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墉
|类型:生活·百科
|更新时间:2019-10-06 10:21
|本章字节:9198字
“他们怎么了?”女儿冷冷地问。“他们得了小儿麻痹,在疫苗没发明之前,许多许多小孩都这样死了,就算活下来,也多半成了终身的残障。”我说,“爸爸小时候,就有两个邻居的小孩,得了小儿麻痹。”
“我会不会得呢?”小丫头瞪大眼睛。“你不用怕了啊!因为沙克博士发明了疫苗,你不记得医生给你吃过一种粉红色的水水吗?吃了之后,就不会得小儿麻痹了。”电视上的专题换了,先是喷出一团熊熊的火,一架航天飞机升空,接着在蓝天的背景上,爆成几道白光,然后是现场观众相拥而泣的画面。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女儿说,“我们老师教过,七个人,包括一位女老师,都死了。”
“对!”我说。“他们上去做什么呢?”小丫头问。“他们去寻梦。”
“寻梦?”“不只是寻他们自己的梦,也是为我们每个人去寻梦。如果有一天,你能到外太空去旅行,就得感谢他们的牺牲。”“他们没寻到梦,好像我。”小丫头摊摊手。“对!沙克医生是寻梦者,为全世界每个人寻到‘不得小儿麻痹’的梦。‘挑战者’号的太空人也是寻梦者,为我们去寻梦。他们的梦破了,也是我们的梦破了。”拍拍小女儿,我又说,“所以,不要为你那小小的捕梦网,没能网到美梦而不高兴。我们寻梦,要寻人生的大梦,为大家寻梦,为世人寻梦……”
能笑且笑过一生
比起那些由“不敢笑”,到“不能笑”的许多人,能笑几声,哈哈哈,管他是真是假,不都是一种幸福?
母亲的胆囊发炎,虽然吃药控制住了,却整天捂着肚子,坐在椅子上发愣,连我说笑话,她也板着个脸。
“你为什么都不笑呢?”我问。“我不是不笑。”她嘴角挑一挑,“是不敢笑啊!一笑就疼。”她这话,使我一下子飞到四十年前,父亲病的时候,她也叮嘱我,别逗父亲笑。“让爸爸开心,有什么不好?”我不懂地问。
“开心可以,但不能笑。大手术,还没长好,一笑伤口就裂了。”躺在床上的父亲点点头,对我挤出一丝苦笑。也想起三毛,过世前一年,听说她因为从楼梯上摔下来,断了肋骨,我去荣民总医院看她。她没化妆,拉着被单遮脸,一边怨我不先通知就去,一边怪我总是说笑话,害她笑一下,肋骨就疼一下。最近和杏林子聊天,她也说:“刘墉真坏,老说笑话,害我笑。”长久的类风湿关节炎,侵蚀了她的全身,手脚变了形、身体变了形,连上下颌的关节,也因为萎缩而压迫了食道和气管。她的声音很美,可是现在没办法大声说,说也说不久。她过去也很爱笑,而今却怪我逗她笑,害她咳嗽。
所幸她的心还是那么喜乐,用嘴角轻轻对人笑。
其实我在二十多年前,也受过“笑的苦”。一天,正作画,有位老同学来访。坐在旁边的椅子上,一面看我挥毫,一面说他的近况。“我到屈尺去,看那边的溪水好清澈,就一个人,脱光了,下去游泳。”很有文艺才华的他,非常细腻地形容了四周的水光山色,述说他怎么试探溪水的温度,感受沁心的凉爽,到忘我地漂浮其间。尤其当他形容日光照下来,射过他拨水的手指间,把他的身影映在溪底,更是美极了。
“我漂着、漂着,看着自己的影子,觉得自己好像……好像……”他沉醉在回忆里。
“好像什么?”我停下笔,问他。他看看我,似乎还在回忆中,突然抬头,说:“好像一只大乌龟。”我做梦也想不到他那么美的形容,到头来竟像只大乌龟,于是笑了起来。
“你笑什么?”他一副正经八百、十分不解的表情,惹得我更笑弯了腰,而且由向外呼气的笑,到往里吸气的“抽笑”。
