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闻名遐迩

作者:杨力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01:11

|

本章字节:30592字

八、闻名遐迩


诸葛亮常抱膝长啸,诵《梁父吟》,且自比管仲、乐毅,他虽然隐居茅屋,每日只是昼耕夜读,但卧龙的名声早已遍传百里之外……


盛夏的一天,徐庶、石韬、崔州平等来到诸葛亮家,他们坐在篱笆墙院的大槐树下边品茶,边聊天。


天气炎热,他们每人都拿着一把扇子摇着,孔明摇着的仍然是他的鹅毛扇。


徐庶说:“我看卧龙兄天天攻读,必有壮志在胸,不知卧龙兄肯否将自己的打算一谈?”


孔明笑而不答。


石韬说:“其实我们这些年轻人,谁无壮志,只是生逢乱世,英雄无用武之地而已。有朝一日我若有出山的机会,定要做一员武将,飞马驰骋疆场,非把这些奸臣贼将斩尽杀绝不可!”


崔州平笑道:“广元兄志气颇高,佩服、佩服,愚弟无大志,只想当一名清廉正直的文官,要为天下扶正除恶,伸张正义。元直兄,你呢?”


徐庶呷了一口茶说:“我呀,只要有一天能择一明主效忠并协助他达到齐天下这一目的,吾心便足矣。”


“卧龙兄,谈谈你的抱负吧!”三人几乎异口同声。


诸葛亮摇着鹅毛扇,慢慢地呷了一口茶,这才说道:“我呀,同样也是生逢乱世,今生今世倘若能如管仲一样能辅佐君主安邦强国,或像乐燕一样为国雪耻,反正只要能上强国家、下安民众,便不人生一世。”


“好,不愧为卧龙先生,志气比我们高得多。”


出,徐庶说:“哎,愚弟有一想法,我等结识多年,彼此性情相近,志气相投,不如金兰结义,以示同心,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石韬说:“甚好,孔明兄以为如何?”


诸葛亮微笑着点了点头。


于是诸葛均拿来了焚香,徐庶、石韬、崔州平、诸葛亮四人便持香向苍天叩拜下去。说道:“我等四人对苍天起誓,今天愿义结为兄弟,今生今世同心同德,同甘共苦,决无反悔。”


誓毕,四人把同心酒喝了,又坐下来谈天说地,评议时事,阿慧在中堂摆好了酒菜,便到院子里招呼道:


“诸位,请进屋晚餐。”


于是诸葛亮招呼着请他们进了中堂坐下。


徐庶看着挂在堂中的一副对联,念道:


淡泊以明志


宁静而致远


念毕,他感叹地说:“卧龙先生是心比天高的人,天愈高,愈显清澈,所以愈是高的人,愈要淡泊宁志。”


诸葛亮笑道:“元直兄说笑话了,我乃一介村夫,不过昼耕夜读而已,何谈心比天高。来来,我们今天难得一聚,就一醉方休吧!”


阿慧端上一盆香气四溢的肉,笑道:“来,大家快尝尝,这是清蒸雉,味道鲜美极了。


“谢嫂子。”崔州平起身谢道。


“嫂子来跟我们一起吃吧!”石韬躬身说。


“不必客气,你们先饮酒,我还要给你们烧鲜鱼汤呢。”


于是四人尽情饮了起未,诸葛亮抚琴助兴。


几杯酒下肚,名士风流不禁诗赋兴起,崔州平说:“石韬兄,你赋一首,就以这酒字为韵脚如何?”


石韬说:“好吧,今天我们四人结拜兄弟,就吟一首为大家助兴。”于是吟道:


大江东流兮,天地久;


吾等举樽兮,金兰重。


携壶长啸兮,今朝醉;


来日峥嵘兮,情依旧。


吟罢,大家都说好。石韬说:“我吟过了,该州平兄了。”


崔州平说:“好,那我就吟一首。”于是吟道:


举樽开怀,人生难久;


问君何忧?江水空流!


隐士风流,放歌纵酒;


壮志未酬,江山依旧。


石韬听了感叹道:“看来我们都是壮志难酬啊!”他对诸葛亮


说:“卧龙兄来一首?”


徐庶说:“对,诸葛亮来一首。”


诸葛亮就拨琴弹了起来:


举樽沽酒,急拨琴弦;


歌罢沉吟,相对无言。


热血潮涌,心何曾闲?


