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毕沅问佛,谦虚是大智慧

作者:喆帆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2:28

|

本章字节:5334字

清代有位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经学家,名叫毕沅,号秋帆。他依照司马迁《资治通鉴》的体例编纂了《续资治通鉴》,如今广为流传,被人们视作不朽的名著。


乾隆年间,毕秋帆被授官担任山西巡抚。在赴任途中,他经过一座古庙,见一位老和尚正在堂上诵经念佛。差人报告巡抚大人来了,老和尚跟没听见一样,既不迎接,也不起身,甚至连眼光都没转一下。毕秋帆当时正当壮年,但是已经名满天下,况且他又中过状元,平时将身边的人都不放在眼里,何时受过这样的怠慢,他心里非常地恼火,不过强忍着没有发作。


老和尚念完经,便起身施礼,“大人,老衲刚才专心于佛事,佛事未了,不敢分心做其他的事情,希望大人切莫怪罪。”


毕秋帆虽然很小心眼,不过表面上还是装成很大度的样子说:“法师对佛事的专心真是让在下敬佩,佛家有三宝,您就是其中之一,我怎么会怨恨您怠慢了我呢?”其实,他心里想的是:老和尚,你这样怠慢我,看我一会儿怎么收拾你!


毕秋帆开始参观寺庙,老和尚在旁作陪介绍。毕秋帆佯装跟他交谈,“老法师,刚才所诵何经啊?”


老和尚答道:“是《法华经》。”


毕秋帆说:“老禅师的一心向佛真是让人感动啊,以您刚才诵经不辍的表现看来,这部《法华经》您一定已经烂熟于心了吧。我想请问一下,这部书中到底有几个阿弥陀佛呢?”


老和尚一听毕秋帆这语气,便知道他是成心刁难,他不慌不忙地答道:“老衲才疏学浅,天资愚钝,过目即忘。不过大人曾是状元,天上的文曲星下凡。想是那儒家经典的《四书》您也肯定是烂熟于心了,那么不知道其中有多少个‘子曰’呢?”毕秋帆听后愣了,随即大笑起来。毕秋帆虽然心里有点不是滋味,但是也暗暗赞赏老和尚的反应和智慧。


之后,老法师陪着毕秋帆参观殿宇,二人走到一尊欢喜佛前,大肚子笑眯眯的佛像还真具喜感。毕秋帆指着欢喜佛的大肚子说:“老法师,你们佛家不是吃素吗?这个欢喜佛的肚子却这么大,请问他的大肚子里装了些什么啊?”


老和尚答道:“他装的是满腹经纶,人间乐事。”


毕秋帆不禁暗暗佩服,问道:“老法师,您可真是算得上才思敏捷,不考功名可惜了,干脆您还俗去考个状元吧,何苦在这里苦苦修行,还要抛弃红尘,皈依三宝。”


老和尚说:“施主没有听过,富贵功名如浮云,怎么比得上西方的一片净土。”


毕秋帆无语。


一会儿,二人又来到了罗汉堂,殿上的十八罗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毕秋帆指着一尊笑罗汉问:“佛法不是很严肃谨慎的么,他在笑些什么呢?”


老和尚说道:“他笑的是天下可笑之人。”


毕秋帆不解,“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是可笑的呢?”


老和尚说:“那些恃才傲物,妄自尊大的人,可笑;自以为是的人,可笑;仗势欺人的人,可笑;谄媚奉承的人,可笑;不学无术的人,可笑;自作聪明的人,当然是最可笑的。”


毕秋帆听了,知道老和尚在讽刺他,心里很不是滋味,但是却很敬佩老和尚的智慧和反应。于是,他甘拜下风,“老法师不必再说了,您的深意我懂了,在下今后再不会恃才傲物、自作聪明了。”说完,便行了个礼,领着部下灰溜溜地走了。


这件事让毕秋帆的感触很深,后来他跟自己的好友还经常谈起这些,他说:“老法师给我敲了警钟,自此我再也不敢自以为是,小看别人了。”


老人常说,谦虚的人就好似果实满满的禾穗,它始终低着头,弯着腰。皮鼓一敲很响,却是腹中空空没有实在内容。在生活中,那些谦逊的人也是如此让人觉得充实而踏实,不像只会夸夸其谈的人,表面能说会道,却是肚里空空。谦虚不仅仅会让自己和他人受益匪浅,更是我们毕生都要学习的大智慧啊!


类似的故事还有一个。有一位读书人来到泰山附近游学,他走到山脚下,看着山腰上有个石碑,写着“泰山”二字。他张口就念:“哦,原来这就是秦川。”


这时,一个农夫走过来,纠正说:“读书人,这不是秦川,是泰山。”读书人望了望满身尘土的农民,不以为然地说:“明明就是秦川啊,你说这是哪儿?”农夫着急了,“这是泰山!”“你是个农夫,不识字也没有什么,我告诉你啊,这两个字念作‘秦川’。”“我虽然不识字,可是我也在这里住了几十年了,我只知道这座山就是泰山,没有秦川这个地方。”农夫也很偏执。“你这个农民怎么不听人劝呢,我可是个读书人!真是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读书人也着急起来。


于是,他俩在那里气急败坏地吵了起来。可是吵了半天也不分胜负,农夫说:“好吧,我跟你打个赌,我们去村里找个老师问问,如果真是秦川,我就给你二十文钱。”


“好啊!一言为定!”那读书人说。


于是,两个人去了村里,找到了学堂里正在上课的老师,把缘由从头到尾说一遍。教师听着听着笑了,看看那读书人,然后清清嗓子,慢条斯理地说:“这啊,的确是‘秦川’!”


读书人得意地说:“怎么样啊,现在明白了吧!哼,一个农民,也好意思跟我这读书人较劲!”


于是,他收起二十文钱,哈哈大笑着走了。


农夫愣了许久,钱被拿走了,还被人数落了一顿,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他觉得很是委屈,便问那位老师:“老师啊,我本本分分老老实实活了五十多年了,从没有听说过泰山是秦川啊,您为什么要撒谎呢?”


“哈哈!”教师狡猾地一笑,“老人家,没关系,虽然你是输掉了二十文钱,可是他的损失更大,这样傲慢的人,咱们就让他一辈子有眼不识泰山。”


农夫这才明白这教师是别有深意。


故事里的教育禅


有自己的主见固然是对的,但是也要学会聆听别人的声音,思考他人的建议。古语有一句话,叫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表面的意思是说,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作为砺石,用来琢磨玉器。深层次的意义是说他人的做法或意见能够帮助自己改正错误缺点或提供借鉴。佛经里常有“一空万有”“真空妙有”之说,意思是说,空是一种度量和胸怀,空是有的可能和前提,空是有的最初因缘,把心空出一些,才有容纳他人意见的空间。告别固执,才能获得更广阔的视野。


孔子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一个人该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而不应太过嚣张和傲慢,否则便会像那个读书人一样,一辈子都不识泰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