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不要放过每一个梦(1)

作者:孟祥宁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4:40

|

本章字节:12728字

妈妈是没有翅膀的天使


吃过晚饭,妈妈说家里液化气用完了,便打了一个电话。没过多久,楼下传来液化气罐与地面碰撞的清脆响声,妈妈打开门,走到楼道把灯打开,静静地等着。


进来的是一个三四十岁左右的中年男子,穿着一身蓝色的工作服,上面有些黑漆漆的油污,肩上扛着液化气罐,脸冻得通红,歪着头,往厨房走去。


换好气后,他指着放在地上的一个盛“高乐高”的空饮料瓶问道:“这个瓶子还要吗?”


“不要了。这个也卖不了几毛钱,你要它有用吗?”妈妈说。


“就是盛东西,没有用我就拿走了。”他从地上捡起来,用袖子擦了擦。


“我洗洗吧,放的时间久了都脏了。”妈妈说道。


“不用不用,挺好的,呵呵呵……”他憨憨地笑着。


“我们家还有好几个,你都拿走吧,放着也是占地方。”妈妈又从橱柜里拿出来三四个,都是洗干净了的,装进一个塑料袋里,然后递给了他。


“谢谢,谢谢,太感谢了,找了半天,终于找到可以用来吃饭的了……”他抱在怀里,仿佛是一个个贵重的宝贝。


“吃饭用啊,不用饭盒吗?”妈妈疑惑地问。


“饭盒都坏了好几个了,不买了,这个就挺好。”他不好意思地笑笑。


“我们家饭盒挺多的,给你一个吧。”说着,妈妈翻出来一个塑料饭盒。


“那谢谢啊,太好了,呵呵呵……”他开心地笑着。


“有点小吧,盛不了多少饭。还有一个大的呢,就是一时间想不起来放哪里了。你看我这脑子,哎!”


“不小不小,挺好的!”


“要是还有需要就过来拿啊!”妈妈笑着说。


“谢谢!太好了,呵呵呵……”他扛起空的气罐,一脸满足与幸福,我看到他黝黑的脸庞,露出了白白的牙齿。


妈妈把门给他打开,把楼道里的灯也打开。


“慢走啊!”


“谢谢,谢谢!不用送了,回去吧!外面冷!”男人一边下楼一边回头,眼睛里满是感激。


直到听到车启动的声音,妈妈才走进客厅,嘴里还在说着:


“哎呀,应该给他一个大点儿的饭盒,干体力活儿的人都要吃得多一些。”


我一直静静地看着,心里充满了感动。


眼前浮现出那个男人,在送气的间隙,坐在台阶或车上,捧着妈妈送给他的饭盒,吃着香喷喷的饭菜,脸上洋溢出朴实憨厚的微笑……妈妈信佛,不杀生、不吃肉,没事的时候就在家里看佛经。她经常教育我,做人要善良。家里看过的旧杂志旧书,都会捐给希望小学;穿小的旧衣服,也都捐给贫困山区。这个社会有许多需要我们帮助的人,他们有时吃不饱穿不暖,很节俭地生活,常常将我们废弃的东西视为珍宝。我们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为他们解决困难。


有人总说,只要不做一个坏人就行了,好人难当啊!其实,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为他送上自己的一份心意,哪怕看来很微不足道,都能帮很大的忙。这无形当中就是一种善良,就是在做一次好人。


妈妈在灯光下显得那么慈祥,嘴角总是扬起微笑,像一个没有翅膀的天使,充满了爱与温暖的光芒。


如果人人都做一个没有翅膀的天使,那么就算是地狱也会变成天堂。


你想做一只小鸟,逃避青春的无奈与忧伤


看到你在网上的日志,充满了对教育的无奈与辛酸。你问我们的青春还剩多少,只留下了数不尽的书本与练习。当我们年老的时候,又有多少回忆值得怀念?没有欢笑、没有温暖、没有感动,每天埋头于各种各样的辅导书中,每天大脑只是用来想题、背书,根本没有空闲与朋友谈心,没有时间和父母共享天伦之乐。我们的青春被教育无情地支配,我们无能为力,只能向高考低头妥协。


