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面子是生活的绊脚石(2)

作者:张晓东

|

类型:生活·百科

|

更新时间:2019-10-06 12:42

|

本章字节:11328字

一天,陆军部长斯坦顿来到林肯的办公室,气呼呼地说,一位少将用侮辱的话指责他偏袒一些人,他说:“真让人受不了,这是多么没有面子的事情呀。”林肯建议斯坦顿写一封内容尖刻的信回敬那家伙。


“可以狠狠地骂他一顿。”林肯说。


斯坦顿立刻写了一封措辞激烈的信,然后拿给总统看。“对了,对了。”林肯高声叫好,“要的就是这个!好好教训他一顿,真写绝了,斯坦顿。”


但是当斯坦顿把信叠好装进信封里时,林肯却叫住他,问道:“你要干什么?”


“寄出去呀。”斯坦顿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不要胡闹。”林肯大声说,“这封信不能发,快把它扔到炉子里去。凡是生气时写的信,我都是这么处理的。这封信写得好,写的时候你已经解了气,为你争回了面子,现在感觉好多了吧,那么就请你把它烧掉,再写第二封信吧。”


感悟人生:


人总是受别人气的时候,这并不是就没有面子,这种不满情绪堆积在心中是有害的,反击回去或发泄给别人都是上策,如果真要挽回面子,那林肯的主意好。


不因面子屈服于琐事


卡文迪许出身贵族,封号“爵士”,他有大批存款,是英格兰银行的最大客户。但他从不爱面子,终生不娶,不理衣着,全心致力于科学研究,无暇顾及生活琐事。他的衣服大多是旧式的,扣子掉了也不管,有时褶皱遍身。


一次,他到皇家学会去,顺便穿了一件在实验室工作时被硫酸烧坏了的破大衣,以致被认为是个流浪汉,说什么也不肯让他进去,待他通报了姓名,学会的职员才连连道歉,请他进去。


平时,他吃的也很简单,就是偶尔请科学家吃饭,一般也只是一条羊腿。仆人笑着提醒他,一只羊腿不够五个人吃,他才改口说:“那就准备两只吧!”人们问他:“你那样有钱,为什么又那么‘寒酸’呢?”


他自信而无愧地说:“我认为科学家的时间应当最少地用在生活上,而应当最多地用在科学上。”著名物理学家彼埃尔·居里说过:“我们不得不饮食、睡眠、游戏、恋爱,也就是说,我们不得不接触生活中最甜蜜的事情;不过我们必须不屈服于这些事物,在做这些事物的时候,我们仍须保持我们一心从事的一些反自然的思想,使它们仍然居优越地位,使他们在我们可怜头脑中继续冷静地进行。”


感悟人生:


人们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如果我们仅碍于于面子,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爱面子的琐事可以说是无休止的。只有“不屈服于这些事物”,才能挤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学习和工作。


快乐的生活来自尊重而不是面子


英国著名的维多利亚女王,与其丈夫相亲相爱,感情和谐。但是维多利亚女王乃是一国之王,成天忙于公务,出入于社交场合,而她的丈夫阿尔伯特却和她相反,对政治不太关心,对社交活动也没有多大的兴趣,因此两人有时也闹些别扭。有一天,维多利亚女王去参加社交活动,而阿尔伯特却没有去,已是夜深了,女王才回到寝宫,只见房门紧闭着。女王走上前去敲门:房内,阿尔伯特问:“谁?”


女王回答:“我是女王。”


门没有开,女王再次敲门。


房内阿尔伯特问:“谁呀?”


女王回答:“维多利亚。”


门还是没开。女王徘徊了半晌,又上前敲门。


房内的阿尔伯特仍然问:“谁呀?”


女王温柔地回答:“你的妻子。”


这时,门开了,丈夫阿尔伯特伸出热情的双手把女王拉了进去。


作为女王的丈夫阿尔伯特,一开始就知道敲门的人是自己的妻子,他的两次发问实是明知故问。为什么维多利亚前两次敲门都遭到了拒绝,叫不开门,而最后一次丈夫开了门并热情有加呢?这是由于她的语言没有随场合的变化而变化,女王的心理状态,没有随着交际的环境对象的变化而加以调整,她的语言和她在此时所扮演的角色发生严重的冲突而造成的失误。


第一次女王上前敲门回答说“我是女王”,她这种自称,是太爱太在乎自己的面子了,应该在宫殿上运用才适合,这表明交际双方的关系是君臣关系。而现在是在寝宫之中,面对的是丈夫,所以她这样回答显得态度高傲,咄咄逼人,没有满足作为丈夫的阿尔伯特的自尊心理,因而没有开门,女王也就陷入了绝境。第二次敲门女王的回答是“维多利亚”,应该承认第二次回答比第一次回答语言的失调程度要轻得多,但是“维多利亚”这个自称在这里是中性的,似乎只是一个冷冰冰的代号,对任何人都可以这样自称,不带任何的感情色彩,态度平淡,没有显现出作为妻子角色的感情色彩,因而效果也不好,唤不起丈夫的亲昵之感,故而也没开门,女王再一次陷入绝境。第三次敲门女王回答说“我是你的妻子”,体现了作为“妻子”的角色意识,传达出妻子特有的温柔和浓烈的感情色彩,她的心态适应了具体的场合和对象,把交际双方的角色作了明显的定位,极大地满足了阿尔伯特的自尊心理,于是先前失误的不愉快一扫而光,效果极佳,不仅敲开了房子的门,也敲开了阿尔伯特的心扉,门开了的同时,也解了绝境之围,可见女王能够审时度势。