逐鹿中原,岂甘田园!


徐庶说:“孔明弟说得对,逐鹿中原,岂甘田园!”


正说着,阿慧端来了鲜鱼汤,“诸位快来品尝,味道鲜美极了。”


阿慧又喊道:“均弟,快来,一块吃。”


诸葛均在厨房里应道:“马上就来,还有几样下酒菜要上。”


阿慧说:“均弟做得一手好下酒菜,那就让他再忙一会儿吧。来,大家尝尝味道怎样?”


这天,诸葛亮和徐庶等几个诗友到汉江驾舟游玩。


他们在船篷内小酌,徐庶请船夫摇慢点,他们要观赏江景,看着滚滚大江东流去,崔州平叹道:


“江水空流,人生如梦,何日能一展雄风!”


石韬笑道:“看来州平这是要准备出山了吧?”


徐庶说:“好啊,那就请州平兄吟一段吧!”


崔州平也不推辞,便吟道:


西天落斜阳,


举樽入醉乡。


叹天下贤良,


无处显华章。


何日得展时,


名士风流扬。


徐庶听了感叹地说:


“光阴如江水,一去不复返,看来我们不能再虚度了,都应出山报国才是。卧龙兄,你以为如何?”


诸葛亮只报以微微一笑,但那凝望着远处的目光显然已有些暗淡下来。


石韬见了,说:“你们要出山你们去,反正我不会与那些军阀为伍。


诸葛亮见了忙说:“哥哥们不要生气,快饮酒吃菜。”


崔州平说:“对,饮酒、饮酒。”


于是几个人又举起了酒杯……


秋水如洗,遍地野菊盛开,一辆马车缓缓地在山边上驰着,车上坐着诸葛亮、徐庶、石韬,诸葛均坐在前面赶车。今天诸葛亮他们送徐庶、石韬两人外出,崔州平已经先走了半年。


诸葛亮见路边有一亭子,便说:“我们下车到亭中一叙可否?”


于是大家便下了车,到亭子坐下。


诸葛均把酒菜摆好,诸葛亮便举杯说:“今此一别,天涯海角,不知何时能相见?”


徐庶说:“老父有病,回去探望,等老父好了即返。”


石韬说:“我也准备回老家看看再说。”


徐庶说:“孔明兄,你现在已是远近闻名的人了,应该找个机会下山了。”


石韬说:“难道孔明兄真的要在此隐居一世?”


诸葛亮笑而不答。


徐庶又说:“孔明兄,我深知你胸有壮志,但你不能就此埋没下去,我知道你胸有抱负,只要有机会,我一定要举荐你。”


诸葛亮说:“多谢仁兄。愿仁兄此去,如大鹏展翅,腾飞万里。”


“多谢。”


刘表一生中立,不得罪人,但是却不得不与孙权结下了杀父之仇。回想那一年,袁绍认为曹操是自己最大的劲敌,而刘表态度暖昧,今后他若和曹操联合岂不是糟了,于是就鼓动孙坚去攻打刘表。孙坚也觊觎荆州日久,使渡了汉水向襄阳挺进。刘表忙让黄祖去抵挡,孙坚喜欢单骑独行,不料在一次战斗间隙中被黄祖的部下暗箭射死,从此孙坚的两个儿子孙策、孙权与刘表结下了不共戴孵之仇,这也是刘表与各路军阀唯一的结怨。


孙策、孙权扬言要踏平荆州,为父报仇。刘表吓坏了,从此发誓要在荆州安居乐业,再不去与人争高下。


袁绍在冀州府内召开军事参谋会,商议进攻许都讨曹办法。


谋士田丰谏道:“曹操现在新破刘备,许都必然不空虚,并且曹操善用兵,诡谲多谋,人马虽少,不可轻视。”


“那你的办法是什么?”袁绍以为他有什么高招,便急问道。


不料田丰的意见是反对讨曹,只听他说:“将军不妨用持久战术,可依据山河之固,招引四州之众,外结英雄,内修农业,然后用奇兵乘虚而出,不断去骚扰曹敌的后方,使敌军疲于奔命,不得安业,而我则以逸待劳。如此,不及三年,可以克曹……”


袁绍听了,面现怒气,说:“我要是现在就去征讨曹敌呢?”


谋士田丰说:“如果将军放弃胜算之策,而决成败于一战,恐怕事与愿违,到那时悔之晚矣!”


