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不要放过每一个梦(2)

作者:孟祥宁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8 09:50

|

本章字节:12258字

“我知道,但是一个人总得有个什么支撑吧,有些东西永远也无法解释。”


永远也无法解释,永远也无法释怀,那是一种信仰,一种崇拜,一种生活的支撑。我终于明白,有信仰的人是幸福的,有信仰的人是值得尊重的,我们无权剥夺一个人的思想,也无权剥夺一个人的幸福。这是灵魂的拯救,我们谁都无权干涉。


只要妈妈幸福快乐便足够了。


我常常怪她:“刚说的事情都记不住,让你买的东西怎么总是忘。”她也怪自己老了记性差了。见报纸上说,电磁炉微波炉等有辐射,会使人的记忆力减退。妈妈天天在厨房做饭,免不了要与这些电器打交道,可能也会受影响吧。不过我还是说她是不放在心上,如果用心去记,肯定不会忘的。不过也有例外的时候,每次说起我小时候的事情,她都能说得滔滔不绝,说我那时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最爱去哪些地方最爱吃什么零食,甚至还曾偷偷暗恋邻家男孩。


她一脸眉飞色舞,我却像得了失忆症一样。妈妈将她所有的心都献给了我,心上都是关于我成长的点点滴滴、喜怒哀乐,已容不下别的琐事,因为没有什么比儿女更重要的了。


在播完视频之后,语文老师说了一段她的经历,那是她上大学的时候,父亲住了院,她从学校赶到医院,父亲在病床上艰难地度日,她却在一旁跷着二郎腿,有时还会在床上昏昏睡去,干着自己喜欢干的事情,她说她那时多么的不懂事啊,没有好好陪着父亲,没有尽到自己的孝心,可是心中除了悔恨还有什么?她一边说一边流泪,我们也都哭了。她说:“我只想告诉你们一句话,重复了很多遍的话,就是那句大家都能背上来的——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我们成功的速度,永远是在和父母的生命赛跑。我们以为自己能够等到海枯石烂、地老天荒,可是父母却等不到,他们将自己鲜活的心奉献给了子女,希望我们能够理解,能够铭记,能够将大爱一代代延续下去。


我听到轻轻的敲门声,听到妈妈小声地说:“饭好了。”她知道不能打扰我,总是轻轻地走路,静得没有一丝声音。


我擦干眼角的泪水,说:“我马上就过去。”


就这么结尾吧,因为妈妈在等我。


我知道,我等得起,她却等不起。


向虫儿敞开心窗


一到夏天,我的心里就又是喜又是忧:喜的是终于可以穿上轻盈的衣衫,展现青春的活力;忧的是一个我最讨厌最害怕的东西——虫子,几乎到处都能见到它的身影。


也许从小在城市里长大的缘故,接触虫子的机会实在不多,也渐渐产生了陌生与恐惧的心理,只要见到虫子,无论是黑色的圆滚滚的西瓜虫,青色的肉嘟嘟的毛毛虫,还是会放毒气的“臭大姐”,我都会无一例外地尖叫,甚至像小孩子一样号啕大哭。


那天晚自习,大家都埋头写作业,笔划拉着纸发出“沙沙”


的声音,一切显得那么和谐而美好。突然,不知是谁的一声“有虫子”打破了宁静,引起一阵骚乱,有胆小的女生开始尖叫。我一抬头,就看见教室上空飞着一个黑色的家伙,像个球一样毫无目的地乱飞,还嗡嗡地叫着。这着实吓到了我,我边叫边用书挡住头,以防它不小心飞到我的面前攻击我。


有调皮的男生举起瓶子,冲着它就是一阵“狂轰滥炸”,虫子也好像受了惊,飞的速度也越来越快,甚至撞到了灯管上,像一个喝醉了酒的醉汉,摇摇晃晃。有人喊了一声:“快关窗户,小心它跑出去叫‘兄弟’!”于是所有的窗户瞬间被关得严严实实。