我发了一条评论——你小子最近这么富有文学色彩了,看来作文有进步了,好好学习吧,我们没有办法改变。


你回复了一个无奈的表情,眉头向下撇,嘴巴是一道波浪线,眼睛里泛着酸楚的光。


没想到,那是我们最后一次谈话。


如果早知道,我一定会好好劝劝你,让你重新拾起生活的希望。


很小的时候我们就认识了,我们住在同一条街上,你在街的那边,我在街的这边,每天放学上学都一起走。那个时候,你和我一般高,只要玩石头剪子布我赢了,就轻轻一抬手,弹一下你的额头。


可是每次你都只是笑笑,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


小学的时光是如此美好,我们上课偶尔也会开小差,偷偷聊着晚上看什么动画片。下了课我们像一群小鸟一样飞出教室,在走廊里打闹,生活总是充满了欢笑。


上了初中后,我们被分到同一所学校,虽然不在同一个班,但还是能经常见面。你已经不再是原来那个喜欢梳中分头的小男生了,你换了一个更帅气的发型,有几缕刘海儿垂在额头。


你的个子也长高了,比我高出半头,我还是喜欢没事了就和你玩石头剪子布,赢了你以后,一抬手,弹一下你的额头。


那个时候生活风平浪静,我们都按部就班地学习,利用课余的时间一起去书店看,或是和同学到公园踏青,生活过得有滋有味。那时,我们都觉得自己很聪明,上课只要稍微听听课,就能考得很好,于是我们上了最好的重点高中。


刚开学,我就被高中快节奏的生活压得喘不上气。我总是比别人慢一拍,在他们都写作业的时候,我在看杂志;在他们都复习的时候,我开始狂补作业。每天的生活昏天黑地,没有一丝乐趣。大家也都只是埋头学啊学,根本没时间聊天谈话,就连去食堂吃饭,也都一个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稍微吃得慢点,另一个人就会嫌自己耽误了他学习的时间。


于是我开始变得沉默。


在校园里看到你,发现你的眉宇间也多了一丝忧郁。我试着去弹你的额头,却发现已经要踮起脚尖了。你真的长大了,长高了,变帅了。可是我们却都失去了些什么,到底是什么,我们也说不清楚。


青春里所有美好的时光,都被无情的卷子埋没。我们的生活中,友情变得淡了,竞争变得浓了;亲情变得淡了,陌生变得浓了;快乐变得淡了,忧伤变得浓了。


我们的青春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无奈。我对你说。


你点头,眼睛里泛起潮湿。


有时候我做梦都会梦到,自己在一堆卷子中间,扎着脑袋透不过气来,然后我大声喊着救命,老师和家长却对我无动于衷。我说。


我想做一只天空中飞翔的小鸟,逃避青春的无奈与忧伤。你顿了顿,说道。


如果那个时候,我告诉你,即使做一只小鸟,也要有面对猎人枪口的恐惧与惊慌。


后来听朋友说,那天你在上课的时候写日记,被班主任发现了。


班主任通知了你的家长,并和你谈了话,说了一堆最近学习状态不好之类的话。你始终低着头,没有说一句话。


那天晚上你写下了那篇日志《我们的青春还剩多少》,我是第一个评论的,也是最后一个评论的。


后来你就把空间加密了,你收起了你的狂傲与不羁,你不再与老师作对,而是慢慢变得乖了。你在最后一周的时间里,试着与每一个同学微笑,与父母和老师好好沟通。


然后,很快传来了你自杀的消息。


你的父母跪在校门口,扯着一个大条幅,上面清清楚楚写着几个大字:“还我儿子性命。”


这种事情以前只是听说过,可没想到竟会发生在我的身边。


我翻出你给我写的同学录,上面你的照片是那么的阳光,你还是一笑就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让人看了之后,心里总是暖暖的。


我对着你的照片说,你怎么这么傻啊,你小子怎么就不知道与我们一起渡过难关、一起挺过高考呢?你怎么能这么不负责任地撇下你的父母与朋友离开人世呢?天堂没有青春的无奈,那难道是你所向往的地方?


