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附录(5)

作者:孟祥宁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8 09:50

|

本章字节:8366字

作家写作,自然要写身边最熟悉的人和事,身为学生的祥宁当然离不开同学、班级、学校、家长这些元素,可供调控的排兵布阵的空间虽略显狭小,稍逊地利,但所幸是以一名身处其中的学生的角度落笔,这是写同类题材的大人们万难摹及的。天时人和俱全,所以她的作品能以独特的视角和特有的语言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是在少男少女的灵魂深处的写作。欢喜时的雀跃,悲伤时的泪水都充满着青春的气息,那样令人信服。早恋,历来被家长们视为洪水猛兽,平日里察言观色稍有蛛丝马迹便会使尽心机围追堵截。读罢祥宁在《希望》一文里讲述的这个早恋的故事(与其说是故事,倒不如说是少男少女成长征途的一次小小的事故),不禁莞尔了,摇头叹息,唉,这帮孩子。你看,男孩女孩之间的好感来得多快,一次与男孩子小小的碰撞,就能在少女心头激起层层涟漪,继而激发出舞动的浪花,大胆地和对方联系。对他的人崇拜有加,对他的画惊叹不已,宛如一个傻丫头。更傻的还在后面呢,qq聊天还不足以表达一片爱慕之情,竟然常常跑到楼下教室后门观察他座位的位置,竟然想会不会某天突然地震了自己能正好砸到他身上,看看,这内心的独白,是不是傻得有些不可救药了。甚至在上课的时候会望着打羽毛球的他发呆,大有心魂不定、茶饭不思的意味。在成人看来,这无疑就是恋爱了,是该施展各种手段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其悬崖勒马的时候了(想给家长们说句话,水在那里,风在吹拂,要想让水面不起涟漪怎么可能呢)。与大人们的神经兮兮相比,孩子却是那样轻松,“莫小爱,你是不是青春期啦?”“我一直都在青春期,只不过青春的气息好像更明显了。”这些明显是跟着感觉走的调侃的口吻。及至被问到是不是喜欢对方时,心才“咯噔了一下”,直到此时此刻,小小的心儿才开始追问自己的呆呆傻傻如醉如痴的行为举止暗示着什么。孩子们都是感性的,他们的行为远远地将理性甩在后面。家长若不了解这些,又怎么能和孩子沟通的。试想,文中莫小爱的母亲在日记或某种渠道知道她竟然渴望“突然地震能正好砸到他的身上”时,不知要唬成什么样,担心成什么样呢。倘若因此采取了不恰当的干预,想必一下子就把莫小爱推到了真正的早恋行列。因为他们在意识到了自己在早恋之后,也会矛盾会抗拒,听听孩子的这句话吧,“这个词(应该是早恋)在我的年龄不该出现却必然存在,我说不清那是一种什么感觉。”做家长的注意了,孩子的这种感觉的性质及后果某种程度上是由你决定的,你说是早恋就是早恋,你说龌龊就是龌龊,你说高尚就是高尚。你越闹得凶,本已起了涟漪浪花的水面必定波浪滔天,小船必定迷失方向,结果越不能如你所愿。因为你把孩子的模棱两可的美好感觉和犹犹豫豫的矛盾庸俗化了透明化了,逼着他们去面对,去承认,去否定,去超越,你越是小题大做,就越会适得其反。中主人公的家长没有适时出现,故事以男孩的可爱懵懂、女孩的睿智的伤心而结束,巧妙而自然。如人所期,却有点点心酸,又会欣慰地默默叨念,谢天谢地。最后我要对文章中莫小爱的父母说几句,当孩子“希望有一个人可以给我温暖,有一个人可以陪着我说话,有一个人会提醒我雪天路滑注意安全”的时候,您是否该及时以朋友以长者的身份出现了呢?还记得《北京人在纽约》中,已然堕入深渊无法自拔的女儿对父母亲愤怒的抱怨吗:“我需要爸爸结实宽大的胸膛,我需要妈妈温暖的胸怀,你们给过我吗?你们给的了我吗……”


