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苏易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22:41
|本章字节:6130字
日本学者石川嘉三、岩井康智等人于1997年发现,暴龙类与沧龙类都拥有着锥状的同形齿,牙齿侧向扁平,且略向后弯曲。他们确认了暴龙类的牙齿由于薄层的无柱釉质向齿质的侵入而造成许多的凹凸构造,此锯齿状构造沿着牙齿的前后缘,由牙齿顶端一直延伸到基部。所以,我们能在暴龙类的牙齿上看到锐利的切缘,而在这些凹凸状切缘的沟与小窝的深部甚至还可以观察到有机物的沉积。但是,这些类似的锯齿状构造只能在齿冠呈钝圆状的沧龙类牙齿的基部附近观察到。此外,石川嘉三等人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后,确认这两类爬行类的齿质皆是属于中间型的真性齿质,所谓真性齿质即是细管齿质。暴龙类的真性齿质的齿质小管只在齿质与釉质相接处附近放散出规则性的分歧与末枝。但沧龙类的真性齿质的齿质小管,则在齿质的中间层与表层中,呈现出由复杂的侧枝与联络枝来形成的网状构造。
虽然有着坚硬且锐利的牙齿,但沧龙的嗅觉器官不太发达,它应该生活在深度为50米左右开阔水域的表层海面。现在发掘到的沧龙化石基本上都是伤痕累累的,很多伤痕甚至是其他沧龙攻击留下的。不难想象,它们过着极为暴力的生活,终日在猎杀和搏斗中度过。
沧龙,乃至于整个沧龙类都应该是卵胎生的。2001年,加拿大艾尔伯塔大学的古生物学家考德维尔等人揭露了这个事实。他们在一具卡森龙(沧龙类的一种,命名于1893年)的腹腔里发现了至少三个小卡森龙的幼体化石。该标本和此前的扁掌龙化石,都是证明沧龙是卵胎生动物的有力证据。
到了晚白垩纪最晚期,海王龙的继承者出现了,那就是海诺龙。1885年,古生物学家杜罗模仿“马斯河蜥蜴”这个名字,把一种发现于比利时海诺河附近的沧龙命名为“海诺河蜥蜴”,这就是海诺龙。杜罗是著名的比利时籍法国古生物学家,他曾于1878年在比利时贝尼萨尔煤矿有一重大发现,此煤矿出土了30多件关节保存得很好的禽龙骨架。正是他让禽龙的“鼻角”回到拇指上去,并把禽龙做成一个巨大的两足动物。这样便成了20世纪大部分时期禽龙的经典形象——笔直地挨着它喜爱的松柏类站立着,拇指刺朝上翘。但事实上,杜罗为了让禽龙变成这副模样,竟然弄断了它的尾巴。此外,杜罗还提出了著名的杜氏定律(非可逆性法则),认为进化是不可逆的,即生物在进化过程中退化了的机体构造或功能不再重现。
海诺龙与早期的海王龙有一定亲缘关系,也在嘴部最前端有个“瘤子”,它很可能是海王龙进一步发展而来的品种。
海诺龙是已知最巨型的沧龙科动物,最大个体长达15米,从脑袋到尾部共有53枚脊椎,而海王龙只有35枚而已。在海诺龙的胃部遗留物中,古生物学家除了发现鱼类外,还找到了不少古海龟碎片。
海诺龙凭借庞大身形和骇人的血盆大口牢牢占据着晚白垩纪海洋生物链的最顶端,它们是有史以来最巨大的猎食兽之一,足以与萨斯特鱼龙等相媲美。
接下来就轮到沧龙科最奇特的动物了,让我们追溯到1995年的早春……
这天,美国堪萨斯州洛根镇乍暖还寒,居民们都躲在家里舒舒服服地喝可可,烤火炉,享受着天伦之乐。可是就在这时,却有一个人孤零零地顶着冷风,哆哆嗦嗦地走在镇外围的麦克埃拉斯特山中,这个人叫布森,是一位来自华莱士镇的退休农场主,他有着丰富的古生物知识,这次出门就是想收集一些古生物化石。
“见鬼!”布森呼呼地吐着白气,一边抹着被冻得通红的鼻子,一边抱怨着糟糕的天气,尽管现在他所处的地方,在那以前发现过不少大型蛇颈龙和沧龙化石,甚至距离130年前那具使柯普尴尬万分的“装错头”的薄片龙化石的发现地点也不过16千米远,但今天似乎没什么值得注意的好东西。布森沮丧地拉了拉衣领,开始返回。
