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三里湾(9)

作者:赵树理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3:40

|

本章字节:9874字

小聚去后,金生在谈问题之前,顺便问候了一句:“大清早,你们东家伙计吵什么?”范登高知道一个党员不应该雇工,所以最怕别人说他们是“东家伙计”。他见金生这么一提,就赶紧分辩说:“我不是早向支部说过我们是合伙搞副业吗?我出牲口他出资本,怎么能算东家伙计?”金生说:“我的老同志!这就连小孩也哄不过去!谁不知道小聚是直到一九五○年才回他村里去分了三亩机动地?他会给你拿出什么资本来?”


这王小聚原来是三里湾正西十里“后山村”的一个孤孩子,十二岁就死去了父母,独自一个人在临河镇一家骡马大店当小伙计,因为见的牲口多,认得好坏,后来就当了牲口集市上的牙行,就在临河镇娶了个老婆安了家。在一九四七年平分土地的时候,后山村的干部曾打发人到镇上问他回去种地不,他因为怕劳动,说他不回去种地。从前的当牙行的差不多都是靠投机取巧过日子。他在一九五○年因为在一宗牲口买卖上骗了人,被政府判了半年劳动改造,期满了强迫他回乡去劳动生产。这时候,土地已经分过了,村里只留了一部分机动地,准备给无家的退伍军人安家的,就通过后山村的机动地管理委员会临时拨给他三亩。本来还可以多拨给他一点,可是他说他种不了,怕荒了出不起公粮,所以只要了三亩。


三亩地两口人,就是劳力很强的人也只够维持生活,他两口子在过去根本没有种过地,自然觉得更吃力一些,但是就照这样参加到互助组里劳动几年,锻炼得有了能力,到了村里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时候参加了社,生活还是会好起来的,只是他不安心,虽说入了互助组,组里也管不住他,隔个三朝五日就仍往临河镇上跑一次,仍和那些不正派的牙行鬼鬼祟祟偷偷摸摸当个小骗子。


一九五一年秋收以后,有一天,范登高赶着骡子到临河镇上缴货,走到半路恰巧和他相跟上。他说:“三里湾村长!我给你赶骡子吧?”范登高本来早就想雇个人赶骡子,可是一来自己是党员,直接雇工党不允许,变相雇工弄穿了也有被开除党籍的可能,二来自从平分土地以后,愿意出雇的人很少,所以没有雇成。现在小聚一问他,他随便开着玩笑说“可以”,可是心里想:“雇人也不要你这样的人!”两个人相跟着走了一阵子以后,范登高慢慢又想到“现在出雇的人这样缺,真要雇的话,挑剔不应太多,一点毛病没有是很不容易的。”心眼一活动,接着就转从小聚的优点上想——当过骡马店的伙计,喂牲口一定喂得好;当过牙行,牲口生了毛病一定看得出来;常在镇上住,托他贩货一定吃不了亏。他又觉得可以考虑了。就在这一路上,范登高便和王小聚谈判好了,达成了下面四条协议:每月工资二十万,生意赚了钱提奖百分之五,不参加庄稼地里工作,对外要说成合伙搞副业,不说是雇主和雇工。


这次吵架的原因,依登高说是小聚没有认真遵守协议的精神,依小聚说是不在协议范围之内。事实是这样:骡子经常是给别人送脚,有时候给登高自己捎办一些货物,采办货物时候,事先是由登高决定,可是小聚也有机动权,见了便宜可以改变登高的计划。这次贩绒衣是登高决定的,在进货时候恰巧碰上供销社区联社也在那一家公营公司进货,小聚便凑了区联社一个现成进货价钱。在小聚还觉着小批进货凑一个大批进货的价钱一定是便宜事,回来和登高一说,登高嘴上虽说没有提出批评,心里却暗自埋怨他不机动,竟和区联社买了同样的货,再加上他又向别处交了一次给别人运的货,迟回来了两天,区联社的绒衣就已经发到三里湾来了。供销社的卖价只是进货价加一点运费和手续费,“进价”可以凑,“卖价”凑不得——要跟供销社卖一样价就没有钱可赚了。


范登高想:“照昨天晚上的事实证明,这批绒衣不赚钱也不好出手,只好放在柜子里压着本不得周转。”他正为这事苦恼了半夜,早上刚一起来又碰上小聚要请假回家收秋,这又与他的利益冲突了:脚行里有句俗话说,“要想赚钱,误了秋收过年”,越是忙时候,送脚的牲口就越少,脚价就越大。登高想:“要在这时候把骡子留在家里,除了不能赚高价运费,两个骡子一天还得吃一斗黑豆的料。里外不合算。”他觉着小聚不应该太不为他打算。他把上边的道理向小聚讲了一遍,不准小聚请假。


