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青青陌上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3:06
|本章字节:7178字
面包加爱情,才是好婚姻
尽管老公一再提醒我这是本理财书,不要在一开始就谈及自己的感情隐私,不过,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向大家交代一下:我现在的老公,不是我的第一任男友。
事实上,我不认为这是件丢人的事,借用本山大叔的一句话,“初恋时根本不懂爱情”。即使是谈生意,也不可能谈一次就成功,更何况是结婚这种人生大事!尽管咱们都奔着结婚的方向努力,但有时候,努力的方向或程度有所差别,也会导致事与愿违。
我的前男友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善良青年。想当初,我就是在一次班级聚会时,被他温柔的歌声所征服,进而决定与其交往的。当时,我们都在上学,很多家境不好的同学都会利用课余时间打工赚取生活费。前男友家经济状况也不好,但是,他好像颇为“安贫乐道”。没有课的时候,他不是和“游友”们去网吧打游戏,就是去台球厅打台球,后来,竟然还发展到逃课去玩。在此期间,我还时常听到关于他欠钱的传言。
由于还在上学,我对此并没有太在意,认为他不过是贪玩,毕业之后踏上工作岗位就可以变得成熟起来。谁知毕业之后,状况并没有好转,对于每份工作,他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持续时间都没有超过三个月。每到交房租时,要不是与他合租的哥们儿(他原来的同学)屡次仗义出手相救,我无法想象,他是不是就会流落街头。
每次我和他讨论工作的事情,他总是特别敏感:“你是不是嫌我不会赚钱?”对于这样的质问,我也感到很冤枉。虽然并不是每个女孩子都渴望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寄生太太”,但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另一半无所事事。
在毕业后的那一年内,我多次劝说,他也多次表示会改正,可是每次的承诺都打了水漂。了解到这种状况,我的父母和身边的朋友都劝我和他分手。最开始,我不以为然,觉得自己可以改变他,或者大不了我工作养活他。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明显感觉到我高估了自己,现实是我不仅没有能力改变他,还让自己活得很累!无奈之下,只有选择分手。分手之后,他回到家乡,我经过一段时间的低沉期,经人介绍,认识了现在的老公。最近,听说前男友考上了当地的公务员,快要结婚了,我衷心祝福他。
也许有人会说,在爱情与面包之间,我选择了面包,舍弃了爱情,是爱情的叛徒。我不同意这种看法。作为新时代的女性,咱们不希望以后靠老公养活,但最起码老公应该先能养活自己,然后通过踏实努力工作,夫妻二人共同支撑起整个家庭。只要有一方不努力,便是缺乏诚意和责任的表现,在这样的情况下,何谈爱情!就算最初有爱情,也极有可能在此过程中消磨殆尽。
不可否认,爱情与面包是每个人都注定不能逃脱,而且必须面对的两个方面。生活在凡尘俗世之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触碰到爱情,每个人也都要通过吃饭来解决最基本的生存需求。
无论爱情的感觉是多么美妙,其最好的归宿应该是婚姻。也许,有人会提出反对意见,并提出“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等一系列堂而皇之的理由,但想要爱情持久,就必须将其从半空拉回到地面上,并给其一个强有力的保障,也就是婚姻。
如果说爱情是一种令人窒息的激情,那婚姻则是一种细水长流般的温暖,一种“坐着摇椅慢慢摇”的坦然,一种执手相看两不厌的坚定。爱一个人,你能忍心看他在下班之后一个人孤独地吃剩饭吗?爱一个人,你能忍心看他在节假日独自默默流泪吗?爱一个人,你能忍心看他孤零零一个人面对各种工作、生活难
题吗?
