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晓明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2:40
|本章字节:11022字
圣库制度
圣库制度是太平天国实行的一种公有共享制度。圣库即公库、国库,太平天国以一切财物为上帝所赐,初时又规定惟上帝得称圣,故称公库为圣库。金田起义时,因许多人都是全家参加起义的,因此做出规定:凡参加起义者都“将田产屋宇变卖,易为现金,而将一切所有缴纳于公库,全体衣食俱由公款开支,一律平均”。以后,全军实行这种制度。作战中缴获的金银、绸帛、珍宝等,必须上交公库,个人不得私藏,违者处以重罚,直至斩首。
杀鸡取卵的开征厘金
咸丰三年,咸丰帝下诏说国库空虚,无力维持军饷。大清国出现财政危机,人人都惶惶不可终日。这个时候,有人想出了一个妙招:开征市税。这是一个可以解决大清财政危机的好办法。最初,这个新的商业税收称为“厘捐”,视货物价值的高低征收,税率为千分之十。办法是政府派遣官吏在水陆要害地方设局卡,局征坐贾货物税、卡征行商货物过境税。
最初开征“厘捐”的是扬州江北大营帮办军务大臣雷以。咸丰三年,雷以首先在里下河设局,向扬州附近的各镇米行劝厘助饷。雷以收厘捐的举动,为大清朝解决军需的燃眉之急找到了一条明路。从咸丰四年开始,雷以又对米行以及其他行业铺户一律征收厘捐,先后在扬州仙女庙和泰州两处设局办理。当时在江苏领兵的清军大帅胜保向皇帝奏称厘捐的好处,恳请在全国各省都开展推广。
咸丰帝同意在江苏以外的地区推广这一好办法,首先在用兵省份酌量抽厘,逐渐在全国展开。咸丰五年四月,湖南省仿行。咸丰五年十二月四川总督试办盐厘。咸丰六年,新疆、奉天续办厘捐。咸丰七年,吉林、安徽、福建仿行厘捐。
但这个好办法在实行中也有问题。咸丰十年,江苏巡抚奏称上海税厘骤减。为解决存在的问题,户部奏拟了《厘务章程》八条,咸丰帝虽然批准了户部的这个章程,但实际执行中还是有各自的问题,而且最后全国还是没有一个统一的规章制度。
开征商业税本来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项重大财政改革,但咸丰帝却没有好好把握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而是采取了杀鸡取卵的做法,这无异于自取灭亡。
小刀会上海起义
小刀会是成立于厦门的民间秘密团体,属天地会的支派,道光三十年传到上海。上海小刀会成员主要是上海的福建籍劳动人民和部分工商业主。咸丰三年,在太平天国起义和福建小刀会起义的影响下,上海的各支力量以小刀会名义结成统一组织,推举天地会广东帮首领刘丽川为首领,准备举行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咸丰三年九月七日,刘丽川和原小刀会福建帮首领陈阿林等在上海起义,占领县城。随即,从上海、嘉定分别出发,接连攻占宝山、南汇、川沙、青浦四县,成立小刀会政权。初用“大明国”国号,旋即改称太平天国,由刘丽川上书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表示接受领导。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又称“英法联军之役”。1856~1860年,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侵华战争,因其实质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所以才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0月,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进犯广州,挑起这场战争。1857年,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与英军组成侵华联军,12月攻陷广州。为了进一步扩大战争,给清政府施加更大的军事压力,1858年5月,英法舰队在俄美的支持下攻陷大沽口炮台,逼近天津,并扬言进犯北京。清政府派桂良、花沙纳为钦差大臣前往天津谈判,6月,分别与俄、美、英、法四国代表签订《天津条约》,11月,又在上海签订中英、中法、中美通商章程。沙俄趁机于5月间用武力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割去了中国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大片领土。1859年英、法、美借口换约又派军舰北上,6月25日,突然进攻大沽炮台。清军奋勇抗击,重创英法舰队。1860年,英法再次组成联军,扩大侵华战争。8月,英法联军二万五千多人由北塘登陆,攻陷大沽,占领天津。9月,在通州八里桥击败清军后,直攻北京。咸丰帝带领后妃和一批官员仓皇逃往热河,令其弟恭亲王奕留守北京负责议和。10月,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城。侵略军一路烧杀抢掠,丧心病狂地把中外闻名的圆明园洗劫一空,焚毁殆尽,对中华民族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10月奕分别与英法代表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和批准中英、中法《天津条约》。沙俄又迫使清政府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割去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大片领土。外国资本主义的蛮横侵略与清朝封建统治者的妥协投降,使中国继鸦片战争之后又一次大量丧失领土和主权,中国社会进一步半殖民地化。