袁绍听了勃然大怒:“这是什么话,大战在即,不鼓动将士,反而散布沮丧之言,你是什么用心?给我推出斩了!”


袁绍的酋席谋士沮授忙劝道:“将军万万不可,大战在即,随便砍杀直谏者,恐天下不服。”


袁绍怒道:“好吧,看在大家面上,先饶了你,等我战胜回来,再跟你算账,把他给我绑了,送到大牢。”


田丰被下了大狱。


袁绍问:“陈琳来了吗?”


“来了。”


陈琳把袁绍要他写的讨曹檄文呈上。


袁绍展开看了颇为中意。


檄文开头写的是辱骂曹操的祖父曹腾不过是个阉宦,其父曹嵩原先也是个乞丐,曹操出身阉宦,不过是个赘阉遗丑……


看到这,袁绍脸上露出了不屑的讥笑。


袁绍又往下看去,只见文中罗列了曹贼忘恩负义的不少行为,说曹操本是袁绍部下,他之所以有今日的地位,都是袁绍对他的栽培。


袁绍颇为得意地点了点头,又看了下去。接着檄文写袁绍本想让他成为英雄,能获秦师·一克之报,不想他却把持朝政,无恶不作,残贤害善,五毒备至,成为了窃国之贼。


又看到文中指责曹操是无道之臣,贪残酷烈,豺狼野性,潜包祸谋,袁绍出了一口长气。


再看到文中赞扬袁绍奉汉威灵,折冲宇宙,长戟百万,胡骑千群,袁军所到之处,敌军必土崩瓦解,不俟血刃时……袁绍又得意地笑了。


当读到号召天下,认识到这场讨曹征战是忠臣肝脑涂地之秋,烈士立功之会时,袁绍猛地一击案,高声道:“写得太好啦!”


读到最后一句“取得操首者,封五千户侯,赏钱五千万”时,袁绍大笑,然后道:“将此文布告天下。”


于是这篇千古檄文,被发送到各郡、县,各路军阀处,袁绍一跃而成为正义化身。


这天,曹操正在操练场上观看,忽然见荀彧拿来一函文来,曹操展开看了,直气得七窍生烟,头痛如裂,他用手杵着头,坐了下来……


荀彧忙叫传郎中。


神医华佗被带了来,他打开药箱,取出银钟给曹操扎了起来,顿时曹操两道浓眉舒开了。


曹操恨恨地问:“这个写檄文的陈琳何许人也?”


荀彧说:“是个文人,以写章表书记擅长,现避难在冀州,为袁绍所用。”


曹操说:“此人写文章是个高手,只是损人太过,连孤家的祖宗至代都骂上了。


荀彧说:“主公,他骂娘就让他骂,主要是此文的危害太大,要想办法克它。”


“那爱卿的意思是……”


“我们也写一篇讨袁檄文,以牙还牙,罗列袁绍的罪状,与他针相对,发到各处去,激励起讨袁的斗志,以争取盟军。”


“好。你就去写吧。”


于是荀彧也写了一篇严讨袁绍的檄文,数落了他的许多罪恶:


一罪,当年各路豪杰起兵征讨董卓,曹操冲锋在前,而身为盟主的袁绍却不出一兵,不发一卒,只忙着保存实力,扩充地盘。


二罪,说他进攻黑山起义军时,曾诛杀了数万人,袁绍才是真正的凶杀无度。


三罪,说他耍阴谋诡计,兵不血刃就占了冀州。


檄文又接着三问袁绍:


一问他攻击曹操接汉献帝到许都,申明如果当年不是曹操把汉献帝接来许都,那么汉献帝的生命还有保障吗?汉朝还能存在至今吗?


二问袁绍曾想另立宗室幽州牧刘虞为帝,试问袁绍,你的目的又是什么?


三问袁绍并吞了公孙瓒的幽州,占据了跨黄河下游的四个郡州,扩军到数十万,试问袁绍你的金图何在?