而在《晒晒自己发霉的心》(以下简称《晒》),作者明是写一位得忧郁症的朋友,暗是用鞭子抽家长背脊,相信看过此文的家长在揪心的同时,都会自然而然地进入自省状态:自己的孩子是不是也处在那个昏暗的屋子,说出令人触目惊心的“我喜欢黑暗”这样的话。现实生活中的家长,都忙啊!本事越大忙的越欢,走南闯北飞来飞去,且美其名曰:为孩子打天下,让他们生活更幸福。看到《晒》中那个可怜幽居的同学,不禁心头阵阵疼痛。让我们听听孩子对一味追求金钱和事业为幸福的家长的悲愤控诉吧,“让我一个人住这么大的房子,晚上常常害怕得睡不着觉。”所谓追求幸福,不过是家长逃避责任甚至是只为满足自己虚荣心的冠冕堂皇的借口而已。不是吗,在文章开头作者交代了幢幢高耸的楼房,大大的喷泉,泉边还有秋千和滑梯,可以想像,能在这样高档的小区购得一所大得让女孩晚上都害怕的房子,足以说明女孩父母的富有。他们追名逐利的步伐丝毫都没有停止,而女孩在宫殿般的大房子中却没有一点幸福的感觉,相反却因为缺少家庭的温暖而得了忧郁症。漫长的寒假一个人躲在黑暗中睡觉发呆吃零食,屋里脏乱得连放一本书的空地儿都没有,可以想像女孩的父母有多久没回过家了,即便回来肯定也不往女儿的房间来。当代的父母啊,谁也不会怀疑你们的打拼是为了孩子,你们在为孩子积累财富,让他们吃得好喝得好,有社会优越感。但我要告诉你,即便你像帝王一样富可敌国,又能怎样?熟不知自古公主王子悲剧多矣。其实要让孩子幸福快乐是非常简单的事情,就像文中的“我”那样,帮他收拾收拾屋子,拉开窗帘,穿上鲜艳的衣服,到阳光下走走,就这么简单。做父母的,把时间挤出些来陪陪孩子,这是你的义务更是孩子的权利。看完这篇,我对自己的一个假设惊恐不已,假如不是“我”给那可怜的女孩送书而把她带到阳光下,那个女孩会不会死于豪华的家中而长久的不为人所知呢?想至此,我不寒而栗。人,为何总是本末倒置!


《750分把青春变成750岁》(以下简称《750分》),单看题目就感觉有些震撼。含泪的文字,嘶哑的呐喊,无声的拷问,似一柄柄钢叉抵在教育体制的咽喉。分,学生的命根儿;考,老师的法宝。


过去、现在以及可预见的将来,依旧是校园里的流行语。与《晒》


文不同,《750分》中的父母不是大撒把,而是给孩子戴上金箍咒,时时刻刻不厌其烦地叨念咒语,直到把他念得闹不清自己是在一天天长大,还是在一天天缩小。身体一点点虚弱,近视一点点加深,爱好皆泯,锐气尽失,活成了一个小老头。看完了全文,我的心无比沉郁,也有一种想大喊大叫的冲动,不过不仅仅为文章的主人公,而是为我自己。作为父亲,我也在无比苛刻地要求自己的孩子学这学那,周六周日忙得更胜寻常。虽说是和孩子商量征得同意才报的这些补习班,但看了《750分》一文后,我深深地自责了:在父母殷切的目光中,懂事的孩子又怎好拒绝家长的要求呢,毕竟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啊,要说哪个孩子生来就爱囿于室内学习,必是傻子无疑。我呐喊,我真的从内心不想让自己像万万千千的父亲那样流于世俗,但在这滚滚洪流之下,不顺从只有死路一条。我呐喊,替文中的孩子鸣不平,也为生活中自己的孩子发泄。祥宁的这一篇小文,其实揭示的是一个死结一般困扰家长学生的大问题。正如文章的结尾所说,我们都“拖着疲惫的身躯,跪在了地上。”


