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相逢一笑泯恩仇——结怨后淡定化解(1)

作者:文柯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2:38

|

本章字节:10844字

惟宽可以容人


惟厚可以载物


不要把仇怨记在心里


纷繁复杂的人生牵涉千头万绪,作为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我们不可能不和任何人交往,孤立地存在。“小国寡民,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即便在古代也仅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式而已。


常言说得好:哪有锅沿不碰马勺的。人与人既是交往,愉快自是主旋律,但磕磕碰碰也是在所难免。面对这些冲突矛盾我们又当何如呢?


阿拉伯著名作家阿里,有一次和吉伯、马沙两位朋友一起旅行。三人行经一处山谷时,马沙失足滑落。幸而吉伯拼命拉他,才将他救起。马沙于是在附近的大石头上刻下了:“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救了马沙一命。”


三人继续前行,来到一处河边,吉伯跟马沙为一件小事吵起来,吉伯一气之下打了马沙一耳光。


马沙跑到沙滩上写下:“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打了马沙一耳光。”当他们旅游回来后,阿里好奇地问马沙,为什么要把吉伯救他的事刻在石上,将吉伯打他的事写在沙上·马沙回答:“我永远都感激吉伯救我,我会记住的。至于他打我的事,我只随着沙滩上字迹的消失,而忘得一干二净。”


现实生活中,朋友有时会雪中送炭,为你带来温暖感动,但有时也难免发生各种各样的碰撞和摩擦。“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马沙与吉伯的故事给我们以启发。


受过帮助一定要时刻铭记,而对于一些摩擦和矛盾切莫把仇恨种在心里。


曾有人问做过威尔逊、哈丁、柯立芝、胡佛、罗斯福和杜鲁门6位总统顾问的贤人伯纳·巴鲁:“你会不会因为仇敌的攻击而难过?”他回答说:“谁也不能羞辱我和干扰我的思想,我绝对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你不允许它就不发生吗?其实伯纳·巴鲁的话表明了一个意思,就是他不会过多的关注仇敌的怨恨,更不会让自己产生怨恨情绪而导致自己的言行不够冷静。


也许有人会说,我可以控制自己的思维,可是别人的想法我无法支配,如果他们怨恨怎么办?


如果你已经自觉意识到遭到了误解,最简便直接的办法当然是:直接与误解你的人解释交流,推心置腹,真诚相见。不要犹豫顾忌,不要藏于胸中。


要知道,没有解不开的疙瘩,没有打不破的坚冰,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相信很多网民在闲暇之余都喜欢玩玩网络互动小游戏,但不知你对“真假开心网”这一纠纷是否有所耳闻。


2009年5月,开发运营开心网的北京开心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状告千橡开心网的运营公司——北京千橡互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不正当竞争,理由是后者冒充开心网的名称,并索赔1000万元。这一案件曾在业内引发广泛关注。


千橡集团与开心网之间的“真假开心网”之争闹了一年之久,最终法院判决千橡公司今后在提供社会性网络服务中不得使用与“开心网”相同或近似的名称,并赔偿开心网人民币40万元。


按说经历了这场商标权纷争,两家企业肯定是仇深似海了。但事后千橡ceo陈一舟发日志称创业艰辛,双方到了该化解的时候。表示要终止与程炳皓以及双方公司之间的纠纷,化解干戈为玉帛。


他说:“人生在世,在宇宙中如沧海一粟,过眼烟云。我们在总结自己一生的时候,值得回忆的不是无尽的争斗和怨恨,而是在追寻梦想的过程中有多少值得回忆的瞬间。”


不把仇怨记在心里,多么明智的抉择,因为他知道,“这个征途上,我们需要更多的朋友,而不是敌人。”


及时拔掉心中仇恨的萌芽


中国很多的古代文学典籍中,都很推崇慷慨悲歌、快意恩仇的侠士行为,于是有了很多的记载和传说。这些刺客或是侠客们为了报仇,忍辱负重,可以自毁颜面、削去双目、浑身涂漆、吞药致哑,甚至是献上生命。


此种决意的果敢,自是让我们敬佩,但是仔细思索,当他们报了所谓的血海深仇之后,他们得到了什么,还是给了其他人什么?


