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虎生
|类型:人物·传记
|更新时间:2019-10-06 13:06
|本章字节:11450字
再次,宋美龄仍与她多年来坚持运用的***手法一样,把中共历史上的叛徒言论和“文革”中的错误当作***的杀手锏,殊不知,早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这些动摇分子被开除出党,“文革”错误已经纠正,她的这一手早已失灵,老调重弹,则只能贻笑大方。
宋美龄这一次没有回避或反对统一问题,但她不过是泛泛空谈“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老调而已。虽然台湾确实取得了一些经济发展的成就,也可供大陆借鉴,但绝不意味着“中国的希望在台湾”。她明知国民党已无法“反攻大陆”,台湾政府也无法代表全中国,都偏偏要高呼“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并无视事实地坚持说只有台湾的“国民政府”才是代表中国的。这些只能让人感到她内心的虚弱。
宋美龄仍然以蒋介石时代的“心战”主将自为,殊不知,历史的发展已将“心战”战场移到了它的舞台背后,这发炸弹没有炸到别人,却炸伤了她自己。
2漠视和平统一潮流
1986年5月,由王锡爵驾机飞回大陆而导致的“华航事件”掀开了国共两党交往的新篇章。王锡爵与亲人阔别40年又重逢,勾起了老兵和被裹胁到台湾的民众无限的思乡之情。他们归乡的欲望更加强烈,毕竟相隔40年了,亲人都变成了什么样子呢?想当年,这些大陆籍人被裹胁到台湾后,蒋介石开出“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胜利”的政治空头支票,他们期待着蒋介石能带他们返回大陆老家。可有谁知道,这一等就是几十年。
起初,他们组织了同乡会、宗亲会,通过各种集会活动以排解怀乡思亲之情。后来时间一长,这些老兵大多在台湾成亲安家,但中华民族的孝道精神,使他们在有了自己的后代后,更加思念大陆的父老、兄弟。于是,便在台湾形成了“思乡热”、“寻根热”。有人将这种强烈的对故乡、亲人的眷念倾注笔端,发出“有家愧我归难得”的感叹。
1962年1月,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在临终前,面向隔海相望的大陆河山写下“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的诗句,此诗写出了有家而终不能返的心境,震憾了全台湾。
台湾的歌曲唱大陆故乡,报刊书籍描绘大陆故乡,电视也宣传大陆故乡。与此同时,台湾新闻界、史学界、出版界纷纷以“寻根”为主题,从台湾的历史、地理、文化、风俗、宗教、姓氏等方面,考证台湾与大陆的渊源关系,在台湾引发了“返籍求谱”、“认亲归宗”热。
台湾大陆籍民众的怀乡思亲之情随着岁月的流逝愈益强烈,人们的眷恋之情由文字转为行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不少人经由美国、日本、香港等地转赴大陆省亲、祭祖,这种行动最后竟成了公开的秘密,在台湾报刊上,人们经常能读到类似“近乡情更怯”的文章,胆大者写出同大陆子女亲人如何在海外见面,通电话,写信等细腻感人的情节。
有一位新华社记者采访了台湾对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福建某基地,他沿海岸线北上到达闽东三都澳,这是一个宽阔的天然深水港,海军基地政治部工作人员,在一幢隐秘的军营小楼里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问:你们的舰艇在台湾海峡航行时,时常遇到台湾方面的海军舰艇吗?
答:近几年来,双方的舰艇几乎没有相遇的机会。
问:这是为什么?难道双方的船舰都不在海峡航行吗?
答:不是的,因为双方的船舰在什么位置,何时出现在什么海域,以及行进时的航线,互相之间都是了如指掌。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双方都采取了主动避让的措施。比如,台湾方面明天要给金门、马祖、东引、白犬、乌丘等岛屿的驻军补给物资,运输船舰的编队经过的海域,我方的舰艇在那个时候就不到那里去。
问:如果双方的军舰偶然相遇了,怎么办?
答:遇到这种情况,我方主动向对方打灯光信号,道一声:“辛苦了!”这几年来,双方的军舰没有发生过摩擦事件。早些年,我们的舰队通过台湾海峡时,舰队和海岸炮兵都要弹药上膛——进入一级战备,而现在,这是不必要的了。
问:此外,你们还有哪些表示和解与友好的措施呢!