终于在大家不懈的努力下,一场“人虫大战”以人的胜利而告终。虫子被打到了地上,我悬着的心终于落下,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发现自己的额头已满是汗水。


地上的虫子已经奄奄一息,还在做着垂死前的挣扎,它拼命扇动着翅膀,想要重新展翅飞翔,可惜早已没了气力。


我突然觉得这小家伙挺可怜的,一向很害怕虫子的我怎么会起了这个念头,我对此感到很惊讶。仔细想想,我为什么害怕虫子,仅仅是因为它和我们人类不一样,它会飞,有着丑陋的外表?和人类相比,虫子简直非常渺小,而人类却是一个庞然大物,在我们想伤害它的时候,虫子也会保护自己,它一定也会感到害怕,于是便像刚才那样横冲直撞,这恰恰是它内心恐惧的一种本能反应啊!


妈妈告诉过我,要把虫子当作自己的宠物一样,因为它们也是大自然的生灵,它们也是有生命的,我们要善待它们。


我想,给虫子换一个名字,叫起来也许就不会那么恐惧了,就不会觉得它丑陋、恶心了。就叫它虫儿吧,像朋友似的与它交谈,该是多么舒心的一件事情,这会让人联想到可爱与奉献,使人与大自然的距离更近一步。


假如当时我们没有将门窗紧闭,假如我们没有伤害它,而是敞开所有的窗户,任凭它“参观”完我们的教室后悄悄离开,也许会有完全不同的结果。它也许还会继续享受黑夜的宁谧与安详,或者与家人团聚,一起去欣赏美丽的街景。


我终于懂得,为什么我们会害怕虫子,那是因为我们的内心对虫子有所排斥。那何不向虫儿敞开自己的心窗,与虫儿为友呢?


美丽,从心开始


从小到大,我的心里一直有一个“禁区”,别人一旦触及,就会很痛很痛。


是的,我的脸上有两个不大美观的色素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痦子。从小的时候就有了,可是我并没有放在心上,随着年龄的增长,衍生出了几个小痦子,在我干净白皙的脸上,仿佛是攻占一座城池的胜利者,挥舞着鲜艳的旗帜,长久地霸占着。


很多人都劝我,哪里都好,就是这痦子……还是点了吧。在最爱美的年龄,谁又何尝不愿意?能够做到完美,是多么诱人的一件事情。家人认识一位中医,他的医术很高明,并且点痦子可以不留一丝痕迹,我找到了他。出人意料的是,他不同意。我纳闷,有钱赚为何不愿意?他说,这两个痦子,一个代表“福”,一个代表“喜”,都是好痦子,点了它们,生活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波澜与变故,到时候后悔可就来不及了!


我心里一惊。想到家人也都极力反对,很多书上都写过,脸上的东西,一般不要乱动,长成什么样子,都是上天注定的。我很不高兴,说这都是唯心主义,根本是糊弄人的。可仔细一想,既然是老祖宗流传了这么久的知识,一定有其中的道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我便放弃了“点痦子”这个想法。


回想一下我十几年的经历,虽然短暂,但学习生活得都很顺畅。


我拥有一个温馨的家,出生在文化氛围很浓厚的书香门第,一家人过得和睦融洽,父母对我很开明,喜欢做的事情就让我做,从不干涉我,这就是一种幸福。我的文学之路虽然还不是很远,没有到达理想的境界,但是这一路走来,得到了许多贵人与前辈的相助,得到了许多朋友的鼓励与支持,对我这个年龄来说,已经是莫大的荣耀与自豪了。


我开始将心态放正,既然改变不了,就要欣然接受。我开始在别人疑惑的目光中微笑,轻轻告诉他们缘由,无论相信与否,对我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心不再像当初那么敏感与脆弱了。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人无完人,再洁白的玉也会有些许瑕疵,完美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上帝为我们关了一扇门,一定会将另一扇窗子打开。


