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搭讪技巧(11)

作者:魔鬼咨询师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3:17

|

本章字节:11400字

我自豪地回答:“偶尔也说点儿,但只当着哥们的面,有女孩在场的时候绝对不说。”


她忽然顽皮地一笑,“其实我觉得有时候说点儿脏话挺有意思的。”


我:“是吗?那你跟谁说呀,你的女朋友还是男朋友?”


她:“有时候跟男朋友在家里说,还挺过瘾的。”


我:“那咱们今天也试试?我还不知道跟女孩说脏话是什么感觉呢。”


她:“那咱们小点儿声,别让其他人听见啊……”


我压低嗓门:“好的,什么规则?”


她:“别太复杂,每句话只带一个他妈的就可以了。”


我:“没问题,你他妈先来吧。”


她:“呵呵,你他妈不是已经开始了么。”


我:“我他妈的再怎么着也排你后面了。”


就这样我们聊了起来,看着从美丽的嘴唇蹦出一声声“他妈的”,感觉就像吃麻辣香锅一样刺激。不知不觉,我也感到从未有过的放松。


“认真问你个问题,你他妈的为什么一直不答应我呢?”


我惊讶地发现,压抑已久的困惑竟然这么容易地被讲了出来。


“我有男朋友了呀,人家比你先到,再说他他妈的人也不错。”


“这他妈的就是命呀!算了,服务员,买单。”


我们俩走出门外,晚风拂面很是惬意。


我忽然心一横,典见着脸说:“要不你他妈跟我回家吧?”


她给了我一拳:“别他妈的做梦,送我回去。”


就这样,游戏结束了,我们依旧没有跨越朋友的界线,但从此以后关系却变得像哥们一样。我们可以在街边喝啤酒,在大排档啃鸡爪子,彼此完全不用做作和掩饰。唯一不能逾越的只是她的道德原则。虽然这不是我的原则,但是既然她有,那我就不勉强,我的原则在这里。


是什么使我们的关系在这个游戏之后发生了变化呢?按照通行的泡妞理论,安全感早已建立,高价值也都展露了,那么最后起着关键作用的一点是什么呢?我把它解释为“性情”。


其实说脏话的游戏只是一个契机,让我们换了一套更接近生活的语言来交流,在这种说话方式的掩护下,我终于带出了自己的性情。而性情的流露,才使得我们在彼此的心目中成为有血有肉的人。她,不再是个高不可攀的美女;我,也不再是一尊四平八稳的价值堆砌物了。


为此我还去查了一下“性情中人”的定义——“是指感情丰富,率性而为的人。”


显而易见,性情中人从来都是受欢迎的,但为什么我们跟钟情的异***往时却往往做不到呢?原因就是那时的你太注重如何带给她美好的感受,却在不觉中完全压抑了自己感受的表达,从而把自己变成了一个没有性情的人。在这种状态下,即使你的硬件很优秀,也很懂得关心她,她还是很难对你来电。


说白了,你在她眼里不是“人”。


作为一种矫枉过正的应对措施,有的泡妞指南提倡通过“打压”给她施加不好的感受来提高你在她心目中的位置。对此,我是非常不赞同的,因为这种做法既不勇敢也不绅士而且还无效。我觉得在两个人的交往中,只要保持基本的礼貌和尊重,别让她有不好的感受就可以了,有了这个保证,你不妨去真实地表现一些你的情绪和情感。并且这些情绪和情感不一定是针对她的,可以指向生活中的任何事物。如果她有共鸣,你们自然就能越走越近;如果她没反应,那么正好赶紧撤出,因为也许你们真的就是不合适的。


在搭讪理论越来越丰富的今天,我总是不厌其烦地强调真实自我的重要性。这里指的不仅是完整地表达你对事物的看法,更包括自然地表现事物带给你的情绪感受。但我们的文化一直提倡的却是“喜怒不形于色”,尤其在重要的事情上更要如此。那些平时还是谈笑风生的人一旦面对自己在意的对象就立刻死气沉沉,这个观念绝对是罪魁祸首之一。


好好自省一下,为什么给女孩讲笑话仅仅是为了把她逗笑?而跟哥们讲笑话却可以是为了自己过瘾?


