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寒川子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3:54
|本章字节:13220字
惠施前脚刚走,张仪后脚入住惠施府宅,朝堂排位列于太子申之后,居庞涓之左。魏国将、相在惠王当政三十年来,首次实现和合。
张仪任相不久,即与庞涓合谋,唆使惠王连发诏书,完全按照庞涓意愿将大夫、郡县以上官吏过滤一遍,以强国为名选任主战吏员,将朱威一系非主战官员或虚置,或免职,扫清了庞涓强军路上的多数障碍。
不足一月,朝野上下,再无杂音,军营内外,杀气腾腾。
紧接着,秦使樗里疾来使,张仪与秦缔结盟约,秘密定下灭赵方略,庞涓依约调整西河防务,回撤伐秦武卒,紧锣密鼓地筹备伐赵。
秦魏缔约不足半月,秦军铁骑三万就借道魏境,沿汾水河谷切近赵境,在距晋阳百里之距的大昭泽、狐岐山一带安营扎寨,对外宣称,他们已从白狄马贩手中买下狐岐山与大昭泽之间的大片草场,此来是养马、驯马的。从历史上讲,河水以东至汾水河谷确为白狄人地盘,然而,白狄势力早在两百多年前就已举族东移,沿井陉出太行山,在太行山东麓建立了今日的中山国。眼下的汾水河谷,基本归属赵人势力范围,白狄马贩这般指给秦人,并签下契约,堂而皇之地说这是他家的祖宗地,显然有点蛮来,说白了,是秦人寻下的强横理由。
晋阳是赵室发祥之地,亦为赵国西都,更是赵国布设于太行山西侧的唯一军政中心,堪称赵国最后的大本营。当年智氏灭赵,赵简子就是据守此城,方才坚持到最后一刻,并联合韩、魏两家,成功扭转败局,反灭智氏。秦人此来,目标显然是晋阳,而晋阳于赵国万不可失,赵肃侯闻报,急使上大夫楼缓前往咸阳交涉,同时调拨上党守军一万,协防晋阳,旨令赵豹警戒秦人,备战御敌。一时间,汾水谷地,车来人往,民心惶惶。
打出一整套组合拳后,张仪将魏国诸事留给庞涓,自己扮作皮货商,混杂在前往中山国的商队里,过境赵国,赶赴中山。
一年多来,中山王一直处在火头上。
中山王的火气来自赵人。去年腊月,中山成王归天,年不足十六的中山王刚刚承继大位,据守在槐水之北鄗邑的赵国边卒就突然袭扰三个村落,杀人逾十,伤人逾百。缘由是,他们放牧于郊野的战马不时被盗,近日连丢十数匹,其中一个盗马贼被逮现行,拷问得知是附近村落的盗马惯贼,他们结帮成伙,将马盗走后贩运齐国。兵卒押他前去交涉,讨要马匹,竟遭暴民袭击,盗马贼亦被趁乱救走。赵卒回叫援兵,夜袭三村,引发大规模冲突。
盗马是一回事,赵人趁中山大丧出兵挑衅是另一回事。中山朝野不无憋气,中山王血气上涌,盛怒之下发旨还击。中山边卒回袭赵人五个村落,杀人逾百,伤人近千,连妇幼也未放过。赵人震怒,槐水南岸三千军兵夜渡入鄗,向中山人展开更大规模的报复,杀人数百,伤人更多。中山边境频频告急,中山王调兵遣将,对垒将士剑拔弩张。眼见一场大战在所难免,中山相邦司马赒急使信臣赴鄗邑,与赵军守将几经磋商,总算将局势暂时缓和下来。
但中山人无不晓得,他们与赵人之间再无缓和余地。
这包脓早已鼓起,不出不成了。
可以说,成脓的囊肿源出于晋国,早在春秋时就已植根。
中山人的前身是鲜虞人,鲜虞人的前身是白翟人,也叫白狄人。
白狄人为姬姓,有说是周文王嫡系毕万公后裔,有说是文王之弟虢叔一支,但无论怎么说,白狄都与周室文王有血缘,堪称王脉正宗,世居于河水之东的汾水流域。之后,许是在周宣王时代,白狄人向东北移至鲜虞水一带,自称鲜虞人。鲜虞水即呼沱水北部支流。此地位于太行山西侧,为山间盆地,地势平坦,水草丰美,四周更有险峻阻碍,堪称福地。然而,到春秋中期,晋国崛起,鲜虞人刚好处在晋国向外扩张的交通要冲,不得不再次向东迁移,沿井陉穿越太行山,在井陉之外的中人城立足,正式建国。因中人城中有山,鲜虞人称自己的新国为中山国。
