捕韩信,韩信其实是心知肚明的。刘邦回国都长安后,也将韩信带到了长安,令其在长安闲居。从此之后,韩信便知道了刘邦的用心,为避祸,常称病不上朝。


刘邦欲除掉韩信的真正原因,是因为韩信的能力太强了。能力太强,就有可能危及刘邦的皇帝宝座。所谓功高震主,韩信就是这样。


韩信被贬后,曾经在大街上看到了吕后的妹夫樊哙,如果要用现在人的看法,自己这么倒霉的时候看到了皇后的亲戚,那还不赶紧上去巴结一下,跟吕后套套近乎?彭越就是这样没出息,在蜀地被发配的时候看到了吕后,竟跪着哭求把他调回老家去养老。


韩信偏不,笑眯眯地骂樊哙:“看见我来了,还不磕头!”


樊哙慑于韩信往日的威望,马上下马磕头:“能在这里看到大王,真的很荣幸!”


韩信哈哈大笑,敲了敲樊哙的脑袋:“你是侯,我也是侯,用不着再像以往那样下跪了。唉,真没有想到,我韩信今天居然会沦落到与你和周勃这样的大老粗为伍!”


说完了扭头就走,一点都不在乎樊哙射向他背后那怨毒的目光。


韩信被贬后,有一天在皇宫和刘邦聊天。刘邦试探着问他:“韩信啊,你说句实话,你说我这样的去带兵打仗,凭我的才能到底能带多少兵啊?”说完后巴巴地看着韩信,希望他看在自己是皇帝的份儿上能鼓励一下。


韩信脑袋一晃,想都没想就脱口而出:“你撑死也就带十万兵吧,再多了肯定乱套。”刘邦气得目瞪口呆,挖苦地回击了一下:“那你呢?”


韩信想也没想:“我当然多多益善了。”刘邦更气了,说了一句非常小家子气的话:“多多益善,那我为什么是皇帝,而你只能供我驱策呢?”


韩信这才知道把皇帝给气着了,赶紧给了个台阶下:“您善于统帅将领嘛,所以我带多少兵都是你的。”


这话刘邦爱听,当帝王的谁不喜欢别人说自己是真命天子呢?于是喜滋滋的,就这么散了。等酒醒了才回过味来:这姓韩的还是一肚子不服啊,说了半天,这兔崽子是说我不过运气好,靠天帮忙,并不是我这个人有多厉害。既然连我的本事、权威都不能认可,这么一个自视极高的人,也就难以在不服不屑中幽居人下。于是,刘邦开始处处防备韩信。


韩信虽然挂了个淮阴侯的头衔,却没有自己的封地,既无兵将,亦无实权,只能在长安闲居。


此时被封为留侯的张良为避刘邦疑忌,也称病在家闲居。他们二人闲来无事,经刘邦批准,一起整理了先秦以来的兵书,共得一百八十二家。


韩信还自己写了一部军事著作,题为《兵法》三篇。此书《汉书·艺文志》有录,可惜今天已经见不到了。


兔死狗烹


这样赋闲的日子没过多久,一张大网已经在向韩信撒来。


刘邦亲率大军北上,留吕后和太子以及萧何守卫国都长安。


刘邦走后,吕后突然将相国萧何召来,告诉萧何一个惊人的消息:韩信要造反!


听了吕后的话,萧何也觉这件事情比较严重。经过密谋,两人想出了个主意:由萧何去见韩信,诈说叛军已经被刘邦平定,诸侯与群臣皆入朝祝贺,也请韩信入朝致贺。韩信到时,则立即逮捕之。


萧何去跟韩信一说,韩信果然跟着萧何到了长乐宫。


当初因为萧何的举荐,韩信才可以宏图大展。可以说,萧何对韩信有着知遇之恩,没有萧何,也就没有韩信的今天。见萧何专门来请,韩信没有理由不进宫。


韩信进宫的时候,感觉到整个宫中的空气在凝聚,他好象感觉到今天会有什么不幸的事情将要发生在他的身上。


他走到吕后的跟前,然后施了君臣之礼。


吕后的双眼恶狠狠地盯着他,突然她拍案而起,用手指着韩信大声的骂道:“韩信,你竟敢图谋不轨,与陈豨合谋造反,你可知罪。”此时,韩信愣住了,他看了看吕后,很迷惑,说:“臣忠心可表,明月可照。”


真是书生意气的一番话,一个要你死的人,谁还会在不在乎你什么忠心可表,明月可照的废话。或许对历史来说,读书人往往有的只是十足的书生意气,纯真、正直、善良,心不设防。他们永远认为在这个世界上有理走遍天下,正是这狗屁无为的清高,往往断送在小人的手里。有的名留清高之士的史册,而大部分的人都尘土所淹灭。


吕后冷笑:“韩信,陈豨亲口承认,难道也会有错。来人,快将这叛贼给我绑起来!”


