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铲除异己,大兴文字冤狱

作者:周向红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3:18

|

本章字节:5820字

历史书上每每讲到清代的文学特色的时候都会提及文字狱。清朝是文字狱盛行的一个朝代,而清代文字狱规模最大、量刑最严的时期,恰好是康乾盛世,雍正作为这时期的一个承上启下的铁腕皇帝,对文人以及文学作品必定也是严加限制的。雍正也把文字狱作为打击异己势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雍正朝的文字狱,按照时期的不同我们可以大致将其分为三个阶段,由于发生的时期不同,每个阶段的文字狱都有自己不同的目的。大致上,汪景祺案、钱名世案、查嗣庭案是第一个阶段,起因他们是年羹尧、隆科多的党羽,实行文字狱的目的自然是在于打击朋党;第二阶段则以田文镜、李绂等人的案件为代表,目的是整顿科甲出身的汉官;第三阶段,也是最激烈、最残酷的一个阶段,对当时和后世均产生了巨大影响的曾静案、吕留良案都发生在这个阶段,目的是为了压制汉族民族主义思想的传播。但是无论各个阶段的目的是什么,他们要实现的根本目标就是巩固满清的统治,肃清反对势力。


雍正朝文字狱的第一阶段发端于汪景祺案。浙江钱塘人汪景祺,举人出身,仕途颇不顺畅,因为上书得到了年羹尧的接见。为了能得到提拔,就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称年羹尧为“宇宙之第一伟人”,年羹尧虽位高权重,却也是个喜欢听奉承话的人,这样一来二去,汪景祺就颇讨年羹尧的欢心。


那一年的端午节前,汪景祺写成了《读书堂西征随笔》,为的就是赞颂年羹尧这些年来的丰功伟绩,但是这同时却讥讽康熙帝笔墨肤浅、附庸风雅,非议康熙谥号和雍正年号的内容,以至于后来年羹尧获罪,九十二大罪中就有一条是读到《读书堂西征随笔》这样的逆诗。


年羹尧在青海建功之后,汪景祺又作了《功臣不可为》一文,针对舆论中功臣容易遭残害的观点加以辩论,这篇文章不是劝说功臣,而是为功臣鸣不平,责备君王,完全是站在年羹尧的立场说话。文章只是分析了君王的心理,却没有考虑到外围的政治环境的影响,同时也没有提到功臣建功立业之后傲视一切,不把帝王放在眼里的事实。因而分析有失偏颇。


汪景祺虽对年羹尧极力巴结讨好,但最终也没做成官,然而他自恃博学,议论时事,影射帝王,直言无忌,而且语带讥嘲,这让雍正极为恼火。光从赞誉年羹尧、妄议当代帝王这一点来看,就足以体现他的浅薄。在年羹尧被抄家的时候这本书被发现,看罢这本书雍正大怒。雍正给汪景祺拟定的罪名有三:一是说“皇帝挥毫不值钱”,讥嘲圣主康熙,大不敬;二,《功臣不可为论》一文责备君主猜忌,有影射当今之意;三,讥讽康熙谥号,非议雍正年号,大不敬。由于上述罪行,汪景祺被立即斩首,他的妻儿被发配黑龙江给穷披甲人为奴;兄弟革职,发配黑龙江;五服内族亲现任及候补官职一律罢免,交到原籍地方管束。


汪景祺被斩首后,他的头颅悬挂在宣武门外菜市口达十年之久,直到雍正去世,乾隆帝继位才将他的头颅掩埋。


钱名世是继汪景祺之后雍正文字狱的第二个牺牲品。他是江苏武进人,康熙三十八年中举,四十二年钦赐进士出身,殿试探花及第,官至翰林院侍讲,参与修纂了《子史精华》、《骈字类编》。钱名世是个很有才华的人,一直有“江左才子”的美誉,早年师从于浙东史学大家万斯同,得到器重,万斯同修纂《明史》,每写完一篇,都必定交给钱名世让他润色词句。然而非常可惜的是钱名世有才而无德,贪婪阴险,善于投机钻营,行止不端。康熙五十年曾因此被革去翰林院侍讲之职,后来虽得到重新起用,但因为品行不端,不许在翰林院供职,为共事的文人所不齿。钱名世也曾专门做诗奉承年羹尧。将平藏的功劳都归为年羹尧的勇气和谋略。这些在年羹尧获罪之后都被查处,让雍正十分恼怒。


