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一切皆为虚幻(3)

作者:鸿逸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3:12

|

本章字节:8276字

一句禅语:佛的大能力,也只能做助缘而已,修行成就,还是要靠我们自己努力。


有一个信徒在屋檐下躲雨,看见一位禅师撑伞走过,于是就喊道:“禅师,佛法不是讲求普度众生吗,度我一程怎么样?”


禅师道:“你躲在屋檐下,我走在雨里;这里有雨,而檐下无雨,何必需要我度你呢?”’


信徒听禅师这样一说,立刻走出屋檐,站在雨中:“现在我也在雨中了,这样你应该可以度我了吧?”


禅师说道:“我也在雨中,你也在雨中,我没有淋雨是因为我带伞了,而你淋雨是因为没有带伞。准确地说,不是我度你,而是伞度我。如果要度,不必找我,请自找伞吧!”


那信徒站在雨中被淋得浑身湿透,他说:“不愿意度我就早说,何必绕这么大的圈子,我看佛法讲的不是‘普度众生’而是‘专度自己’!”


禅师听了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心平气和地说:“想要不淋雨,就要自己找伞。真正悟道的人是不会被外物干扰的。雨天不带伞,一心只想着别人肯定会带伞,肯定会有人帮助自己的,这种想法最是害人。总想着依赖别人,自己不肯努力,到头来必定是什么也得不到。”


本性是人生来就有的,只不过有的人还没有找到,平时不去寻找,只想依靠别人,不肯利用自己潜在的资源,只把眼光放在别人身上,这样又怎么能够取得成功呢?所以,成功者不是等机会到来,而是要靠自己去创造。惟有会创造机会的人,才能建立自己的事业。


在美国,有一位穷困潦倒的年轻人,即使身上全部的钱加起来也不够买一件像样的西服。他的父亲是一个赌徒,母亲是一个酒鬼,他从小在家庭暴力中长大,学业一无所成,成了街头的混混,直到他二十岁的时候,一件偶然的事情刺激了他,使他下定决心走一条与父母迥然不同的路,活出个人样来。他想做演员,拍电影,当明星。“一定要成功”的驱动力促使他认为,这是他今生今世惟一可以出头的机会,最后的成功可能。


当时,好莱坞共有500家电影公司,他逐一数过,并且不止一遍。后来,他根据自己认真划定的路线与排列好的名单顺序,带着自己写好的量身订做的剧本前去拜访。但第一遍下来,所有这500家电影公司没有一家愿意聘用他。


面对百分之百的拒绝,这位年轻人没有灰心,他相信每一次拒绝都是一次学习,一次进步。从最后一家被拒绝的电影公司出来之后,他复又从第一家开始,继续他的第二轮拜访与自我推荐。


在第二轮的拜访中,500家电影公司依然拒绝了他。


第三轮的拜访结果仍与第二轮相同。这位年轻人咬牙开始他的第四轮拜访,当拜访完第349家后,第350家电影公司的老板破天荒地答应愿意让他留下剧本先看一看。


几天后,年轻人获得通知,请他前去详细商谈,就在这次商谈中,这家公司决定投资开拍这部电影,并请这位年轻人担任自己所写剧本中的男主角。为了那一刻,他已经做了足够的准备,终于可以一试身手,完全有信心做好一切。机会来之不易,他自然拼尽全力,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这部电影名叫《洛奇》。这位年轻人的名字就叫席维斯·史泰龙。现在翻开电影史,这部叫《洛奇》的电影与这个日后红遍全世界的巨星皆榜上有名。


史泰龙的健身教练哥伦布医生这样评价他:“史泰龙每做一件事都是百分之百地投入。他的意志、恒心与持久力都是令人惊叹的。他是一个行动家。他从来不呆坐着让事情发生——他主动地令事情发生。”


一种人生:


对大多数人来说,世界是公平的,每个人都有同样的生命,同样的时间,而之所以人有高低、平凡与伟大之分,是因为每个人所付出的不同。聪明的人是生命的主宰,愚蠢的人被生活左右。只有积极的行动,去为自己开拓事业,成功才会随之而来。


10忍字头上一把刀


一句禅语:修行佛道的人,心地一定要柔和,要注意无争、忍辱,这个忍辱一定要通达空性跟无相,否则忍不下来。


一天,天台山国清寺的丰干禅师在松林漫步时捡到一个小男孩,问了附近村庄人家,没有人知道这是谁家的孩子,于是丰干禅师只好把孩子带回国清寺,等待人家来认领,大家都叫那孩子“拾得”。


就这样,拾得在国清寺住了下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长大以后,上座就让拾得担任添饭的工作。时间一久,拾得也交了不少道友,其中与一个名叫寒山的相交最为莫逆。因为寒山贫困,拾得就将斋堂里吃剩的饭渣用一个竹筒装起来,给寒山背回去吃。


有一天,寒山问拾得:“如果世间有人无端的诽谤我、欺负我、侮辱我、耻笑我、轻视我、鄙贱我、恶厌我、欺骗我,我要怎么做才好呢?”


拾得回答道:“你不妨忍着他、谦让他、任由他、避开他、耐烦他、尊敬他、不要理会他。”


寒山再问道:“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处事秘诀,可以躲避别人恶意的纠缠呢?”