我们都知道,孔子的长相并不是特别美观,甚至可以用丑陋来形容。有这样一段话足以说明:孔子流亡到郑国,被当地人形容为——额头像尧,腰长腿短,腰以下比治水的大禹矮了三寸,长得奇形怪状,瘦弱疲惫的样子好似丧家之犬。可是,即便长相如此丑陋的人,我们有谁不尊敬不爱戴他呢?我们后人谈及的永远是他的学术成就,是伟大的儒家文化,而没有刻意去评论他的外表。


鸟类美丽的是羽毛,人类美丽的是心灵。俗话说,心灵美的人才是最美的人。箴言十一章上记载:妇女美貌而无见识,如同金环戴在猪鼻上。我不禁莞尔。一个真正美丽的人,绝对不会在乎长相如何、身材如何、服饰如何,她关心的一定是自己的心灵,广博知识、心怀善良、美德贤惠、有涵养有教养有气度……多读书,读好书,丰富自己的学识,为社会做出一番贡献,这才是我们需要做的,而不是去过度关注那些浮华的美丽。一个人内心魅力的提升,是需要长期的积淀与修炼,只有这样,才会使人抛开外表转向心灵美。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上天赋予的礼物,无论包装华美还是粗糙,无论价格是贵重还是低廉,都是无法改变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努力提升礼物的内涵,将礼物的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让我们的生活快快乐乐、幸福圆满。


美丽,从心开始。


高三,高山


寒假去学校拿东西,路过高三的教学楼,看到学长学姐背着沉沉的书包,抱着大大的塑料箱,慢慢地走向宿舍。冷风吹过,我看不清他们的表情,却肃然生出一种敬畏之情。突然意识到,自己还有半年也将升入高三,眼前立刻就浮现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悲壮场面,一想到这即将发生在我的身上,我的心就“扑通扑通”


加速跳动,紧张、茫然、不知所措。


当初选择了文科,毅然决然地放弃了理科。那时觉得,在他们都为物理题想破脑袋的时候,我却捧着一本史书津津有味地看着,是多么美好而又惬意的事情。后来才发现我错了,文科一样辛苦,可能会更加需要努力、需要拼搏。


理科的题都是万变不离其宗,一旦理解了,掌握了解题的思路,就轻车熟路了。而文科就不一样了,知识面很宽,需要读很多书,背很多笔记,还要将整个地球装进脑袋,一旦松了劲,成绩滑得特别明显,大起大落,似过山车一般。要想永远保持好的排名,就要抓紧一切时间背书背书再背书!


当别人迎着朝阳悠闲地骑着车子走在上学的路上时,我们早已书声琅琅;当别人在饭桌上享受美味与片刻的轻松时,我们在食堂已飞快地吃完饭,顾不得肠胃是否已经消化,便赶回教室提前开始晚自习。走到哪里,兜里都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上面是单词或者笔记,即使在周一升旗的时候,也要拿出来看几眼。


我其实很厌恶死读书的孩子,觉得他们不就是扎着脑袋学习嘛。他们放弃了自己灿烂的青春,放弃了人生中仅剩的一点年少时光。于是,在别人整理笔记的时候,我在看写;在别人抓着头发做不出来数学题的时候,我在和同学聊得火热;在别人对着墙角大声背书的时候,我从旁边抱着篮球潇洒地走过。


突然有一天,班主任在班会的一句话猛地钻进了我的耳朵,她说:“现在是个关键的时期,但是很多同学变得非常浮躁,完全忘了你们为什么要坐在这里。如果有时间,不,只要把你们玩游戏的时间抽出来几分钟,到高三的教学楼上看看,我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所感触。”


一天午休的时候,我从高三的楼旁经过,耳边响起了班主任那句话。我嘴一撇:“我才不信呢。”


刚要往前走,脚步却不听使唤,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不由自主地走了进去。


长长的走廊,只有几位同学对着窗子小声地念书,没有我们低年级热热闹闹的人群,这有点出乎我的意料。我把脚步放轻,生怕吵到了他们,仿佛他们在进行一项很神圣的任务。我看到了贴在教室门口的课程表,除了高考要考的科目外,就是自习课,单调却很充实。教室里无一人说话,墙壁上贴着每个人的梦想与鼓励的话语,每个课桌上都堆着一大摞厚厚的课本与练习册,书堆里是埋头学习的学生,笔迅速地划拉着,试卷做了一张又一张,一套又一套。