《搜神记》中记载了干将莫邪铸剑的故事:


干将、莫邪夫妇二人,奉命给楚王铸剑,三年铸成雌雄二柄。献剑前干将对怀孕的妻子说:“我这一去一定会被大王杀掉。你生下的孩子如果是男的,长大后告诉他为我报仇。”说罢留给妻子雄剑,拿着雌剑去见楚王。楚王果然把干将给杀了。


莫邪生下一个儿子叫赤。后来长大了,知道了事情的始末,找出雄剑,早晚都想找楚王报仇。但是因为楚王的一个梦遭到缉拿,眼看大仇不能得报,还好遇见一位壮士愿意相助,于是他拔剑自刎,把脑袋和剑,一并奉上。


壮士提着头去见楚王,楚王很高兴。客说:“这是勇士头,应当用汤锅煮”楚王照办,结果三天三夜也煮不烂。客说:“这头煮不烂,请大王亲自到锅边一看,就一定烂了。”楚王立刻走近去看,侠客趁机用剑砍下了他的脑袋,随后又砍下了自己的头。


最终的结局,看似圆满,因为楚王死了。可是,赤陨落了年轻的生命,莫邪再失去丈夫之后再次失去了儿子,而那位壮士的身后必然也有无数的牵挂。谁又因此而受益了呢?很多人就是喜欢这样,将上一辈的仇恨留给后人,希望代代相传,将对方置于万劫不复之中。其实,这样做,也会将自己置于痛苦的深渊。


看看泰戈尔这一篇《画家的报复》,也许会给我们一些启示。一位画家在集市上卖画。不远处,前呼后拥地走来一位大臣的孩子,这位大臣在年轻时曾经把画家的父亲欺诈得心碎地死去。这孩子在画家的作品前面流连忘返,并且选中了一幅,画家却匆忙地用一块布把它遮盖住,并声称这幅画不卖。从此以后,这孩子因为心病而变得憔悴;最后,他父亲出面了,并且愿意付出一笔高价。可是,画家宁愿把这幅画挂在他画室的墙上,也不愿意出售;他阴沉着脸坐在画前,自言自语地说,“这就是我的报复。”


每天早晨,画家画一幅他信奉的神像,这是他表现信仰的惟一方式。可是现在,他觉得这些神像与他以前画的神像日渐相异。这使他苦恼不已,他徒然地寻找着原因。然而有一天,他惊恐地丢下手中的画,跳了起来,他刚画好的神像的眼睛,竟然是那大臣的眼睛,而嘴唇也是那么地酷似。他把画撕碎,并且高喊:“我的报复已经回报到我的头上来了!”


仇恨是带有毁灭性的情感,如果一直背负着,其中的痛苦将不堪设想。我们在心中怀恨、心存报复的同时,我们的身心也同样被这恶毒所折磨。


台湾著名作家柏杨曾经因“美丽岛事件”被捕入狱,5年以后才被放了出来。5年的牢狱生活彻底地改变了他。他变得理性、温和,很有同情心,也知道替别人留余地,不像从前,总是那么火辣辣的。


其实,柏杨不是没有过怨恨、绝望,他后来回忆他的狱中生活时说:他也曾经怨过、恨过。那段日子他经常睡不着觉,半夜醒来时发现自己竟然恨得咬牙切齿,就这样大约持续了一年。后来,他意识到不能这样继续下去,否则,他不是闷死,就是被自己折磨死。


想明白后,他坦然地面对一切,开始大量历史书籍。他发现心境变得平和,而思路也越来越开阔,后来,他在牢中完成了三部史学巨著。


在这个世界里,我们各自走着自己的生命之路,熙熙攘攘,难免有碰撞。即使最和善的人也难免有时要伤别人的心。一个朋友背叛了我们,父母辱骂了我们或兄弟离开了我们,都伤害了我们的心。说不定就在昨天,或许是在很久以前,某个人伤害了你的感情,而又难忘掉它。你不该得到这样的损伤,因为他深深地印在你的记忆中。


一位哲学家讲过,堵住痛苦的回忆激流的唯一方法就是原谅。但对普通人来说,原谅别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般人看来原谅伤害者几乎不合自然法则。我们的是非感告诉我们,人们必须承担他所作事情的后果。但是原谅则能带走旧隙,相互谅解。


大主教狄罗逊曾经说过:“当对方有伤害之心时,我们则以仁慈对他,这是我们对他人所能取得的最光荣的胜利。”


当人们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或心灵创伤之后,自然对伤害者产生不同程度的怨恨情绪。怨恨是一种被动的和侵袭性的东西,它像一个化了脓的不断长大的肿瘤,它使我们忘却欢笑,损害健康。怨恨更多地危害了怨恨者自己,使自己拒绝了任何美好的生活。这种情感上的“疤痕”很可能使自己变得心肠冷酷,与生活失去了联系。因此,为了我们自己,我们必须割除这个肿瘤。


该放手时须放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生活中,难免会发生这样的事:亲密无间的朋友,无意或有意做了伤害你的事。你是宽容他,还是与他断绝关系,或待机报复?如果你在切肤之痛后,采取别人难以想象的态度,宽容对方,表现出别人难以达到的襟怀,你的形象瞬时就会高大起来,你的宽宏大量、光明磊落就会使你的精神达到一个新的境界,你的人格将会折射出高尚的光彩。


