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化苦为乐,方为大乐

作者:孙亚兰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2:59

|

本章字节:3518字

对于人生来说,悲苦从来都是无法逃避的。多苦少乐是人生的必然。因此,女人要懂得幽默的智慧,享受苦中作乐的那份智者坦然,以及化苦为乐的那份佛家的超然。


圆满的人生并不是一辈子没有吃过苦、没有失过恋,而是经历过、体验过、面对过那苦的滋味,超越那苦的感觉。


苦为乐、乐为苦,苦与乐的感受全在于一心。达摩面壁,凡人皆称其为苦修。有谁知道达摩祖师在静修中心归空灵、慧及宇宙,体肤之苦尽皆化为心灵的极乐,并无半点苦楚可言。


佛说:离苦得乐,苦与乐乃是生命的盛宴。佛还说:涅寂静。活在世间的众生,总是感慨苦多于乐,要离苦才能得乐。因此,佛学是离苦得乐的哲学。只有深刻体验苦,才能透彻体会乐!


有这样一个关于“苦”的古老的故事:


有一群弟子要出去朝圣。师父拿出一个苦瓜,对弟子们说:“随身带着这个苦瓜,记得把它浸泡在每一条你们经过的圣河里,并且把它带进你们所朝拜的圣殿,放在圣桌上供养,并朝拜它。”


弟子们朝圣走过许多圣河圣殿,并依照师父的教言去做。回来以后,他们把苦瓜交给师父,师父叫他们把苦瓜煮熟,当做晚餐。晚餐的时候,师父吃了一口,然后语重心长地说:“奇怪呀!泡过这么多圣水,进过这么多圣殿,这苦瓜竟然没有变甜。”弟子听了,好几位立刻开悟了。


这真是一个动人的教化,苦瓜的本质是苦的,不会因圣水圣殿而改变;人生是苦的,修行是苦的,由情爱产生的生命本质也是苦的,这一点即使是圣人也不可能改变,何况是凡夫俗子!但是世间许多有非凡成就的人并不害怕困苦,他们往往以自己的智慧和心胸化苦为乐,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从容、更成功。


世界文豪巴尔扎克就是一个善于以苦为乐的人。巴尔扎克是法国现实主义作家的代表。他一生共完成了九十部长篇,平均每天工作十二小时以上。每天深夜十二点时,仆人就会叫醒他,他穿上白色修道服,立刻奋笔疾书。一般他会连续写五六个钟头,直到累到极点才会离桌休息。


巴尔扎克是举世公认的观察和剖析人性的高手,但在现实生活里,他却不太精明。在年轻时,他曾经商失败,欠下了六万法郎的债务。等他成名后,尽管收入不菲,但由于奢侈浪费,最后弄得入不敷出。在他入不敷出的日子里,还发生了一桩趣事。


有一天晚上巴尔扎克醒来,发觉有个小偷正在翻他的抽屉,他不禁哈哈大笑。小偷问道:“你笑什么?”


巴尔扎克说:“真好笑,我在白天翻了好久,连一毛钱也找不到,你在黑夜里还能找到什么呢?”


小偷自讨没趣,转身就要走。巴尔扎克笑着说:“请你顺手把门关好。”


小偷说:“你家徒四壁,关门干什么啊?”


巴尔扎克幽默地说:“它不是用来防盗,而是用来挡风的。”


巴尔扎克曾自诩要超过拿破仑,“他的剑做不到的,我的笔能完成”。他的确做到了,虽然他只活了五十岁,却留下许多伟大的作品,为全人类提供了巨大的精神财富。


在平常人的眼中,出家人的生活很清苦,但对于真正的出家人而言,他们并不会认为苦,而是把苦当成乐,并且从中获得真正的快乐。其实,获得快乐的真正的方法并不是去逃避痛苦,而是化苦为乐。


苦与乐并非是相互对立的,而是和谐统一的,相辅相成、相互转化的。正如哈密瓜比蜜还要甜,人们吃在嘴里乐在心上;而苦巴豆比难吃的中药还要苦。然而,种瓜的老人却告诉我们:哈密瓜在下秧前,先要在地底下埋上半两苦巴豆,瓜秧才能茁壮成长,结出蜜一样的果实来。


对于人生来说,悲苦从来都是无法逃避的。多苦少乐是人生的必然。因此,女人要懂得幽默的智慧,享受苦中作乐的那份智者的坦然,以及化苦为乐的那份佛家的超然。


当你活在当下,而没有过去拖在你后面,也没有未来拉着你往前时,你全部的能量都集中在这一时刻,生命因此具有一种强烈的张力。然而大多数的人都无法专注于“现在”,他们总是想着明天、明年,甚至下半辈子的事,时时刻刻都将力气耗费在未知的未来上,却对眼前的一切视若无睹,便永远也不会得到快乐。当你存心去找快乐的时候,往往找不到,唯有让自己活在“现在”,全神贯注于周围的事物,快乐才会不请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