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晓明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2:40
|本章字节:10022字
洪升与《长生殿》
洪升,生于世宦之家,书香门第。洪升写《长生殿》直接脱胎于白居易的《长恨歌》,用了十余年的时间,前后三易其稿。初稿名为《沉香亭》,是以李白为主角;二稿名为《舞霓裳》,主角由李白变成了唐明皇和杨贵妃;三稿即为《长生殿》。康熙二十八年,因在孝懿皇后忌日演出长生殿,被劾入狱,革去国子生员学籍,所谓“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晚年归钱塘,生活穷困潦倒。康熙四十三年,曹寅在南京排演长生殿,邀洪升参加。洪升于回家路上溺水而死。
纷乱之中允任大将军王
就在康熙的诸皇子为了争夺储位而大动干戈的时候,康熙心中却有如磐石,丝毫不为所动。在身边的大臣一再呈请要求尽快立下太子的情况下,康熙还是没有什么动作。但实际上,他的心中是有已经嘱意的意中人了,只是他没有说出来而已,他也怕再发生像胤一样的悲剧。
那么,康熙心目中的这个中意的人是谁呢?长子胤已经排除在外了;胤没有才干,也不是可心的人选;胤很有才能,而且他的夺位之心也没有被康熙察觉,在康熙晚年又受康熙重用,可见是康熙心中比较重要的人;胤禵虽头脑有些简单,但却在最关键的时刻担任了抚远大将军之职。而胤禵在纷乱中担任抚远大将军之职被很多朝中的同僚看作是胤禵为康熙选中的继承人的象征。但胤禵在担任大将军之前的爵位很低,而且在担任大将军后,康熙也并没有说给他封个什么王,这么含混的征兆,很难说胤禵是康熙的中意人,只能说是康熙为了迷惑大家的一颗烟雾弹。
胤禵在任大将军后,康熙并没有给他什么实际的军权,军务上的报告基本上都是胤禵的手下将军直接向康熙汇报,胤禵的任务仅仅是办理粮饷,但就这么一件事,他也没有办好,他将“军需银数十万两,屡次遣人私送与阿其那,听其挥霍”。如果胤禵是个能担当大事的人的话,他是绝对不会在康熙选择继承人的关键时刻做出这种事的。而康熙那么精明的人,也绝对不会想不到这一点。
由此可见,有学者认为康熙晚年是希望立胤禵为储是没有实际根据的,胤禵之所以被任命为大将军王,与其说是重用他,不如说是为立储而投放的一颗烟雾弹。
康熙亲征准噶尔
蒙古曾经分为三个大部,就是漠南蒙古、漠西蒙古、漠北蒙古,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经过两代人的努力,完全臣服了蒙古。噶尔丹统治了准噶尔部后,几次三番率领军队南进威胁到中央王朝。康熙三十五年春,康熙决定亲征,打败噶尔丹。昭莫多之战后,噶尔丹逃走,但却仍不投降。三十五年秋,康熙再次亲征,噶尔丹不战请降,但一直不见真正归降行动。第二年,康熙第三次亲征,这次,噶尔丹逃无可逃,最后走投无路的他患病身亡。至此,清王朝彻底统一了全中国。
夺嫡之战
在康熙朝,因为立储君的事情,让康熙费了不少的脑筋,但是,即便如此,还是没能避免他的众皇子们为争夺皇位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
在康熙的众多皇子中,争夺皇位最积极的是他的长子胤,他虽然是长子,但因为他的母亲是庶妃,身份上来说,不如皇二子胤,他虽然表面上对父亲和弟弟言听计从,但实际上对皇位也是觊觎已久的。但是,康熙根本就不喜欢他,在第一次废太子后,康熙明确表示不会立他为太子,所以他就开始支持比较有希望的皇八子,他开始想方设法向父亲推荐皇八子胤禩,并说让自己杀死废太子,康熙对他的不满达到极点,一怒之下,康熙将胤革爵圈禁,永远不能再踏上政治舞台了。
皇八子胤禩为人工于心计,平时就很注意为自己笼络人才,有很好的名声。很多大臣都以为康熙会立他为太子,而胤禩自己也为自己的争夺皇位积极行动着。他的积极使得康熙以为他是在拉党结派,收买人心,于是对他也是深感厌恶,并不打算立他为储。
皇四子胤在这次争位活动中,充分表现了自己的才能和品质,使得康熙对他另眼相看。他知道自己没有希望得到储位,便采取保守的态度,仍希望能够保住太子,他在父皇面前能够实事求是,不矫不过。深得康熙的喜爱。后来,康熙生了一场大病,所有的皇子都很少过问,只有胤和胤祉时常去问医问药。此外,胤还非常懂得韬光养晦,避免锋芒毕露而招致妒忌。在局势未明之前,他与各方的关系都能保持良好,不偏不过。