小聚说:“我给你干了快一年了,你也得照顾我一下!我家只种了那三亩地,我老婆捎信来说明天要打谷子,你也能不让我回去照料一下吗?”登高说:“打谷子有你们互助组替你照料!打多少是多少吧,难道他们还要赚你的吗?要说照顾的话,我不能算不照顾你——一月二十万工资,还有提奖,难道还不算很大的照顾吗?偏在能赚钱的时候误我的工,你可也太不照顾我了!”小聚说:“工资、提奖是我劳力劳心换来的,说不上是你的照顾!”“就不要说是照顾,你既然拿我的钱,总得也为我打算一下吧!难道我是光为了出钱才找你来吗?”“难道我光使你的钱没有给你赶骡子吗?”“要顾家你就在家,在外边赚着钱,不能在别人正要用人时候你抽工!一个人不能两头都占了!”“可是我也不能死卖给你!今天说什么我也得回去!不愿意用我的话,咱们算了账走开!”“算账就算账!该谁找谁当面找清!”“长支你的工资只能等我到别处慢慢赚着钱还你!用你那二三十万块钱霸占不住我!”……两个人越吵理由越多,谁也不让谁一句。在登高知道小聚长支的钱马上拿不出来,所以说话很硬;在小聚知道登高这位雇主的身份见不得人,不敢到任何公共场面上说理去,所以一点也不让步。要不是金生到那里去,他们两个真不知道要吵出个什么结果来。


登高见金生猜透了他和小聚的真实关系,赶紧分辩说:“唉!跟你说真话你不信,我有什么法子?”金生说:“不只我不信,任是谁都不信!好吧!这些事还是留在以后支部会上谈吧!现在我先跟你谈个别的小事!”接着就提出要用玉梅换灵芝当会计的计划。登高见他暂不追究雇工的事,好像遇上了大赦;后来听到自己女儿的能力,已经被支部书记和社长这些主要干部尊重起来,自己也觉得很光荣,便很顺利地答应说:“只要她干得了,那不很好吗?”


这时候,金生的女儿青苗跑进来喊:“爹!何科长和张副区长找你哩!”金生向范登高说:“我得回去了!那事就那样决定了吧?”登高说:“可以!”金生便跟青苗回去了。


十二船头起


金生回到家,何科长先和他谈了一下糊涂涂老婆常有理告状的事,然后提出要全面看一下三里湾的生产建设情况,让他给想一个最省工又最全面的计划。金生说:“计划路线倒很容易,只是找个向导很困难——主要干部顾不上去,一般社员说不明问题。”副区长张信说:“向导不用找,我去就行了!”金生说:“你要去的话,就连计划也不用订了。一切情况你尽了解。”张信说:“可是何科长只打算参观一天,想连地里的生产建设、内部的经营管理全面了解一下,所以就得先好好计划一下了。”三个人商量的结果是:上午跑野外,下午看分配,夜里谈组织和经营。谈了个差不多,管饭的户就打发小孩来叫何科长和张副区长吃饭来了。


吃过早饭,张信同志便带领着何科长出发。他们过了黄沙沟,沿着河边石堰上向南走。张信同志一边走着一边向何科长介绍情况说:“这黄沙沟往北叫上滩,往南叫下滩。社里的地大部分在下滩,小部分在山上,上滩也还有几块。社里的劳动力,除了喂骡驴的、放牛的、磨粉、喂猪的几个人以外,其余共分为四个劳动组。三里湾人好给人起外号,连这些组也有外号:咱们现在就要去的这个组是第三组,任务是种园卖菜,组长是金生的父亲王宝全,因为和各组比起来技术最高,所以外号叫‘技术组’。打这里往西,那个安水车的地方叫‘老五园’。


在那里割谷的那一组是第二组,组长是副村长张永清,因为他爱讲政治——虽说有时候讲得冒失一点,不过很好讲,好像总不愿意让嘴闲着——外号叫‘政治组’。靠黄沙沟口那一片柳树林南边那一组捆谷的,连那在靠近他们的另一块地里割谷的妇女们是第一组,因为他们大部分是民兵——民兵的组织性、纪律性强一点,他们愿意在一处保留这个特点,社里批准他们的要求——外号叫‘武装组’。社里起先本来想让他们分散到各组里,在组织性、纪律性方面起模范作用,后来因为要在那一片几年前被黄沙沟的山洪冲坏了的地里,起沙搬石头恢复地形,都需要强劳力,才批准了他们的要求。第四组今天在黄沙沟做活,我们现在还看不见,组长叫牛旺子,因为河滩以外山上的地都归他们负责,所以外号叫‘山地组’。”