常记得小时候全家聚在一起祷告时,家人都会从《圣经》里挑出一章一句来诵读,然后全家一起跪下来念。现在我仿佛仍然能听到,在我老家密苏里州一栋孤寂的农庄里,父亲诵读基督的箴言,那些有关只要人有理想就不停诵读的话:“爱你们的仇敌,善待敌对自己的人,祝福诅咒你的,为***你的人祷告。”父亲是这么做的,这让他的内心有着君王和将官也无法得到的平静。


父母是做鱼货生意的,别人常说,你们多幸福啊,天天有海鲜吃,可是我总想,如果可以,我希望父母不要做那种生意,因为真的很辛苦,必须早出晚归,凌晨时分就得出门,整天泡在鱼腥味之中。我和父母同住,却一连数星期见不着他们,因为醒来前他们已经出门,入睡后他们也还没有回家。而且,爸爸因为长时间将手浸泡在冰水中,以手搅和冰水来保鲜鱼货,手部末梢神经受损,捧碗时手掌无力,须借助摩擦才能端起饭碗。


高二那年,有一次回家,我看见父母一反往常地早归,心想今天怎么了?爸爸要我跟妹妹收拾行李,住到外地的亲戚家,我看到父母无奈而惊恐的眼神,心想一定发生了什么事。


原来是爸爸的朋友因为犯了案,为求跑路费向爸爸借钱,爸爸不答应,他就恐吓说要绑架我与妹妹。为了安全,爸爸决定让我与妹妹暂住在亲戚家,由他和妈妈面对歹徒。开玩笑!钱是辛辛苦苦用老命赚来的,岂能说给就给,反正要钱没有,要命一条!


就这样,我度过第一次离家的日子。也许因为恋家,所以不断打电话回去,


有时父母未接电话,心头顿时就慌起来。于是下了决心,无论如何都要跟父母一起面对,我便和妹妹一起回了家。


爸爸说:“我知道你们会回来,算了,钱就给他好了。家人分离,滋味很难受。”


不过也因为这件事,爸爸决定不再做鱼货买卖,因为码头边有许多流氓靠勒索过活,他不想以自己辛苦挣来的钱去填那些人的嘴。


后来我政法大学毕业后,有一天我告诉爸爸说,我要把那个人送入监牢。


然而,我万万没想到,当初那么坚决的爸爸竟笑着说:“得饶人处且饶人,当初若不是他的恐吓,我也不会提早退休,也许今天我跟你妈已经操劳死了。”


爸爸说:“也许是神的旨意吧,发生这样一件事,使我有了休息的借口。”接着他又说,“日后你坐到审判席上,得多想想别人的处境,给犯错的人一条路走。”


我不大愿意接受这样的教诲,因为那件事对我而言曾经是个可怕的梦魇,不过,想起现在健康的老爸与当初吃饭端碗都要费好大劲的老爸,我心里已经稍有安慰,也许老天爷真的自有安排,况且那个歹徒案发后就发现自己罹患癌症,在爸爸跟我聊起这事的几天后就过世了。


有一个健康的爸爸,该感谢那个歹徒吗?我不会如此想,但会牢记爸爸的话:“无论你多么愤怒,都不要忘记留一条路给别人。也许神明自有安排!”


宽以待人是一种美德,放下怨恨,敞开心胸是一种境界。人生在世,得饶人处且饶人,会得到源于宽容和厚道的快乐。


人非为仇恨所生,不要苦苦纠结


俗语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这句话千百年来备受推崇。但是,有人认为,虽然有十年的忍劲,但毕竟这“仇”还是要报,“有仇不报是君子”才是真正的德行。


有一部电影描述这样的故事:


美国西部拓荒时期,一位牧场的主人因为全家老小被土匪枪杀,因而变卖牧场,天涯寻仇。


家被毁了,这种仇任谁都想报,可是当这个牧场主人花了十几年的时间找到凶手时,才发现那位凶手已老病缠身,躺在床上毫无抵抗能力,要求牧场主人给他致命的一枪。牧场主人把枪举起,又颓然放下。


结果是,牧场主人沮丧地走出破烂的小木屋,在夕阳照着的大草原中沉思,他喃喃自语:“我放弃一切,虚度十几寒暑,如今我也老了,报仇,它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首先看看一个人要“报仇”所需的投资:


精神的投资——每天计划“报仇”这件事,要花费很多精神,想到切齿处,情绪心神还会剧烈波动,更有可能影响到身体的健康。


财力的投资——有人为了报仇而投下一辈子的事业,大有“玉石俱焚”的决心,就算不投下一辈子的事业,也要花费不少的财力,以做部署的工作。


时间的投资——有些仇不是说报就能报,三年五年,八年十年,甚至二十年四十年都有可能报不成,就算报成了,自己也已是苍老暮年了。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