拾得回答道:“弥勒菩萨偈语说,老拙穿破袄,淡饭腹中饱。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有人唾老拙,随他自干了。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人弱心不弱,人贫道不贫。一心要修行,常在道中办。如果能够体会偈中的精神,那就是无上的处事秘诀。”


弥勒菩萨的偈语说白了,其实就是一种忍耐精神。不光是佛家,中国的儒家和道家也都非常强调忍耐,只有忍到最后一刻才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才能有希望看到转机。或许你仍在向往一帆风顺,可是面对曲曲折折的人生,所谓的一帆风顺只能是心灵的一种慰藉,惟有奋斗不息才能够让你成为命运的主人。而在这一步步的努力中,你首先必须学会忍耐。


忍耐不是逆来顺受,屈服于命运的支配与调遣,让岁月的沧桑把自己的欲望一点点地消磨掉,坚韧不拔地追求,并排除万难有所超越,才是忍耐的外延。忍耐不是消极颓废,也不是悄然降下信念的帆;忍耐是考验意志、毅力,检验成功的一种方式。


实际上,忍耐是酝酿胜利的一种高超手段。虽然忍耐有可能错过一些小的机遇,但谨慎小心可以避免意外的发生,使意外的发生不那么让人意外。忍耐实质上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忍耐能帮助我们透过烦冗迷惑,获取真谛。所以,只要学会忍耐,那么你的人生无论是在“上涨”还是“下跌”,低迷亦或是高涨,都将美丽如画。


人生有很多不如意、不痛快,这时候,忍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时候,因为小地方忍不住而害了大事,这就非常不值得了。


三国时的诸葛亮辅佐刘备,立志要收复中原。他曾经六出祁山,攻打曹魏,而魏军的统帅司马懿却总是不肯出来和他对打。诸葛亮用尽了一切手段来羞辱司马懿,但是司马懿却总是置之不理。每次都是等到诸葛亮的粮食吃完了,蜀军自然就退兵回蜀国,战争就结束了。诸葛亮最终没能完成统一天下的心愿,唐朝大诗人杜甫为他惋惜道:“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司马懿能够忍,所以最终没有被一代儒将诸葛亮打败。


邓小平在“文革”中曾三起三落,非洲一位总统问小平同志有什么好经验,他就说一句话:“忍耐。”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忍耐不是目的,是策略。但一般人做不到,往往刚说一句不中听的话就暴跳如雷,实在是不懂得“小不忍则乱大谋”的道理。


人们常说,忍字头上一把刀,真的是这样。这把刀,让你痛,也让你痛定思痛;这把刀,可以磨平你的锐气,也可以雕琢出你的勇气。小不忍则乱大谋,只有懂得在逆境中忍耐,韬光养晦,有可能在翻身的时候奋力一搏,并取得胜利。


面对强大敌手的迫害,一个人只知道屈忍保全还不够,还要忍得像样子,忍得让对方感到高兴,才可能彻底逃脱难关。否则,虽则你做出了逆来顺受的样了,却又表现出另外的满不在乎,就透出了对敌手的藐视,也有可能招来危害!


西汉的杨恽,为人重义疏财,为官廉洁奉法、大公无私。可是正当他正官运亨通,春风得意之时,有人嫉妒他,在皇帝面前说他对皇帝陛下心怀不满,表现得那么廉正只是为了笼络人心,以便图谋不轨。


皇帝虽然不喜欢贪官,但更害怕有人和他唱对台戏,哪怕你再有才能,品德再好,如果敢对皇帝不满,便会招来灾祸。经人这么一挑拨,皇帝勃然大怒,就把杨恽贬为平民,没有让他身首离异,就已经是大慈大悲了。


杨恽本来官瘾不大,又乐得清闲,虽丢了官,却也并不感到十分难过。原先做官时添置家产多有不便,现在添置一些家当,与廉政并无瓜葛,谁也抓不到什么把柄。于是,他以置办财产为乐,在每天忙忙碌碌的劳动中,得到许多平凡生活的乐趣。


他的一个好友,听说这件事后,预感到这样下去可能会闹出大事来,就连忙给杨恽写信说:“大臣被免掉了,应该关起门来表示心怀惶恐,装出可怜兮兮的样子,以免被人怀疑。你这样置办家产,搞公共关系,很容易引起人们的非议。让皇帝知道了,不会轻易放过你的。”


杨恽却不以为然,给朋友回信说:“我认为自己确实有很大的过错,德行也有很大的污点,应该一辈子做农夫。农夫虽然没有什么快乐,但在过年过节杀牛宰羊,喝酒唱歌,来犒劳自己,总不会犯法吧!”


怪不得杨恽做不好官,他竟连“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常识也不懂。有人把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又向皇帝诬告说,杨恽被免官后,不思悔改,生活腐化,而且最近出现的那次不吉利的日食,也是由他造成的。皇帝不问青红皂白,下令迅速将杨恽缉拿归案,以大逆不道的罪名将他腰斩了,连他的妻子儿女也被流放到了酒泉。


本来,杨恽戴罪免官之后,如果听从友人的劝告,装出一副甘于忍受侮辱的可怜样子,皇帝和敌人就不会再注意他。即使是最凶恶的老虎,看到对手已经表示屈服,也会停止攻击。杨恽却没有接受教训,他还要置家产、搞活动、交朋友,这不是明摆着唱对台戏?好吧,治你一个大逆不道之罪,杀了,你还能不满吗?因为杨恽不懂得表现出忍耐的艺术,终于酿成了自己被杀、家人遭流放的悲剧。


一种人生:


?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