他们说着话已走近了菜园。


这菜园的小地名叫“船头起”,东边是用大石头修成的防河堰,堰外的地势比里边低五六尺,长着一排柳树,从柳树底再往东走,地势越来越低,大约还有一百来步远,才是水边拴船的地方。大堰外边,有用石头垫成的一道斜坡,可以走到园里来,便是从河东岸来了买菜的走的路。靠着大堰,有用柳枝搭的一长溜子扁豆架,白肚子的扁豆荚长得像皂荚。园里分成了若干片,一片一个样子,长着瓠子、丝瓜、茄子、辣子、白菜、白红萝卜等等杂色蔬菜,马上也判断不清还长着些什么别的东西。园子的东南角上有一座小孤房子,是卖菜的柜房,也是晚上看园人的宿舍。


这时候,水车上已经驾起骡子车水,有几个社员在种白菜那一片里拨水、灌粪,另一个社员拿着个筐子摘茄子。


副组长王兴老汉,正提着个篮子摘垄道两旁的金针花苞,因为摘得迟了一点,有好多已开了花(金针是快要开花时候就应摘的,开了花就不太好了),一边摘着一边给那个摘茄子的人讲做活应懂得先后,说茄子迟一会摘不要紧,应该先摘金针。他正讲着话,看见张信领着一个人走进园子里来,便把手里的篮子递给那个摘茄子的说:“副区长领了个参观的人来了。你且不要摘茄子,先给咱们摘金针,让我迎接人家去。”


王兴老汉迎到跟前,张信给他介绍过何科长,他握着何科长的手说:“就在石堰上休息一下吧!”他领着他们两个人走到石堰上一棵柳树荫下坐下。这里放着个向过路客人卖甜瓜用的木盘。王兴老汉说:“副区长你且陪何科长坐着,让我给你们先摘几个甜瓜吃!”何科长辞了一会,王兴老汉一定要让他们吃。张信说:“在老西北角上哩!你喊他们一个年轻人去吧!”王兴老汉说:“他们都是今年才学着种,认不得好坏!”说着自己就去了。


张信指着老汉向何科长说:“这老人家就是女副社长秦小凤的公公,今年六十五岁了,出身和王宝全老汉差不多,也给刘家种过园。”何科长指着园里那些豆棚、瓠架、白菜畦里的行列说:“怪不得活儿做得跟绣花一样哩!原来是这么两个老把式领导的!不错!称得起‘技术组’!”


一会,王兴老汉摘了些甜瓜来放在盘里说:“哪一个不熟、不脆、不甜、不香都管换!”又向柳树上喊:“老梁同志!下来吃个甜瓜再画!”何科长和张信都抬头向上看着说:“树上还有人哩!”老梁在树上说:“谢谢你!我就下去!”又向何科长和张信说:“对不起!我没有和你们打招呼!”何科长笑着说:“没有什么!倒是我们打扰了你!你们艺术家们是怕人打扰的!”


大家坐下了,老梁也下来了,四个人围着盘子,一边吃甜瓜一边谈情况。何科长问起园里收入的情况,张信说:“按原来的预算是一千五百万,现在听说超过,可不知道超过了多少。”又问王兴老汉说:“大概可能卖到两千万吧?”王兴老汉说:“在造预算时候我就说过对园里的估计不正确。现在已经卖够一千五百万了,将来连萝卜白菜卖完了,至少也还卖一千五百万!”何科长说:“这是几亩?”王兴老汉说:“一共二十亩还有二亩种的是谷子。园地不费地盘,就是误的人工多。常说‘一亩园十亩田’哩!”何科长说:“照现在这样是不是能抵住十亩田?”王兴老汉说:“按现在增了产的田算抵不住,要按从前的老产量说可以抵住。像这地,从前的产量是两石谷子,二十亩是四十石,按现在的谷价合,八万一石,四八合三百二十万。现在光种菜这十八亩就能卖三千万,粗说一亩还不是抵十亩的收入吗?”何科长说:“那二亩为什么不也种菜?”张信说:“那二亩是社的试验地,由玉生掌握,一会咱们可以去看看!”老梁问:“你们的社扩大以后,是不是可以种它五十亩呢?”王兴说:“不行!这里离镇上远一点,只能卖到东西山上没有水地的山庄上,再多种就卖不出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