四篇作品中似乎只有《健忘症》离孩子教育的主题较远,只是讲述同学之间一段感人至深的恩恩怨怨。但我还是在郝艺给莫小爱的信中发现了几丝端倪。还记得她提到嫉妒莫小爱的第一个理由吗?就是“你有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而我的父母离了婚。”郝艺的嫉妒是可怕的,因为她不是用对方的不好去换来自己的好,而是一种我好不了大家都别好的破罐破摔近似疯狂的心态,所以她才会冒着风险昧着良心将对方的小物品藏起来十几次之多。嫉妒之心人皆有之,但像郝艺这般执着胆大者亦不多见。但从另一个方面也看出,她对幸福是多么的渴求,对现实生活是怎样的悲观与失望。是啊,父母离异对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她的无奈、她的啼哭、她的祈求在父母破裂的感情面前,在那无情的冷战或是绝情的大打出手面前都将无济于事,她无疑是家庭破裂的最大牺牲品。动荡的家庭,势必会影响她的学习,逼迫一个孩子不得不谋划自己道路,“我是靠了自己的努力学习芭蕾,才进入的这所重点高中。”这句话中该包含着郝艺多少的汗水和心酸啊。我想,莫小爱对郝艺的不幸是同情的,由同情而生信任,宁肯相信自己得了健忘症也不怀疑是好友偷了自己的东西,十几次也不怀疑,而这善念竟不能感化郝艺分毫,足见郝艺平静的外表下藏着一颗多么冷酷的心。直到高考前几分钟莫小爱奔回宿舍为郝艺取来准考证才终于让郝艺良心发现,感知了友情的可贵,认识到了自己邪恶居心的可耻,退回了偷窃朋友的东西,并在信中说“不要再碰上我这种人了。”郝艺一定是怀着悲观绝望的心情写这封信的:父母离异,朋友分手,高考落榜,一生的坎坷都压在了一个少女柔弱的肩头,即便她不出车祸,不知道她能不能挺得住这重重的打击。所以作者对成了植物人的郝艺说,“她真的什么都忘了,忘了也好。”这不也是代郝艺向她父母的控诉吗?看到此处,我的眼中潮湿了。


祥宁的这组小,语言生动,洗练有力,非常耐读。比如,“她拿苹果往我的头上敲,一副想把我敲成脑残的架势”,使陈欣怡含羞带怒、娇俏动人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如在眼前。“我将头往下铺看去,长发被我疯狂地抓成了一团,披散着,很像一个女鬼”,这句话不仅形象,更是一语双关,对于偷了东西有愧于“我”的郝艺来讲,应该在这种形象中受到警醒。而她没有,依旧上演偷“我”


东西的把戏,这一细节的安排把郝艺的妒火之盛、心术之狠表达的淋漓尽致。还有,在《750分》中,开篇“‘咚’的一声,整栋楼都在颤抖”就定下了整篇文章沉闷悲剧性的调子,而“下楼的时候,碎片落了一地”,是否也暗示了结尾处主人公大声喊叫之后,“跪在了地上”的悲愤与无奈呢。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我视祥宁的文章为青春的代言词,是架起学生与外界的桥梁。


大人们藉此走进孩子们的心中,平等地、心平气和地观察他们言行举止,站在他们的角度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同样站在他们的角度审视作为大人们自己的言行与缺失,那样我们才能在阳光的沐浴下,笑得如满园盛开的花。


最后,衷心祝愿小祥宁用充满灵性的笔和辛勤的汗水,在文学的百花园开创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


(左文义,笔名文艺,大港油田黑色海诗社成员。在《民族日报》《大港石油报》《大港文艺》发表诗歌多首,并有作品入选《天津现当代诗选》《天津区县优秀作品及》和《天津诗人》春之卷)。


诗歌《我的油田我的家》获得第五届中国石油职工文学大赛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