与让人飘飘欲仙、头晕目眩的爱情不同,婚姻生活是一种接地气的活动,两个人生活在一起,进而养育下一代,或者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共同奏响一组组锅碗瓢盆交响曲。其中,既有快乐的分享,也有痛苦的分担;既有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常琐事,也不乏相互鼓励相互学习的情感波动。
在谈恋爱时,人们的头脑可以全部充满风花雪月,但进入婚姻生活后,请务必留出部分大脑硬盘空间给“面包”,即物质条件。人类得以存在和繁衍的第一要务是生存,而作为生存的必需品,“面包”虽然没有像爱情一样,被渲染成一种崇高的境界,但缺少“面包”对人类来说却是一种痛苦的回忆。
鲁迅先生在《伤逝》中用子君和涓生的爱情故事深刻地指出:不能“只为了爱—盲目的爱—而将别的人生要义全盘疏忽了。第一,便是生活。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马克思在选女婿时,也会先过问对方的经济情况。
没有爱情的婚姻固然是坟墓,但缺乏“面包”的爱情也走不远,不能成就真实且美满的婚姻。充满了爱情气味的面包会更加美味,反之,则可能令人难以下咽;建立在面包基础上的爱情也会更加甜蜜,否则就可能支离破碎。
特别是在如今这个低迷的“后危机时代”,人人自危,暗流涌动的物质基础更像是压在骆驼背上的最后一根稻草,不经意间就可能将并不自信坚定的爱情和婚姻压塌。
这是一件真实的事情。美国青年阿里在发现未婚妻高昂的学费贷款尚未付清之后,便产生了退婚的念头。他的理由是,对于无法妥善管理自己财务的未婚妻,他实在不放心让其打理整个家庭的收支。另外,他自然也不愿意在婚后与其共同背负25万美元的债务,从结婚之初就成为一名“红得发紫”的赤字先生。
当然,每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国情。在吃饭都恨不得aa制的美国,情侣之间锱铢必较也是家常便饭。西方人讲究独立,不仅表现在人格方面,更体现在经济方面。虽然关系亲密,但依然要分清你我。在他们看来,结婚就是两个人结成一个生活组合体,当然,其中的凝合剂包括爱情。
在中国这个一向重感情的国家里,虽然民间不乏唯美浪漫得一尘不染的爱情传说,但同时也有“贫贱夫妻百事哀”的说法,更有“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等俗语。
民间俗语在表达方式上可能显得有些粗俗,会被现代年轻人鄙视,却往往是长期生活经验的总结,其中反映的道理可能已经被验证为真理。在古代,女子扮演的是依附者的角色,结婚更像是生活的保证,极少是基于爱情的结合。
时至今日,人们在寻找另一半时,往往也会事先打听清楚对方的工作单位、收入等与物质条件息息相关的因素,尤其是在房价高耸入云的北京,有房的年轻人更是成为婚恋市场的“抢手
对象”。
时间是极具证明力的武器,也是检验一切的唯一真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基础会影响爱情与婚姻的质量。作为还算有些知识和文化的现代女性,我们当然不能一味追求物质和财富,做“宁愿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在自行车上笑”的拜金女郎,但我们也不能不切实际地仅仅依靠爱情而活,以为有了爱情就拥有一切。殊不知,如果缺少物质的滋润,爱情之花早晚会枯萎。
不要面包的爱情只是童话。要知道,饥肠辘辘、居无定所的爱情,以成熟的眼光来看,并不代表浪漫与伟大,而是对自己和别人的不负责任。毕竟,我们不是生活在电视剧般的虚幻之中。
要面包的爱情才是生活。以适当的物质基础来为我们的爱情保驾护航,为我们的婚姻添砖加瓦,虽然有些辛苦,却更让人感觉踏实。
爱情诚可贵,面包价也高,若为婚姻故,二者皆重要。
手有嫁妆,嫁人不慌
“红红的烛火在案头,我的心也照得发烫;红红的双喜映眼中,脸上却挂着泪两行;总会有这么一天,天真的一切都得走远……”小时候听张清芳的这首《出嫁》,我还不能体会其中的含义,只是觉得歌曲的旋律和张清芳清凉的嗓音都让人陶醉。
长大后,再听这首歌,旋律和歌声依旧没有落伍,而我对歌词却有了更深的了解。从歌词中,我仿佛感受到了一位青年女子在结婚当天那种既忐忑又满怀希望的复杂心情。在通过自由恋爱携手步入婚礼殿堂的今天,结婚双方应该是再熟悉不过,对对方的相貌与品行,自然也很清楚。但是,无论如何,对结婚之后美好生活的那种向往,在任何时候都是一样。
出嫁的“嫁”字,从字形上来看,指的是女人有了家。而女人要“嫁”,就要“妆”,即对着镜子,将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嫁妆”二字的含义变了,变成特指女子在结婚时,带到丈夫家里的钱与物。不是有歌曲这样唱吗:“你要想嫁人,不要嫁给别人,一定要你嫁给我,带着百万钱财,领着你的妹妹,赶上那马车来。”
从经济角度分析,我认为,结婚时女方配送嫁妆的目的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为了让女儿将来生活得更好,贴补小家庭的家用,或以备不时之需;二是出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考虑,尽量为女儿争取在家庭中的地位,丰厚的嫁妆可以显示女方家扎实的经济实力。
猜测只是猜测,时至今日,新人结婚嫁妆仍然是再普通不过的现象,只是不再拘泥于特定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