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3)

作者:鸿逸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3:12

|

本章字节:9526字

不料,洞山禅师听了小和尚的问话,却大声笑着说:“好啊!现在我没有闲名了,还是小和尚聪明呀!”于是坐下来闭目合十,就此离去。


小和尚眼中的泪水再也止不住流了下来,他看着师父的身体,庆幸在师父圆寂之前,自己还能替师父除去闲名。


过了一会儿,小和尚立刻就被周围的人围了起来,他们责问道:“真是岂有此理!连洞山禅师的法号都不知道,你到这里来干什么?”


小和尚看着周围的人,无可奈何地说:“他是我的师父,他的法号我岂能不知?”


“那你为什么要那样问呢?”


小和尚答道:“我那样做就是为了除去师父的闲名!”


是啊,所谓“闲名”者,就是没有用的名望。它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加之于人心反而是一种沉重,不得自由。不过,大多数人不仅不懂得除去闲名的道理,反而极其功利地去追求,最终弄巧成拙。


有一位从事神圣工作的拉比好像在熟睡。他的旁边坐着信徒,他们正在讨论这位神圣的人无与伦比的美德。


“他是多么虔诚!”一个信徒带着陶醉叫了出来,“在整个波兰也找不到第二个像他的人!”


“谁能和他比仁慈?”另一个狂热的呐喊,“他给人宽广无私的施舍。”


“还有多么温和的脾气!难道有谁见过他激动吗?”另一个信徒眼睛发光地低语。


“啊,他是多么的博学!”一个信徒用圣歌般的调子说,“他是第二个拉什!”


信徒们陷入了沉默,这时这位拉比慢慢地睁开了一只眼睛,用一种受伤害的表情看着他们。


“怎么没有人说说我的谦虚?”他责备说。


这则故事的名字就叫《谦虚的拉比》,它嘲讽了一个毫不谦虚的拉比的愚蠢。


一种人生:


有很多人总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相信自己的名字会永垂不朽,自己是天地间最完美的,因此要求别人看自己的时候都要仰视。这种人往往是一个超极自恋狂,他越是如此,在别人看来越是低贱,只有那些看破名利,谦虚自然的人才能被人们真正的崇敬。


8物极必反,盛极必衰


一句禅语:弦太紧会断,弦太松则弹不出声音,中正平和之心才是悟道之本。


有一个学僧到法堂请示禅师道:“禅师!我常常打坐,时时念经,早起早睡,心无杂念。在您座下没有一个人比我更用功了,为什么就是无法开悟?”


禅师拿了一个葫芦、一把粗盐,交给学僧说道:“你拿着这个葫芦,先装满水,再把这把粗盐溶化进去,这样子你就可以开悟了!”


学僧一切照办,过了不多久,跑回来说道:“葫芦太小,盐块太多了。我装进盐去怎么搅都化不了,我还是无法开悟。”


禅师拿起葫芦倒掉了一些水,只摇了几下,盐块就溶化了。禅师慈祥地说道:“一天到晚用功,不留一些平常心,就如同装满水的葫芦,摇不动,搅不得,如何化盐,又如何开悟?”


学僧问道:“难道不用功可以开悟吗?”


禅师说:“弦太紧会断,弦太松则弹不出声音,中正平和之心才是悟道之本。”


学僧终于恍然大悟:时时刻刻急于开悟的人是永远无法开悟的。


当一个人过份执着于做某一件事情的时候,他的思维就会变得僵硬、呆板,不懂得变通,没有回旋的余地,从而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远。这就是所谓的过犹不及。


一个过路的人大起胆子去问一个卖鬼的人:“你的鬼,一只卖多少钱?”


外乡人说:“一只要200两黄金!”


“你这是搞什么鬼?要这么贵!”


外乡人说:“我这鬼很稀有的。它是只巧鬼。任何事情只要主人吩咐,全都会做。又是只工作鬼,很会工作,一天的工作量抵得100人。你买回去只要很短的时间,不但可以赚回200两黄金,还可以成为富翁呀!”