韩信愤怒了。他把头转过来双眼注视着站在一旁的萧何,想知道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旨意上不是说陈豨已死,叫他韩信来祝贺的吗?为什么却平白无故的给他加上谋反叛乱的罪名。而萧何却转过头去,显然他无颜面对韩信,看起来他好象早就知道韩信到宫中来会有这样的结局!


韩信突然放声大笑,整个宫殿也为之一震!吕后更是哆嗦地站了起来,颤抖的双手指着韩信道:“韩信,你敢拒捕。”


韩信道:“我没有罪,为什么要绑我。”


“你与陈豨共同谋反夺大汉江山,难道这条罪名还不够吗?”


“口说无凭,证据。”


吕后这时把手一伸,从案桌上拿出一张绵书,然后扔给了韩信道:“你看看这个。”


韩信看了看吕后,然后接过绵书打开来拿在手上看了起来,不一会儿,只见他脸色大变,他万没有想到这张绵书会治他罪名的证据。


这是他前一段时间陈豨派人给他送来的,想让韩信联合他一起造反,共谋天下。可那时的韩信非但没有参加,反而痛骂了陈豨一顿。骂他狼子野心,天地不容。只是不知这一张绵书为何会落到吕后的手里,韩信百思不得其解!


吕后这时说:“萧丞相,韩信与陈豨图谋造反,你说该判何罪。”


“按大汉的律法,图谋造反者,一律处死。”


“来人,将韩信托出去斩了。”


吕后一声令人,旁边的士兵上前绑架了韩信。


韩信没有做反抗,他耷拉着脑袋跪在了那里,他抬起头来看看在宫殿上所有的人,他看到这里面的人都是吕后的亲信,好象今天就是专门等着他来送死!


“见天不死、见地不死、见刀不死,这是皇上以前当着众位将军的面对我说过的话,难道这一些都是废话。”韩信说。


吕后突然一怔,她想起来了,刘邦以前的确给韩信有“见天不死、见地不死、见刀不死。”免死功效,可那时候刘邦需要韩信这样的将才,才迫不得已而为之。


死亡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很可怕,死亡就是一个人向生命宣告结束。


韩信被带进长乐宫里,他被吊在钟室中,钟室四周用布遮上,让他见不得天,见不得地,然后吕后手里拿着竹片对着韩信拧笑道:“韩信,我以这一种方法将处死,是不是没有违背皇上的誓言。”


韩信苦笑一番,今天他总算领教了什么才叫做一手遮天的道理。


“韩信,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很委屈,可惜不会有人知道你所受的委屈。”吕后手上拿着竹片,凑到韩信的耳旁道。


韩信闭上了眼睛,一滴热泪忍不住从他的眼眶里流了出来!他仰起头长叹一声,只能看着吕后那付春风得意的模样,眼前这个女人到底还是不是人,自己对汉家天下忠心耿耿,要是他有叛逆之心,早就有实力与刘邦对抗。


吕后拿着竹片,开始在他身上乱刺,片刻之间,血染遍了韩信身上的衣裳。


作为韩信知己的萧丞相,助纣为虐,为虎作伥,对韩信之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此人一贯较谨慎,生怕得罪刘邦招来大祸。吕后召他前去问计,实际上也是对他的考验。


萧何也知道,韩信能力太强,刘邦对韩信既忌又怕,必须除了他。是主持公道站在韩信一边,还是为了自保站在刘邦一边,这是萧何必须要做出的诀择。


最终,萧何选择了自保。为了自保,他不得不出卖了韩信。


还有人说,刘邦出征后,萧何负有保卫首都、保卫皇后和太子的重任,如果韩信真的谋反,长安有失,萧何负不起这个责任。所以,在真假莫辩的情况下,萧何与吕后宁信其有,不信其无,以断然措施除掉了韩信。


吕后杀韩信起到两个效果:


1、杀猴给鸡看,老娘连韩信这样的大功臣都敢杀,小样就更不在话下了。


2、吕后杀韩信的方式让人不寒而立。她采用了先斩后奏的方式杀了韩信并夷三族。并且刘邦默认了这样的方式。在众大臣那里产生的心里效果不下美国送给日本的两颗原子弹!它不啻向大臣们说明了吕后是有先斩后奏的权力的。以后还有谁敢得罪吕后?她乘刘邦在在外打仗,于是就快刀斩乱麻把韩信给处理了,顺便夷三族。等到生米煮成熟饭了,再奏报。当然吕后也不可能乱杀人,但做大臣的就都得小心翼翼了。


吕后通过杀韩信起到了珍摄群臣的效果,树立了自己的威权。


韩信死后,刘邦问道:“韩信临死时说过什么话?”


吕后说:“韩信说,悔恨不用蒯通的计策。”


无疑,蒯通是诸葛亮,可惜韩信不是刘备。当一个人端了个饭碗等待别人的嗟来之食时,挨饿还是山珍海味全靠自己的造化了!韩信啊韩信,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好事自己不做,最后被诛灭三族也怪不得别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