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一朝文武,皆是诗人(1)

作者:黄复彩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02:33

|

本章字节:6258字

梁天监六年(公元507),由当代大儒贺炀等人历时六年修订的《五礼》中的《嘉礼仪注》及《宾礼仪注》共249条修成,而由明山宾等人修订的另外三礼《军礼仪注》、《吉礼仪注》和《凶礼仪注》也即将完成初稿。恰好从前线又传来北伐官兵取得钟离大捷的消息。这两件大事让梁武帝萧衍喜不自禁,他决定要好好庆祝一番。


四月八日,建康文华殿笙歌曼舞,一派喜庆,萧衍在这里举行盛大酒会,庆祝钟离大捷。


这是自北伐以来,萧衍最开心的一天,他的脸上难得地露出轻松的笑容。他甚至把五岁的三子萧纲也带到文华殿,这对于萧衍来说,是异乎寻常的事情。人们不明白他为什么没有把太子萧统带来,而只带了三子萧纲来。萧纲懵懂未开,正是好动、而又对一切充满好奇的年龄。他一会儿跑到一位老臣面前,伸手去拔人家下巴上的胡须,一会儿又趁人不备,抓一把桌上的果子,然后又迅速跑开。他在殿里穿梭来往,就像一只活泼的松鼠,又像一只飞来飞去的燕子,文华殿里的气氛异常热烈。


出席这次酒会的人分为两大阵营,一是文人,一为武将。进入天监之后,虽然时有南北征战,但南梁总体仍处在和平的环境,加上萧衍的极力推崇,文学成了品评人物的重要内容,那些驰骋疆场的军人们便自然退到次要的位置。文华殿里这样的宴会进行过多次,文人们尽可以发挥自己的才能,作出一首首赴宴诗以取悦于皇上,那些在立国和北伐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军们多少显得有些失落,有些寂寞。这一刻,他们只得自斟自酌,发些无关痛痒的牢骚,也没多少人在意他们。


文人的阵营又分两个层次,一是由齐入梁,以当年鸡笼山西邸文学集团为中坚的旧友故交,如沈约、任昉、萧琛、王僧孺、陆倕等;一是新人,如萧介、张率,刘孺、臧盾,到沆、何逊、王筠、朱异等。这是一个庞大的文人集团,这一庞大文人集团的组成,预示着一个前所未有的文学潮流将汹涌而来。看着文华殿里黑压压的人头攒动,萧衍的兴奋甚至超过了刚刚获得的钟离大捷。这些人有些萧衍是熟悉的,有些人则是只知其文,不知其人。于是,任昉在一旁一一指着那些攒动的人头,向萧衍介绍:那个人是谁,他写过哪些诗,作过哪些文;那个那个又是谁,他是哪位名门之后,他们有过哪些恃才傲物的典故,有过怎样的风流韵事。他指着那个高个儿的年轻人说:“那就是王融的外甥刘孝绰,据说当年王融曾不止一次夸奖当时还是黄口小儿的这个外甥,说天下的诗才,除了我王融,就是我的外甥阿士了。”萧衍说:“外甥像舅,这真叫有什么样的舅舅,就有什么样的外甥了。不过朕读过刘孝绰的赋,的确有大家之气,难得,难得。”任昉又指着坐在刘孝绰身旁的瘦瘦的年轻人说:“那就是当年卫将军王俭的侄子王筠,这人现在是在太子府做记室参军。”萧衍又说:“王筠的《芍药赋》写得很有文才,只是太压抑了些。这可能与他的家庭境遇有关吧。”任昉又指着一个胖胖的有些秃顶的年轻人说:“那就是曾与范云诗酬往来,如同父子的何逊了。”萧衍点点头,说:“知道了。那时候,范彦龙有六十了吧,而何逊不过是个十四岁的少年,以文会友,忘年之交,难得,难得呀。”说着,就诵起范云的诗句:“昔去雪如花,今来花如雪。”任昉立刻就续上何逊的和诗:“蒙蒙夕烟起,奄奄残晖灭。”这正是当年范云与何逊相和的诗句,现在诵起来,仍别有一番滋味。萧衍说:“可惜呀,范彦龙过世了,否则,他今天该是多么高兴呀。”提起旧日的老友,萧衍免不了有些伤感,任昉立即将话题转移,说:“刘孝绰天监初卷入一桩贿赂案中,其实是代人受过,何逊也是丁忧期刚满,目前还没有合适的事情可做。太子有志于编纂文选,是否将刘孝绰和何逊二人召入东宫,以协助太子编纂文选?”萧衍立即就说:“好啊,这事就交给你去办吧。”