结果,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受哥们欢迎的宅男。


因为我们从来不缺乏性情,只是在最该表现性情的时候变成“无性人”了。


46如何表白


y时下许多把妹指南都把“不要表白”作为棒喝宅男的一条金科玉律,我想这跟某些作者本身就出自宅男有很大关系,自己的血泪教训当然刻骨铭心。不过,我有点儿不同看法。


在最初时期,我也栽倒过在表白之下;然后中间那几年,我刻意不去表白同时成绩明显提高;可到了后来阶段,当我不再在乎结果的时候,出于本性使然我又开始表白,并且意外发现效果奇好,有时锦上添花有时甚至起死回生。


对比前后两个时期的自己,我才发现表白其实是分为两种的:一种是关系的表白,一种是情感的表白。


菜鸟阶段的我既不懂女人也不识自己,当身心汹涌澎湃之时头脑却只会简单的拿来主义,于是照搬想象中“应该说的话”就成了关键时刻的爱情宣言,什么“我爱你”“我是认真的”“做我女朋友吧”等等等等,长期稳定友好互助团结紧张严肃死板,很像两国建交。其实,这都属于“关系”的表白。


长大一些的我逐渐了解女人,才发现在纯粹的两性关系中,她们总是先接受“情感”再接受“关系”。


更重要的体会是接下来的:我曾经痴迷过一些姑娘,千方百计得到之后却索然无味,这让我一度觉得自己可能缺少感情;但我又遇到过另一些姑娘,开始以为也就玩玩而已,但略施小计得到之后自己却又深陷其中。


这样的经验让我明白一件事情:自己过去对女人的感觉全都是建立在形而上的。我之所以那时只会“关系”的表白,其实是因为不能准确地了解自己的“情感”。


我想这可能跟青春期的长期压抑有关,多年的处男生活让我在脑海中幻想出一个完美的女性,但实际上,这个幻像跟自己的真实需求有着相当偏差。


终于有一天,当我跟真正能让自己快乐的人相处之后,这才发现欲望不仅是捕获目标的动力,同时也是追溯自我的暗流。如此,真实而彻底的表白就成为一种很难抑止的冲动。一个纯粹的表白,表达的就是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不煽情不承诺,只为准确地说出自己的感受。


因为表达本身就是快乐的一部分——我快乐,你也快乐;你快乐,我更快乐。


而曾经的失败就在于,我把表白当成了通向快乐的一份合同。


所以,无论出于浪漫还是效率,今天我都认为“不要表白”是一种矫枉过正。表白本身不是错误,错误的是不适当的表白方式。每个人都有幼稚的阶段,但因为怕出错而刻意不去表白则会让你变得虚伪,更会让你错过真正喜欢的人。


如果约会是一门艺术的话,那么表白就是一段美妙的华彩,如果把最激动人心的这部分去掉,换之以灌装材料、街头魔术、拇指大战、星象算命、neg打压(轻微但负面的表示,用来让目标解除心防、质疑自己的价值,相对地增加你的价值。)、推拉进挪……那么,我不禁又想起一位女士在国外某泡妞论坛的一句留言——“你们真可怜!”


作为一个喜怒不形于色的民族,过去是出于“礼数”不允许表白,如果今天又变成出于“技术”不应该表白的话,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我们永远不会表白了。


表白本是两情相悦时快乐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表达而非索求。我承认,虽然有时不用表白也能让两个人在一起,但是,反正我是觉得有点儿遗憾。


表白其实有点儿像搭讪,对那个人大方地说出你的感受,然后呢,该怎么就继续怎么。


既然表白是不该被回避的,那么怎样才是恰当的表白呢?


以下有这样一些建议:


一、只表达对过往的感受,不表达对未来的期许。


只表达“你曾经给予过我的”或者“我们共同经历过的”带给了我什么样的感觉,而不是要求“再给予”或“再经历”。


从这条顺便也可以看出,刚认识就表白的难度是很大的,因为你们之间的“过往”太少了。


二、先争取短期关系,再争取长期关系。


错误的:“我将永远如何如何……”


正确的:“我只要现在如何如何……”


不要误会这是在宣扬一夜情。其实,是不是一夜情,要看天亮以后说的是什么。


三、用客观陈述代替主观判断。


我一向都觉得,在那些法庭电影里有许多出色的表白范例,律师说服陪审团的技巧其实可以用来指导咱们追女孩,当中的道理是这样的:


由于律师代表着明确的立场,所以他的所有理由都容易让陪审团产生防范心理。


这时候,把案情“抽离”于自己之外就是一个最常见的手段。


比如说,律师不去向陪审团陈述自己的当事人有多么正义,而是淡化当事人的主观色彩,把当事人的遭遇描述成一个“客观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事件,从而让陪审团的成员从自身利益出发产生“共情”。


一句话,律师把他代言的观点变成了似乎是他观察到的事件。


对应到男女交往上,可以借鉴的方法就是:


把“你”对“她”的依恋描述成“你”对“你们之间曾经有过的经历”的依恋。


相对而言,“经历”比“她”要更客观、更独立,也就更容易引起“她”的共情。


如果觉得以上内容太抽象,就想想周星驰的那段著名独白:“曾经有一段真挚的感情摆在我的面前……”