答:凡是台湾方面的船舰提出求援,我方都给予帮助,比如,在南中国海的海域,我方就给对方的军舰补充过淡水。
问:你们现在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主要的任务是为渔轮护航,也派出舰船和人员帮助地方搞经济建设。
此时的台湾海峡又是一番什么情形呢?该记者作了如下报导:
我们从厦门港搭乘渡船去龙海县管辖的浯屿岛。这个小岛距离国民党军队驻守的大金门、小金门、大担、二担等岛屿很近。站在浯屿岛的海岸上,用16倍或8倍望远镜就能清晰地看到插在对方岛上制高点的国民党旗帜,耸立在山岗上的标语牌,以及进出港湾的船只。50年代双方曾多次发生炮战,浯屿岛的渔村变成了一片废墟,村民们被迫后撤到大陆的村庄。我们这次进岛,只见航行于香港与厦门之间的“鼓浪屿”号客轮和一些万吨级货轮,平静地行进在国民党驻军火炮有效射程内的航线上。浯屿岛的渔港里停泊着成百上千的渔船,渔民们在这里为出港忙碌着,到处一片和平气氛,已经闻不到昔日炮火纷飞的硝烟味了。
1985年时,蒋经国已是满身病痛了。当时,由于发生“江南命案”及“十信案”,台湾的国际形象跌至谷底。而大陆方面,邓小平复出,实行改革开放,并连续两年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年度风云人物”,在台湾民众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因此,蒋经国认识到,不能不加快改革的步伐。于是就有了1986年国民党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包括解除“戒严”,开放组党,“国会”全面改造,党务革新,加强社会治安等多项重大决策。
1986年,岛内民众经香港或其他地方进入大陆已经形成为潮流,甚至也有前往投资的。同时多数已年过花甲的退伍老兵声泪俱下地在台北街头、“总统府”门前游行、呼吁、陈情,强烈要求回乡探亲。1986年,举行“增额立委”选举后,1987年3月,又有立委提出关于允许民众赴大陆探亲的质询。于是,蒋经国命其秘书马英九草拟计划,这项书面计划因事属机密,并没有文号,因此命名为“颖考专案”,于1987年6月4日报蒋经国,报告内容包括“现状背景”、“政府立场”、“实施要领及措施”、“配合措施”、“预期效应”等五个部分,确定将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的政策,但“三不政策”仍维持不变。
蒋经国看过报告后随即指示成立专案小组,由当时的“副总统”李登辉任召集人,成员包括“总统府秘书长”、“国家安全会议秘书长”、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行政院秘书长”、情治单位主管等。“颖考专案”于1987年9月25日由国民党中常会通过,11月经“行政院院会”通过后于11月2日正式实施。
对于蒋经国此举,有人评论说,当时冷战还未结束,东欧、苏联都还没有解体,“政府”无法预料后来两岸的情势及国际局势变化如此巨大,因此也算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此人也指出,现在回顾当时的决策仍是正确的,开放的时机也很适当,没有招致民怨。
对于台湾政府的政策松动,大陆非常欢迎,希望以此为契机推动祖国统一大业进程。蒋经国晚年的这一开明举措实施没有多长时间,他就忽然病逝,李登辉上台。
当李登辉就任“中华民国总统”和国民党主席时,台湾便进入了“李登辉时代”。
在海峡两岸关系上,蒋经国勇敢地迈出了以统一为最高目标的,改善两岸关系的第一步。两岸探亲的开放,一下子拉近了两岸人民的距离,在这样的形势下,人们自然希望蒋经国的继承者能在蒋经国把最艰难的一步迈出后,大踏步地发展两岸关系。
海峡两岸人民,中国中央政府和中国共产党,对台湾当局的新的领导人,开始是寄予希望的。
1988年7月8日,李登辉正式当选国民党主席的当天,中共中央也给李登辉学出了贺电:
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李登辉先生:
值此先生在中国国民党第十三届代表大会上当选国民党主席之际,谨致祝贺,由衷期望贵我两党与全国同胞一道,为早日实现中国统一大业而共同努力。
宋美龄是国民党的关键人物。蒋经国的去世,她对祖国统一态度如何,直接关系到李登辉能否把蒋经国的开禁政策继续贯彻下去,为此,享有很高国际威望,曾任全国政协主席的邓颖超给宋美龄写了一封信。
蒋夫人美龄先生大鉴:
庐山初识,忽忽五十年矣。山城之聚,金陵之昭,犹历历如昨,别后音问阔绝四十余年,诚属憾事,幸友谊犹存,两心相通,每遇客人从远方来,道及夫人起居,更引起怀旧之情,近闻夫人康健如常,颇感欣慰。
令姊孙夫人生前极为思念夫人。每每言及夫人爱国情切,必将致大力于中国之统一。孙夫人手足情深,亟盼生前能与夫人一晤,曾亲笔致函夫人,均未能如愿,终成遗憾。
尝读夫人《我将再起》,思感颇多。回首当年,国难方殷,夫人致力于全民抗战,促成国内团结,争取国际援助,弘扬抗日民气,救助难童伤兵,厥功至伟。今夫人年事虽高,亦多所推动,夫人谋国之忠,诚如令姊孙夫人所言,我极为钦佩。
环顾当今世界,风云迭起,台湾前途令人不安,今经国不幸去世,情况更趋复杂,此间诸友及我甚为关切,亟盼夫人与当政诸公,力维安定祥和局势,并早定大计,推动国家早日统一。我以为,只要国共两党为国家民族计,推诚相见,以平等之态度共商国是,则一切都好商量,顾虑之问题均不难解决。
我亦年逾八十,今虽卸却政务繁忙,然念念不可置之者,唯国家统一一端耳。“烈士幕年,壮心不已。”我与夫人共谋我国家民族之统一,俾我中华腾飞于世界。
我与夫人交往,数十载矣,历时弥久,相知愈深。直率陈言尚祈谅察,海天相隔,诸希珍重,临颖神驰,期待回音。
即颂
大安!
