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高宗乾隆(1)

作者:宋晓明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2:40

|

本章字节:11440字

乾隆帝是一个需要功过分开说的皇帝,他在政治上十分有抱负,充分施展了自己的一身才华,把大清江山治理得井井有条,但可惜的是,他本人比较好色,也比较喜好奢华,除了发生了两位皇后死于自己之手的事外,还六次下江南巡视,表面上看来是为了江山社稷,其实就是为了满足自己游山玩水的欲望而已。总起来说,乾隆帝的一生还是值得嘉奖的,他给他的后人留下了一个盛世。


乾隆扑朔迷离的出生地之说


乾隆皇帝的出生地历来是史学家研究的对象,有的说乾隆是出生在雍和宫,有的说他出生在承德避暑山庄,到底乾隆出生在哪里呢?


关于乾隆的出生地,现在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乾隆出生在雍和宫,而且这种说法是乾隆自己一再强调的。雍和宫是原来的雍亲王府,乾隆多次在诗作中说明自己出生在雍亲王府,一次他到雍和宫瞻仰祭拜后,做诗说:“来瞻值人日,吾亦念初生。”乾隆诗的意思是,在正月初七那天到雍和宫祭拜,我总是念念不忘当初就是生在这里。在另一首诗中,乾隆更明确地表明:“斋阁东厢胥熟路,忆亲唯念我初生。”这里,乾隆不仅认定自己诞生在雍和宫,而且还点出了具体的出生地点,就在雍和宫的东厢房。


虽然乾隆一再对自己的出生地做出解释,但在他还在位的时候就有人对他的解释做出了反驳,一个叫管世铭的官员,他随乾隆到避暑山庄时曾赋诗三十首,其中一首就涉及到乾隆的出生地:“年年讳日行香去,狮子园边感圣衷。”诗后小注说:“狮子园是乾隆的诞生地,因此乾隆常常在先帝雍正驾崩的忌日到那里小住几天。”


不仅是普通的官员对乾隆的出生地心存疑虑,就是乾隆自己的儿子、后来的嘉庆帝也是不认同乾隆自己的说法。在嘉庆刚登基的那年八月,嘉庆跟随太上皇乾隆到避暑山庄过生日,嘉庆写诗为乾隆庆贺,在诗的后面,嘉庆注解说,康熙在辛卯那年题写了“避暑山庄”的匾额,皇父乾隆也是恰好在这年降生在山庄。


但是,就在十几年后,嘉庆帝自己又推翻了自己的说法,原来,每一任皇帝都要为先帝纂修《实录》和《圣训》。嘉庆在审阅呈送稿时,发现《实录》和《圣训》稿都把皇父乾隆的出生地写成了雍和宫。嘉庆帝这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皇父已经驾崩,我怎么能违背父皇的意思呢?嘉庆赶忙又把所有关于乾隆出生在避暑山庄的诗作都改了过来。于是,在《实录》和《圣训》中关于乾隆的出生地都是雍和宫。


弘皙政变


弘皙是康熙朝废太子胤的儿子,康熙是眼看着弘皙长大的,他非常喜欢这个孙子。弘皙目睹他的父亲经历了两立、两废。他的内心到底是怎么想的,我们谁也不知道,我们能够知道的就是,他在乾隆四年的时候,发起了一次对乾隆权力的大冲击,他自立了朝廷,自立了内务府七司。乾隆对这种冲击自己权力的事情当然不能姑息,这个康熙很宠爱的孙子被乾隆剥夺了亲王爵位,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弘皙逆案。


