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雄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3:15
|本章字节:8746字
一
北宋名臣张咏,关于他的传说很多也很有趣。他给中国文化贡献了“水滴石穿”、“不学无术”两个成语,还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张咏的脾气很怪,他喜欢意气用事,和人斗气,不过他很正直,有时做得虽然过分,也能赢得赞誉。
他在湖北崇阳做县令的时候,发现一个管钱的小吏,偷了一枚钱藏在头巾里带出库房,于是令打板子作为惩戒,小吏不满,嚷道:“我不过是偷了一文钱,你竟因此打我,但你能够杀我吗?”这种“激将法”对张咏倒是管用,张咏写了四句判词: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随即拔剑杀掉了他。此事震动全县,从此当地治安大为好转,今天,换个角度来看,“水滴石穿”这个成语,其实是用一个狂妄小吏的性命换来的。
后来张咏到四川任职时,又遇到一个不知高低的小吏,这个小吏因犯了错,张咏对他处以带枷的处罚,小吏说:“你如果不杀我,我就一直带枷,看你怎么拿下来!”大有让张咏不好下台、胡搅蛮缠的气势,张咏也不含糊,说:“把枷拿下来有什么困难?”一剑削去,当场取了小吏首级。
张咏不喜欢摆架子,是那种不拘小节的人,所以他不喜欢客人向他跪拜行礼,如果来访的客人非要跪拜,张咏就很生气,他还做出一个令客人不胜恐慌的动作,那就是他反过来向客人跪拜,向客人磕头不已。这也是一种斗气,跟你说了不要你拜,你却偏要拜,那我拜你好了,看你受不受得了。
但是对于那些自我感觉良好的人,张咏却喜欢和他们较真,《梦溪笔谈》记载张咏任成都知府时,有位原先在京城任职的年轻人,下放到成都担任录事参军(相当于秘书一类),他仗着自己是京城里来的,不愿意像同事们那样向上级张咏趋庭参拜行礼,连有司在旁督促,他也坚决不肯,张咏发怒了:“你要么辞官回家,才可以免礼!”这个年轻人脾气也犟,他马上投弃授官的文书,请求免职。
张咏不仅喜欢和人斗气,还喜欢和物斗气,他性子很急,还是他在四川任职时,有一次吃馄饨,头巾上的带子多次掉到碗里,他竟迁怒于头巾,干脆扯下头巾丢到馄饨碗里,大叫道:“请你自己吃个够吧,老子不吃了!”
看上述表现,张咏好像是一介武夫、粗人或者酷吏。其实不然,他爱读书,小时候家里穷,经常找人借书抄读,没有书桌书椅,就靠在院子里的大树上读书,一篇文章不读完,决不进屋歇息。
张咏写过一首《劝学》诗,里面有这样的句子:玄门非有闭,苦学当自开。现在老师们常常向学生苦口婆心地念叨: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话是韩愈的名言。想必张咏是受了韩愈的启发的。
张咏考中进士当官后,经济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时人称他“不事产业聚典籍”,他的官俸几乎都用来买了书。久之,他的藏书达到近万卷。他自恃书读得多,连当时在澶渊之盟中大出风头的寇准,也敢嘲笑。当然这种嘲笑是善意的。有一次,他去拜访寇准,寇准设宴款待,二人分别时,寇准向他请教:“何以教准?”张咏说:“《霍光传》不可不读。”寇准一头雾水,直到寇准后来读《霍光传》,发现书中有“光不学无术”一句,才明白张咏是在说他“不学无术”。
张咏的诗也写得很不错。
张咏的代表作,有一首《雨夜》:
帘幕萧萧竹院深,客怀孤寂伴灯吟。
无端一夜空阶雨,滴破思乡万里心。
“无端一夜空阶雨,滴破思乡万里心”,仅此一句就足见他的文采。
张咏还有一首《劝酒惜》:
今日就花姑畅饮,座中行客酸离情。
我欲为君舞长剑,剑歌若悲人苦厌。
