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钟飞的第二结论

作者:李林麒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09:35

|

本章字节:6416字

永远有多远?永远就是我们说过要永远,最后分手时回望的瞬间。


大学毕业的那天晚上,喝醉的钟飞给林松说了一个故事:


有一个女生长得很漂亮,她很喜欢照镜子,甚至爱上了镜子中的自己。但有一天在照镜子的时候,镜子中的她猛地对她笑了笑。她一惊之下抓起化妆盒向镜子砸去,镜子碎了,她死了。她的身体和镜子一样,碎成了一块一块。


钟飞说:“这世界其实没有唯一结论,就像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是生活在镜子中的那个,还是镜子外的那个。”


林松无奈地望了钟飞一眼,“又是你的第二结论吧?”


钟飞漠然地笑了笑,“这是镜面的第二结论。你知道吗,当一个人站在直立狭长的两面镜子中间,就会因为虚像的相互折射看到无数个自己。到那时,你会突然觉得自己很陌生,你看着它们,它们也看着你。你会困惑、会怀疑、会恐惧,因为夹在它们当中,你不知道哪个才是真的自己,虽然你明明知道那都是你。”


林松无奈地摇了摇头,钟飞“第二结论”出现的次数,往往能说明他的心情指数。前几天钟飞刚和紫湘分了手,大学毕业,对很多大学恋人来说就意味着分手。


今天晚上大学附近的宾馆旅店肯定爆满,因为这对他和她来说意味着那将是大学恋情的最后一晚,明天他们将各奔前程。上半夜他会在她身上倾泻着最后的爱意,下半夜他会在她怀里像个孩子一样哭泣。或许还会说着一些伤感的句子,还有一些自己永远守不住的诺言。


但钟飞选择了窝在宿舍里灌酒,林松对此毫不吃惊,林松甚至怀疑他有没有和紫湘接过吻。


钟飞是个怪人,他冷傲的面孔背后藏着深不见底的可怕自卑,林松一直都知道。


林松一直都知道,因为林松家和钟飞家是邻居还是近亲。两人从穿同一条裤子到上同一个班,考同一所大学。林松甚至比了解自己还了解他,林松唯一不知道的事只有一件:钟飞的智商究竟有多高?


“第二结论”是钟飞在高考奋战的那个非常时期出现的,那时候数学老师经常教导他们:每道题都多找几种解法,要充分运用发散思维,不要满足于唯一解法!


就是这句话造就了钟飞,从此无论多难的几何题,钟飞都要找出两种以上的解法才肯罢休。当林松苦笑着问他怎么解出来的时候,钟飞总一本正经地告诉他:没有唯一的真理和结论,只要你愿意,苹果也能向上落!


钟飞从此踏上了他“第二结论”的不归路,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他都想找第二解法。他坚信,所有的东西包括真理,都有第二结论,而非唯一!林松学精神科目的时候,发现有两个词,用在钟飞身上正合适——强迫症和偏执狂!


刚进大学的时候,学校里搞了一次智商测验,林松的得分是162,近乎全校最高。钟飞的得分是47,当时做测验的老师莫名其妙地摇了摇头,要说他是故意开玩笑吧,看这小伙子在电脑试题前认真地做了半天;要说他真是这个分吧,这已经是智障人士的标准……后来老师苦笑了一下,得出了自己的结论:是电脑出故障了。


只有林松无奈地看着钟飞傻乐,这家伙肯定又找他的“第二结论”了。分越低,说明他得出的“第二结论”越多。智商测试题也被他找到了第二答案,只是机器不认可而已,钟飞的智商是高得可怕。


钟飞“第二结论”最吓人的一次是在大二的时候,那天钟飞兴冲冲地跑进宿舍,“走,林松,我们去尸体展览室检验死亡的第二结论——灵魂!”把林松吓得差点没直接给他来一针安定。后来才知道,那天紫湘刚答应当他女朋友。