乾隆的生母到底是谁


乾隆皇帝身为一代圣君,围绕在他身上的谜团也比别的皇帝多,除了他的出生地大家都不太清楚外,他的生母到底是谁,也没人能说得清楚。


关于乾隆生母的事,传说最多的是说他是海宁陈家的孩子。传说雍正还是皇子的时候,与海宁的陈家关系很好,两家碰巧在同年同月同日生子,雍正很高兴,便命人把陈家的儿子抱给他看,但是还回陈家的却不是他们自己的儿子,而是一名女婴,陈家人很害怕,不敢声张,而这个被换走的孩子就是后来的乾隆帝。这个说法其实很没有根据,首先,在弘历之前,雍正已经有了三个儿子,虽然早夭了两个,但也不至于到了要换别人的孩子为自己承嗣的地步,而且,在皇宫中,这种事情可是大事,雍正怎么可能冒着那么大的风险去换一个本来可以不用换的孩子呢?第二,虽然在乾隆朝,海宁陈家显赫一时,但却也不止一次地受到乾隆帝的谴责和处罚。


另外,还有一种更离奇的说法,就是说雍正帝在还没有即位的时候到木兰围场狩猎,因为饮了鹿血,便与行宫中的一名汉族宫女发生了关系,后来,这名宫女生下了后来的乾隆帝。这一说法就更没有根据了,虽然有很多诗作说明乾隆是出生在承德避暑山庄狮子园,但这也不能说明乾隆就是这个汉族宫女所生。


最为可靠的说法就是乾隆的生母是雍正的妃子钮祜禄氏,但是,就是这个钮祜禄氏在清史上也有很大的谜团。钮祜禄氏13岁的时候参加选秀,被分给四阿哥胤,当时的胤,已经有了嫡福晋和两位侧福晋,都是出自名门的大家闺秀,而这个钮祜禄氏只是个侍女的身份而已。生了乾隆后,她还是没有名份,被人称为“格格”达十几年之久,直到雍正元年才被封为熹妃。而在《雍正朝汉文谕旨汇编》中对于雍正妃子的册封档案却与《实录》中的记载截然不同,这份档案中,被封为熹妃的不是格格钮祜禄氏而是格格钱氏!这两个人是一个人吗?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至今也没有人能给出正确的答案,只能留待后来人去解开这个谜团了。


书画家郑板桥


郑板桥,江苏兴化人,生于康熙十二年,清代著名诗人、书画家。早年家贫,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后以助农民胜讼及办理赈济,得罪豪绅而罢官。做官前后居扬州卖画。擅写兰竹,以草书中竖长撇法运笔,体貌疏朗,风格劲峭,工书法,用隶体参入行楷,自称“六分半书”,又称乱石铺街体。能诗文,《悍吏》、《私刑恶》、《孤儿行》、《逃荒行》等作,描写人民疾苦,颇为深刻。所写家书《家书》、《道情》,自然坦率,为世人所称道。


乾隆登基后的改革措施


雍正十三年,雍正帝驾崩后,乾隆帝即位,乾隆即位后,在继承先朝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对父亲的一些弊端也进行了一些改革,对雍正朝的一些不利于国家稳定的事情也都一一平了反。


乾隆帝首先对父皇崇信佛教,迷信祥瑞的做法进行了纠正。雍正死后,乾隆曾下诏给那些雍正崇信的僧人,告诉他们不要以为曾经效力过先帝就想以此尊崇起来,如果不严格要求自己,犯了罪也一样要受惩罚。乾隆也非常讨厌各地为了迎合父皇而造谣说各地出现祥瑞之物的事情,他下令以后凡此事情一律都不许上奏。


雍正年间,为了鼓励农民兴农举农,雍正曾下令选举表现好的老农加官八品。乾隆朝,乾隆深知这种做法的弊端,便废除了这个制度。乾隆还废除了新君登基为避讳,其他皇子要改名的惯例。


乾隆对雍正的错误做法改正最大的莫过于推翻雍正审定的冤案,给予那些宗室之人平反昭雪,或给予款待,最典型的事例就是宽赦了被雍正幽禁的允禩、允禵等兄弟。乾隆还宽赦了因为年羹尧而被牵连的人员,把被革职的文武官员重新交吏部、兵部审议,有可用之才就酌情录用。


乾隆做的另一件大事就是处死了曾静。在发生了曾静投书案后,雍正帝并没有处死曾静,反而把曾静的口供辑录成书供天下读书人看阅,这给反清人士提供了口实。而乾隆深知父亲此举的不妥,便下令把曾静、张熙师徒俩处死。


