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雪舞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3:58
|本章字节:11946字
8
李世民不愿功败垂成,毅然而然置皇命于不顾,决定坚持下去,攻占洛阳,为唐王朝一统东方努力。众将士见秦王如此坚定,个个精神抖擞,争相攻城。王世充在谷水一战被李世民击败,退回洛阳城后,因外围已被扫清,城中再无八方支援。粮草、军需,日渐匮乏,已是黔驴技穷,毫无反抗能力,只有坐以待毙。
这天清晨,王世充立于东都大殿高台,眺望栋栋雄伟的殿宇,注目宫中柳黄技金,想着这豪华与美丽,即将被唐军夺去,自己或许要身首异处,不得善终,忍不住一阵心酸,泪湿眼角,连声哀叹。
王世充字行满,本姓支,出自西域。其祖支颓耨早亡。父亲因母改嫁王粲姓王名收,曾任怀、汴二州长史。王世充在隋朝先为左翊卫,后凭军功拜仪同,转兵部员外郎,累迁江都丞,兼领江都宫监。他在深得炀帝宠信的同时,阴结豪强,收买人心,增强自己的实力。因手下人才济济,本人又善兵法攻战,曾大败起兵响应杨玄感反隋的朱燮、管崇于江南,破农民义军孟让十万之众于盱眙,镇压河北格谦余部及南阳卢明月于江都通守。这一系列的赫赫战功,使得王世充在朝中名声大振。正在这时候,瓦岗军占领兴洛仓,进逼东都,直接威胁到隋炀帝自身的安危。情急之下,炀帝命王世充为大将军,一统东都诸军十余万王师。王世充得此重任,精神大振,率兵往屯洛口,大战瓦岗军。没想到两军开战后,被李绩用计,大败于洛口。不久,炀帝在江都被于文化及杀死,时为东都留守的王世充便奉隋炀帝长子杨昭之子杨侗为大隋皇帝。自己只做一个吏部尚书,却掌控了朝中的军政大权。这时,杀死了隋炀帝的于文化及与李密战得正烈,王世充在一旁冷眼观看,待李密大败宇文化及,自己兵力损失也很大时,王世充突然出奇兵,大败李密。李密走投无路,只好投降大唐。王世充却趁此收集他的余众,得近万人。王世充大胜而归,自行嘉奖,封自己为太尉兼尚书令。没过多久,干脆废了皇帝杨侗,自己称帝即位,建元开明,国号为郑。没想到,皇帝正当得过瘾,转眼就要败在一个乳臭未干的秦王李世民手中。王世充回忆过去,极不甘心,正在长吁短叹时,突然看到亲信于达,喜笑颜开地朝他走来,不由心中惊疑。不等他发问,于达高兴地说:
“禀陛下,河北夏帝窦建德亲率大军三十万,前来救援洛阳。”
王世充听了,一头的卷发,兴奋地根根竖起,但一会儿又卷了回来,抓住于达的手说:“你适才所言,当真?”
“千真万确。夏帝大军,已到达成皋的东原。”
“这可有些蹊跷。这个窦建德,去年我曾多次向他求援,终不肯发一兵一卒。如今我并不去求援,怎么会亲率倾国之兵来救我?”王世充自言自语,乌黑而犀利的眸子转动几下,终于也明白了几分。于是仰望蓝天白云,哈哈大笑。
“天意!天意!天不亡我王世充也!”王世充大声地喊道。
果然是洛阳春风起,冰霜昨夜除。寒气一夜去,春意五更来。绝望中的王世充,突然得到窦建德领大军来援,顿时龙颜大开,犹如枯木逢春,旱禾得水,一时生机勃勃,精神大振。他一面派人前去与窦建德联络,一面重新安排守城事宜。
如今夏王大军已到成皋东原,那乳臭未干的小儿定不敢再来强行进攻我洛阳城。而今他唯要做的事,便是想方设法,减少伤亡,侍机撤退。王世充虎眼圆睁,乌黑而犀利的眸子不停地转动。在心里得意地说:好,我就好好地相送你一程,让你能安全撤退。毕了,命令守城的精锐,悄悄换下,好好休整养息。同时派出多股侦察兵,前去侦察唐军动静。你这个乳臭未干的小子,也有今日,只要你一但后撤,本王便倾城而出,与窦建德一道,替你送你!