檄文最后说袁绍不断扩充军备,侵占地盘,谋反篡汉之心已昭然若揭,为报大汉王朝,曹操将布告天下,号召天下豪杰起来对袁绍共诛之。


檄文还说:当今天下曹操才是真正的英雄,真正的忠臣,天下人心所向,有识之士必然归附曹操,正必胜邪,最后土崩瓦解的将不是别人,而是你袁绍自己。


曹操的讨袁檄文送到了袁绍处。


袁绍读罢,勃然大怒,脸色由红变紫,由紫转黑,于是杀了送信人祭旗,率三军在旗下宣誓,要与曹操大决战,不杀曹操誓不为人。


曹操得知大怒,于是袁、曹在官渡将展开大决战。袁绍派人去联合刘表共同对曹操,可是刘表依然骑墙观望,坚持中立。他的门客批评他:“见贤而不能助,请和而不能得,如此两方都得罪了,于己不利。”可是刘表依然安坐而观望。他当然没有想到曹操收拾了袁绍,接着就来收拾他了。


公元200年,建安五年,曹操决心与袁绍决战,便找荀彧商议。


荀彧说:“将军,你现在已具备讨伐袁绍最有利的条件。”


“噢,那是什么?”


“用天子的名义去征讨他,这样,天下人谁敢反对?我当初竭力主张你奉迎献帝到许都就是为了这个。”


荀彧又说:“将军,现在袁绍正在远征,所以正是打他的好时机。”


曹操兴奋地说:“好,那就和大家商议一下。”


于是曹操召集诸将领和谋士团商议。这是一次十分重要的高级军事会议,决定着曹操能否最后统一北方。


曹操说:“我的志向是统一天下,当前的最大阻碍是袁绍。他现在占据着冀、幽、青、并四州,势力很强,又有黄河天险为据,所以要拿下冀州很难,大家有什么高见就请讲吧!”


苟践说:“我认为将军必然能胜袁绍。”


曹操说:“噢,说说你的理由。”


荀彧说:“第一,将军用人不疑,而袁绍多疑善妒,对部下不信任;第二,将军处事不但果断而且善于灵活应变,而袁绍却优柔寡断,所以往往错失良机;第三,将军法令明,军纪严,战士勇猛,而袁绍没有严格的军纪,赏罚不明,出身高贵的将士骄纵不羁,所以袁一绍虽地广人众,但战斗力决不能与将军相比。”


曹操十分钦佩地听着,荀彧顿了顿又说:“所以我以为将军现袁绍是可行的。”


曹操见荀彧说完了,又把目光投向郭嘉,说:“郭嘉,你以为如何?”


郭嘉说:“我的意见和荀彧兄是一样的。袁绍搞割据独立,而您是接回献帝,按天子意行事;袁绍只信自己的亲戚,而您求贤若渴;袁绍多谋但少决,而您处变不惊,更重要的是袁绍内部争权夺利,而您部下团结……”


郭嘉把袁绍和曹操对比,提出了曹操十利,袁绍十不利,最后说:“所以,将军必胜。”


曹操赞许地点了点头,道:“东吴的孙权趁我逐鹿中原发展势力,他会不会在我与袁绍决战时袭击我们的兖州?”


郭嘉摇了摇头说:“我料他不敢。一是他立足尚未稳,还不敢轻举妄动;二是他吞并江东时杀了不少英雄豪杰,这些人绝对饶不了他,所以必遭报应。”


专曹操听了,觉得郭嘉所言句句在理,便坚定地说:“那就决定与袁绍决战。众将还有否好计,有就说。”


众人都一致同意荀彧、郭嘉的计策。


曹操看大家都赞同,就说:“那就这样定了,下一步我们再商议细策。”


曹操召开的这一军事参谋会议非常重要。会上,谋士们高瞻远瞩统观全局的谋略,对曹操打袁绍的官渡之战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对曹操统一北方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谋士们确实料事如神,后来几次胜利都被谋士们言中了。


袁绍不听谋士的建议,不敢南下攻打曹操的老巢兖州,于是,他称霸北方的雄心与他擦肩而过。


曹操的这一次智囊团会议,也决定了官渡之战的胜利。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取得了成功。


这天,荀彧带了一个人去见曹操。


曹操正在练剑,侍卫来报:“荀彧求见。”


“快请。”


曹操接过侍卫递来的毛巾,擦了擦汗,就进到营中。


荀彧带着来人进来说:“这是我的侄子,名叫荀攸,从小聪明过人,他对将军钦佩至极,想投奔将军。”


曹操说:“好啊,我曹某,平生最喜欢有谋略的人,你就跟你叔父一起辅佐我吧!”