乾隆还为多尔衮悖逆案平了反,此案是清朝初期一件特大冤案,乾隆冒着违犯先祖的危险,为多尔衮平反昭雪,恢复了原籍。


乾隆在即位之初就能够冒着危险推翻前朝的一些错误举动,受到百姓的拥戴也是理所应当的。


金瓶掣签制度


乾隆后期,西藏发生了廓尔喀人入侵的事情,后经福康安率兵剿匪总算平定了此次叛乱。鉴于此次事件的严重性,乾隆帝下决心整顿西藏事务。乾隆五十八年,乾隆帝派人与达赖、班禅的僧俗要员商议,制定出《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完善了清廷治理西藏的制度,得到了广大藏民的拥护。《二十九条》的内容主要有:明确规定驻藏大臣的地位与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平等,监督办理西藏事务。噶伦、代本等高级僧俗官员由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会同选择,呈请中央政府任命;下级官员则由驻藏大臣与达赖喇嘛会同挑选。


红颜薄命的孝贤皇后


孝贤皇后,富察氏,生于康熙五十一年,满洲镶黄旗人。孝贤皇后的祖父米思翰在康熙年间任议政大臣,当过七年的户部尚书,掌管国家的财政大权,曾经大力支持康熙帝的撤藩政策,深受康熙帝的器重。孝贤皇后的父亲李荣保官至察哈尔总管。孝贤皇后出身于这样一个累世高官的家庭,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正统教育,娴于礼法,深明大义。雍正五年,16岁的富察氏被指给皇四子弘历为嫡福晋。婚后,这对小夫妻相敬如宾,感情笃挚,十分恩爱。


在乾隆和富察氏婚后的第二年,富察氏为乾隆生了一个漂亮的女儿,可惜的是,这个女儿两年后就夭折了。雍正八年,富察氏生下儿子永琏,这个孩子天赋极高,很得乾隆夫妇的喜爱,而且雍正帝也很喜欢他。次年,富察氏又生了一个女儿,就是固伦和敬公主,十五年后嫁给蒙古科尔沁和硕亲王。


雍正十三年,雍正帝去世,弘历即位,富察氏被立为皇后。两个人恩恩爱爱过着美好的日子,可惜的是,天不从人愿,乾隆三年,他们宠爱的儿子、9岁的永琏突患急病夭亡了。这对富察氏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她天天以泪洗面,但每天又不得不强装笑脸,为的是不影响皇上和皇太后。


乾隆十年,富察氏又有了身孕,这对于富察氏来说真是天大的喜事。第二年,她生下了一个男婴,孩子诞生的那天恰好是佛祖的诞生日,乾隆夫妇视此为吉兆。乾隆绞尽脑汁为孩子取名永琮,在内心已经想要立他为太子。


命运对富察氏真是太不公平了,一年零八个月后,永琮竟然出痘死了。这次打击把富察氏彻底打垮了。她的生活从此后就是低迷,她的每一天过得都非常痛苦。看着皇后日渐憔悴,乾隆决定带她以及皇太后一同东巡。东巡的路上,每次经过一些村庄看到一些孩子在玩耍的时候,富察氏的心都在流血。由于气候变化不定,到了济南后,富察氏的身体突然不适,休息了几天后,她又随皇帝启程了。可是,她的身体已经极度虚弱了,到了四月八日,她的病情突然恶化,奄奄一息的皇后还来不及看一眼皇上,就离开了这个世界,随她的儿子去了。


国丧期间不准剃头令


乾隆十二年,孝贤皇后去世,乾隆与皇后的感情很深,她的去世给乾隆带来了很大的打击。皇帝的痛苦就是大臣百姓的痛苦,于是全国上下陷入一片悲痛中。清朝有祖制:国丧期间,文武官员一律不准剃头。但这个祖制在乾隆前的几朝都没有得到彻底的实施,所以,在这次国丧期间,大家也都以为不会实行,很多人就在皇后去世二十七天除服后剃头了。结果,乾隆在皇后去世三个月后才重申这一祖制,很多已经剃头的官员都吓破了胆。乾隆对这些已经剃头的官员都进行了严厉的处治,这其中,以周学健剃头案最为出名。