为了警戒臣民尤是读书的士人,雍正以一种别出心裁的刑罚处置了钱名世。他下令将钱名世发回原籍,令地方官把“名教罪人”匾挂在钱名世的住所,并亲笔写了对钱名世的评语,这就把他搞得臭名昭著,钱名世从此生不如死,成了行尸走肉。雍正还将他当作警戒臣民的活教材。这一政治幽默就好像猫玩老鼠,难免残忍而辛酸。作为一朝天子,他了解文人爱面子的弱点,故意抓住这一点,将文人气节打倒在地,足以警戒后来的文人。就这样雍正还觉得不够,后来,他还将钱名世作为题目,令文臣做诗文对他进行嘲讽怒骂。这些又章经过雍止的审阅还结成一集,让钱名世出钱刊刻,名为《御制钱名世》,各省学院都颁发一部。这对于一个文人来说,可以算是莫大的羞辱。


除了汪景祺案和钱名世案之外,查嗣庭案在当时影响也不小。他是因为隆科多而遭殃的。查嗣庭,浙江杭州府海宁县人,是清初的名士,《明夷待访录》的作者查伊璜的二儿子。查嗣庭几弟四人都因为文采出众而闻名。查家世代书香,是海宁的名门望族。康熙年间,查伊璜因为编纂《明夷待访录》而深得康熙帝的赏识,查家从此盛极一时。康熙晚期,查氏一门出了四个进士,被时人传为美谈:谁知这样的一家,到了雍正朝却乐极生悲,没落于文字狱中。


民间传说查嗣庭在主持江西科考的时候,出的考试题目是《诗经》里面的一句话:“维民所止”,有人在雍正面前告密说查嗣庭出此试题,意在“去雍正之头”。很巧的是“雍正”二字,去了头果然就是试题中的“维”、“止”二字。雍正因此大怒,将查嗣庭斩首示众。不过这只是历史传说,但事实上历史上的查嗣庭获罪也和科考相关,他在江西所出的试题有“君子不以人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山径之蹊,问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君犹腹心,臣犹股肱”、“正火而天地之情可见矣”等。雍正认为,查嗣庭出这个题目是对自己有微词,是对他的不敬,但是这还不是他获罪的主要原因,真正让他遭殃的还是在他家抄得的两本日记。


查嗣庭出的考题触怒了雍正但雍正觉得就凭这一条便定他的死罪未免有些牵强,于是就想通过抄家再查出些他对皇上不满的证据。谁知这一查,果然抄出两本日记。据说这两本日记之中写诗讥讽康熙不善于用人,褒贬当朝的用人政策。据此,雍正给查嗣庭定的罪名有两条:一是恣意攻击康熙帝,二是用试题来讥讽当朝时事。第二年五月,刑部上奏以大逆不道的罪名将他律凌迟处死。不过,在这之前查嗣庭已经死在狱中,雍正于是就命刑部按照法令屠戮他的尸体以示众人。查嗣庭的儿子在秋后被处决,其他的亲属多被流放。


实际上,查嗣庭只是雍正惩治隆科多的工具,雍正杀戮查嗣庭的目的事实上是为了打击隆科多。查嗣庭与隆科多交往甚密,他任内阁学士,保人便是隆科多。当时隆科多的案子正在进行之中,查嗣庭案子的了结推动了降科多案子的进行。后来隆科多的四十一大罪中戟有一条:“保奏大逆之人查嗣庭”,这成为他结党罪状之一。


上述三人的获罪当然和他们本人的一些言论密切相关,可以说是他们的诗文让雍正抓到了惩治他们的把柄,但是从更深的层面看,他们无疑是雍正打击朋党的工具和牺牲品,目的是惩治这些人背后的力量。这些案件里面,雍正采用了多种多样的方法对文人进行折磨和杀戮,手段十分的残忍,但是从雍正的角度来看,用文字狱惩治这些文人确实对打击朋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