苟攸说:“您是当今英雄,我愿意效劳您。”


“哈哈……”曹操笑道,“那就跟我一起打袁绍吧。”


官渡之战,是袁、曹智斗的顶峰。公元200年(建安五年),袁绍想做皇帝心切,不顾谋士们的劝阻,率百万大军要与曹操在官渡决一雌雄。


第一个回合,袁绍的猛将颜良进攻白马(今河南滑县东)被关羽杀死,关羽帮助曹操解了白马之围。接着,袁绍的猛将文丑中了曹操谋士苟攸弃掉辎重之计,致兵士们哄抢财物而大败,文丑也阵亡。结果袁绍失了两名猛将,气得快吐血。


第二个回合,曹操烧了袁绍的军粮屯地——乌巢。断了袁绍的军需,一时间乱了袁绍的军心,袁绍气得吐了血。


第三个回合,袁绍军心大乱,溃不成军,袁绍父子在八百骑兵的拼死保驾下逃回冀州,袁绍吐下了最后一口血。


原来,官渡一战是曹、袁决战的关键性的一战,双方都想吃掉对方称羁中原。然而曹操以二万人马对战袁绍的十万大军,形势十分紧迫,双方相拒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曹操见双方力量悬殊太大,准备退兵,便写密信让快马送到了镇守许都搞后勤军需的荀彧处。


曹操在信上说,我们主力都在官渡,袁绍若抄袭许都抢走献帝,怎么办?


瓢荀彧忙回一密信,说:“不能退兵,若退,我们就得从头来,就太被动了,而且也使士气受阻。但要加强许都的防守,然后想办法智取。”


曹操又派人给荀彧送密信问:“那怎样智取呢?有办法了吗?”


善’,荀彧说:“还是一个火字,我现在给大军供应粮草,所以深感粮草在战争中的重大意义。我的侄子荀攸得到一个情况,袁绍有几乎辆运粮大军正在途中,可以去烧了它。”


曹操想,此法甚妙,忙把荀攸召来。荀攸连夜赶到官渡曹操营中汇报了这一情况,曹操便派兵去拦路烧光了袁绍的几千辆粮车。


原来,曹操善于听谋士的意见,而袁绍则不然,他有一个很有心计的谋士叫许攸,这人给他建议,说:“我有一个想法,曹操现在驻军在官渡,许都空虚,将军何不趁此良机,派兵偷袭许都把献帝抢,如此方可成就大业。”


袁绍不屑地说:“我才不稀罕那鸟皇帝,我要的是擒住曹贼的狗头。”


一许攸想,这个袁绍只想自己当皇帝,不如曹操明智,投靠他其没意思,偏偏袁绍的部下又因为其他原因把许攸的家属抓了起来,于是许攸只得投靠了曹操。


曹操得了知敌情的许攸如得了百万大军,许攸把袁绍堆粮的新地点鸟巢告诉了曹操,于是曹操亲自带精兵去烧了袁绍的粮库,袁绍军心大乱,曹操又趁势出击袁绍,并命兵士把守粮库的将士一千多人的鼻子都割了下来,系在马上以示威力,直吓得袁军胆战。曹、袁官渡之战,结果袁绍大败,只剩下其子袁谭及八百骑保驾才算渡了黄河,北逃而去。袁绍从此一蹶不振,不久抑郁吐血而亡。


从此,曹操声威大震,以王师名义又逐一消灭了袁绍的两个儿子袁谭及袁尚,从而完成了他逐鹿中原,统一北方的大业。


官渡之战后,曹操大胜,袁绍兵败北逃,刘备没有办法只得带着关羽、张飞来到了荆州,投奔刘表。


刘表以上宾礼接待了刘备。


刘表设宴为刘备压惊,说:“如今的天下恐怕是姓曹不姓刘了。


毕竟我们是宗亲,是真正维护汉室的,那曹操是打着天子旗号,其实是想让曹姓一统天下。”


刘备点头叹道:“唉,汉室何日方能一振朝纲啊!你我使命重啊!”