然而,晋人的胃口远不止此,鲜虞水不过是条过道,他们真正梦想的是太行山之东、河水之西的大片沃野,似乎要将整个巨大的“几”字形河水所包地域全部纳入大晋版图。也就是说,晋人试图建立一个西至西河、南至崤函、东至河水、北至荒漠的超强霸国。有基于此,占领井陉要塞的中山人再次成为路障,晋人一路追赶,数番征伐。三家分晋后,三晋之一赵国得到邯郸,向北扩张,在伐灭邢国后,直面中山。赵人数伐,中山人没有退路,据险死守。赵人征伐无果,见魏人也在觊觎,赵侯灵机一动,借道给魏人。魏侯乐得其助,使乐羊、吴起为将,劳师远征,血战三年,终于诛杀中山武公,伐灭其国。赵人不甘于魏人独享中山,暗助武公之后姬桓赶走魏人,复建中山。赵人野心,中山人尽知,因而,在赶走魏人之后,桓公又数战击赵,夺回井陉塞,将赵人赶过槐水。为挽回颜面,赵人恃强再战,终在槐水北岸立足,得到鄗邑,将触角伸入中山腹地。中山人视鄗邑为喉中毒刺,早欲拔之而后快,但苦于国力不济,只得忍气吞声,不敢轻启战端。
是祸躲不过。这根鱼刺趁新君年幼无知,立足未稳,冷不丁发作了。在先王入土周年大祭这日,中山王俟祭礼完成,特别留住相国司马赒、上卿张登两位托孤重臣谋议。
“两位爱卿,”中山王朝二人拱手道,“赵人欺我太甚,寡人实难容忍,请相父、张卿教寡人应对良策。”二目炯炯,扫过张登,落在司马赒身上。
司马赒幼习诗书,博古通今,为人正派,在桓公晚年袭父爵成为中山大夫,成王时拜宫尉大臣。后接乐池相位,助中山君称王,受封蓝诸君,堪称继乐池之后智勇双全的治国能臣,在大国博弈中多次使中山化险为夷。
主幼权重,司马赒谋事愈加小心,拱手揖道:“回禀我王,臣以为,赵强我弱,眼下不宜开战。再说,赵若伐我,必全力备战。而就臣所知,自出兵函谷之后,赵人并无大动。此番边境争执,当是寻常摩擦,我宜大事化小,不宜反应过度!”
显然,这个回复不是中山王所想听到的。沉默良久,中山王看向张登:“相父主张大事化小,张卿意下如何?”
“回禀我王,”张登拱手应道,“相邦所言,臣深以为是。然而,只要赵有鄗邑,我边境百里之民就不得安寝。臣以为,我王可借此良机,一举拿下鄗邑,将赵人赶过槐水,再沿槐水筑城,可高枕无忧矣!”
“寡人正是此意!”中山王兴奋起来,“张卿,你且说说如何出兵?”
“这……”张登迟疑一下,看向司马赒。
中山王亦看过来,目光热切。
“出兵,邦国大事,”司马赒闭目有顷,缓缓说道,“容臣思量周全,再行奏报!”
“如此甚好,”中山王再次拱手,“寡人恭候相父良策!”
司马赒不无郁闷地回到相府。
让他郁闷的不是中山王,而是张登。张登本为乐府家臣,因才具得到前相国乐池赏识,荐举为大夫。几年前列国并王成风,中山成公不甘落后,罔顾司马赒劝谏,南面称尊,从而引发三晋及齐、燕等周边大国不满。尤其是迄今尚未称王且对中山国虎视眈眈的赵国,这下得到由头,秣马厉兵,欲行征讨。危难之中,张登受命出访燕、齐、魏三国,竭力周旋,凭一条利舌轻松化解中山危机,居功至伟,得成王重用,受封上卿。成王驾崩,张登与司马赒同为托孤大臣,在朝廷席位已越过他的后台乐府,仅次于司马赒了。
当然,司马赒在乎的不是张登爬得有多高,而是身为托孤重臣,他不该这么罔顾一切地去顺从新主。中山王毕竟年幼气盛,未历战事,既不知杀伐之苦,更不知与赵这样的大国开战意味着什么,可他张登不该不知呀!知而不谏,盲从上意,这张登究竟想干什么?
司马赒越想越闷,将自己关进书房,正自闭目静思,一阵脚步声响,长子司马熹叩门,轻声禀道:“父相,上卿大人求见!”