过路的人感到疑惑:“这只鬼既然那么好,为什么你不自己使用呢?”


外乡人说:“不瞒您说,这鬼万般好,惟一的缺点是,只要一开始工作,就永远不会停止。因为鬼不像人,是不需要睡觉休息的。所以您要24小时,从早到晚把所有的事吩咐好,不可以让它有空闲,只要一有空闲,它就会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思工作。我自己家里的活儿有限,不敢使这只鬼,才想把它卖给更需要的人!”


过路人心想自己的田广地大,家里有忙不完的事,就说:“这哪里是缺点,实在是最大的优点呀!”


于是他花了200两黄金把鬼买回家,成了鬼的主人。


主人叫鬼种田,没想到一大片地,两天就种完了。


主人叫鬼盖房子,没想到三天房子就盖好了。


主人叫鬼做木工装潢,没想到半天房子就装潢好了。


整地、搬运、挑担、舂磨、炊煮、纺织。不论做什么,鬼都会做,而且很快就做好了。


短短一年,鬼的主人就成了大富翁。


但是,主人和鬼变得一样忙碌,鬼是做个不停,主人是想个不停。他劳心费神地苦思下一个指令,每当他想到一个困难的工作,例如在一个核桃核里刻10艘小舟,或在象牙球里刻9个象牙球,他都会欢喜不已,以为鬼要很久才会做好。


没想到,不论多么困难的事,鬼总是很快就做好了。


有一天,主人实在撑不住,累倒了,忘记吩咐鬼要做什么事。


于是,鬼把主人的房子拆了,将地整平,把牛羊牲畜都杀了,一只一只种在田里。将财宝衣服全部舂碎,磨成粉末。再把主人的孩子杀了,丢到锅里炊煮……


正当鬼忙得不可开交,主人从睡梦中惊醒,才发现一切都没有了。原来,永远不停止地工作,真是最大的缺点呀!


一种人生:


做人做事都不要走极端,做得不够故然不好,然而做得太多也并不是你所想要的,所以保持一颗中正平和之心,顺其自然才是最好的。


9淡泊以明志


一句禅语:贪求,是最严重的贫穷。


唐朝时候,禅宗第四祖道信大师在黄梅一住三十多年。贞观年间,唐太宗仰慕道信大师的仙风道骨,就派遣使臣前往迎请,希望道信大师能进京与自己见面。


使臣到了黄梅,向道信大师面告太宗皇帝的旨意,道信大师听后只是淡淡地说道:“请你为我回谢皇上的盛意,我年老了,过惯了山林生活,不愿再入繁华的城市。”


使臣将道信大师的意思回复了太宗,太宗不死心,第二次派遣使臣前来黄梅迎请道信大师。道信大师再次告诉使臣:“请你禀告皇上,我年老多病,不能进京。”


道信大师这样倔强,使臣毫无办法,只好又把道信大师的意思禀告唐太宗。


唐太宗见道信大师一而再、再而三地推辞,心里非常不悦,觉得道信伤害了自己的九五之尊。


虽然如此,唐太宗仍然派遣使臣用轿子恭敬地迎接道信大师进京。哪知,又被道信大师拒绝了。


“一之为甚,其可再乎?”太宗终于发怒了,就令使臣前去黄梅,以刀威吓道信大师:“若再不应诏进京,当取首级前去!”