我说了好多话,才发现自己的泪水早已把你的照片打湿。


我们再也不能一起结伴上学了,我们再也不能玩石头剪子布了,我再也弹不到你的额头了。


你真的变成了一只小鸟,逃避了青春的无奈与忧伤。


可你留给我们的,却是无尽的痛苦与悲伤。


妈妈等不起迟到的爱


从小到大,无论是写日记还是作文,都离不开一个永恒的话题——母爱。小的时候也写过很多篇关于母爱的作文,可都是千篇一律,没有什么新意,甚至有时候为了应付老师的作业,绞尽脑汁苦苦编出一两个感动的场景,现在想起来不觉有些脸红。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满脑子里想的都是怎样吃得更饱、睡得更香、玩得开心,想家长给的零花钱还够不够买这个月的漫画,想放学了去公园里是玩捉迷藏还是碰膝盖,想中午的饭是不是合自己的口味,想兜里的零食是不是快吃完了要不要再去小卖部买一包。我们的思想被各种各样的东西充斥着,唯独忽略了离我们最近的人,我们不知道这世间还有一种情感叫做亲情,我们不懂得体贴不懂得感恩,所以我们没有发现爱,只能无中生有一些牵强的字句,然后拼凑成一篇篇考场作文。


一个视频将我从迷茫中唤醒,我蓦然发现我遗失了很多很多。


很普通的一节语文课,老师像平常一样熟练地打开投影仪,说要让我们看一个短片。一向喜欢看视频的我们立刻来了兴趣,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个题目《天堂午餐》,脑海浮现出无数想像,该是怎样的一个故事。


只有短短的六分钟,班里一开始是寂静无声,后来就有小声吸鼻涕的声音,甚至有人断断续续地啜泣。女生们用手捂着嘴巴,哽咽着,颤抖着双肩。


儿子在精心准备一顿午餐,不时回忆着自己和母亲的往事。中午十二点,他坐在饭桌前静静等待母亲回家。母亲进来了,欣慰地吃着饭,儿子也开始吃饭,可是吃着吃着却流下了眼泪。直到我们发现这一切都是幻觉,母亲的座位上是一幅触目惊心的遗像,原来他在做一顿送往天堂的午餐。看到这里,我们早已泪流满面。


“当你在等以后,就已经失去了永远……”泪眼朦胧中,这句话深深地印在了我的眼里,刻在了我的心里。


我们不仅仅是因为感动而落泪,更为自己曾经愚蠢的做法而感到愧疚与悔恨,我们反省着自己的内心,给灵魂来了一次洗礼。


于是萌发了一个念头,重新写一篇关于“妈妈”的文章。我更喜欢用“妈妈”而不是“母亲”这个词,总觉得“母亲”这个词太正式,相比较而言,“妈妈”更加亲切。“妈妈”是小孩牙牙学语最先学会的一个词,上下唇轻轻触碰,同时发出“啊”的声音,甜甜的,暖暖的。很简单的词语,却是天下最美的称呼,无论用什么方式用什么语言,都道不尽妈妈绵绵的爱与情。


当我把这个念头告诉我的妈妈时,她愣了一下,随即笑着说:


“我有什么好写的啊?我又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我一直在做我应该做的普普通通的事。”


估计所有的妈妈都这么说,她们做的是最平常不过的普通小事,这些事情是她们的本分,这些事情微不足道不值一提。好像自从有了人类以来,妈妈就被赋予了一种艰苦而神圣的职责——培育孩子长大成人,于是这仿佛成了一种理所应当,一种最易被人忽视的情感。可是妈妈的爱,往往于细微深处,于无人察觉的细节中,彰显出它的伟大与无私。


妈妈说我小的时候总是嫌她太温柔,对谁都是笑眯眯的,不像别的妈妈那么严厉,生怕她会受到外人的欺负。这的确是她最大的特点:温柔、平易近人、不易怒。也许是多年胃病的原因,她很瘦,似春风中的细柳。她很爱笑,每次笑起来,眼角边的鱼尾纹都像盛开的花朵。就连她生气的时候,也是那么和蔼,永远没有电闪雷鸣的暴风雨,而是和风细雨,微风吹过,烦恼就飘散了。我和爸爸则不同,两个人的性格都很倔强,仿佛针尖对麦芒,稍有不合,就大吵大叫,每当这时,妈妈都会好言相劝,她的声音柔柔的,令我们浮躁的心平静下来,反省着自己的错误。她就是有这样的魔力,能够以柔克刚,用看似微不足道的弱小的力量,解开生活这条绳索上的一个个小疙瘩。