“哦?”司马赒略略一震,“有请。”
门被推开,司马熹引张登入见,身后跟着皮货商打扮的张仪。
司马赒已经站起,目光越过张登,直接落在张仪身上:“这位是……”有顷,看向张登。
不及张登引见,张仪近前一步,拱手揖道:“魏相张仪见过相国大人。”
“魏相张仪?”司马赒蒙了,眼睛连眨几眨,而后直勾勾地盯住张仪。显然,张仪与魏相放在一起,这又一身皮货商打扮,于他实在过于陡然。
“禀相国,”张登微微一笑,解释道,“张子本为秦相,三个月前挂印赴魏,这被魏王拜为相国了。”
“那……”司马赒仍旧没转过脑筋,“惠相国呢?”
“呵呵呵,司马兄有所不知,”张仪笑出几声,称兄道弟起来,“惠子这人,天真率性,在临淄稷下把先生当腻味了,跑到魏国当相国;相国席位这又坐腻味了,见在下赴魏,顺手把挑子往在下肩上一撂,嘚嘚嘚地赶起车马,又回稷下当他的先生去了。不定还能混个祭酒哩!”
司马赒弄明白原委,吁出一气,目光落在他的一身商服上。
“司马兄不会是看上在下这套衣饰了吧?”张仪随手一抖,唰唰几下脱去外套,现出魏国官袍,又从官袍里取出冠带,一一结束妥当,现出大魏相国威仪,末了将皮货商外套双手奉上。
司马赒哈哈长笑几声,顺手搁在一边,深深一揖:“张子三变,在下眼拙,失礼,失礼。”指席位,“张子有请。”转对司马熹,“熹儿,上茶!”
茶水奉上,主宾客套一番,张登请求司马赒屏退左右,指张仪道:
“禀相国,张子此来,是有大事相商。”
“晓得,晓得,”司马赒完全活泛过来,二目直视张仪,拱手道,“张子屈尊易服,必为大事。张子若不见外,司马赒愿闻高论。”
张仪拱手回礼,侃侃言道:“中山先王归天,大丧,新王登基,大喜。在下奉大魏王旨而来,一为往吊先王,二为贺喜新王,三是送给中山一物,权作吊往迎新薄礼。”
“谢魏王关爱。”司马赒拱手,“敢问厚礼?”
“代郡。”张仪一字一顿。
“代郡?”司马赒没搞明白,眯眼问道。代郡远在燕国之西,盛产骏马,与中山相隔崇山峻岭,自赵襄子时起,一直就是赵国属地,显然,将之与中山国系在一起,于司马赒而言,简直荒诞到不可思议。
张仪不急不缓,将秦、魏、中山三家分赵之谋和盘托出。
司马赒大是惊骇,两眼先是圆睁,后是闭合,再后,缓缓睁开,盯视张仪良久,方才拱手道:“传闻张子入楚灭越,入秦灭巴蜀,这刚入魏,张口就是灭赵,果然是谋大事的,在下叹服。只是,中山蕞尔小邦,国薄力微,岂敢与魏、秦相提并论?”
“哈哈哈哈,”张仪长笑数声,“司马兄真会客套呀。大赵迄今仍是侯国,中山蕞尔小邦却已南面称尊,与齐、魏、燕、楚、秦等堂堂大国,还有堂堂大周天子,并驾齐驱数载了呢!”
张仪直揭中山小国称王之短,颇让司马赒尴尬,然而,事实俱在,他有口难辩。
“今日中山,”张仪侃侃而谈,“西至太行山,东至河水,北至易水,南至槐水,已方五百里,远大于宋、卫。若是再有代郡,辖土可逾千里。代郡,良马之乡。中山此有沃野,彼有良马,坐拥千里之野,百万之民,既拥王名,也坐王实,天下列邦,何人敢以小国觑之?”
张仪再提代郡,显然,这是一个巨大诱惑,司马赒由不得长吸一口气。
“司马兄熟知中山,”张仪步步进逼,“中山与魏,远隔赵国,有旧怨而无新仇。中山与赵,却是你死我活。何以如此?因为井陉。赵东都邯郸,西都晋阳。邯郸与晋阳,相隔千山万水。赵虽有滏口陉,但滏口陉直通的是上党,而上党有韩人一半,非赵人独享,赵人欲享平安,须仰仗韩人鼻息。且上党距晋阳,又有高山相阻,赵人历尽山道辛苦抵达上党,仅是半途。井陉则不然。井陉而西,可直达晋阳,赵人欲得井陉,其心切切。而井陉与河水,堪称中山国任督二脉,万不可有失。井陉失,中山失;井陉在,中山在!”