当天夜里,我的气喘病复发,紧急住进了医院。从那以后,即使听到很好笑的事,我也忍着,尽量在大笑几声之后结束,绝不发出“抽气式的笑”。
“笑,有时候真不容易。”
最近一位新闻界的老朋友对我一边说,一边摘下她的老花镜,又掏出面纸,蘸蘸左眼角,再蘸蘸右眼角,叹口气:“唉……一笑就流眼泪。”
她走了,我随手翻书,翻到野口悠纪雄的《超学习法》,其中有一段说:“像赫塞或罗曼·罗兰的作品,如果没有高中生丰富的感受力是读不来的。”他希望退休之后,能重读一次高中时看的书。只是相信已经不可能唤起年轻时的感动。
合上书,我想,“笑”或许也如此吧!记得年轻的时候,最爱听黄色笑话,甚至在军中还有讲荤笑话的比赛,大家运足了丹田之气,放肆地大笑。然后,进入社会,尤其在跑新闻的那段时间,截稿前,明明忙死了,却常有人停下笔,说个笑话。管他好不好笑,办公室里都会发出一阵笑。而且愈累,笑得愈大声。似乎用那笑,作为一种深呼吸的运动。
又过了二十年,我开始喜欢看古典笑话,在文言文的句读间,找寻古人辛辣的幽默,且把那幽默带上应酬的餐桌。
一桌老友,都有意气风发的当年,也都带来拿手的笑话,你一段、我一段,谁也不让谁。
有人会一边听一边拿笔记,说要回家讲给老伴儿听。也有人口沫横飞,说的却是不久前才对同一批朋友讲过的笑话。大家一样听,一样笑,一样掏出面纸,擦眼角不听使唤流出的泪水。
我想,不同年龄爱不一样的笑话;同样的笑话,不同年龄听起来,似乎也有不一样的感觉。就像这群老朋友,由笑“人生的现象”,到笑“人生的无奈”。
常想起小时候的一位长辈,很爱打麻将,却总输,有一天居然自摸和了牌,发出少有的开怀大笑。
在笑声中,慢慢滑下椅子,死了。自那事情发生后,常听大人提起,好像说一个悲剧,又像说一则笑话。
每次大家都哈哈笑几声,听不出是高兴还是应付。只是现在回想起来,哪个笑话里没有自己的影子?哪个笑话的背后,没有这种人生的讽刺?
想想那笑着滑下椅子的老人,断气之前,还能大笑几声,岂不是喜剧的结束?比起那些由“不敢笑”,到“不能笑”的许多人,能笑几声,哈哈哈,管他是真是假,不都是一种幸福?
颠三倒四害死人
有个妈妈正在家烧饭,邻居太太突然大叫着跑来:“不得了啦!不得了啦,你孩子在街上玩球,跑到路中间捡球,有辆大卡车过来,你孩子……”
才说到这儿,孩子的妈妈已经晕倒在地。
可能有不少朋友知道,虽然我大学是学艺术的,后来也在美国大学教艺术史,但是其中有五年,我转行当了电视记者。
记得我刚进新闻部的时候,因为文笔还过得去,每次写新闻稿都得到不错的评语。但是有一次报道一位钢琴大师到台湾演出,稿子送到主编那儿,却被打了回票,叫我重写,还骂了我一句:“外行!”
我那条新闻是先说钢琴大师飞抵台北的机场,受到许多乐迷的欢迎。再写大师到旅馆之后,开了个记者会,并在记者会上演奏了一段。
听我这么说,如果您是学新闻的,八成已经知道我错在哪里。
至于一般人,恐怕会跟我当年一样,不认为有什么错。就直接说了吧!我错在写这新闻的顺序。照规矩,后发生的事,也就是愈新的新闻,愈得摆在前面。我应该先写记者会,再写飞机场的欢迎场面。
或许各位读者会认为,这有什么关系?其实关系大了。
让我先说个笑话给你听:
有个妈妈正在家烧饭,邻居太太突然大叫着跑来:“不得了啦!不得了啦,你孩子在街上玩球,跑到路中间捡球,有辆大卡车过来,你孩子……”
才说到这儿,孩子的妈妈已经晕倒在地。那邻居太太急得大喊:“你怎么了?你别急啊!我是说你孩子差点被车撞上。他没事啊!”搞不好,那孩子虽然一点也没受伤,他妈妈反而因为心脏病发,进了医院!这要怪谁?怪那邻居太太啊!她为什么不一开始就说:“刚才你孩子差点被撞。”就算要描述惊险的场面,也可以接下来再说啊!