皇十四子胤禵也非常受康熙赏识,他礼贤下士,在朝廷中很有人气。康熙五十七年,康熙任命他为抚远大将军,全面负责西北军务,并给了他一切必要的权力。但康熙最后也没有立他,毕竟他远在西北,这对于继承皇位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在太子第二次被废后,康熙对胤也更加器重了,他多次派给他很重要的任务,而胤也看到了自己被立的希望,他加紧了准备工作,私底下开始结纳党徒,建立自己的班底。可以说,在康熙去世前的一段时间,胤在他心里是有很重的分量的。康熙六十一年,康熙与世长辞,皇四子胤继承了皇位。
李光地卖友案
李光地,康熙朝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是有争议却又深得康熙帝信任的人物,在清初政治史和学术史上具有深远影响。李光地之所以颇有争议,是因为牵扯到陈梦雷的“卖友案”。陈梦雷与李光地同为康熙九年进士。当耿精忠福建造反后李光地和陈梦雷上书清廷表忠,此书由李光地带上京城,但李光地却没有立即进京,而是在玩了半年后见耿精忠败局已定才把密函删去陈梦雷名字后献给康熙。平叛之后,他的好友陈梦雷便成了附逆罪臣,逮捕下狱,贬戍奉天。李光地却扶摇直上,官至文渊阁大学士。李光地非但不救陈梦雷,反而落井下石。
康熙帝庙号为什么称圣祖
在历史上来说,一般开国的皇帝因为劳苦功高,他去世后,庙号一般都会是某祖,后来继承的皇帝都是某宗,这已经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了。到了清代,基本也是这样流传下来的。但也有特别的现象,清朝的康熙皇帝并不是开国皇帝,为什么他的庙号是圣祖呢?
清朝第一个皇帝努尔哈赤庙号“太祖”,第二个皇帝皇太极庙号“太宗”,第三个皇帝顺治庙号“世祖”,第四个皇帝康熙庙号“圣祖”,第五个皇帝雍正庙号“世宗”,第六个皇帝乾隆庙号“高宗”,第七个皇帝嘉庆庙号“仁宗”,第八个皇帝道光庙号“宣宗”,第九个皇帝咸丰庙号“文宗”,第十个皇帝同治庙号“穆宗”,第十一个皇帝光绪庙号“德宗”。从这里不难看出,清朝的皇帝也是按照古来传下来的规矩定庙号的,圣祖康熙之所以会是“祖”源于雍正帝的坚持。
按照旧典,康熙帝死后其庙号本应称“宗”,但在诸多皇子争夺皇位继承权中取胜的雍正帝出于某种考虑,坚持将康熙帝的庙号定为“祖”字。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四日,诸王大臣奏请大行皇帝尊谥庙号,雍正帝说:我的皇父继承大统,按照旧典本应该称宗,但经书上也说:祖是指有功的皇帝,而宗是指有德的皇帝。我的皇父的功劳冠古烁今,拓宇开疆,他在位的六十多年,为我们打下了这一个天下太平的盛世,从继承大统上来说,他是守成的,但从他的绩业上来说,他却是开创,我的意思是应该定为祖号,才能够显示出他的功德来。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雍正对他父亲的誉美之词并不过分。于是,诸王、贝勒、贝子、公、文武大臣、官员等遵照雍正的意思,尊谥为: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庙号为:圣祖。雍正看完大臣们的奏折,用针刺破中指,用血将奏文内“圣祖”二字圈出,从而定下了康熙帝的庙号和谥号。
什么是皇帝的庙号
皇帝死后,根据其在皇族世系的顺序给予其相称的尊号,称之为某祖、某宗,奉入宗庙立室祭祀。这种称祖、称宗的名号就叫庙号。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周秦时废除庙号,西汉又开始重新实行这一制度。确定庙号的原则,一般对开国或建国初期有特殊功勋的皇帝多称祖,而后来守成的皇帝多称宗。清朝开国皇帝努尔哈赤被尊为清太祖,继位的皇太极尊为太宗,而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福临(顺治),又被尊为世祖。至于康熙帝,则因为其突出的贡献被尊为圣祖。
康熙帝长寿之谜
在清朝的十二位皇帝中,康熙活了69岁,算得上一个长寿的皇帝了,他的养生之道是什么?
