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尾声(2)

作者:苗勇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8 09:42

|

本章字节:9304字

这是一位年满62岁的老人。瘦小的身材、花白的头发、清瘦的面庞。但他的精神矍铄,双眼炯炯有神。那是一望而不见底的一泓深潭。他戴着眼镜,激动而又深情地对我说:“这是我长久以来的一个心愿。红军将帅碑林建设历时8年,工程浩大,成百上千的红军精神传承者为之付出了艰辛努力,我只是尽了我应尽的那份责任。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七尺男儿,血肉之躯。今天的幸福生活实在来之不易,当年红军抛头颅,洒热血,我们这些后来者又能做些什么呢?又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这是我苦苦思索的一个问题。”


张崇鱼说,1932年,红四方面军14万余人在总指挥徐向前的率领下,翻秦岭、越巴山,驰骋巴中,点燃了川陕革命的熊熊烈火。红四方面军进入巴中后,迅速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巴中人民在苦难深重中迎来了光明,不少仁人志士投身革命洪流,掀起了父母送儿子、妻子送丈夫、姐妹兄弟互送参加红军的热潮。据史料统计,通(江)、南(江)、巴(州)、平(昌)当时90余万人口中先后参加红军达12余万人(妇女4000多人)。


对当年参加红军的情景,当时的巴中县委书记余洪远回忆说,我在巴中清江渡、得胜场、江口场等八个区组织扩红。一天之内就有五六百人报名,有的一家几人同时报名。其参军人数之多,报名之踊跃,气氛之热烈,实在感人至深。不到一月,我们就组织了8个独立团,并把党、团支部也成立起来,然后整整齐齐交给红四方面军。


张崇鱼说,入川红军在苏区人民的大力支持下,队伍不断壮大,在巴中建立了一省(川陕省委·省苏维埃政府)两道二十三县(市)的苏维埃政府,为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巴中人民带来了生的希望。川陕苏区军民一道打土豪、分田地,成功粉碎了蒋介石及四川军阀的多次围剿,川陕苏区革命的洪流有力地牵制了西南、西北的军阀部队,为中央红军的发展壮大作出了巨大贡献。主席高度评价川陕苏区的历史功绩,称川陕苏区为当时全国第二大苏区。1935年,红四方面军10多万人背井离乡开始长征,其中西路红军在河西走廊与甘肃军阀马步芳激战,2万余人壮烈牺牲。长征告捷,四方面军融入一、二方面军,驰骋在抗日、解放战争的战场,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不朽功勋。从巴中入伍的12万红军将士,有的牺牲在川内,有的牺牲在雪山草地,有的牺牲于抗日、解放战争,有的牺牲在朝鲜,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健在红军仅2000余人,其中成长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军和省部级干部的达530多人。


将帅碑林坐落在巴城城郊南龛公园的山顶。时至今日,100余亩的土地上已建有红四方面军主要将领纪念像园、碑林长廊、红军将士英名纪念碑、吴瑞林将军纪念碑、红军陵园、奉献碑和标牌碑,并安放有空军捐赠的歼六型战斗机一架,“三七”高射炮二门,硬化、绿化地面20000平方米,池水面积1000平方米。碑群错落有致,或拔地而起,或蜿蜒起伏,芳草绿树,相映生辉。


值得一提的是盖有琉璃瓦的将帅碑林长廊,这是为1900多名红军将士嵌立的花岗石单碑,它不同于书法碑林,也不同于民间的墓碑。碑石工艺精湛,图文并茂,碑石上角镌刻有本人半身像。精练的碑文,讴歌了每位红军将士的英雄业绩。全部碑文近80万字,简直就是一部篇幅浩大、群英荟萃的英烈传和人物志。他们中有元帅1人、国家级领导13人、大将3人、上将26人、中将46人、少将196人(含副兵团级)、省部级91人、师级292人、司局地厅级748人,女红军145人、夫妇红军106人、80岁以上高龄红军1500人,尚健在的1225人。


我还了解到,张崇鱼在担任原平梁区委书记期间,就四方奔走,荟萃全国千家艺术,创建我国第四大碑林,先后征集到中外名人书家书艺珍品2000余幅,在川北名胜——阴灵山建立书碑1300余块,汇成了现代碑林书法艺术的瀚海。1992年8月,巴中庆祝红军入川60周年大会后,张崇鱼向有关单位、红军将士发出为川陕苏区红军建立将帅碑林和“恭求墨宝”的信函,很快得到了全国各地红军将士的支持和有关部门的赞助,开始了长达8年的川陕苏区将帅碑林一期工程建设的艰难历程。


为征集红军将士史料和经济援助,8年来,张崇鱼在没有专人、没有专款、没有专属办公室、没有专用通讯交通工具的艰苦条件下,同碑林办公室的全体同志(包括招聘的待分配的大、中专生)一道,先后50余次,行程20余万公里,拜访近600个单位和1800多位老红军将士及亲属,征集到中央领导和高级将领的贺诗题词500余件,掌握红四方面军将士名录6560余人,红军烈士名录10万多人,收集红军史料1亿字以上,红军将士简历、照片手迹5000余件,筹集到建碑资金350余万元。在访问老红军将士途中,碑林办的同志来去均乘普通硬座火车,睡地下室,早上六七点钟起床出发,晚上九十点钟才回住处。常常仅用面条、米线、饼干充饥。一位红军将领感慨地说:“老区人民以红军精神来筹办红军碑林,实在令人感动,催人奋进。”


