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志海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4:17
|本章字节:11896字
看到这批新下来的军校学员体质堪忧,教导队的干部、教员们发威了,决定要给他们精心烹制“体能大餐”,让他们好好补补体能的短板。随后,强化训练开始了。早操5公里,上午400米b型障碍、攀登、格斗,下午极限体能、钻涵洞、跳深沟、爬泥潭,晚上还要开小灶,加练俯卧撑、仰卧起坐、鸭子步,推小车等等。一天下来,很多人叫苦连天,后悔不该来到这个地方……
唉,真可怜啊,刚到教导队才这么几天,就成了这幅狼狈相,以后下到分队可咋带兵呀!教导队干部教员们相互议论着,并把这些情况上报了司令部。
这些学员有那么差吗?团长杨延富看了司令部的书面报告,心里有些似信非信,找个时间亲自到现场看一看。
第二天,上午操课时间,杨团长也没向任何人打招呼,突然就来到了教导队的训练场。这时,正在组织学员进行散打训练的教员王振海,抬头看到杨团长背手而来,急忙下令停止训练。
此时,他正要向杨团长报告,只见杨团长,向他摆了摆手说“不要报告了,继续训练吧!”说罢,就站在一旁细心的观察起来。
忽见杨团长亲临现场,学员们一下子打起了精神,障碍一个比一个跑得快,散打一个比一个练得猛,杀声一个比一个喊得响。
谁说今年学员差,真是谎报军情,他们的精神状态很昂扬嘛!杨团长顿时觉得司令部的工作不细,心里越想越气,当即掏出手机向司令部值班室打了个电话,让司令部所有人员都到这里观摩。
不一会儿,司令部的人员跑步来到。只见大家一脸疑惑,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站在一旁一动不动。此时,杨团长反问道:“我把你们叫来没什么大事,就想让你们看看这批学员的素质到底怎么样,和你们汇报的是不是有偏差!”听此,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头上不禁冒出了一层冷汗……你说气不气人,刚开始那阵子,学员们平时训练都这疼那痒的,这团长一来,个个都像打了兴奋剂一样,生龙活虎,都想趁机表现表现,也好让杨团长评个公道,也想让团长将这些平时把他们收拾得死去活来的“恶人们”好好修理一下。
可是,由谁来展示一下训练成果呢?看着教员们似笑非笑的眼神,学员们读懂了其中的含义。谁当了出头鸟,估计以后不会有好果子吃,这下学员们有点犯怵了。就在大家都保持沉默的时候,现场的气氛一下子就沉闷起来。
杨团长看着现场人员的表现,细心琢磨,好像发现了什么,刚准备开口,忽听一个洪亮有力的声音响了起来:“报告!”
大家寻声觅去,原来此人是王泉森。“出列”,王泉森跑步来到队列前立正站好。
杨团长一看来了兴趣,他早就知道王泉森是在“老虎团”
土生土长成长起来的,对他也算知跟知底了,就随口说了句:
“你打上一套擒敌拳给我看看。”
既然领导发话了,王泉森不敢怠慢,只见他气沉丹田,拉开架势,双目睁圆,顿时发出一股慑人的气势,好似下山猛虎,蹈海蛟龙。
“开始!”随着王振海教员一声令下,王泉森大喝一声,开始了表演,只见他一会儿上步架挡,一会儿俯身抱膝,一会儿凌空侧踹……出拳迅捷,踢腿有力,观看的学员们看的目不转睛,忍不住发出了阵阵热烈地喝彩声。
这小子下盘沉稳,扎实有力,不虚浮,看起来肯定没少下了工夫,而且看他的身手一定是长期苦练的结果。杨团长的猜测还真有个八九不离十。