张仪直击井陉这个中山与赵的必争要塞,司马赒额头汗出。
“司马兄,”张仪笑道,“非在下危言耸听,实乃情势逼耳。方今天下,亦非中山面对危局。苏秦倡导六国合纵,锋指西秦。六军伐秦,兵叩函谷关,秦人危在旦夕。赵人却在关键辰光卖魏,使纵亲大功亏于一篑,魏人是以深恨赵人。秦人破纵军,得巴蜀,国势日盛。为破苏秦合纵之策,秦王听从在下连横之说,使在下赴魏结盟。魏王洞明时势,抛却前嫌,弃纵入横,任在下为魏相,与秦结盟,共伐不义之赵。近闻中山与赵有隙,在下奉王旨亲赴中山,谋议三分赵土。司马兄,以魏、秦之力,在下师弟庞涓用兵之神,只要东西合击,赵人败亡已成定局。
司马兄若从北侧横插一刀,赵想不死,难矣哉!”
司马赒听完张仪这席解释,总算明白原委,朝张登会意一笑,对张仪拱手道:“在下深居僻壤,孤陋寡闻,得张子开塞,幸莫大焉。”长叹一声,“唉,在下不瞒张子,赵人侵我疆土,夺我鄗城,这又趁我大丧,扰我村邑,杀我臣民,欺我太甚。我王盛怒,本欲兴兵讨回公道,是在下不明时势,几番劝谏。今有魏、秦二大邦仗义相助,在下可无忧矣,这就与张子入宫,奏明我王,谋议大事如何?”
张仪拱手道:“谢司马兄成全!”
接后三日,中山君臣与张仪谋划妥当,中山王拜司马赒为主将,乐举为副将,孙固为先锋,公孙弘司粮草,张登司邦国外务。中山国上下同心,起精兵五万,以迅雷之势切断槐水,将鄗邑团团围困。
与此同时,老于谋算的司马赒亦出一棋,借中山王之口将张仪留在了灵寿,名曰运筹帷幄,实则扣作人质,以防魏、秦使诈,向赵国出卖中山。
边关报急,赵宫震惊。
晋阳危机未除,中山又起烽火,自孟津归来就身体虚弱、近日更是卧榻养病的肃侯赵语接到战报,尚未读完,气血上冲,陡然昏迷。赵宫大乱,宦者令巩泽急召宫医抢救,太子赵雍、安阳君公子刻和廷尉肥义,也都闻讯赶至。
“父君怎样?”赵雍逮住巩泽,急切问道。几年不见,赵雍又高许多,喉结长出,声音也脱去稚腔,变成个勇武的小伙子了,只是年岁仍小,离冠年尚远。
巩泽摇头。
赵雍脸色变了,急步冲进,扑在肃侯身上,紧紧捏住肃侯之手,带着哭腔:“父君,父君——”
肃侯静静地躺着,虽然仍在昏迷中,但气已均匀。一名老宫医正在行针,肃侯身上几处穴位,分别扎着银针。另几名宫医候在一边。
肃侯榻边,仍旧放着边关急报。
安阳君走过去,轻声问宫医道:“吴太医,君上如何?”
“回禀安阳君,”为首宫医压低声音,“看脉相,是急火攻心。”
“抓紧救治。”安阳君语气平稳地吩咐一声,在肃侯榻前跪下,拉过肃侯之手,搭会儿脉,目光落在边关急报上,拿过来,细读一遍,缓缓起身,拍下赵雍肩头,朝外努嘴。
赵雍会意,跟他出来。
肥义也跟出来。
“殿下,”三人走到偏殿,安阳君望着赵雍道,“我观君上,一时三刻不会有事。眼下大务,乃是这个。”将急报呈上,“殿下请看!”
赵雍看完,脸色变了,顺手递给肥义。
“中山陡然兴兵,颇为蹊跷,无论如何,鄗邑不可有失,望殿下速作主张。”安阳君一向沉稳,即使火烧眉毛之事,语调依旧是不急不缓。
“廷尉,”赵雍看向肥义,“若是没有外援,鄗邑能撑多久?”
“回禀殿下,”肥义这也看完了,搁下急报,“鄗邑位于槐水之北,为防中山袭击,臣吩咐特别构筑。城高二丈四,城门包裹铜皮,沟阔五丈,配守军八千,防御利器应有尽有,城中更有臣民三万六千,积粟可食一年,城内有二水交汇,另有水井三十五口。依中山人眼前之力,即使没有外援,只要城中军民齐心,短期内不会有失。”
赵雍吁出一口气,看向安阳君:“叔公?”
“殿下,”安阳君一字一顿,“为赵未来计,鄗邑不可有失。”
“肥义,”赵雍转向肥义,“叔公所言极是,军情火急,你亲赴信都,引守军三万,驰援鄗邑,以稳鄗邑军心,其他诸事,待父君醒来,再行决断!”
赵雍走进内殿,拿出调兵虎符,以殿下名义写好旨令,交巩泽印上肃侯玉玺,交给肥义。
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