高三是那么近,近在咫尺,仿佛一伸手就能摸到。


我曾经这样想,每天就这么混吧,混一天是一天。


小心日子把你混了。我突然想起《士兵突击》里的一句话。


当初在书桌上贴的字条“存天理,灭人欲”,早已被我丢进了垃圾桶,当初每天起床后说的第一句话“我要上北大”,早已如浮云飘向了远方。我忘记了曾经的誓言、忘记了曾经的目标、忘记了我的路该往哪儿走。


仿佛有人端着一盆冷水浇到我的头上。


我被震撼了。走出高三教学楼的时候,阳光刺得我只想流泪。


以后的日子里,我试着像一头黄牛一样踏踏实实地学习,才发现自己浮躁的心情难以平静,才发现那些曾被我极度厌恶的同学,低下头扎实地学习需要多么大的勇气与毅力。


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一、高二。我翻过了无数个大大小小的土坡,走得辛苦却也值得,而如今,我已经走到了高三这座高山的山脚下,我仰起头,高得望不到顶。


我有过畏惧、茫然,可我没有退路。我是一个不服输的人,别人能做到的事情,我为什么做不到?


高三,高山。我们拼搏奋斗了这么久,终于走到了最后这座高山面前,哪怕山再高再陡峭,哪怕爬上去疲惫不堪、困难重重,只要相信,翻过这座高山,就是一马平川的大路,就会有鲜花的芬芳,就会有阳光沐浴的温暖。


翻过高山,就是光明与未来。


那么,我还有什么可怕的。


母亲


《唐山大地震》上映的第一天,我就去看了。我是一个感性的人,电影刚开始,当楼被震塌,人们到处躲藏,徐帆饰演的母亲李元妮拼命救孩子的时候,我的泪就不可抑制地涌了出来。在灾难面前,人类是那么的弱小,我被地震的惨烈所震撼,为一个母亲不顾自己生命的爱而落泪。


地震过后,一片废墟,一片灰暗,幸存的人抱着亲人的尸体痛哭流涕。她的丈夫不幸遇难,一双龙凤胎儿女也被一块楼板压在下面,必须用杠杆施救,但撬起这一头,重量就全压到另一头,这意味着姐弟之间只能有一个活命,而这对于一个母亲来说,是多么残酷的抉择。


她最终忍痛选择了儿子,姐姐方登在废墟里听到后,流下了两行绝望的泪水。


一场大雨过后,方登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却带着对母亲的仇恨离开,32年来,母亲每天都生活在愧疚和自责之中。


李元妮一直都不肯搬家,不改嫁,即使当年的废墟已经被清理得了无痕迹,震塌的房子也都得以重建,她也不愿离开这里,因为她怕去世的亲人找不到回家的路……她内心深处的这道伤口,实际上一直都没有愈合。


虽然地震只有23秒,但李元妮内心的余震却久久也不肯散去,它伴随了她32年,折磨了她32年啊!


直到有一天,方登在汶川大地震的唐山救援队遇到了她的弟弟方达,听到他对别人讲述当年的情景,他们的母亲一直以来都活在愧疚中,每天都过得很痛苦,方登才开始后悔,便随他回了唐山。


母女重逢,就让所有的怨恨都随风飘散吧!母亲,拯救了一个孩子的生命,又用一辈子的时间来表达对另一个孩子的愧疚,她活得多么累、多么痛苦!


整个电影,令我几度落泪,而我最感动最震撼的只有两个字,就是母亲。


李元妮是个伟大的母亲,方登同样也是。二十刚出头的她,意外怀孕了,男朋友要她做人流,她不肯,她说,我活过来的时候,四周都是死人,爸爸就在我旁边,你永远也不会理解我的。


男友永远也理解不到失去亲人的痛苦,失去孩子的痛苦。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会刻骨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