原来王泉森自小就喜欢舞刀弄棒,总是缠着一些练过武的亲戚们学两手,渐渐地王泉森在当地也就小有名气了。可是,王泉森真正的学习武术还是跟着一位少林高僧,那高僧说王泉森骨骼清奇,是个练武的好苗子,如果不是大姐王泉丽的拦阻,说不定中国又多了一位少林高手。
“小伙子,再看看你的器械和专业课目怎么样?”杨团长还想看看王泉森其他课目的训练到底怎么样。
队伍被带到了单杠前,王泉森深吸一口气,活动了一下筋骨。上杠悬停三秒后,双手一使劲,轻松自如的拉了十几个练习,接着又顺势完成了单杠全套练习的八个动作。本来杨团长还想看看王泉森跑400米障碍的,但是看了他拉单杠的表现,相信这肯定也难不了他,所以就此罢休。
演示完毕后,杨团长拉着王泉森的手和蔼的说:“小王,我知道你是在咱们突击队成长起来的优秀战士,现在你的身份不一样了,要向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指挥型、复合型军官发展,你还要以自己的成长历程鼓励和带动咱们的新同志们尽快地成长进步。好好干,我看好你!”说罢,杨团长当场就把司令部的干部们训了一顿。
王泉森的出色演示,让学员们感觉他为集体大大地长了面子,便一下子都围了过来,齐声赞誉着、夸奖着,倒把王泉森闹了个大红脸。
不过,王泉森想了想还是说了句不太合适的话:“咱训练不是为了别人,咱有的地方做的也不够好,教员们对咱严格要求,那是对咱负责,所以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大家能够积极的投身到军事训练中去,如果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尽管直言”。
在王泉森的带动下,学员们掀起了轰轰烈烈的训练热潮,“比、学、赶、帮、超”的浓厚训练氛围,让教员们乐得脸上都笑开了花,教员和学员们的关系也日益融洽……三个月的教导队生活、学习和训练,让王泉森学到了很多在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在学员分配任命时,王泉森出人意料的回到了自己当兵的起点——四连。
大概这就是宿命轮回吧,当了几年兵又回到了原点,只不过身份不一样了。以前只是一个懵懂的新兵蛋子,而现在已经是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军官了。
一切还是从头开始吧。王泉森心想,还是要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不能因为当官了,身份不一样了,就胡喊叫、瞎指挥,把一个好好的排带的一团糟。还是摆正心态,少说多干,少玩多练,少讲多问。就这样,王泉森始终坚持工作在别人前头,身上的皮掉了一层又一层,肉掉了一斤又一斤,身上的累累伤痕是刻苦训练的光荣印记。
在这段日子里,王泉森曾多次率部参加抗洪救灾,扑灭突发火灾,保护爆炸现场的艰巨任务,付出了大量的血汗,甚至有几次曾与死神擦肩而过。
王泉森付出的太多太多了,不知有多少次,他因为工作而牺牲了休息时间,甚至连一年一次的探家机会都忍痛错过。不知有多少次,在荣誉面前,他选择了退出,把荣誉让给更需要它的复员老兵。不知有多少次,他自掏腰包,为连里战友慷慨解囊,自己却连买一盒牙膏都要盘算半天。
有些战士看不下去了,就劝他说:“咱们在外当兵,自己不把自己照顾好,谁来管你,你再苦再累,谁来疼你……”这话说的是没错,可王泉森却总是说:“当兵吃苦是福,是人生的宝贵财富,你不多干点,我不多干点,分队工作怎么能够上新台阶!”