一天晚自习,有同学带了肯德基来班里吃,我看着很久没有吃过的汉堡,突然想起了小时候。那时肯德基和麦当劳正风靡一时,价格比普通饭菜高很多,没有人说那是垃圾食品,也没有媒体曝光里面掺了什么化学药剂用的什么肉,那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是有钱的孩子才去享受的,我却只能在玻璃窗外面往里张望,独自往肚里咽着口水。


妈妈听同事说珠算可以开发智力,能使孩子变得更加聪明,便建议我去报个课外班。我正玩着手上的洋娃娃,哭着闹着不同意,妈妈为了让我“就范”,说每次上完课,都带我去吃一顿肯德基作为奖励,我便立刻答应了。于是每周六的晚上,我都会坐到宽敞明亮的肯德基餐厅里,那时我感到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但每次点餐时,妈妈都是只要一份给我,而她却什么也不吃,我问她为什么,她说:“我还不饿呢。”我当时竟然信了,便毫无顾忌地大吃特吃。


直到我吃得越来越胖,妈妈越变越瘦,我才理解了她。她回到家便将剩菜剩饭热一热,和爸爸一起消灭干净,我却打着饱嗝在一旁看电视,嘴里回味着汉堡的余香。是妈妈真的不爱吃,还是她舍不得?


我的一张嘴,吃掉了他们多少血汗钱。


我很清晰地记得,有天周末,送液化气罐的工人看到了厨房角落里一个高乐高空瓶子,便问妈妈:那瓶子还有用吗?”妈妈说:


“没用了,正准备扔呢。”那人便高兴地将瓶子擦了擦,放到了自己的怀里,说道:找了半天,终于找到了,把它给我吧。”妈妈说:都脏了,我帮你洗洗吧。”那人说:“不用麻烦了。”妈妈从橱柜里又拿出三四个高乐高的瓶子,都递给了他,问他要这个有什么用,他说:“我的饭盒坏了,这个盛饭正合适。”我和妈妈听了,都愣了。


他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我们家有好几个饭盒,你拿走一个吧,放着也是放着。”妈妈说着便从里面又拿出来一个饭盒,“以后有什么需要就说,不用客气。”那人连声道谢,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看着他满载而归离开的背影,我感动得眼泪差一点夺眶而出。


都是劳动人民,都是最光荣的岗位,妈妈深知他的辛苦与艰难,在他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手拉他一把,一件小事足以温暖一个冬天。


妈妈总是教育我,不要和别人比较物质生活,我们家虽然没有那么富裕,但是我们能吃饱穿暖,能健健康康地在一起生活,这就是一种最大的幸福。这世界上还有很多人,他们连最起码的物质生活都保证不了,他们需要我们的关心和帮助。家里的旧衣服都捐给了农村贫穷的孩子,看过的书和杂志,也捐给了山区。妈妈以她朴实无华的话语,和她的以身作则,教会了我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善良的、知道感恩的人。


去年的冬天,我的姥爷去世了,妈妈一个人静静地落泪,静静地悼念,那种如一池没有涟漪的湖面下,是阵阵涌动的暗流,深深地伤着、痛着。


一个人只有悲伤到无以复加的程度,才能显示出异常的平静。


妈妈将花花绿绿的衣服移到了衣橱最底下,穿上了黑色的外衣;将最爱穿的带着亮钻的靴子收了起来,穿上了朴素的黑色棉鞋;将五彩的发夹给了我,自己每天只用黑色的皮筋。她开始虔诚地信佛,每天看佛经,嘴里跟着念念叨叨。我很是不解,将自己刚学的哲学搬出来:你这是唯心主义,是不科学的。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你懂吗?要坚持唯物主义,不能陷入唯心主义!”


我洋洋得意地说,越说越起劲,我就是不明白,她整天这样到底是为什么。可是妈妈只是微笑,这微笑中夹杂了些苦涩的味道。她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