四、表白的作用是关系的推进而非关系的达成。


不论是爱情片还是法庭片,一次精彩的表白之后就万事大吉了,但生活却不是这样。一段关系的最后形成往往是需要很多次表白的,每一次恰当的表白只是把你们的关系推进一点儿,一蹴而就的事情那是艺术夸张。意识到这点,你才能从容不迫地表白。


五、真实而准确的表达,即使看上去平平淡淡,效果也远远强于照搬别人海誓山盟的爱情宣言。


这是网络课程的一个学员私下给我的求助信,摘录一段作为例子:【这女孩蛮可爱的,人家已经有男友了,我也没有其他的行动。我无意去做第三者,都是一个学校的,影响实在太不好。只是想用适当的方式向她表达我对她的喜欢,让她知道有事情可以找我倾诉,帮忙。等她和男友破裂的时候我是第一候选人就行了。——请老师点评一下。我该咋办?】我想说的是,这个学员给我的求助信其实就是一段最好的表白,稍作润色,完全可以原原本本转达给那个女孩。


这是我的修改——“一直都觉得你蛮可爱的,但是你已经有男友了,我也就不能有其他行动了,因为我无意去做第三者,都是一个学校的,影响实在太不好。只是我想告诉你我对你的喜欢,让你知道有事情可以找我倾诉,帮忙。万一你跟男友出问题的时候我能是第一候选就行了。”


简简单单一段求助,以上总结的几条原则恰好都能符合:


a先争取短期关系——“让她知道有事情可以找我倾诉,帮忙。”


b只表达对过往的感受——“这女孩蛮可爱的”。


c用客观陈述代替主观判断——因为是向老师陈述案情,所以恰好真实客观地描述他对女孩的感觉以及跟女孩的关系。


往往这样其实更容易感动别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面对心仪的女孩,如果你真的不知该如何表白的时候,那就试试把她想象成魔鬼老师,把你要对我说的话讲给她就好了。


47魔鬼搭讪学更新补丁


陆陆续续写了这么多的搭讪心得,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才发现早期的一些结论难免有偏颇或笼统之处,在这里做一个小小的总结修正。


不要搭讪工作中的人“工作中的人”这个概念太广泛了,女明星出席首映式是在工作,小保姆上街打酱油也是在工作。我当初那篇文章是自己早年间参加手机展会后写的,用一次经历推导出不能搭讪工作中的人确实有点儿片面。


现在重新来论述:只要目标不是处于经常被搭讪的工作状态,那么搭讪都是有一定成功率的。比如,高级展会上的模特,如果其他观众都是只敢看着,那么你上前搭讪就有机会;反之,一个杂货店的售货员,如果天天被小混混骚扰,那么你去搭讪的话就可能也遭白眼。当然,这只是因素之一,还有因素之二就是越漂亮的工作中人越难搭,这个顺序大致可以是车模——手机模——游戏模——家用电器模……基本上可以从展示物品的价格去判定。


至于我那次经历,简直就是各种业内人士围着手机模们交换名片的战场,所以铩羽而归也就在所难免。


短信还是电话负责地说,电话是有其不可替代的效果,但你必须具备相应的热情和口才,否则还是短信稳妥。


同时要记住,即使具备了热情和口才,电话也是一件高回报高风险的事情。因为你不清楚对方当时的状态,贸然电话打过去,有时候就已经给人家留下了坏印象。


所以,我还是建议短信为主电话为辅、短信为先电话为后的策略。三次短信不回的,最后电话赌一把,不行就删号;短信交流不错的,穿插适当的电话来润滑感情。


搭讪之后过多久开始联系合适这其实是一个取舍和均衡的问题。早点联系(比如当天),会显得你真诚,在意对方,但同时也会让对方觉得你低价值、没见过世面。晚点联系(比如一周后),对方会觉得你比较随便、不太在意她,但也会觉得跟你交往比较轻松,并且对你产生一定好奇。


从另一个维度上来看:如果搭讪交流的时间较短,那么建议早联系;如果搭讪交流的时间够长,则可以考虑晚联系。


如何判断搭讪时机看目标的状态而不是表情,样子不跟搭讪成不成基本无关,但她是否悠闲这一点却很重要。


通常来说,走得慢且东张西望的人是悠闲的。但也有一部分mm天生喜欢快走,这时就要看她的脑袋。低头走得快的,估计就是习惯;抬头走得快的,大多是在赶时间。


最后还有一种人,低头又走得慢的,可能是有心事,还是不要打扰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