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罗莎·蒙特罗
|类型:人物·传记
|更新时间:2019-10-07 01:04
|本章字节:4302字
大学生:小说网
1792年12月底沃斯通克拉夫特到达巴黎。1793年1月国王路易十六被砍头;9月开始恐怖统治。在大革命最初几年的陶醉中,一大群妇女以为《人权宣言》也包括了她们。她们到处创办妇女俱乐部,出版宣言,有过一些社会辩论。但罗伯斯庇尔的独裁统治结束了民主和人道主义兴起的这一切。
在克莱尔·托马林撰写的沃斯通克拉夫特的长篇传记中,很容易发现巴黎的那个时刻何以成为一种生活和一个时代的高潮,玛丽的生活与她那个世纪的沉浮密切相关。就这样,沃斯通克拉夫特在法国摆脱了她的最后偏见,深陷情网,投入一个三十九岁的美国冒险家吉尔伯特·伊姆雷的怀抱,他英俊,快乐,懂得生活,是那种通常在动荡的历史时刻涌现出的、易变而又轻浮的人物。和他在一起,玛丽发现了肉体的快乐,她很快就怀孕了。
为了躲避恐怖统治,玛丽来到讷伊2避难,在那里度过了三个月的蜜月,享受完美的爱情。而在巴黎,妇女俱乐部被禁止,她的朋友们的头颅在滚动。女权主义者奥兰普·德·古热和玛侬·罗兰被砍头(后者登上断头台的时候说了这句著名的话:”自由,多少罪行以你的名义犯下”),被罗伯斯庇尔判处死刑的孔多塞,躲在一个简陋的公寓里继续写关于妇女权利的文章,直到被发现和逮捕。他宁愿在入狱的第一晚服毒自杀,也不愿死在断头台上的公开耻辱中。玛丽为这一切而难过,但伊姆雷的怀抱太甜蜜了:在鲜血和恐怖中,她仍然是幸福的。怀孕的玛丽在讷伊的乡间散步,孤独而幸福地游历凡尔赛被遗弃的宫殿(幽灵般灰尘飞扬的大厅),而世界在她周围溃散。
然而伊姆雷的爱是那样短暂和不真实,跟他的性格相符,因此当玛丽生产的时候他已经厌倦了:他出走英国,开始与一个女演员同居。于是沃斯通克拉夫特怨恨的激情达到了病态的地步:她追他到伦敦,向他哭诉,向他提要求。她还两次试图自杀,一次服阿片酊,另一次跳入塔姆河。”你在折磨我”,伊姆雷甚至对她说出这样的话。玛丽对他的痴情的确令人窒息。但应该考虑到当时玛丽迈出的一步意味着什么:现在她是一个”放荡”的女人。女性的命运是残酷和狭隘的。玛丽从瑞典来信谈到她新出世的女儿法妮:”一想到她的性别将受到压迫和依赖的处境我就苦恼。”二十二年后,法妮服阿片酊自杀,兑现了她母亲的担忧。
我们正接近突兀的结尾。随着时间的流逝,被伊姆雷抛弃所造成的痛苦和耻辱逐渐减轻,三十七岁时玛丽与她的朋友威廉·葛德汶开始了一场恋爱关系,他和她一样是作家和民主人士。很快她再次怀孕,两人随即结了婚,尽管结婚后他们仍然继续住在各自的公寓里。1797年8月底,未来的《弗兰肯斯坦》的女作者出生;10天后,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因产后感染而病逝。只活了三十八岁。
玛丽死后,葛德汶伤心得失去理智,他出版了玛丽所有的作品,包括写给伊姆雷的信。他试图以这样的方式来悼念自己的妻子,但社会上已经刮起反动的风,保守派利用玛丽生活的不规矩(她的自杀企图,她不道德的性关系)来消除对她的纪念。他们把她魔鬼化,嘲笑她,贬低她作品的意义。一个半世纪间,他们得以把她埋葬在一个合适的自圆其说的粗浅印象中:她是一个疯子,一个可怜虫,一个不道德的女人,一个女权主义者;女权主义者都是不道德的,倒霉的,疯狂的。
玛丽死时正在创作她的第二部《玛利亚或女人的不幸》,在这本书中她讲述了一名妇女的骇人经历,她丈夫为了摆脱她,把她关进一所疯人院(看来这是那个时代英国相当普通的一种情况:已婚妇女是丈夫的一项财产,她缺乏任何权利)。开头贬义地参照了那时十分流行的哥特:她说,那些充满幽灵的城堡的恐怖,与女主人公身处的”绝望邸宅”的恐怖相比,总之,与生活本身的可怕相比,根本不算什么。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仅仅二十年后她女儿玛丽·雪莱将创作一部让她那么恼火的哥特。但《弗兰肯斯坦》是一本非常优美的,在那个痛苦的怪物身上一些人看到被屈辱的妇女的象征。”当人类鄙视我时我还得尊重他吗?”那个怪物说。”不管我在哪里看到幸福,我都不可改变地被排除在幸福之外”。这是十九世纪受世俗和偏见束缚的妇女所经历的被排除在生活之外(不可能有一个完满的生活)的相同感觉。得过一百年后,欧洲人才允许妇女上大学,妇女投票权则直到进入二十世纪后很久才取得(西班牙是在共和国期间,法国是在1945年)。玛丽·雪莱的动人怪物只要求一种平等的人的待遇,但没有人理解他,他最终死在北极巨大的孤独中,献身于自我的火祭坛。他像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那样,在万分的不被理解和遭受冷漠中仍满怀理性和激情。
参考书目
○克莱尔·托马林:《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蒙特西诺斯出版社。
○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为女权辩护》,伽特德拉出版社;《玛利亚或女人的不幸》,ww诺顿出版社。
○邦妮·安德森,朱迪思·津泽:《妇女的历史》(第二、三卷),批评出版社。
○e施密特:《法国大革命历史导言》,伽特德拉出版社。
○埃德蒙·伯克:《对法国大革命的反思》,里亚尔帕出版社。
○玛丽·雪莱:《弗兰肯斯坦》,拉艾荷特出版社和普拉萨&哈涅斯出版社。
○詹姆斯·博斯韦尔:《塞缪尔·约翰逊的生平》,企鹅出版社(伦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