王泉森的工作被一直暗中关注他的杨团长看在眼里,在突击队交班会上,杨团长说:“咱们有些同志像老黄牛,付出的很多,也从不给组织提要求,要照顾。这样的同志,咱们不能让人家流血流汗又流泪,应该大力培养,把他们放在重要岗位。”
就这样,在本职岗位上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的王泉森很快就脱颖而出,走上了更加重要的岗位,成为了尖刀连的连长,走上了连队主官岗位,同时也成为了全团最年轻的正连职干部。
这年元旦刚过,尖刀四连突然接到上级命令,要求全建制随突击队全副武装,以摩托化机动方式,按时到达阿拉善左旗厢根达莱沙海深处集结待命。
出发前,各级也都向官兵们作了短暂的动员,提出了部队行进中的注意事项。出发时,官兵们头戴钢盔,身穿迷彩服,手持轻重火器,以班为单位,分乘“141”型大解放,依次排成长龙,浩浩荡荡地离开了营区大门,离开了青铜峡,驶进了茫茫大漠……风起腾格里,沙扬毛乌素,这是内蒙古自治区占有半壁江山的两块大沙漠,虽经数十年综合治理,但每年冬春两节来临,这里还是狂风呼啸吹,天空布满泥;沙石腾空起,人畜尸骨飞。
腾格里大沙漠,位于阿拉善地区的东南部,介于贺兰山和雅布赖山之间。大部分属于内蒙古自治区,少部属于甘肃省,面积42700平方公里,沙漠内部以沙丘为主,占总面积的71%,其中大部分为流动沙丘。大漠里终年盛行西南风,风势强烈,自然条件艰苦。
天气如此恶劣,环境如此残酷,“老虎团”首长却认为这里是天然杀敌的练兵场。一旦沙尘暴天气突起,首长机关往往就改变训练计划,要么以连为单位,要么以营为单位,要么以团为单位,不失时机地把部队拉到沙海深处进行“判定目标”“野外生存”“实兵对抗”等一系列高强度、大难度等综合演练,提高官兵在恶劣残酷的条件下的作战能力。
驶入沙海深处,展现在官兵眼前的情景是:一片片的沙地,一座座的沙丘和沙梁。还有那天长日久,风吹雨打,高低起伏,弯曲走向的自然绘图,以及那金光闪闪、光彩夺目的沙砾反射景象。见此情景,官兵们高兴极了,情不自禁地喊出了声,有的脱下军帽在手中挥舞,有的目不转睛地观望着远方……“停止前进,全部下车!”车队进入沙海深处,上级指挥部以无线电方式,命令快反突击队停车原地待命。同时,要求所有官兵不准安营扎寨,不准就地食宿,不准组织活动,不准……哪知道,正当官兵们脚踏沙地,眼巴巴等候上级指挥部命令时,忽听一阵阵轰鸣的马达声。没过多长时间,只见几十辆“141”型大解放,一辆接着一辆地按原来路线驶出了沙海深处。不一会儿,那远去的车队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究竟是咋回事呐?原来上级得知四连顺利到达指定位置时,故意决定将输送兵员的军车,全部撤离了大漠腹地。上级意图是:其一检验四连干部骨干的组织指挥能力,其二考验官兵的生存能力,其三锻炼分队的突击能力。
是啊,眼下这片荒凉可怕的地理境况,谁遇见了这种境况,谁都会有些胆怯。但上级已经作出了决定,前来大漠驻训的四连官兵,谁都很难摆脱自己眼前这种特定困境。尤其跟前这茫茫无际,连接天空的大漠沙海,谁都很难分清正确的方向。
说句心里话,如不尽快采取果断措施,说不定大家都要困死在这里。见此情景,刚刚走马上任的连长王泉森,紧急集合干部骨干开会。眼前,别看大家心急如焚,坐立不安,汗流满面的样子,可王泉森似乎没有半点恐慌和焦忧的感觉。只见他一边细心地观看地图标记,一边不停地环视着周围沙漠的分布,总想寻找一个既有利于官兵食宿,又有利于部队安全可靠的地理位置。
不一会儿,连队的干部骨干们,都纷纷跑步来到王泉森的面前站立,直挺挺地等待着他作指示。王泉森心里明白,越是到了这个时候,自己越要保持沉着、冷静、平静的神态,以此控制大家紧张和恐惧的心理。不然的话,部队就很难管理,很难训练,很难完成大漠演练任务。想到此时,王泉森先是逐个向与会人员上下打量着,观察着,尔后开口道:
“同志们,现在我们已经到达了上级指定的驻训位置,已经到了这山穷水尽之地,已经到了这危及生命的边缘了。怎么办呢?上级指挥部接二连三来电,命令我们就地安营扎寨,就地进行生存,就地组织军事训练,并断绝一切后勤供给保障!”