就在这时,布森一眼看见在一段陡峭的山坡上有块大骨头凸出一角,从外表看应该是沧龙的下颌,可是布森发觉颌中的牙齿似乎有点不对劲儿,不但不是尖的,反而一颗一颗像小圆球。布森不愧为经验丰富的化石猎人,他立刻意识到这块骨头非同寻常,他认为还有更多的骨骼埋在岩层里,于是兴高采烈地回镇上叫来其他同行者一起去挖。可惜布森的好运气到此为止了,他们几个人挖了一大堆石头,可是除了那块下颌外再也没有任何收获,看来其余的骨骼早在不知多少万年前就已经流失了。布森虽然有点失落,但那块下颌化石也足够他兴奋一段时间了,因为他知道这块化石属于一种极其罕见的沧龙——球齿龙,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在堪萨斯州中生代内海区发现这种动物。
其实,古生物学家早在1912年就命名了球齿龙,第一个标本发现于美国阿拉巴马州,被命名为阿拉巴马球齿龙,60年后又在南达科他州发现了第二种球齿龙,命名为达科他球齿龙,此后该州又找到第三种球齿龙化石,再加上此前德克萨斯州发现的一具未命名标本和现在布森发现的,也还没有学名,就暂时叫做球齿龙堪萨斯标本。美国一共找到了五种球齿龙,通过对这五种球齿龙的分析研究,现在我们知道阿拉巴马球齿龙是最原始的品种,紧随其后的是德克萨斯州发现的标本,稍晚一些的是达科他球齿龙和布森发现的堪萨斯标本,而南达科他州那具还没来得及仔细研究的化石,现在看来是最晚期的品种,而且它的牙齿也比前四种都要强壮得多。此外,在欧洲、非洲、巴西、以色列和东南亚的帝汶岛都发现了一点点零星的牙齿化石,可惜包括美国在内,目前世界上仍未有完整的球齿龙化石发现。
球齿龙是沧龙中最奇特的一种,它出现在白垩纪最后的1000万年,同时,它还有一名充满浪漫色彩的同伴——爱齿龙,其属名由“carino”和“dens”组成,前者出自意大利语,意为“可爱的、亲爱的、爱人”,后者是“牙齿”的后缀。
球齿龙和爱齿龙已经完全特化为靠吃贝类为生的动物,因此它们的牙齿也与众不同,变成又圆又粗的形状。布森找到的下颌化石清楚保留了球齿龙前端牙齿,但并不是圆的,而是比较钝的锥形,在马斯垂克发现的爱齿龙颌骨也有类似的牙齿。我们从牙齿不难猜出球齿龙和爱齿龙的生活习性:它们缓慢地在海底游着,搜索菊石和贝类,一旦发现猎物它们就用前端的牙齿咬住,然后含进嘴里用颌后部的大圆齿把猎物的甲壳咬碎,吃掉柔软的肉。从某种程度上看,它们过着与比它们早1亿多年的楯齿龙相似的生活。
最后登场的是浮龙。1951年,美国古生物学家坎普把一种高度适应水生环境的沧龙命名为浮龙,意思是“泳者蜥蜴”。浮龙出现在晚白垩纪最晚期,是一种最先进的沧龙,它的身体开始出现许多和鱼龙相似的变化:拥有平滑而细长的头骨,眼眶和鼻孔异常发达;前鳍完全进化成像鱼龙那样细长形状,而且指骨数目很多;上腹部变得短而粗壮,尾巴上也出现了一片由神经隆起而形成的扁平肉质鳍。浮龙的出现,表明沧龙又在水生适应性上前进了一大步。我们可以有把握地推论:只要再过几十万年,沧龙必将进化为鱼形爬行动物,它们肯定会在这个蓝色星球上再现鱼龙时代的繁荣。
就在沧龙正处于蓬勃发展、蒸蒸日上的时候,厄运降临了,雄踞海洋生物链顶端的沧龙没能逃过那场著名的大灾难,和恐龙一起匆匆走上了灭绝之路,它们的消失,不仅是一个物种的灭绝,也代表了水生爬行动物辉煌时代的结束,从此海洋再次为鲨鱼所统治。从海龙的神秘登场,到沧龙的“出师未捷身先死”,前后16亿年里爬行动物先赴后继地投奔大海,当一切的喧嚣都归于沉寂时,只有阵阵涛声,仿佛还在追忆着那些风光一时的弄潮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