道信大师的徒弟们这时候都被吓得面无血色,纷纷劝其进京面圣,而大师却不但没有慌张,反而静静地伸颈就刀,令使臣大惊。使臣也不敢造次,连忙抛刀扶着道信大师,向大师顶礼忏悔。回京后把这情形禀告唐太宗。


太宗听后,对道信大师的志向敬重不已,并赐以珍帛,以满足大师修行于山林的志向。


一种人生:自古就有很多圣贤之人,视珍宝为粪土,看功名如浮云。然而像道信大师这样,能够做到宠辱不惊,以至将生死置之度外,不为权势所迫,的确不是凡夫俗子能够望其项背的。但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应该以他为榜样,向圣贤靠近。


10人生的底线


一句禅语:进步之道在于一个个目标的实现。


有一位禅宗大师隐居于山林。


听到他的名声,很多人都千里迢迢来寻找他,希望能得到点化。


人们到达深山的时候,发现大师正从山谷里挑水。


他挑得不多,两只木桶里水都没有装满。


按大家的想像,大师应该能够挑很大的桶,而且挑得满满的。


他们不解地问:“大师,这是什么道理?”


大师说:“挑水之道并不在于挑多,而在于挑得够用、一味贪多,适得其反。”


众人越发不解。


大师从他们当中拉出了一个人,让他重新从山谷里打了满满的两桶水。


那人挑得非常吃力,摇摇晃晃,没走几步,就跌倒在地,水全都洒了,那人的膝盖也摔破了。


“水洒了,岂不是还得回头重打一桶吗?膝盖破了,走路艰难,岂不是比刚才挑得还少吗?”大师说。


“那么大师,请问具体挑多少,怎么估计呢?”


大师笑道:“你们看这个桶。”


众人看去,桶里划了一条线。


大师说:“这条线是底线,水绝对不能高于这条线,高于这条线就超过了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起初还需要划一条线,挑的次数多了以后就不用看那条线了,凭感觉就知道是多是少。有这条线,可以提醒我们,凡事要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


众人又问:“那么底线应该定多低呢?”


大师说:“一般来说,越低越好,因为这样低的目标容易实现,人的勇气不容易受到挫伤,相反会培养起更大的兴趣和热情,长此以往,循序渐进,自然会挑得更多、挑得更稳。”


一种人生:


“欲速则不达”,挑水如同做人,给自己设定一条底线,循序渐进,逐步实现目标,才能避免许多无谓的挫折。


11美在灵魂


一句禅语:美不只在外貌,还在灵魂。


从前,有个大财主,他有7个女儿,个个花容月貌,美艳绝伦。每当家里来了宾客,财主总要把女儿们叫出来展示一番,他最想听到的就是客人们的赞叹声,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有一天家里又来了客人,财主照样让他看自己的女儿,然后问他,“我的女儿美吗?”


那个人说:“这样吧,你将女儿披上盛装,去各地街上行走。如果每个人都说她们美,我就给你500两黄金,只要有一个人说不美,你就输给我500两黄金,怎么样?”


财主动心了,于是欣然同意。


他带着女儿在各地游走,每个人都说他的女儿漂亮。眼看500两黄金就要到手了,财主又带她们来见佛祖,得意洋洋地问:“佛祖,你说我的女儿漂亮吗?”


佛祖不屑地答道:“不漂亮!”


财主非常不高兴,问道:“城里的每个人都说她们漂亮,怎么就你二人说不漂亮呢?”


佛祖回答说:“世人看的是面容,而我看的是心灵,在我认为,身能不贪钱财,口能不说恶言,意能不起邪念,这样才是美!”


财主听了佛祖的话,灰溜溜地走了。当然,他也输了500两黄金。


美不只在外貌,还在灵魂。这种简明而深刻的道理不知道被世人说过多少遍,然而,到了真要做出选择时候,人们往往又回到了庸俗的观念,总是以貌取人。不过,世间事总没有那么绝对,不妨看看下面这则故事。


傍晚,冬雪散步到天桥边,看见一个小伙子正吃力地背着个姑娘上天桥,额上渗着细密的汗珠。冬雪赶忙过去帮着搀扶,问小伙:“她生病了吧?我帮你叫车送医院。”


来到天桥上,姑娘忽然大笑起来,小伙子忙向冬雪道歉:“对不起,谢谢您,我们在玩游戏。”


“什么?”冬雪尴尬中有些愠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