在生活的舞台上,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一定的场合,时刻都在扮演着某种角色。因此每当与人交际时,不仅在传递信息,而且还包含并规定了双方——表达者与接受者的角色关系,人们期待你说出的话符合角色规范。我们常常听人说,某某人今天说话有失体统,往往是指他所说的话有悖于人们所期待的角色规范。这样交际的效果就不会好。有一段时间电视台播放台湾女作家琼瑶的电视剧《几度夕阳红》,剧中的女秘书办事干练周到,且对老板何慕天照顾得特别周到。有一单位早上开会,上司在大庭广众之下,突然问自己的女秘书“你看何慕天的女秘书怎么样?”在场的人都明白这话的意思是“你比人家差远了”,这是不满意的表示。作为上司在这种场合应该是严肃认真的,如此不礼貌而带有极大贬意的提问,已是超出了他的角色要求。所以那位女秘书不客气地回敬了他一句:“那位女秘书的确不错,可惜你不是何慕天!”全体大笑起来,弄得那位上司面红耳赤。


然而这种角色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场合的变化和交际对象的变化,角色就有可能转换。前苏联社会心理学家安徒列耶娃说:“实际上每个个体所担任的(角色)不只是一个,而是几个社会角色,他可能是会计、父亲、工会会员、混合足球队队员,有些角色是在人出生时就已确定(例如:是女人或者男人),另一些角色是在生活过程中获得的。”同一对象在不同的环境里往往表现为不同的角色,彼此的关系也就跟着变化,这种变化往往是通过说话表示出来,不然就会发生角色错位,同样是维多利亚,在宫殿上是女王,回到寝宫就是妻子,她的语言形式从爱面子到不在乎面子,所以,人们的语言一定要符合自己转换的角色身份,这就必须学会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一位刚刚过门不久的媳妇,下班后回到家里,婆婆将一碗热气腾腾的红烧鲤鱼端了出来说:“快吃吧,趁热。”谁知媳妇把嘴一噘,直不给面子说:“前天炸鱼,昨天清蒸鱼,今天又是红烧鱼,怎么总是鱼呢?”婆婆顿时呆立在一旁,她伤心极了,因为儿子曾告诉过妈妈,媳妇爱吃鱼,老太太好心好意变着法子给媳妇做,不但不讨好,倒反引来了不满。其实她不明白,再好吃的东西吃多了也会感到腻味,但我们不应该责怪这位好心的婆婆,这里的问题是媳妇讲的话不好,她忘掉了自己的角色身份。这位平时娇生惯养的女士,跟妈妈说话一惯如此,做母亲的对女儿说话轻重不会计较。这话如果也出自女儿角色之口,妈妈听了也许还乐呵呵地说:“哟!吃三顿鱼就腻了?亏你还是爱吃鱼。好,明儿咱们做别的,今天就将就吃吧。”可是这话出自一位媳妇的角色,还是过门不久的媳妇之口,除了引起婆婆的黯然神伤之外,还会有什么别的结果呢,这是角色错位造成的恶果。也是不懂审时度势带来的人际关系的绝境。


感悟人生:


你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在什么样的场合,就要有什么样的角色语言,然而角色语言也要与个性特征结合起来,才能生动活泼。


所以要在生活中获得快乐,你就不要处处摆你的面子和架子。


不为面子享受快乐的生活


一个男孩问他的妈妈:“妈妈,您想做中国老太还是外国老太?”


妈妈说:“我老了以后自然是中国老太。外国老太是怎样的?”


男孩说:“外国老太年轻的时候是漂亮的姑娘。大学毕业后,她找到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然后,她就向银行贷款买别墅和车,又买许多高档生活用品,每月还利息,生活紧张充实而快乐。因为她有很好的居住条件,又有车代步,各种人生的乐趣她都尝尽了,等到她八十岁临终的时候,恰好把银行的贷款全部还清了,她安然地闭上了眼睛。中国老太年轻的时候也是一个漂亮的姑娘,不同的是,她找到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后,就开始积累储蓄,一年到头辛苦劳碌,不舍得吃穿享受,最后八十岁时在病痛中死去。她的子女得到了她的遗产——一笔非常可观的银行存款,足够买大房、名车和许许多多的生活用品。孝顺的子女用存款中的一部分给中国老太举办了风光的葬礼,可是,她生前却没有享受过什么。妈妈,您要做中国老太还是外国老太呢?”中国老太与外国老太的对比,其实是一种生活态度的对比。中国人特好面子,所以不愿意给人留下贷款买房子和车的不好名声,而外国人却不这么想,只要生活快乐,只要自己愿意做,为何不为自己的快乐超前付出行动呢?