我欲为君弹瑶琴,淳风死去无苦心。
不如转海为饮花,为赢青春片时乐。
明朝匹马嘶春风,洛阳花发胭脂红。
看来,及时行乐不都是颓废的,这首诗里的及时行乐就有一种豪放洒脱的美。
可以说,张咏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文化人,但是在当时,由于他为人耿直,有人竟然诬告
他不会作文,连奏章都是别人“捉刀”的。
此人就是以能吃“留名青史”的宰相张齐贤,他“体质丰大,饮食过人”,曾经一口气吃光五大盘牛肉,可当了“肚里能撑船”的宰相后,“度量”却不大。有一次他在行香所(举行礼佛仪式的地方),亲热地称副宰相温仲舒为“乡弟”,并“及他语尤鄙”,即另外说了一些登不得大雅之堂的粗鄙之言。张咏当时任御史中丞,认为他有失大臣礼节,上表弹劾他。
张齐贤怀恨在心。
当时张咏的亲家是著名诗人王禹偁,因上书直书引起张齐贤的不满,被谗谤贬官。张齐贤这次想再找个机会,把这对亲家一起“修理”一下,就向宋真宗告状说:“张咏这人本来不会写文章,他的奏章,都是亲家王禹偁写的。”张咏听说这件事后,就跑到真宗面前辩白:“我苦心文学,无人不知,张齐贤这样做,不但是欺骗圣上,也是诬蔑我!”真宗说:“你平时写了些什么作品啊,给我看看。”张咏于是把自己的作品拿给真宗看,真宗还没有翻完,就下令赐张咏坐下,并说“今天天气太热了”,让黄门太监把自己常用的一把红绡金龙扇赏给张咏,不住地赞叹张咏的诗文写得好。
这个故事出自《渑水燕谈录》,上面明确注明“按此真宗时事”。有人写过一篇关于张齐贤的文章,被转载很多,题目是“另类宰相张齐贤”,或者“中国最能吃的宰相张齐贤”,里面也提到了这件事,不过,作者将皇帝搞错了,说当时处理这件“公案”的是宋太宗。实际上,张咏任御史中丞,是宋真宗时期的事。
二
张咏爱动脑子,他曾说:“大小之事,皆须用智,智犹水也,不流则腐。”张咏的性格有鲁莽急躁的一面,也有心细如发的一面。
还是他在崇阳做县令的时候,有一天,他就发现了一个奇怪的人,这个人是个乡下人,却进城买菜。
张咏的逻辑是,城里人无地可种,只有买菜吃,而乡下人,有土地却不种菜,要进城买菜吃,这不是懒惰是什么?
按照他急躁的脾气,这个乡下人,被“笞而遣之”(沈括《梦溪笔谈》),受了一顿板子说,还聆听了县令一番教诲。
张咏的惩罚和教育对当地老百姓很有震慑力,这件事发生以后,乡人都开辟了菜园子,除了满足自我消费之外,不可以应市换钱。乡人所种的蔬菜以萝卜为主,所以提到萝卜时,都称之为“张知县菜”。
由于他善于动脑,在审案时也常出奇招,留下不少佳话。
张咏在杭州做官的时候,审过这样一个案子:当时有个年轻人和姐夫争家产,姐夫认为自己应该分得七成,小舅子分三成,他的依据是岳父的遗嘱,他说:“岳父去世时,小舅子仅三岁,岳父的遗嘱上写得清清楚楚,等小舅子成人后分家产,我得七,小舅子得三。还说将来他如果不服,可到官府公断。”张咏见到遗嘱之后啧啧称叹,令人取酒浇于地上表示祭奠,对他道:“你岳父真是聪明。他死时儿子只有三岁,只能托你照顾,如果遗嘱上不交待清楚分家产之法,或者写明将来你得三成,他儿子得七成,他儿子只怕早被你害死了,哪里还能养大?”于是判决家产三成归婿,七成归子,当时无人不服张咏明断。
现在来看,张咏的判决未必符合现代的法律程序,但是张咏能根据中国人的家产一般传子不传女的传统,一眼看透立遗嘱者的本意,十分难得。
关于张咏聪敏断案的故事,野史笔记中有很多。如果一一列举,显得烦琐,反倒无趣了,最近看孔庆东《青楼魅力》一文,谈到张咏爱女色的问题,算是凸现了张咏作为男人真实的另一面,有点意思。
孔庆东谈到妓女对男人的吸引力时,说:“有个州长叫张咏的,不知不觉间对一名妓女产生了深深的眷恋,半夜三更心里痒痒得不行,眼看就要守不住了,只好翻身起来,绕着屋子兜圈玩,口中念念有词地骂着自己说:‘张咏小人,张咏小人。’瞧,要‘克己复礼’有多么难哪!”