王世充被年轻的秦王围攻半年多,他的心中,恨意实在太深。现如今,真恨不得早一刻,拿下李世民,削皮啖肉。
洛阳东风终是来,川波岸柳春即回。王世充暗自得意地捋捋长须,喃喃自语道:
“李世民,李世民!你也会有今天!真正是苍天有眼,让我王世充屡遭失败以后,终会取得胜利。所谓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我王世充,永远也不会失败!当年与李密作战,不就是这样么?”王世充习惯地仰面大殿金顶,嘿嘿地阴笑几声。他清楚地想到当年被李密大败,更清楚地想到后来他大败李密、将李密逼得走投无路,只好降唐的情景。
“李世民啊,李世民!”王世充再一次狠狠地念着这三个字,终于忍禁不住,哈哈地大笑起来。
声如巨雷,惊得殿上燕雀,扑扑腾腾地一只只凌空而起。唯有那蓝天上的雄鹰,平稳而自信地飞翔,丝毫没听见大殿里传来的声音。
8
窦建德是贝州漳南人,世代务农,曾任里长,因为豪侠仗义,为乡里敬重。后举兵抗隋,于大业十二年大败隋将薛世雄,攻克了河间,势力迅速庞大,拥兵十万余众。次年,窦建德自己做了皇帝,定都乐寿,国号大夏。他地处黄河以北大部分地区,南与洛阳的王世充抗衡,西与关中的唐李渊鼎立对峙。
宇文化及杀死隋炀帝后,由江都北上,在魏县称帝,刚做皇帝的窦建德见了,便借口为隋炀帝复仇,率10万大军以夏津为转输地,进攻宇文化及。连战连捷,生擒宇文化及于魏县,押至襄国斩首。窦建德生为义军领袖,做事光明磊落,仁义明智,对俘获的上千颇有姿色的宫女,全部释放;对隋朝的文武官员,择有才能的加以任用,愿去长安李渊处、洛阳王世充处或是突厥义成公主处的,给足盘缠,护送出境。隋朝的黄门侍郎裴矩,被窦建德看上,任命为左仆射,掌选举。这时的窦建德,随时注意与西面的李渊、南面的王世充,都保持友好关系,不愿与他们为敌。而李渊与王世充也是这样。但是,因为大家都想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不久之后,他们相互之间,不得不又动起干戈来。
窦建德虽然愿意与西面的李渊、南面的王世充,和平相处。他却从不惧战争,只要干戈一起,便狠狠出手,屡次大败唐军。曾俘获了唐朝同安公主、淮安王李神通等人。李世民灭了薛仁杲和刘武周后,在他东征王世充前,为防止窦建德趁机袭击,或帮助王世充,李渊已经派遣使者,对窦建德示好言和,要他保持中立。窦建德知道此时唐朝势大,不愿意得罪李渊,当时满口答应,还主动释放了俘获的同安公主、淮安王李神通等人,表示愿意与李渊保持友好关系。正因为如此,在整个酷冬里,李世民猛烈进攻洛阳时,王世充曾派侄王琬、长孙安世等,多次向窦建德求援。基于对李渊的承诺,基于对王世充的不满,更基于对自己力量的考虑,窦建德没有答应王世充的请求,坚持按兵不动,作壁上观。想好好看一看唐、郑鹬蚌相争,自己能不能作一鱼人,从中获些利益。
窦建德虽不马上参与唐、王两家的攻守之战,却是对此战表示了高度的关注。他派出大量的侦探,活动在战场的周围,了解战争的详细进展,以便随时采取对自己最有利的行动。当春天到来之后,洛阳日益吃紧,特别是谷水边一战之后,王世充已大伤元气。眼看王世充已经支撑不住,再下去,洛阳便为李世民所据,窦建德的中书舍人刘斌进言说:
“今李渊拥有关内,王世充拥有河南,吾皇居有河北,已经形成三角鼎足相持之势。现在,李渊不安于关内,野心勃勃,攻打王世充,已经打了半年多。王世充渐渐支持不住,洛阳眼看就要被唐军攻克。到时候,李渊若攻占了洛阳,河南当尽属李渊所有。强大而又野心勃勃的李渊,必来攻我夏国,我们的日子恐怕就不好过了。以此看来,郑国与夏国,可以说是同命相连。为我们夏国能长久下去,我们现在也顾不上对郑国有多反感,只能发兵去救援郑国了。若能与郑联手消灭李渊,到时与郑争天下要比与唐争天下容易;若只能赶走李渊,也可保我夏国长存下去,与唐、郑继续三分天下。”
窦建德听了,点头称是,说:“事已至此,我夏国只有联郑抗唐,待机灭郑,尔后方可与唐一争天下。”?