沙俄抢占了我国多少领土
鸦片战争结束后,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了对我国的侵略。而沙皇俄国仗着与我国相邻的优势大肆向我国的东北地区扩张,以各种名目侵占我国东北的大部分领土。从道光二十七年开始,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这将近二十年的时间里,沙俄通过《瑷珲条约》、《北京条约》以及一系列的勘界条约,共侵占了我国一百四十四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火烧圆明园
火烧圆明园,其实是人们惯说的一个提法。英法联军真正烧的不止是圆明园,还有京西皇家三山五园,被焚毁的范围远远比圆明园大得多。
咸丰十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于十月六日占领了圆明园,圆明园内的守军寡不敌众,纷纷投降,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见圆明园失守,便投福海自尽了,而住在园内的常嫔因受惊吓而死。英、法军队在圆明园内洗劫两天后,转而向北京城内开进。五天后,英军又派出一千二百多名骑兵和一个步兵团,再次洗劫了圆明园,英国全权代表詹姆士布鲁斯以清政府曾将巴夏礼等囚于圆明园为借口,要求清政府必须先将圆明园焚毁才能和他们议和。七天后,三千五百名英军再次冲入圆明园,一把大火烧了圆明园,这把火烧了三天都没有熄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都被烧成了一片废墟,生活在安佑宫中的近三百名太监、宫女、工匠都因为来不及逃走而葬身于火海中。
咸丰十年,英法联军焚烧圆明园仅仅是圆明园的第一次重创而已,在这次的焚烧中,英法联军的本意是将圆明园夷为平地,但由于圆明园园子的面积太大,景点分散,而且水域辽阔,一些偏僻之处和水中景点幸免于难。如,圆明园的蓬岛瑶台、藏舟坞,绮春园的大宫门、正觉寺等都保存了下来。所以,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的时候,他们再次放火烧了圆明园,使这里残存下来的珍贵的皇家宫殿建筑再一次遭到掠夺焚劫。这真是一场严重的文化暴力啊。
清朝太监的品级是怎么规定的
清朝的太监进宫后要拜师父,学规矩,干得好会逐步升到很高的职位,比如能当上皇帝身边的伺候太监,其地位就会相应地上升。如果能当上总管太监,那就是太监中的大官了。雍正年间,雍正帝规定太监的品级最高为正四品,后又规定太监品级不分正从,只称四品、五品,升降也以此为准。
顾命大臣中为什么没有“鬼子六儿”
咸丰帝和恭亲王奕的感情本来很好,但因为争夺皇位的事情,两人之间有了嫌隙,在咸丰去世时,咸丰帝也没有把奕列为八大顾命大臣中,这里面当然有他的原因。
在道光帝晚年的时候,咸丰帝和奕争夺皇位,后来,善于演戏的咸丰战胜了一身才气的奕,当上了皇帝。而咸丰即位后,也按照父皇的遗志命奕为恭亲王。但奕对自己没能当上皇帝的事一直耿耿于怀,对咸丰很是不服气,所以处处摆出一副不服的气势。在咸丰刚即位的时候,他还能够事事找奕商量,很重视他,但随着奕越来越不把他放在眼里,咸丰也就越来越讨厌这个六弟了。
后来,因为奕生母的事情,让咸丰对这个弟弟更是讨厌。奕的生母静贵妃同时也是咸丰的养母,她抚养咸丰长大,在咸丰当上皇帝后,她自恃抚养皇帝,想让咸丰立她为皇太后,而奕也想借母亲地位的上升扩展自己的势力。但咸丰帝却并没有这个意思。他认为,先皇去世后,有后世的皇帝立自己的生母为皇太后的先例,但却没有立其他的妃嫔为皇太后的先例,所以不能应允。咸丰五年,静贵妃病重,一天,咸丰要去看望她,恰遇奕出来,咸丰问他情况,奕说静贵妃等有了封号才能闭眼。咸丰无奈只能支吾了两声。奕就当是咸丰认可了,于是马上跑到军机处着手办理为静贵妃上封号的事情。事后,咸丰十分气愤,说是奕故意挟持自己才这样的。于是,在静贵妃死后,他一纸诏书把奕的军机大臣的职务销除了。
咸丰七年,咸丰又重新任命奕为都统,但这个官职很小,再加上肃顺一派的势力不断强大,他的力量在逐渐减少。在肃顺一派的不断打击和中伤下,咸丰一朝,奕再也没有受到皇帝的信任。也正因为于此,咸丰在驾崩前才没有选择奕为顾命大臣。
清朝太监的名额有什么限定
清朝太监的总人数额定为三千三百名,但各朝都没有达到这个数额。乾隆五十八年时,实用太监二千六百零五名。道光二十二年,实用太监二千二百一十六名。咸丰末年,核定太监人数二千五百名。光绪十三年,实用太监一千六百九十三名。太监除了在宫里宫外的各部门工作外,还会被分配到一些王公大臣家里工作。清初王公大臣家用太监无定额,嘉庆四年,才有了具体规定:亲王可用七品首领太监一名,太监四十名;郡王可用八品太监首领一名,太监三十名;贝勒可用太监二十名;贝子可用太监十名;公主额驸可用太监十名。
咸丰帝为何英年早逝
咸丰帝出生于道光十一年九月,死于咸丰十二年七月,年仅31岁。这样的一代帝王,为什么仅仅活了31年就离开了这个世界呢?是因为操劳国事吗?