关于长寿,康熙自己本身就有研究,他曾经这样说过:“人臣可仕则仕,可止则止,年老致仕而归,犹得抱子弄孙,优游自适。帝王仔肩无可旁委,舜殁会稽,不遑宁处,终鲜止息。洪范五福,终于考终命,以寿考之难得也。易循六爻,不及君主,人君无退藏之地也。岂当与臣民较安逸哉!朕自幼读书,寻求治理……”从这些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康熙是将行俭朴、戒声色、习骑射、广胸怀、省钱粮、富国家、勤工作、关民苦作为延年益寿关注的要点。
康熙平时非常注意锻炼身体,康熙自幼便精于骑射、游泳等体育项目,成年后,时常去猎场打猎、登高、练相扑、赛马,还数次亲自带兵打仗。
除了锻炼身体,康熙还非常注重节饮食,慎起居。他平常饮食都非常清淡,他说这是祛病的良方。他的起居非常有规律,平常也十分注意精神愉快。他还通过练习书法来求得“宽怀”(舒心),这也是他长寿的一个重要原因。
作为皇帝,康熙并没有沉溺于世俗之乐中,而是喜欢书法,以练书法助心性,达到长寿的目的。他总结了一条经验,叫作“宽怀只有数行字”。七个字说出了书法的一个功能:在书写“数行字”的过程中达到“宽怀”强身的效果。康熙练字写字,并不是为了赚取美名,他很专心地“师古心”(继承),精益求精地“细讨寻”(创新)。他练字经常到深夜,仍然是“象管(象牙笔杆)挥时在正心”。
康熙朝千叟宴
千叟宴是我国康熙、乾隆年间大型的尊老、敬老活动。康熙六十一年正月初二,康熙皇帝在乾清宫盛宴满、蒙、汉文武大臣及致仕退黜人员,年龄65岁以上的老人有六百八十人。初五,又宴请汉文武大臣中年龄65岁以上的老人三百四十人,两次宴会共宴请了一千多位老人。宴席上,康熙皇帝和老人们飞觞饮宴,皇子、皇孙侍立观礼,给老人们斟酒。为了纪念这一盛会,康熙皇帝即兴赋诗,并命大臣们也“赋诗记事”,名曰“千叟宴诗”。这就是千叟宴的来历。
康熙之死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晚上,康熙皇帝死于西郊畅春园。七天后,雍亲王胤即位。二百多年来,人们对于康熙的死一直抱有怀疑的态度,大多数的人们认为他不是寿终正寝,而是被雍正毒死的。那么康熙到底是怎么死的呢?
在雍正朝的文献《大义觉迷录》中,有一段湖南人曾静的话,他说:“圣祖皇帝在畅春园病重,皇上就进一碗人参汤,不知如何,圣祖皇帝就驾了崩,皇上就登了位。”这个曾静在这里是直接指出雍正毒死了康熙。并且在《永宪录》中记载,在康熙病危时,“以所带念珠授雍亲王”,这就为雍正的即位提供了证据。持这一说法的人认为,康熙在畅春园休息的时候,正是雍正下手的好时机,当时康熙身边没有什么人,只有雍正的心腹隆科多负责康熙的安全,雍正利用这大好的机会让隆科多把毒药放在食品中呈给皇上,使得康熙病危,进而去世。
还有人认为康熙是自然病死的。康熙长期有病,并越来越严重,去畅春园也是因为感冒,才要去那里休养生息的。康熙是因为感冒而引发了身体的其他病症而突然死亡的,不是什么被毒死的。而且,康熙在位时就一直希望能老死,他要想老死就肯定会有所提防,要想下毒害他,实属不易。再者,虽然病人喝人参汤是当时的习惯,但康熙一贯不喜欢喝人参汤,他曾说过:南方人服食人参是很好,但不适合北方人服食。由此可见,他是不会轻易就喝人参汤的。所以,要想用人参汤毒死他是不太可能的。
康熙的死亡原因恐怕要和雍正即位是否是夺位一样,永远也没有正确的答案出现了,要想解开这个谜团,还需要后来人继续努力。
《尼布楚条约》
“尼布楚条约”是清朝与俄国签订的边界条约。在挫败沙俄侵略的雅克萨之战后,康熙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四日由清政府全权使臣索额图和沙俄全权使臣戈洛文签订于尼布楚。条约规定:两国以流入黑龙江之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为界,再由格尔必齐河发源处沿外兴安岭“直达于海,亦为两国之界”。唯乌第河与外兴安岭之间的地方暂行存放待议。条约还就俄国撤出雅克萨、两国互不收纳逋逃、居民不得擅自越界、贸易互市等事宜做了具体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