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让自己大受欢迎——把话说得滴水不漏(4)

作者:励勤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3:01

|

本章字节:8542字

章子怡:我是一个演员,我都在努力塑造好我的角色,不管我的哪一部电影是受到观众欢迎或者如你说的令人失望的,但是我想讲,在创作当中我都很努力,我都努力用我的全心把角色塑造好,那是我惟一可以做的,我控制我自己,控制我自己的人物。


在这里,那位记者若有所指的一番话很显然是针对章子怡的,面对记者以刻薄尖锐话向自己“发难”,章子怡表现为镇定自如,不卑不亢,她既没有驳斥记者说法,对自己的演技作个“高度评估”,也没有顺应记者的意思,表示过度的谦虚,更没有推脱责任、一味回避,而是主动从自身出发,以一颗“平常心”来接受观众积极的或是消极的评价。通过强调“努力”向观众表示要把角色塑造好的“决心”,一番平和的话语便化解了记者的“刁难”,而且还展现自己的敬业精神和良好修养。


演艺圈中,口才好的艺人大有人在。他们在答记者问时,往往只言片语便能巧妙化解“刁难”,从容走出窘境,既保护了自己,也娱乐了他人。那么,作为一个普通的女性应该如何应付这些难以回答的问题呢?下面所介绍的几种方法,也许能够使你在职场中应付自如,增光添彩:


一,含糊其辞。


汉语言显着的特点之一便是它的朦胧性和发散性。我们可以借用这一特征,在谈话中故意把话说得不明确、不清楚,回避一些不便回答的、令人难以下台的问题,给自己留有充分回旋的余的,摆脱尴尬被动的局面。


二,设定条件。


对方提问的内容,有时可能很模糊,有时很荒诞,甚至很愚蠢,以至于我们很难回答,这时,我们可以在分析清楚的基础上,采用设定条件的方法。


比如,如果有人问你:“今天有一只黑猫跟着我,这是不是凶兆?”对于这种无聊而且十分无知的话,很难详细说清,但置之不理又未免缺乏风度,因此不妨这样作答:“那要看你是猫还是鼠。”这样,通过设定条件,其结果不言不喻,而且可以幽默地讽刺一下问话者的愚昧。


三,仿拟反弹。


仿拟反弹法是智辩中最常见,也是最容易掌握的方法之一。它主要是根据对方提出问题的思维方式、语言方式,再将问题反弹回去。


一次,歌德与一位尖刻的批评家狭路相逢,两人面对面站着。那批评家十分傲慢地说:“对一个傻子,我绝不让路!”歌德马上站到一边,微笑着说:“我恰好相反。”


四,点石成金。


所谓点石成金法,就是采取增减标点、离析词语、调整词序等方法,对对方的话稍加改造,获得与原意迥然相反的意思,从而掌握对话的主动权。


南京解放前夕,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与以张治中为首的国民党代表团在北平举行谈判。谈判接近尾声时,传来解放军占领南京的消息。张治中不禁低头叹息:“这是天意如此!”对此,周恩来只将对方的这句话换一个字,予以针锋相对的驳斥:“不,这是民意如此!”虽仅一字之易,却充分肯定了人民革命的力量,彻底揭露了国民党政府不得人心而必然走向灭亡的实质,就连国民党倚重的“谈判高手”张治中,也不得不由衷地敬佩周恩来机敏的反应和卓尔不凡的口才!


顺着对方的情况说话


说话是一件技术活,倘若说话不看对象,不考虑对方的性格,不参照对方的情况,不但不能实现良好沟通,只会把事情搞糟。


孔子带着他的几名学生出外讲学、游览,一路上十分辛苦。这一天,孔子一行人来到一个村庄,他们在一片树荫下休息,正准备吃点干粮、喝点水,不料,孔子的马挣脱了缰绳,跑到庄稼地里去吃了人家的麦苗。一个农夫上前抓住马嚼子,将马扣下了。


子贡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之一,一贯能言善辩。他凭着不凡的口才,自告奋勇地上前去企图说服那个农夫,争取和解。可是,他说话文绉绉,满口之乎者也,天上地下,将大道理讲了一串又一串,尽管费尽口舌,可农夫就是听不进去。


有一位刚刚跟随孔子不久的新学生,论学识、才干远不如子贡。当他看到子贡与农夫僵持不下的情景时,便对孔子说:“老师,请让我去试试看。”


于是他走到农夫面前,笑着对农夫说:“你并不是在遥远的东海种田,我们也不是在遥远的西海耕地,我们彼此靠得很近,相隔不远,我的马怎么可能不吃你的庄稼呢?再说了,说不定哪天你的牛也会吃掉我的庄稼哩,你说是不是?我们该彼此谅解才是。”


农夫听了这番话,觉得很在理,责怪的意思也消释了,于是将马还给了孔子。旁边几个农夫也互相议论说:“像这样说话才算有口才,哪像刚才那个人,说话不中听。”


看起来,说话必须看对象,考虑到别人的实际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把话说到对方心窝里去,实现成功的交流。否则,你再能言善辩,别人也不买你的账。那么,说话的时候如何顺着情况说话呢?