毕业那晚钟飞灌了很多酒,林松安顿他睡下前他还在絮絮叨叨地说着:“生活就是一个大骗局,大家都在说谎,连自己都要骗自己。谎言说得多了,自己也就当真了。当有一天理想与现实相遇时,就是镜面破碎的时刻。那些沉溺于自己不着边际梦想的人,在那一刻会被现实砸得粉身碎骨……”


林松无奈地摇了摇头,帮他把被子盖好。


夜风扯着窗户凄厉地叫着,林松过去把窗户关好。一拉窗户,窗户玻璃上映出了自己的影像。林松看着影像,影像也看着他。谁是真的,谁是假的?或许影像也在想同一个问题呢,林松暗笑了一声,笑完了才觉得这个笑话有点冷,让后脑勺起了一丝寒意。


在林松钻进被窝时,那个醉鬼钟飞还在絮絮叨叨地说着:“就像人的生与死,人死能复生吗?能!只要第二结论成立,只要我们能打破这条原则,人死了也能复生。但原则被打破了,所谓的生已经不是生,活过来的也不再是人,是……”


一堆醉话,一个寒冷的夜晚,两个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孩子。在翻开下一页之前,你觉得这会是一个什么故事?明天的明天,眼前的一切又将变成什么样?


林松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并不是因为钟飞没完没了的醉话,而是接下来自己要面对的一切。告别校园生活,即将步入社会,等待着他们的会是什么?似乎只有一片茫然,还有无数的偶然和必然。


不知道有没有命运这个东西,林松想起了钟飞提过的“宿命论”。钟飞说每一个意外都必须由无数的偶然和必然来支撑,比如最普通的车祸。


在车祸发生的刹那,司机和路人可能脑中只剩一片空白,抱怨自己为什么会这么倒霉。但如果从那个刹那往后拆解,你就能看到无数的偶然和必然,还有自己的选择。


比如这个路人,他是一名普通职员,拆解开来:偶然起床晚了——必然穿衣服——选择刷牙洗脸——选择不吃早餐——偶然家里电话响——选择接了一下电话——必然花费时间将今天的工作文件准备好——偶然出门时忘记锁门——走到半路想起来选择回来锁门——必然要穿过马路去地铁站——车祸!


再来看看这个出租车司机,拆解开来:必然上了安排好的夜班——准备下班时偶然遇到一个乘客拦车——选择接客——遇到红灯必然停下——偶然听到广播说前方正在堵车——选择走小路——乘客赶时间,必然要求司机开快点——司机开了一晚的车,必然精神恍惚——车祸!


你看到背后的关键了吗?在这场意外中,关键的是除了偶然、必然和自己的选择,还有时间。这时间没有快一秒,也没有慢一秒,正好就在那相遇,发生。


你可能有想过,假设路人准时起床、选择吃早餐、没接那个电话……


再假设司机准时下班、不接那个乘客、没听到广播、不走小路……


只要任何一条假设成立,只要将时间错开一秒,这场车祸就不会发生。但是生活没有假设,该发生的会发生,不该发生的也会发生,而且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每一场宏观的偶然背后,都藏着更多微观的偶然和必然,而串联这一切的关键就是时间。


没人能解释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巧合。于是有人丢出了一个含糊其辞的“宿命论”来解释,把一切都归结于命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命中注定。


林松问:真的有宿命这个东西吗,我们这一辈子都是早已注定好的?


钟飞说:我们从出生就是个男的,家庭平凡,而且总有一天会死……这些都可以称之为宿命,这是不可更改的。我们让时间倒退,让你在同一个问题上作100次选择,你至少有99次都是同一个选择。因为你的阅历、环境、个性、学识……这一切直接影响到了你的主观判断,这就是你的命数。但还有那么1次是待定的,那就是你的变数。只要概率上存在一次变数,就没有宿命这个东西。


林松又问:你的意思是不存在命运这个东西,一切都有更改的可能?


钟飞点了点头:如果宿命是一个球形的话,那么变数将是这个球形的裂口。只要能把握一次变数,就可以颠覆整个结局,我将这种颠覆称之为——裂宿!


钟飞那些乱七八糟的理论配合着酒精的作用,最终攻陷了林松的大脑,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已经沉沉睡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