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千万别相信博客(2)

作者:安宁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6:22

|

本章字节:8370字

这时候,他有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开始需要一个安稳正常的家。于是在爹妈大姨小姑三舅的沸腾热情里,我被打扮成一成功人士,一次次去见据说家境修养工作都无可挑剔的陌生女子。而且,更重要的,是与我门当户对,有“共同语言”可以交流。我在见了第n个女子之后,终于“完美”结合。而后我便结婚生子,为了家庭将自己仅存的写字画画的爱好完全放弃掉,走上您心满意足的正轨道路。我像您一样,与老婆用吵架来一点点磨合,为儿子读重点而求爷爷告奶奶,为自己在单位的晋升而烦恼忧愁。但也会享受这外在的荣光,像别人艳羡的那样,有了房子车子儿子位子。当别人靠薪水紧巴度日的时候,单位时不时地就会给我们丰厚的福利,还可以免费去欣赏祖国的大好山河。日子滋润,前途光明,老婆孩子也因此受人尊敬,我加薪晋职,连儿子在老师的眼里,也跟着连跳三级。


当我和您一样年纪的时候,终于过上了喝茶读报开会盖章的悠闲生活。当然,如果不幸生了个和您儿子一样倔犟的小子,那还要为他的美好前程费些力气。但像您一贯自信的那样,这小子,有再大的本事,岂能逃得出您设计的幸福生活?


可是亲爱的父亲,如果我从来没有羡慕过您这样四平八稳的一生,反而不屑,反而想要拼命逃离,那么,也请你不必惊愕和愤怒。我身上流着您的血液,但我却是一个与您不同的个体和生命,您没有理由,让另一个男人,走您相同的道路。


是您,从小培养我画画音乐和写作的爱好,您请了那么多的家教给我,而后在我快要读大学的时候,强迫我放弃。等我终于考上了大学,重拾它们,且在毕业的时候,希望丢掉自己的财会专业,去北京做一名自由职业者,靠自己的绘画和写作,拼出想要的生活。人可以工作奋斗的时间,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除去生病吃喝无聊琐事,更是紧迫。所以我宁肯选择您眼里“动荡不安”的生活模式,也不愿将这么美好短暂的人生,浪费在喝茶聊天算计琢磨上。


况且,亲爱的父亲,您真的觉得自己的生活没有遗憾吗?您也曾经喜欢读书,可是现在除了看报,便是枯燥的公文;您也曾希望有份浪漫纯美的爱情,至少,自己的婚姻,该是和谐美满,可是,在您的记忆里,您和母亲,除了争吵和伤害,又有过多少温情甜蜜的时刻?甚至你们在卧室的时候,我听到的,都是关于谁又欠了你们人情的可笑讨论。您也曾想过离开父辈的呵护,去大城市自由地闯荡一番,但最后您还是走上父辈们安排的顺风顺水的道路,将创业的念头,掐死在萌芽中。父亲,难道您不觉得,如果一个男人,连一段独闯“江湖”的青春都不曾有过,不是人生的一种悲哀吗?不管这样的闯荡,在世俗的眼里,是否值得;不管最后的结果,成功还是失败,我走过了,就不会再有遗憾和悔恨。


所以,亲爱的父亲,请您放手,让我跌跌撞撞地去走自己选择的道路。如果我在其中,会承受诸多的委屈、磨难、讽刺、打击,那么,我不会抱怨。但是如果大学毕业后,我沿着您走过的道路,一直走下去,那么我的人生,已经可以看到尽头——毫无疑问,我会成为另一个你。


而我,其实希望的,只不过是一个喜欢,还有快乐。人生,不过是这两个词而已。亲爱的父亲,您在隐忍小心的一生里,难道不应该比儿子更是明了且向往?