刘表哀叹了一阵,又骂道:“那曹操与董卓何异,他不也是挟天子吗?我刘表从不与他们作对,看他们能把我怎样。”


刘备心想,刘表这人实力比自己大得多,可是却毫无大志,只想偏安一方,官渡大战,袁绍、曹操都想拉拢他,然而他哪一方都不偏向,只想保自己的安乐窝。这样但求苟安的人,要联合他图发展是不可能的,只有暂时栖息一下再说。


刘表把落魄而来的刘备安排在新野住下。


刘备告辞出来,去新野的路上,对关羽、张飞说:“刘表辖地千里,用甲十万,本可与群雄一争,偏却无雄心壮志。”


关羽说:“他把我们安排在新野,实是要我们替他拱卫北面,说明此人不傻。”


刘备叹道:“此人求安太重,心无抱负,要联合他去抗曹,肯定不可能,只有暂在他屋檐下,再图复出时机。”


张飞点头道:“大哥说得是,我们暂且借他一地发展,不日再出山便是。”


曹操相荀彧在对弈,曹操赢了一盘,高兴之余,说道:“文若,我准备征讨孙刘南下。”


荀彧摇摇头说:“主公,不可,孙刘现在处在上升期,跟他们决战的时机还不到。”


“那你认为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办?”


荀彧说:“北征袁谭、袁尚,把袁绍的残余势力全部消灭,为南扫后患。”


“好。”曹操说,“文若,你看问题总是这样高,这样远,我真服你了。”


曹操又笑着说:“哎,文若兄,我们结为亲家吧,我的女儿嫁给你的长子如何?”


荀彧说:“谢丞相抬举,文若不胜感激之至。”


曹操哈哈大笑,说:“那好,我们就择一吉日把他们的婚事操办了吧!”


“谢丞相。”


凉亭里,曹操和荀彧、郭嘉在对饮。


曹操说:“文若,我想灭掉一个心腹之患,我还是想先征讨刘表。”


荀彧放下筷子说:“主公,不可,袁绍虽然已死,但他的两个儿子还在,如果不先除掉他们,待他们元气恢复就会卷土重来。假使我们先去南征刘表,袁绍余部就会乘机袭来,我们就会腹背受敌。”


曹操听了,放下酒杯,说:“你说得对,是要先横扫河北,铲除心腹之患。”


荀彧又说:“现在趁袁绍的两个儿子矛盾不合,争夺做冀州牧的时候消灭他们。最好的办法是声东击西。”


郭嘉说:“文若兄说得对,我们就来他个兵不厌诈,以疑兵南下,裟成要攻刘表之势,然后又秘密调头挥师北上。”


“好。曹操兴奋地说,“太好了。明天召开军事参谋会,制订作战方案。”


会上,荀攸表示赞同,他说:“荀彧说得对,权衡起来,当然应该乘二袁内讧之机先北上,待后患平定了,要南下打谁就都可行了。”


可巧二袁火并,袁绍长子袁谭给曹操送来求救信,荀彧又出谋说:“主公,我看,我们只要去攻袁尚的老巢邺城,袁尚必然要回救,袁谭就会去追击,袁尚腹背受击,必定被歼。这样拿下邺城后就可集中兵力消灭袁谭。”


荀彧说完,大家都说:“好计谋,可行。”


曹操既钦佩又感激地看着荀彧。


荀彧又说:“主公,我们还必须争取内应,邺城守将苏由可以争取。”


曹操说:“好,这事就由你去安排。”


曹操按荀彧预谋,终于扫平了袁绍残部,平定了河北,统一了北方。


从此,曹操把荀彧当心腹,荀彧也决心为曹操统一天下、复兴汉室竭尽全力。


庆功会上,曹操对荀彧大为赞赏,他举樽对荀彧说:“爱卿,你太高明了,你不但屡次为我出高招,献奇策,帮助我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重大胜利,而且你还为我举荐了一批又一批的杰才谋士,我曹操得了你,好比猛虎添翅,我要重谢你。我将上表封你为万岁亭侯。”


“谢丞相。”荀彧离席向曹操叩拜。


文武百官听了,也都起立祝贺荀彧。荀彧高举酒樽向大家致谢。


是时,有一心腹谏道:“丞相,我有一建议,丞相应恢复九州设置,这样,你的领地和威望都会更加扩大。”


曹操听了,立即赞扬道:“好计策,好汁策。”


正当曹操高兴得头脑发热时,荀彧却冷静地说:


“主公,此法不妥,如果这样,就会侵占很多人的土地,就会搞得人人自危,甚至出现动乱,那将不利于天下安定,请丞相三思。”


曹操听了,虽然刚刚因兴奋涨红的脸暗了下来,不过想想荀彧税的还是有道理,便说:“爱卿说得对,就暂不提恢复九州之事,等了天下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