有了这样的想法,窦建德立刻亲率大军,东来救王世充于水火。窦建德指挥大军,一路连克唐的元州、梁州、管州、荥阳和阳翟,来势汹汹,所向披靡。大军到了徐州,王世充的弟弟徐州行台王世辩出城迎接。窦、王合兵一处,已有十多万人马。窦建德为壮大声势,以威吓李渊,号称三十万,浩浩荡荡,继续扑向洛阳城。为进一步弄清唐、郑双方的情况,捕捉有利战机,击溃李世民。大军到了洛阳东面,河南汜水东北二十里的板渚,窦建德命令部队就此扎营,与王世充一东一西,相互呼应,威胁唐军侧背。
三月好风光,阳春布洛阳。窦建德率众将登上城皋高山,西望洛阳。但见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满眼春色,无限风光。“唉,朕何时能据洛阳,定使洛阳更风光。”窦建德躇躅满志,心有狂想。正在这时候,王世充的弟弟王世辩指着前面一关说:
“皇上请看,那便是虎牢关。自秦汉以来,所有君王诸侯,莫不在那里设防。这虎牢关南连嵩岳,北濒黄河,山岭交错,自成天险。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如今,我们要救洛阳,必先占有此关,方与洛阳保持紧密的联系。到时候,进可以攻,退可以守,唐军危矣!”
窦建德听了,点头称是,说:“行台所言甚是,朕即派大将沈悦,前去拿下虎牢关。”说罢率众人下山,让人宣来最信任的大将沈悦,令他率领八千军马,速速去抢占虎牢。王世辩在一旁看着,从心里佩服窦建德从谏如流,办事果敢决断,心中大喜,忙派人将窦建德欲抢占虎牢一事,告之于王世充。
8
洛阳雷声底作吟,忽来春风又惊雷。眼见得洛阳守军士气衰节,军粮不济,城破就在旦夕,没想到窦建德如从天而降一般,突然出现在唐军的侧背。一时间,洛阳守军,士气大振。窦建德兵驻板渚,面对西南的唐军,欲如饿狼望着烈马一般,很想扑上去一口咬死,却又有些害怕,但还是随时准备着,作猛烈的攻击。
秦王李世民闻报窦建德率军三十万于板渚扎营,沉思良久,召来僚臣众将商议对策。这一回,大家都征战了日久,不但非常熟悉情况,对战事也都早已形成了自己的看法。
“洛阳即将攻克,窦建德领兵来援。号称三十万之众,实际上只有十多万人。加上洛阳城内的三万,总共也就只有十五六万之众。我唐朝大军,攻城半年有余,牺牲受伤颇多。现有战斗力的部队,总计也不过八万,只是王、窦的一半。现在当如何处之,还请诸位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意见。”
李世民的开场话语刚落,众人纷纷争着要发表自己的意见。李世民见了,高兴地说:“大家都不要争,本王一定听完所有人的意见,然后再作打算。谁说的有道理,本王还将重重有赏。”
听秦王这么一说,大家反而平静下来,都谦让杜如晦先讲一讲他的意见。杜如晦见了,也不推辞,上前一步说:“王世充如今困在洛阳,因为缺粮,已是奄奄一息,再困下去,洛阳不攻自破,此乃天亡郑国。窦建德逆天而行,率兵来援,这正是上天要帮助我大唐,一举消灭这两个割剧的霸主。”说到这儿,杜如晦停下,环视诸将,最后目光停在李世民身上,接着说:
“适才,秦王说了,现在从表面看来,王世充与窦建德的军队加起来,似乎有十五六万之众,而我军只不过八万人。是为敌众我寡,其实不然。因为在洛阳的西、南、东三面,还有诸如李靖、恭孝王等我大唐的军队约八九万人牵制他们,更有已经在崛起的大唐王朝作我们的坚强后循。因此,我们的力量,还是远远地超过他们。”说到这里,杜如晦再次停下来,神色萧洒,非常自信地一笑,接着说:
“只要我们坚定必胜信心,好好地安排一下,就一定能打赢这一场统一战争。具体怎么打,我有个粗略的思路,就是要兵分两路:一路继续四面围困洛阳,使王世充得不到粮食的接济;一路迅速抢占虎牢关,拒窦建德于虎牢关外,待他兵疲粮乏,再视机而击,定可一举打败他们。窦建德既败,王世充自败。”
杜如晦的一番话,博得了大多数人的赞同,屈突通却不同意,他有自己的意见。于是上前一步,缓缓地环视众人,最后将目光落在李世民身上。李世民见了,朝他点点头,屈突通这才开口说道:
“凡事,需得视情况而定,尤其战争之事,更不可凭一时之气。否则,将遗恨无穷。适才秦王也说,我唐朝大军,进攻洛阳,半年有余,却不能攻克。这并不是我们无能,实在是洛阳城高且险,郑军又勇猛顽强。如今洛阳,还在王世充的手中,窦建德又率兵来援。倘若我军现在分兵两路,同时迎战王、窦,风险实在太大。窦建德乘胜而来,锐气顽刚,犹如猛虎;王世充狗急跳墙,见有生的希望,更如凶狠恶狼。我军久战已久,将士疲惫,思归故里。情况如此,倘若坚持下去,以此疲惫之师,再战前后夹击的虎狼之敌,实在没有必要。不如暂时回兵新安,静观其变,然后再做打算。”
屈突通的一番话,赢得更多的人赞同,封德彝待屈突通话音一落,立即附合说:
“屈将军的一番话,微臣深表赞同,如今只有先退新安,避开窦建德的锐气,才是上策。”
一时间,就战与退,众人议论纷纷。李世民静静地听着,他发现,言退的人数似乎占了三分之二,杜如晦的意见如此少得人心,这还是第一回,心中不由得有一点着急。待众人稍静下来时,李世民望着杜如晦说:
“参军对自己刚才的一番看法,可有修正或补充。”
杜如晦笑着站起来说:“禀秦王,微臣没有修正,但有补充。”
“说出来看看。”
“屈将军看到了王世充和窦建德的优势,看到了我军的劣势,分析的深避入里,令臣佩服。因为屈将军一番话的启示,臣也看到了王世充和窦建德的劣势,看到了我军的优势。首先,王世充的军队,都是江淮之精锐,窦建德亲率的大军,也是夏之精锐。但是,如今征战已历时半年有余,王世充的精锐,已成饿兵;窦建德的军队,听了他们皇帝的任意吹虚,自持人多势众,全不把唐军放在眼里,自以为一战可胜,已成了十足的骄兵。饿兵乏力,骄兵浮躁,两种都是败兵。我军围攻洛阳,虽说久攻不下,但在洛阳四围,已筑好坚固的工事。洛阳的守军,也因我军的长期进攻,闻之丧胆。如今,只要我们继续围住洛阳,深沟高垒,用不了多少军队,就可以镇住王世充的守城之军。就算王世充的饿兵因为有了援兵的缘故敢于突围,只要我军勿与之战。攻战转变成守战,必然更加容易,对王世充守军也更有杀伤力。对于窦建德的骄兵,只要我军占了虎牢关,坚守不出与之对峙。他窦建德自持人多,一定猛攻猛打。我军虽说征战长久疲惫,却都是一等一的精锐,凭险阻挡郑军的进攻,一定胜算在握。到时候,定可一举而灭郑、夏两军,为我大唐统一天下,建立不朽的功绩。”
众人听了杜如晦这一翻长谈,顿时热情高涨,相互窃窃私语,许多人的观点,都有了转变。一时间,主战的反过来,占了三分之二。李世民见了,这才开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