“在走访时,我无时不被老红军们崇高的奉献精神和对川陕苏区人民深厚的情谊所感染,所激励。访问老红军8年,我们的灵魂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净化和升华!”谈及将帅碑林筹建的艰辛,张崇鱼深有感触地说,“2000年10月,我们碑林办一行4人专程赶赴武汉,拜访原武汉军区政委严政,副政委任荣、叶明,副司令员孔庆德、吴瑞山、闵学胜等高级将领,首长们热情接待,对碑林建设给予了大力支持。当我们离开武汉时,任荣将军派司机追到车站,向碑林捐助1000元,并交代其中800元用于工作人员生活补贴,200元为碑林栽两株银杏,我们感动得热泪盈眶。”


2000年11月,碑林办工作人员在武汉军区总医院看望了10多位住院的红四方面军老红军,当看望师职女红军何建平时,她在病床上热泪长流,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很久才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还是巴中人民厚道,你们从四川大老远来看望我,我永远忘记不了巴中苏区,我们当年的血没有白流!”


将帅碑林的修建,得到了原巴中地委、行署、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全国各地老红军将士及其家属也慷慨解囊相助。84岁的老将军洪学智上将专程来巴中视察将帅碑林;原解放军工程兵政委、总后勤部李真将军三次致书碑林,并亲笔为碑林题写了碑名;省委书记周永康来巴中视察期间参观将帅碑林时赞叹不已;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来巴中视察时,也抽出时间前往视察将帅碑林,连声称赞:“不容易!不容易!”


碑林建设以来,先后有数十万人前来参观,其中来自全国各地的1000多名老红军将士及其亲属,他们不顾年老多病,不畏路途遥远。原四川省军区副司令员汪宗情的孙女,现就读于四川大学新闻系,她在祭文中深情地写到:爷爷,你又回到大巴山的怀抱了!我相信,你在那里一定会见到生前与你一起战斗,死后与你一起长眠的战友。爷爷,愿你在将帅碑林的红军陵园里含笑九泉,永远安息!


攀枝花市米易县柳贤中学的师生5年前就来到巴中,辛勤笔耕,日夜奋战,书刻红军将士纪念碑60余块。他们说:“革命先辈为了我们能过上好日子,付出了鲜血和生命,我们今天缅怀他们,就是要踏着他们的足迹前进,让我们的国家早日繁荣富强。”


正如红四方面军老战士、原成都军区、广州军区司令员尤太忠上将在《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碑文集》序中所写:今天,为他们树碑立传,不仅仅是健在的老红军、老区乡亲们的共同心愿,更重要的是昭示子孙后代“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不忘共产党”。


巴山的杜鹃红了又谢,谢了又红;将帅碑林送往迎来了一批又一批朝圣者,他们在此默默地伫立,遥想大巴山那烽火岁月,寄托他们无尽的幽思!


是啊!每一个炎黄子孙,每一个热血健儿,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让中华民族早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原载于《巴中广播电视报》)


巴中有座红军碑林一个小小的退休干部


建成了一座偌大的红军碑林


一座偌大的碑林


嵌刻有十万红军的英名


升起巴山,震惊中国


只缘


当年的红军情结


只缘


十二万巴山儿女投奔红军


四万将士壮烈牺牲


一公里惨死四人


筑起了通往建立新中国的桥梁


只缘


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苏区


万里长征一页史,既悲又壮


是他们为共和国的崛起


迎来战胜困难的力量


是他们燃烧的火焰


聚拢无数灼热的瞻望


在中国红军之乡


有了红军碑林、红军塑像


他将昭示子孙


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不忘共产党


他将让这块


红色的土地更加光亮


让这里的人民拥有更美好的希望


在中国红军之乡


有了红军碑林、红军塑像


我敢肯定


这是路标,这是光辉的形象


矗立在后来的人心里


站成了一片阳光和一片芬芳


这是创新的意识


这是真正的形象


带着无限的期望


任灵性的眸子穿越时空


朝碑林仰望


红军业绩熠熠闪光


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日夜激荡


昔日壮举,神州自古谁能及


我辈如何,乾坤古今试衡量。


(原载于1998年《解放军报》)


二:红军·长征·碑林


川陕革命根据地三个阶段创建和形成阶段(19321219332)巩固和发展阶段(19332193410)向西扩大和准备长征阶段(19341119354)


毛主席讲长征


毛主席在长征途中,不知有多少次讲红军过雪山草地的艰难,讲到动人之处,他就不由自主地流下泪来。毛主席讲到,夹金山,位于四川西康境内,海拔4000多米,一上一下要走近40公里,山上终年积雪,有四五尺厚。1935年10月19日,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时,毛主席对肖锋等同志又讲道:“你们算过没有,我们离开中央苏区已经走了多少天啦?”他沉吟片刻说:“到今天为止,我们共走了12个月零2天了……我们走了闽、赣、粤、湘、黔、桂、滇、川、康、甘、陕共11个省,我们已经走了25000里路程了。”据统计,红军长征途中,路上共经历368天时间,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平均每日行军37公里。红军爬了18条山脉,其中5座终年积雪。渡过大小河流24条,途经11个省。占领过大小城市62个,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通过了6个少数民族地区。


红军三大主力进行长征


红军三大主力部队是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地点进行长征的。


1934年10月10日晚,党中央和红军总部从瑞金出发,率红军主力红一方面军及后方机关共86万余人,开始了伟大的长征。途经11省,行程25000里,于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甘根据地的保安县吴起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