香妃的身世


在现代的影视作品中,有关于香妃的事情被演绎得越来越多,这个香妃真有其人吗?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在历史上,乾隆朝的后宫并没有香妃这么一个妃子,历史学家经过研究确定,所谓的香妃实际上就是乾隆朝的容妃。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乾隆帝只有一个来自新疆的妃子,就是容妃,无论是官书、档案记载,还是实物考证,都证明是来自新疆的妃子。其次,她们“二人”都来自新疆,都是维吾尔族,都信奉伊斯兰教,最后的封号都是妃。就是说家乡、民族、宗教信仰、封号是一样的,如果是两个人,不会如此巧合。而且,她们“二人”的父亲、哥哥、五叔、六叔也是相同的。既然香妃和容妃的家属都是一样的,那么两个人自然就是一个人了。


容妃是新疆伊斯兰教上层和卓家族的后裔。乾隆二十三年,和卓家族的一支——霍集占发动叛乱,香妃的叔叔额色尹及兄长图尔都率部配合清军平叛。次年,香妃随图尔都进京,后被乾隆收入宫中,并被封为“和贵人”。


现代的影视作品中有香妃奉太后之命赐死的情形,而事实恰恰相反。乾隆二十六年底,奉太后之命,香妃由贵人晋升为嫔,三十三年,又由嫔晋升为妃,称为容妃。香妃在宫中享有特殊待遇,乾隆帝注意照顾她的民族习惯,她在宫中可以穿着维吾尔族服装,保持维族饮食习惯,宫中还专设了维族厨房。乾隆三十年春,她以嫔的身份与皇后等一起随同乾隆下江南,游历了苏州、杭州等地。除这次随驾南巡外,乾隆三十六年,容妃还随驾东巡,游历泰山、曲阜;四十三年七月,随驾赴盛京,到沈阳故宫等处,拜谒过清太祖努尔哈赤陵。这一系列的事实证明,容妃确实是非常受宠的。而且她的地位也在不断地上升。


乾隆五十三年四月,香妃病死于宫中,葬于河北遵化清东陵。


土尔扈特部回归


乾隆三十六年一月,远离祖国达一百四十多年之久的中国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因不堪忍受沙俄的残酷统治和苛征暴敛,在首领渥巴锡的率领下,毅然踏上了返回祖国的东归之路。他们摆脱了沙俄军队的围追堵截,英勇战斗,不惜蒙受重大牺牲,历尽艰难困苦,终于在同年六月底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乾隆皇帝对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这一壮举非常重视,亲自在木兰围场的伊绵峪和避暑山庄万树园多次接见、宴请、赏赐渥巴锡,并在普陀宗乘之庙树立了《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和《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两通巨型石碑以记其事。


孙嘉淦奏稿案


孙嘉淦,山西兴县人,康熙五十二年进士。在雍正朝很得雍正帝的赏识。乾隆即位后,立即召孙嘉淦任吏部侍郎,以后又升迁为都察院左都御史。后来,由于孙嘉淦的出色表现,他的官运十分亨通,到乾隆十五年的时候,他已经是兵部侍郎,后又晋为工部尚书署翰林院掌院学士。孙嘉淦正直能干、敢于直言,晚年的时候在官民中有相当高的声望。


乾隆十五年,一份署名工部尚书孙嘉淦的奏稿在全国上下广为流传,直到乾隆十六年六月,才有云贵总督硕色密报乾隆帝。乾隆皇帝看了这份密折后,认为这份伪奏稿假托廷臣名目,捏造皇帝批语,纯系大逆恶徒狂悖之举。他之所以能迅速做出这种决定,完全是因为对孙嘉淦的信任。同时,他又不想公开追查此种直接把矛头对准他本人的激烈的指责言辞,又因伪奏稿在其他处尚未发现,故追查也没必要全面铺开,遂责令步兵统领舒赫德及相关等省的督抚秘密缉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