不知孔庆东的这段资料的原始出处,在我的印象里,那个让张咏差点犯错误的女子并非妓女,而是张咏家的侍女之类。《吾师录》中对此就有一段生动的记载,“乘崖(张咏的号)帅蜀时,仕蜀者不挈家,止带给浣濯缝纫二人。乘崖悦一姬,中夜心动,绕屋而行,但云:‘张咏小人,张咏小人。’后稍令自近。及将归,出贴子议亲云:‘某家室女,房奁五百千。’以礼遣人,果未尝有犯也。”
而《青琐高议》中,记载的又略有不同,说是李顺乱蜀之后,凡是到四川做官的,都不许携带家眷。张咏到四川任职,也没带家属。下属也都不敢娶侍妾、买婢女。颇有人情味的张咏体恤下属的情感苦闷,亲自买了几名侍姬,其余的下属才敢照办。张咏在蜀四年,被召还京,回京之前,为了让侍姬顺利嫁人,他还专门出了告示,相当于为侍姬发布“征婚广告”,这还不算,并且自掏腰包为侍姬办嫁妆,连人带财一起奉送。后来这些侍姬的丈夫都感激零涕,因为他们所娶到的都是处女。《青琐高议》这一节的题目就是“张乖崖,出嫁侍姬皆处女”。
将《吾师录》与《青琐高议》里的故事综合起来看,张咏自抑邪念这件事应该是有的,只是有些费解,张咏半夜行动时,口中发出的自我警告“张咏小人”,是谁听到的?是那位美丽的侍姬夜深也未眠吗?或者是张咏后来自我招供的?
如果那位侍姬真是张咏买来的,让她独守四年空房,未免有些不近人情。
当然,张咏能在深夜克制住欲念,或许因为那位侍姬并不是他所最心仪的人。张咏并非铁石心肠不解风情之人,有一位官妓名叫小英,肤如红玉,眼如秋波,舞姿曼妙,歌声遏云,就曾让他迷恋不已。张咏曾为小英写过一首诗,在诗中,他称小英是天上的女星下凡,并说:“人看小英心已足,我看小英心未足。”如果把那位侍姬换成小英,张咏再怎么骂自己是小人,怕也把持不住的。
今天看来,张咏最大的贡献,是发明了钞票,这种今天我们人人离不开的东西。他治理四川时,创立了“交子”制度,一张钞票抵一千文铜钱,是世界最早的纸币。
一直纳闷,连吃馄饨都那么性急的一个人,为什么会有这样高明的超前发明。后来,我想通了,也许正是张咏的性急,才使得他发明了钞票。你想想金银铜钱又笨又重,遇上一个急性子的人,他正恨不得一下子都带走,如果是换成了一张张纸,携带起来多方便啊!
世人都知道电灯是爱迪生发明的,但少有人知道钞票发明者是一千多年前的张咏。不过,伦敦的英格兰银行倒没有忘记纪念这段金融历史。据到过这家银行的人说,英格兰银行中央的一个天井里,种着一棵在英国少见的中国桑树。因为张咏发明的“交子”原材料就是桑树叶。可惜那时候没法申请知识产权,否则,银行中央的天井里树立的可能是张咏的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