愈无知,愈快乐。我认识的一个朋友,帮一家出版社很投入地编一本书,这是他喜欢做的事情,所以做起来并不费力,而且心内愉悦,效率与质量皆很好。书市并不那么繁华,竞争激烈,朋友也便对编辑的费用,不抱怎样的希望,只将这当成一个业余的消遣,玩乐中,便出色地完成了出版社交给的任务。


但没有想到的是,因为朋友策划视角的独特,此书一上市,便极受追捧,加上出版社的炒作,发行量竟是一再飙升,最终成为当季的畅销书。按照昔日签订的合同,朋友拿到了10万的稿费,这样一个数字,一度让他欣喜若狂,觉得这本编来不费吹灰之力的书,能够挣到如此天文数字,简直是一个奇迹。所以那一段时间,朋友几乎见人就说,自己发了一笔意外横财,有时间一定请大家下馆子撮一顿。


周围朋友皆替他高兴,却有一个熟悉那家出版社的人,每次见朋友“炫耀”,都微笑不语,似乎,有什么秘密,藏在他那抹淡淡的笑容后面。后来朋友忍不住追问,他这才将出版社的内幕讲出来。原来朋友这本书,在签约时因为朋友的漫不经心,原本可以正常拿到的一笔费用,却被出版社巧妙地扣掉了。而这笔扣掉的钱,按照发行量来算的话,竟是高达80多万,远远超过了朋友曾经喜不自禁的10万稿费。


这个秘密,一旦说破,朋友原本平静如水的生活,便发生了彻底的改变。朋友开始为了自己的合法利益,一次次地去出版社讨公道,从责任编辑找到主任,再上书至精明的老总。起初出版社的人碍于面子,还好声好气地应付他两句,说按照合同办事,他们也没有办法。后来他们便厌倦了朋友祥林嫂似的絮叨,每次见他来,都照例各做各的,对他理都不理。似乎是一个转身,朋友就从出书前被人尊称的老师,变成人人厌烦喊打的过街老鼠。


接连两个月的声讨,换来的却是出版社老总的白眼,这样的结果,让朋友几乎是无法承受。急火攻心之下,他在赶往法律事务所的路上,一下栽倒在地上,不省人事。这一倒下,他差一点就没能从医院里爬出来。他的脑子里,因为累积了太多的愤怒和不平,造成血管堵塞,严重缺氧,医生很艰难地,打开他的头部,将一根管子插进去,抽出那些几乎要了他的命的淤血。只这一项,就花费了朋友20多万,而后期长达一年的康复治疗,则让朋友几乎是一贫如洗,家徒四壁。


想起一年前的自己,因为身体不适,去医院检查,大夫的诊断,却是没有什么病症。但那一阵子袭来的不适,还是深深地捆缚住了我。惧怕之下,便去网上和书店自己查找病源,试图通过这样的方式,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而我,就是在这样一点一滴的查找里,开始恐惧,书中的每一个通向重病的症状,似乎都与我相似,将收集来的资料翻来覆去地看着,我身体里的不适,也便如恶毒的花朵,一路茂盛繁衍下去,直至将我的意志,完全击垮。


后来我便真的住进了医院,但却不是因为我所查到的那些一度让我心惊胆战的疾病,而是日思夜想,导致睡眠不足,神经衰弱,最终严重影响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原本以为知道得越多,会越有益于自己的身体,不曾想,最后却因为这多出来的繁复东西,而将自己的生活,搞得愈加杂乱不堪。


所以很多时候,人大约都应学着“无知”。秘密不知,方会在其前面,昂头行走,而不必被其绊在原地,像一团越绕越乱的毛线,再也无法理顺。而万事少知晓一些,生活也才会简单,明朗,安静,如同风行水面,因为了无阻碍,方有美丽涟漪。而若堵塞太多,则过不许久,便成死水一潭。