何止碰上紧急状况要先说结果,就算一般情况,也必须懂得这种说话的原则。
记得我女儿上初中的时候,有一天电话响,我接起来,是女儿校长打来的。那校长没说她是校长,居然先说:“没有急事!”然后讲,“我是某校长,只是要告诉你个好消息,你的女儿得奖了。”她为什么不说“我是校长,我要告诉你一件事,你的女儿在学校如何如何”呢?因为她怕我着急,怕我吓一跳,以为孩子在学校出了事。还有一次,我家的门铃响,我打开门,外面站个警察,露出一脸笑容,先敬个礼,说:“没事!没事!我只是来送一份资料。”请问,那警察为什么特别堆上满脸笑容?他是怕我紧张啊!
再说一个我最近离开美国前才发生的事。有一天,也是门铃响,我从门旁小窗子往外看,好像没人。打开门,才发现两米外站着一个黑人,他先举起一个身份证明的牌子给我看,再走近,说是为公益团体募款。
我后来想,他为什么按了门铃之后,还要往后退,站在离大门两米的地方?他会不会怕我看他是陌生的黑人,不敢开门?
虽然我没种族歧视,但是难免有些白人有。
再让我说个可能发生在大家身边的例子──一位老板,下午去开会,才回公司,就见一个职员匆匆忙忙跑来:“不得了啦!不得了啦!我们的东西出问题了,因为手续少办一项,被押在海关上不了飞机。”
就跟前面说的那个妈妈一样,老板听到这儿,因为血压高,差点晕倒。
哪知道那职员继续说:“幸亏我跑去,托关系,把手续补办好,东西及时上了飞机,现在应该已经到了。”
你说他可恨不可恨?如果你有这样的员工,或自己不懂说话的优先顺序,一定要改,免得造成很大的困扰。
现在各位应该了解,为什么写新闻稿要把最新发生的事先写,或者先提重点。
譬如在新闻里会先报告:“今天下午两点钟,某某高速公路上发生两死三伤的车祸。”然后才报细节,譬如说,“这个发生在某某高速公路南下车道二十号交流道附近的车祸,是由于一辆休旅车爆胎,后面的车子为了闪躲,紧急刹车,造成四辆车子的连环追撞……”
说话最重要的是要把握重点。对于需要引人入胜的题材,譬如形容你去旅游的经过,你可以按部就班、娓娓道来,但是对于急迫的事,则要开门见山。
知道了这一点,你开会或演讲的时候可以先说你要谈什么主题,甚至告诉大家,你要分成几点来讲。因为如果你不先说,又在演讲的时候分成第一点、第二点、第三点,大家可能一边听,一边偷偷着急,怕你说上十几点。搞不好,你才讲第三点,已经有人看手表了。
你在打电话的时候,甚至可以先说明会讲多久。举个例子,你下午五点钟打电话,对方可能正要下班,不打算跟你谈,但是当你说只占用他三分钟时间,他就同意了。结果你的竞争者隔天才能谈,你却前一天已经把事情办妥。而且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会给人以精确、有效率并且为人考虑的好印象。
人无近忧,必有远虑
好比爬山,当你攀在悬崖上的时候,一失手就可能粉身碎骨。那危险是“近忧”,你不能想别的事,只能全神贯注,应付眼前的困难。
我们常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其实这句话也可以改成:“人无近忧,必有远虑。”好比爬山,当你攀在悬崖上的时候,一失手就可能粉身碎骨。那危险是“近忧”,你不能想别的事,只能全神贯注,应付眼前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