一,根据别人的兴趣爱好说话。人们因职业、个性、阅历及文化素养等方面的不同,兴趣和爱好也有所不同。而且,有些人的兴趣、爱好还会因时因地而有所不同。比如,有的人年轻时对垂钓感兴趣,而到了晚年,却爱好养花种草。而你若知道你的交际对象对某方面感兴趣,你与之交际时如果先谈些与其兴趣有关的话题,对方就容易向你打开话匣子。


二,根据别人的性格特点说话。平时,我们面对的交际对象性格迥异,有的生性内向,不仅自己说话比较讲究方式方法,而且也很希望别人说话有分寸、讲礼貌。因此,与这样的交际对象交谈时,要注意说话方式,尽可能对其表现得尊重和谦恭些。


也有的交际对象性格比较急躁、直率,讲话犹若拉风箱般直来直去,同时,也不太计较别人的说话方式。所以,与这样的交际对象交谈时,要开门见山,不要兜圈子。


三,根据别人的潜在心理说话。话要说到别人的心坎上,就要注意揣摩你的交际对象心里在想什么。如果你说的话与对方的心理相吻合,受话人就乐于接受;反之,你说的话就会使受话人产生排斥心理。某丝织厂缫丝车间女工小王创造了该厂接线头操作的最高记录,引起了厂长的极大兴趣。此刻,生产科长根据厂长的潜在心理随即建议说:“厂长,我们是否召开一个技能操作现场会,让小王现身说法介绍操作经验,这样,就能以点带面,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益。”结果,厂长当即采纳建议并对生产科长的想法大加赞赏。


四,根据别人的不同身份说话。我们在生活中要与不同身份的人交际说话,因此,针对不同的身份,所选话题也应有所不同,即要选择与之身份、职业相近的话题。比如,你在旅途上遇到了一位老农,如果你把话题引向美容与健身上去,就是“驴唇不对马嘴”了。倘若你说:“大叔,今年的收成咋样啊?每亩地的苞米能收多少?”这样,就能激起老农与你谈话的共鸣点和兴奋点。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一个广受欢迎的人、一个有着人生智慧的聪明人,应当看场合说话,看人说话,即所谓“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每个人由于其经历、所受教育、家庭、兴趣、性格等不同,由此带来其谈话的领域、内容、“兴奋点”的差异。这是社会的现实,也正是这种差异,才有了丰富多彩的社会。因此,在同不同性格、不同行业、不同熟悉程度的人交谈时,就要察言观色,选择语言,甚至转换话题,这也就是常说的“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例如,在学校谈论一下春游计划或者学习体会,在车站等公共场所聊一聊天气情况、新闻报道、体育赛事、文艺演出等。


俗话说: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如果说话不看对象和场合,无异于对牛弹琴。


美国最大的商业银行美国银行创始人基安尼尼有个特长:用对方的语言谈生意。比如与叙利亚人打交道说阿拉伯语,与墨西哥人打交道说西班牙语,而与中国人打交道则用华语。正是因为他懂得“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的道理,才获得了众人的信任,从而创造了银行界的奇迹。


在和人交流的时候,说话必须看场合,针对不同的人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否则,你再能言善辩,别人不但不买你的账,有时候甚至会造成误会。


萧娴和他的部门经理刘姐非常合得来,不光在工作上珠联璧合,就是爱好也惊人地相似。比如她们都喜欢听张学友的歌,都爱吃韩国烧烤,下班了经常一起吃饭唱歌……为此两个人在一起的时间也就多一些。


慢慢地,刘姐作为上司意识到了自己还是应该和下属保持一定的距离,不然太过亲近,就管不了自己的部下,于是就留心慢慢地疏远萧娴。


可是萧娴却没有意识到这点。一天,刘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接待一位客户,萧娴门都没敲就冲了进来,大声笑着说:“嗨,刘,你可要好好奖励我,我好不容易搞到了两张张学友演唱会的票。”


刘姐的脸色立即很不自然,只说了一句:“你风风火火的像什么样子?这是在办公室。”不久,刘姐就开始有意地冷落萧娴,后来就把她调到其他的部门去了。


可见,与同事关系好也是要注意场合的。因此,即使你大受欢迎,魅力无穷,也应当说话看场合,见人择言,即所谓“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熟人场合和生人场合。我国文化传统一向是重视内外有别的。对自己人可以无话不谈,言无不尽,可以说掏心窝子的话。而对于陌生人或者外人,总怀有戒心,“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正式场合与非正式场合。正式场合说话应严肃认真,言简意赅,不能语言放肆,更不能言语粗俗。非正式场合下,就可以自由发挥,自由交流。同时要注意自己的角色和身份,在什么位置就说什么话。


庄重场合与轻松场合。在庄重的场合时,一定要注意措辞,不可带有感情色彩。轻松场合下,那么就以气氛为重,高兴就好,只要把握好度就行了。


喜庆场合与悲痛场合。这两种场合说话一定要和气氛保持协调。喜庆的时候多说吉利喜庆的话,要多笑多说;悲痛的场合多说点安慰开导的话,表情要庄重严肃。


多说的场合与少说的场合。如果对方很忙,时间仓促,就得简明扼要,长话短说。如果就是叙旧闲聊,不妨海阔天空,谈笑风生。


注意他人的喜好忌讳。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风俗和忌讳,每个人都有个人的喜好厌恶,如果不注意这些,冒犯了别人,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了。


当然,一句在适当时机、对适当对象所说的好话,都是靠日积月累的经验。记得先学会少说话,说话前要三思,谨言慎行,这是把话说好的三个主要步骤。只有不断磨练,说话的智慧才会高人一等。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