其实,并不是因为咸丰日夜操劳国事的原因,而是因为他自幼就体弱多病的缘故。咸丰初年,北京有“瘸龙病凤”的童谣,说的就是皇帝是个瘸子,皇后也是个病秧子。咸丰帝之所以从小就体弱多病,据说是因为他早产的缘故。咸丰帝的母亲当初比另一位妃子稍微晚一些时间怀孕,但是咸丰帝却比那位皇子早出生。传说是因为咸丰的母亲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大阿哥而让太医给自己开了保胎速生药。后来,果然咸丰比他的弟弟早了十天出生。既然是药物所致,那么对咸丰的身体肯定是有影响的。
咸丰即位后,大清朝是内忧外患,就算他不是一代明君,身在其位,也要多多少少为国事烦忧啊。再加上他本来就胆子小,天天在惊恐中度日,难保不会有什么忧心而得的疾病。再加上咸丰生性好色,纵欲无度,这对他的身体也是一大伤害。
咸丰帝因为国事的烦忧再加上纵欲过度,身体越来越虚弱,后来又患上了咯血症。太医给他开了一个良方,说是鹿血可以治此病。于是,咸丰就命人在宫中养了一百多头鹿,随用随取。也因此,鹿血成了他苟延残喘、须臾不能离开的救命良药。咸丰十年七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咸丰又惊又怕,留下奕与洋人谈判后,就偕慈禧、肃顺等一班人马,借口避暑跑到了承德避暑山庄避祸去了。到了承德,咸丰帝依然终日纵情于声色之中,以致咯血症突然发作,咸丰马上命人去取鹿血,但慌忙之中找不到鹿,不久,他便气绝身亡了。
节俭的孝贞皇后
咸丰的皇后孝贞,就是以后的慈安太后,非常节俭,在整个清朝的后宫中,她也是首屈一指的节俭。她时常穿着布衣,房里的装饰也是俭朴得很,根本看不出来这是皇后的寝宫。她也从来不用绣品,对于外国进贡的东西,她觉得那些奢侈的东西只适合观赏并不实用。她穿的绣鞋,每年都必须自己绣一双,不假手于他人,而且她绣的鞋子的鞋底也必须是从集市上买来的。逢年过节的时候,每每下官有礼物送给她,她都严词拒绝。每次碰到这种情况,她都教育那些官员说:你献给我一点东西,那么百姓就要多受一份饥寒。咸丰帝视她为女圣人。
咸丰帝人生的三大过失
纵观整个大清朝,前期的几个皇帝都是比较积极开创的,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盛世。到了乾隆后期,衰败之相已经逐渐显露出来了,后来的守成皇帝嘉庆、道光也没有进一步挽救大清朝,而是一步一步地眼看着祖辈们打下来的江山逐渐从自己手里失去。到了咸丰朝,由于英法联军的入侵,大清朝已经基本上算得上是国破家亡了。
历数咸丰帝的过失,主要有三点。其一,是错坐了皇帝的宝座。跟咸丰同时竞争皇帝宝座的还有皇六子奕,而这个皇六子奕明显比咸丰有才华,有抱负,但就因为不会讨好父皇道光,就被会做表面文章的咸丰抢走了皇位。如果这个皇位由奕来做的话,也许当时的大清朝会有另一番景象。
其二,是错离了皇都北京。在咸丰朝,内有太平天国闹事,外有英法联军入侵,可谓是内忧外患。咸丰十年,当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后,咸丰暗示大臣奏请木兰围猎,于是,咸丰匆忙中逃往了承德避暑山庄。这个时候,如果他有一点才、德的话,也不应该丢下皇城逃跑,而是应该带领广大的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侵略军。就是他的这个错误,使得我们的圆明园被焚掠一空。
他的另一个过失就是错定了顾命大臣。咸丰十一年,咸丰在热河病重,他在临终前立了自己幼小的儿子同治为帝,同时任命了顾命八大臣为辅臣。他的这个决定没有平衡当时朝堂上的各方权力和政治关系直接导致了辛酉政变的发生,在已经千疮百孔的大清朝的身上又加上了人为的一道疤痕。
咸丰帝的后妃们
咸丰帝一生共立有三位皇后,孝德显皇后萨克达氏是咸丰的原配夫人,孝贞显皇后就是后来的慈安太后,孝钦显皇后就是后来的慈禧太后。还有四位贵妃、四位妃子、四位嫔、三位常在。咸丰比较宠爱的是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和庄静皇贵妃他他拉氏,这两位受宠的妃嫔分别为咸丰生了一子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