感悟人生:


你是愿意不为面子好好享受人生,还是为面子享受死后风光的葬礼?


生活比什么都重要


在乔治的记忆中,父亲一直就是瘸着一条腿走路的,他的一切都平淡无奇。所以,他总是想,母亲怎么会和这样的一个人结婚呢?


一次,市里举行中学生篮球赛。他是队里的主力。他找到母亲,说出了他的心愿。他希望母亲能陪他同往。母亲笑了,说,那当然。你就是不说,我和你父亲也会去的。他听罢摇了摇头,说,我不是说父亲,我只希望你去。母亲很是惊奇,问这是为什么?他勉强地笑了笑,说,我总认为,一个残疾人站在场边,会使得整个气氛变味儿。母亲叹了一口气,说,你是嫌弃你的父亲了?父亲这时正好走过来,说,这些天我得出差,有什么事,你们商量着去做就行了。


比赛很快就结束了。乔治所在的队得了冠军。在回家的路上,母亲很高兴,说,要是你父亲知道了这个消息,他一定会放声高歌的。乔治沉下了脸,说,妈妈,我们现在不提他好不好?母亲接受不了他的口气,尖叫起来,说,你必须要告诉我这是为什么。乔治满不在乎地笑了笑,说,不为什么,就是不想在这时提到他。母亲的脸色凝重起来,说,孩子,这话我本来不想说,可是,我再隐瞒下去,很可能就会伤害到你的父亲。你知道你父亲的腿是怎么瘸的吗?乔治摇了摇头,说,我不知道。母亲说,那一年你才两岁。父亲带你去花园里玩,在回家的路上,你左奔右跑。忽然,一辆汽车急驰而来,你父亲为了救你,左腿被碾在了车轮下。乔治顿时呆住了,说,这怎么可能呢?母亲说,这怎么不可能?不过这些年你父亲不让我告诉你罢了。


二人慢慢地走着。母亲说,有件事可能你还不知道,你父亲就是布莱特,你最喜欢的作家。乔治惊讶地蹦了起来,说,你说什么?我不信!母亲说,这你父亲也不让我告诉你。你不信可以去问你的老师。乔治急急地向学校跑去。老师面对他的疑问,笑了笑,说,这都是真的。你父亲不让我们透露这些,是怕影响你的成长。但现在你既然知道了,那我就不妨告诉你,你父亲是一个伟大的人。


两天以后,父亲回来,乔治问父亲,你就是大名鼎鼎的布莱特吗?父亲愣了一下,然后就笑了,说,我就是写的布莱特。乔治拿出一本书来,说,那你先给我签个名吧!父亲看了他片刻,然后拿起笔来,在扉页上写道:赠乔治,生活其实比什么都重要。布莱特。多年以后,乔治成为一名出色的记者。这时,有人让他介绍自己的成功之路,他就会重复父亲的那句话:生活其实比什么都重要。


感悟人生:


也许看完这篇故事的朋友正在为你的父母没有亿万财富或土生土长在农村而感到不快,甚至当他们从农村来到大城市看你们的时候,你会为他们的“土”而觉得很没有面子,其实,当我们慢慢长大,成熟,我们会逐渐明白很多我们不曾发现的真情与关爱,当然这需要我们从生活中去发现,去体会,因为生活比什么都重要。


生活就是不在乎


爱因斯坦经常拒绝作家的采访或坐着由画家为他画像,但有—次,他改变了态度。


一天,—位画家请求为他画像。


爱因斯坦照例回绝道:“不,不,我没有时间。”“但是,我非常需要靠这幅画所得的钱啊。”画家恳切地说。


“噢,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爱因斯坦马上改变了态度,“我当然可以坐下来让您画像。”


这个故事中有两点引人深思,一是爱因斯坦的同情心使他的人格更加伟大;二是画家不在乎那些面子,坦率地直陈困难,而获得成功,这种做法比花言巧语更能打动人心。


爱因斯坦创建相对论之后,科学界褒贬不一。1930年,德国出版了一本批判相对论的书,书名叫做《一百位教授出面证明爱因斯坦错了》。


爱因斯坦知道后,禁不住哈哈大笑。他说:“一百位,干嘛要这么多人?只要能证明我真的错了,哪怕一个人出面也足够了。”


真理只认可科学的推理与事实,与人数无关。社会活动中我们必须正视“群众的力量”,真理面前,“人海战术”并不能说明问题,更不能给谬论带来面子。可见爱因斯坦也不在乎别人的攻击,而是直指他们的痛处。还有一天,爱因斯坦在纽约的街道上遇见一位朋友。


“爱因斯坦先生,”这位朋友说,“你似乎有必要添置一件新大衣了。瞧,你身上这件多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