邓颖超
一九八八年五月
这一次,宋美龄选择了沉默,没有回信。或许是因为当时岛内政治环境复杂,她自己处境有些尴尬的缘故。蒋经国去世后,李登辉依法继任“总统”,成为台湾第一个本省籍“总统”。元老派对此心存顾虑,有心阻止他代理党主席职任。宋美龄亲自出马,终究没能阻止李登辉集党政大权于一身。宋李之间的关系因此投下了阴影,相当微妙,互相谦恭尊敬的外表之下是彼此都不信任,或许宋美龄觉得在这样的时候不便于公开对两岸关系发表看法。
尽管没有像前两次一样发表公开信,宋美龄“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信念是没变的。邓颖超的信发出不久,宋美龄便在一个适当的场合再次表明了自己的信念。
1988年7月,中国国民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台北召开,8日,宋美龄亲临会场向代表问好,并发表了意味深长的书面讲话。其中有一段是这样说的:
诸位与会同志,选之各届皆党之精英,对党忠诚,为党策谋,此次集会一堂,历时一周,望能竭精殚智,排除自私,捐弃己见,一切以党国为先,以复兴基地为起点,拯救十亿大陆同胞,庶几不负总理、总裁及元勋先烈在天之灵。
时至八十年代末,海峡两岸骨肉同胞团聚已战大势,经贸往来与日俱增,港澳问题基本定论。在浩浩荡荡的和平统一潮流下,宋美龄不思提供建设性思路,依然承袭“***复国”的老调,实在是可惜!
3晚年心系统一
李登辉上台后,培植亲信排斥异己,清除蒋介石旧部力量,放任岛内反蒋势力肆意妄为,宋美龄对台湾时局十分惆怅,越看越不顺眼,越来越艰以忍受,终于在1991年移居美国。
出于对台湾的感情,移居美国后,宋美龄依然十分关注台湾各方面的情况。不过由于种种原因,她对政治再也不表示什么意见了。据她身边的人称,当时她生活的目标就是把自己早年一手创立的华兴学校、振兴医院等慈善、教育事业做好。“妇联会”也是宋美龄的一大牵挂。虽不再主持“妇联会”会务,但“妇联会”的新构想所举办的活动,都有她的参与。因为该会秘书长辜严倬云每两个月到美国向宋美龄报告工作,尤其是“妇联会”的济贫救弱工作进度。在辜严倬云看来,对蒋夫人而言,妇女、孤苦、残障与儿童的福利似乎更使她挂念。
随着李登辉日益暴露分裂祖国的真面目,宋美龄对台湾又多了几分关注。事实上,对于夫君蒋介石留在台湾的最大一笔遗产——“中华民国”,宋美龄无时不牵挂着。1995年,在海峡两岸关系“山雨欲来”的时候,她在一份书面发言中呼吁大家齐心协力完成“蒋公统一国家民族的志业”。
这年8月12日,全球“遗族”学生代表聚会美国新泽西州,庆祝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特邀他们敬爱的“妈妈”宋美龄参加纪念大会。宋美龄因为健康原因未能亲临会场,特向大会书面致词。
宋美龄同遗族子弟一起回顾了走过的艰辛历程,她在书面发言中说:“从九一八事变起,到今年已经经历了64年,卢沟桥事变至今也已经58年,今年是抗战胜利50周年,这期间内乱外患,血泪艰难,真不胜其感慨系之!各位遗族子弟都是在痛苦中成长,在千磨万劫中倔强地承担困难。”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宋美龄谆谆告诫遗族子弟们:“50年过去了,今天国家民族,仍然深陷分裂艰难之中,其最后的和平统一,尚有待大家始终抱持自己父兄母姐们,当年大忠大孝的愿力,从海内外、从各人领域岗位来协力完成。”
虽然她一时难以完全抛弃“蒋公复国”的旧思路,但热切期盼祖国和平统一的心愿,同海内外亿万华夏儿女的心是相通的。
20世纪90年代末,李登辉不断发表“两国论”,公然主张分裂国家,并从内部瓦解国民党,宋美龄十分痛心。她认为李登辉会唱政治戏,特别虚伪,不能相容。
2001年9月,国民党罢免了李登辉的职务,重新登记党员。宋美龄按规定交了照片和党费,亲笔签字支持绝不参加其他政党的党员规约,完成了重新登记的手续,成为国民党的终身党员。逝世前,宋美龄还有一个心愿,若两岸统一,就把自己遗体迁回上海与母亲倪桂珍葬在一起。
x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