萧衍的视线落到坐在角落里的两个闷头喝酒的少年,问:“那两个少年郎在哪里见过,他们那样喝酒,只怕要醉。”顺着萧衍的手指看去,任昉说:“那个大一点的就是人们所说的日诵一诗的吴江张率;小的叫刘孺,刘孝绰的堂弟。”萧衍立即说:“想起来了,那年刘孺到士林馆应试,沈约对他极其赏识,一定要朕亲自召见他。当时曾命他以李为物,即席作文,他当场口诵《李赋》一篇,没有一句停顿,四座皆称为奇才。”


任昉给萧衍介绍着在场的每一位老臣和新人,赞赏着他们的诗名,如数家珍地数落着他们的轶闻典故。萧衍兴奋得难以自禁,说:“五百年来最优秀的文人们,都集中在朕的文华殿了吧。北伐已经结束,短期内不会再有仗打,我希望开创一个文治的时代。”任昉说:“臣相信,五百年后,后世人能够记住的,就是刘宋的武功,陛下的文治了。”


曼妙的江南音乐奏起,随着轻快的节奏,窈窕的宫女们一边歌唱,一边跳起欢快的舞蹈。萧衍兴之所至,他离开座席,踱到那弹奏古琴的乐手身边。乐手低着头退了出去,萧衍坐到那架古琴前。他调整了一下思绪,在他的眼前,是三月的江南,是采菱的女子,是曼妙的春歌,是欢快的人群。他轻轻地拨动琴弦,随着一阵抒情的慢板,乐曲的节奏开始加快,变成一阵轻松的快板。所有的文武大臣都熟悉这段乐曲,那正是皇上根据自己的诗歌谱曲的《采莲曲》,于是,文武大臣们击着掌,随着皇上的琴声,欢快地唱了起来:


游戏五湖采莲归,发花田叶芳袭衣。


为君艳歌世所希,世所希。


有如玉,江南弄,采莲曲……


此刻,萧衍的眼前是那片草地,是谢家姐妹爽朗的笑声,是谢采练活泼而欢快的琴声。萧衍已完全沉浸在那首乐曲里,他的眼里闪动着泪花,一滴泪珠落到琴弦上,在颤动的琴弦上溅发开来。没有一个人能知道他内心的冲动,那种酸涩而甜蜜的冲动,只有萧衍自己能够品咂出其中的滋味。终于,他在古琴上结束了最后一个滑音,双手放落到膝上,回到眼前的现实中来。


激动的文武大臣们大声地呼喊着:“万岁!”“万岁!”“万岁!”


御宴的一个节目结束,按照以往惯例,接下来,将要以酒作诗。就像以往每一次一样,沈约成为这场节目的主持人。沈约走到人群中央,说:“战争结束了,然而我们不能忘记英明的皇帝陛下亲自指挥的这次北伐,不能忘记在北伐中英勇献身的南梁将士们。为此,我草拟一首小诗,以抛砖引玉。”于是,沈约挥舞着双手,用他的吴侬方言吟咏起一首《从军行》:


浮天出沧海,束马渡交河。雪萦九折嶝,风卷万里波。维舟无夕岛,秣骥乏平莎。凌涛富惊沫,援木阙垂萝。玄埃晦朔日,白日照吴戈。晨装岂轰警,夕垒讵淹和。


沈约的诗,获得一片喝彩。萧衍说:“沈尚书的《从军行》写得极有气魄,是难得的一首征战诗。朕也有诗一首,在此不揣冒昧,还请各位爱卿评点。”说着,就咏出一诗:


止杀心自详,胜残道未遍。四主渐怀音,九夷稍革面。世治非去兵,国安岂忘战。钓台闻史籍,岐阳书记传。


沈约立即说:“是以杀止杀,还是以心制杀,英明的皇帝陛下给了我们最好的回答。受皇上刚才这首诗的启发,臣还有一首《乐未央》献之。”


沈约的《乐未央》如下:


亿舜日,万尧年,咏《春歌》,歌《采莲》,愿杂百和气,宛转金炉前……


萧衍对沈约的这首《乐未央》同样给予极高的评价,说:“‘原杂百和气,宛转金炉前’好。朕的天下,就是要揉杂百和之气,熔炼出万世不变的治世箴言。”


沈约知道自己的诗正好写出欲调和儒、释、道三家之术,建立一个安定繁荣的南梁天下的萧衍的心思,顿时就有几分得意。但他还是谦虚地说:“论起诗名和诗品,陛下在当年的竟陵王府就拔居鳌头,陛下的诗是干将比邪,臣的诗是浮叶草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