哪知道,王泉森话刚说到这里,也不知是谁惊喊“哎哟!”
一声。此时,王泉森听到这声,便故意提高嗓门说道:
“你们哎哟也没有用,现在已经逼上梁山了,唯一的办法就是要求大家,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想方设法把部队组织好,假如哪个班、哪个排出了问题,我就找哪个负责人算帐。不过,我还要说清楚的一点,无论怎样变化,我都会与大家同生死、共患难,绝不会离开一步。”
散会后,大家按照王泉森具体要求,迅速返回到自己的单位。紧接着便开始集合部队进行动员教育,明确注意事项,布置食宿工作。以及带领官兵挖掩体、扎帐篷、叠锅灶、整内务,各项工作显得有条不紊,紧张有序,与在营院时大致相同。
正是由于忙禄的原因,这才使大家逐渐地消除了恐惧和低落情绪,逐渐走上了正规的生活秩序和工作秩序,逐渐爱上了眼前茫茫无际大沙漠,逐渐……刚步入大漠深处那阵子,突然看到如此凄凉,如此荒漠,如此寂寞的境况,谁都有点怕这怕那,缩手缩脚,总怕沙海会把自己吞没的。可官兵在这片茫茫沙漠里住了几天后,白天阳光充足,照得官兵心里暖洋洋,晚上睡觉时一片寂静,除了有几个官兵出现各种腔调的呼噜声,几乎再也听不到其他什么声音了。
没有几天,官兵也就很快地适应了这种环境,并在沙漠里学会了堆沙造型,构画图案,书写标语等有趣活动,大大缓解了战士们的心理压力。
大漠的天,脾气很古怪。官兵们想不到的危险,突然就来到了。就在大家驻训大漠的第5天中午,正当天空蔚蓝,烈日当头,和风吹拂,官兵们正端着饭碗,又说又笑时,突然间天边飘来一片乌云,随即风沙弥漫,狂风呼啸。原本风平浪静地沙海,顷刻间天昏地暗,飞沙走石,气温一下子降至20c。
此情此景,官兵们谁也睁不开眼睛,谁也无法张开嘴,谁也不敢走出掩体。大家只能用尽全力,双手紧握帐篷,相互配合着。眼前大家心里知道,一旦风沙把帐篷卷走了,官兵们随时都有被狂沙卷走和掩埋的可能,随时都有被寒冷天气冻死的可能。
危急时刻,还是党员干部、骨干同志思想过得硬。只见所有的党员干部、骨干同志纷纷跳出掩体,冒着被狂沙卷走的危险,用尽最大力量,一处处位置过目,一顶顶帐篷过关,一个个官兵过问。宁愿自己冷点、苦点、累点,也要想尽办法让部队官兵住的安全,顺利度过困难关。
期间,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官兵们担惊受怕和恐惧心理,党员干部、骨干同志相互间,总是争着走出掩体外,检查和保护部队帐篷。有的党员干部走出掩体之后,生怕居住在各处官兵有危险,他们便是手拉着手,冒着狂沙的猛烈袭击,检查了一处又一处,久久不肯返回自己的掩体内。
党员班长、副班长及专业士官也不甘落后,当自己走出掩体后,非要死死地拉住帐篷绳索,还有的用自己全身守护着帐篷,宁可被狂风卷走或冻死在帐篷外,也要确保部队官兵安全,表现出极大的爱兵热情。
大漠驻训帐篷始终没有被狂沙卷走一张一片,大漠驻训部队始终没有被寒风冻伤一兵一卒,大漠驻训物资始终没有丢失一部一件。
说来让人感到纳闷,自从狂沙大作那天起,老天爷也开始故意捉弄人,大漠天气总是昏天黑地,寒风凛冽,狂沙起舞,气温日趋下降,最低温度竟达40c。每天晚上就寝后,由于帐篷里面寒冷,官兵们只好头戴皮帽,嘴戴口罩,身披皮衣,脚踩大头鞋,十几个人紧紧地拥挤在一起,相互依靠体温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