而一旦淤积,再想找回昔日月朗风清的快乐与单纯,不知又要费多少时日,方能再次抵达。


我们把赠品留给了谁,为了能够分到一套大一些的房子,从单位里分房的消息还没有透露出来,我和康便提了名烟名酒,挨个去找领导。那段时间我们对单位里各个领导的喜好和偏爱,几乎比他们的家人还要了解。记得某个领导无意中提起喜欢吃德州扒鸡,我们便在周末亲自坐火车去了德州,买回一大箱最新鲜的扒鸡给他。知道某个领导的儿子喜好喝雪碧,我们更是借此隔三差五地送一箱过去。而那些喜好吸烟喝酒的领导,不必说,更要舍得花钱买名烟名酒去打点了。


记得一次正赶上厂家搞活动,买两瓶名酒,赠两瓶同类低档次的酒。等到将名酒给领导送去,回来看到两瓶赠品酒,两个人几乎不约而同地说道:给爸妈捎回去喝。说完了两个人相视看了一眼,发现彼此的脸都有些红了,但又是心照不宣地,什么也没有说。


于是趁了个周末,我们提了两瓶包装精美的酒,又去超市买了大堆真空包装的烤鸭烤鸡之类的日常东西,便坐上回老家的汽车。回家后父母和姐弟早已像等候贵宾一样地,备好了饭菜等着我们了。看到我们提着那么多的东西,父母先给我们一大通唠叨,说你们正买房子,是需要花钱的时候,干嘛再买这么多礼物,又不是外人。但我还是看得出,他们的心,已被大堆有用无用的东西,结结实实地温暖住了。尤其是当着来闲坐的邻居的面,母亲的数落里,其实更多的,是炫耀的成分。


当我们要把酒打开时,父亲一看牌子,即刻止住了,说这么好的酒,还是留待以后过年过节的时候喝,现在就他一个人会喝酒,多浪费。我很想开口告诉父亲,这不过是买牌子酒时的赠品,最多也就值一百块钱,但看看父亲像看茅台五粮液一样的知足和欣慰,我还是偷偷看一眼康,将话咽了下去。


临走的时候,父亲突然犯了胃病,送到医院去一检查,是急性肠胃炎,需要住院治疗。母亲听到当即就落了泪,说,让你爸少吃点那烤鸭,他偏不听,还说什么女儿女婿带来的,再怎么吃也吃不坏肚子的;医生几年前就警告过他了,不要吃油腻的包装的肉食,结果每次你们买来了东西,他不是怕浪费,就是要充分消化你们的孝心,弄得你们前脚刚走,他后脚就跟着进了医院。


而一旁的医生,则冷眼看一下我们,道,自己的父亲喜欢吃什么,不能吃什么,你们做儿女的,这一点都不清楚啊。我与康的脸,在这一句话里,终于彻底地红掉了。


走的时候坐公交,经过小城最大的一家超市,看到外面的广告牌上,贴出的名酒“买一送一”的大幅的海报,赠品,竟然是我们给父亲提回去的酒!想起在我们回来的这两天里,父亲几次去超市买东西,他定是早已清楚这酒只是赠品,但他却是装作什么都不知道,来欺骗自己;甚至,他并不认为这是女儿对自己的轻慢,因为,在他的心里,凡是自己孩子带回来的,哪怕他不能吃,哪怕他不喜欢,哪怕是赝品,他都会像珍宝一样,小心翼翼地收藏,且为此在人面前,觉得无上地荣耀。


可是,他与母亲,不知道,我们可以对自己领导的喜好,掌握得一清二楚,我们舍得花钱给领导送最名贵的酒,我们在每一个可有可无的节日,都会给领导发送短信或者提份礼物表示祝福,甚至连领导孩子的生日和爱好都会记得,但是唯独将生养了我们的父母忘记,唯独在名贵的礼物面前,最后想起的,才是他们。


但做儿女的,疏忽掉的东西,为父母的,却是那样轻易地,就将我们的过错,原谅,忘记;甚至,自欺欺人地,将我们廉价赠出来的“爱心”,视若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