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康熙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22:18
|本章字节:2370字
训曰:孟子言:“良知良能。”盖举此心本然之善端,以明性之善也。又云:“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非谓自孩提以至终身,从吾心,纵吾知,任吾能,自莫非天理之流行也。即如孔子“从心所欲,不逾矩”,尚言于“志学”、“而立”、“不惑”、“知命”、“耳顺”之后。故古人童蒙而教,八岁即入小学,十五而入大学,所以正其禀习之偏,防其物欲之诱,开扩其聪明,保全其忠信者,无所不至。即孔子之圣,其求道之心,乾乾不息,有不知老之将至。故凡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其择善固之,克己复礼,循循勉勉,无有一毫忽易于其间,始能日进也。
【译文】
孟子说:“良知良能。”是想举出良知、良能这些心中固有的天性作为行善的开始,以此来说明人性本来是善良的。他又说:“品行高尚的人,也就是不失其婴儿一般善良、纯朴之心的人。”这不是说从孩提时一直到年老死去,可随其心,放纵自己的内心感情,放纵自己的认识能力,放纵自己的才能,没有一刻不是他良心、本性的自然流露。即使像孔子这样的圣人,他能做到听从心之所想,不违犯任何规矩,也还是在十五岁时立志苦学、三十岁时成家立业、四十岁时不再迷惑、五十岁而知天命、六十岁耳顺之后,才能达到这般境界。所以古人在孩童蒙昧无知时就开始进行教育,八岁时就入小学,十五岁时入大学,目的是为了端正他禀性、习气中已有偏差的地方,防止他被物质欲望所诱惑,开启他的聪明才智,保持他的忠诚、有信,使他能时时处处不丧失这些品德。即使像孔子这样的圣人,他追求真理的思想,也是永远不息,有如不知自己的年纪已进入老年。所以,凡是有志于圣人学问的人,他们选择认为是好的就坚持不懈,约束自己使言行都符合礼教,恭顺有序,勤恳不懈,中间没有一丝一毫轻视和疏忽,才能每天都不断地进步。
【评语】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同样,功亏一篑、晚节不保也是值得痛惜的。曹操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就是讲生命不息、奋斗不已的。一个人如果总沉浸在过去的功劳里就会壮志全消,如果因过去的辉煌而原谅晚节的不保更是可悲可憎。只有活到老学到老,不断进取,才可能保持一个人完整的人格,实现道德的完善。俗话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人们对于“朝闻道而夕死”是大加褒扬的,因为过去的不足终因迟到的善举得以弥补。一个人不论以前出身如何低贱或者如何堕落,只要能够痛下决心重新做人,世人不但会原谅他们过去的失足与不幸,而且会钦佩他们的毅力与勇气。反之,一个人虽然有很好的出身和过去,有善良本性和聪明才智,不修行学习,依然无法保持一生的清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