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墉
|类型:生活·百科
|更新时间:2019-10-06 17:09
|本章字节:3556字
风、云、水、山十五岁是风,二十岁是云,二十五岁是水,三十岁是山。诗是风,散文是云,是水,论文是山。风可感而不可见,云可见而不可捉,水可捉而难把握,只有山是沉厚而实在的。但云是风的面貌,水是云的凝结,山是水的故乡。没有风,云便不再飘游:没有云,雨便不再降下;没有水,山便将要枯黄。插花会插花的人,即使是枯枝两根,凡花数朵,粗陶一皿,也能配置得典雅脱俗,清新悦目。会生活的人,即使是粗茶淡饭,竹床藤椅,蓬门陋室,也能安排得宁静闲适,怡然自得。咖啡室在繁华的市区我们常可以见到幽雅的咖啡室。有着和谐的灯光与柔美的音乐,当我们跨人其中,街道上的喧闹就被摒出了厚厚的玻璃门外。这时我们可以坐在舒适的座椅上,一边吸着饮料,一面欣赏音乐,十分地惬意。但是当我们工作的时间到了,推开门,迎来的又是一片嘈杂的世界。现代人的宁静就是如此,不是遭隐山林,离开人群,而是在暄嚣与拢攘之间,寻找宁静。伟大与渺小我有一位朋友,非常喜欢登山,国内著名的山峰他几乎全登遍了。我问他登山有什么感觉,他说:一则以喜,一则以悲,喜的是觉得自己很伟大,悲的是又感觉自己很渺小。当辛苦登上山巅之后,看万物都在脚下,那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伟大感觉是最快乐的。但是跟着举目苍天,俯瞰大地,又觉得在宇宙之中,自己是那么微不足道,而有“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悲哀。历史上许多伟大的人物,事业愈是成功愈谦虚,学问愈是渊博,愈觉得贫乏,不也就是这个道理吗?享受生活与生活享受有人要享受生活,有人要生活享受,听来似乎一样,本质却大有不同。享受生活重视的是精神,生活享受重视的是物质。知足常乐的人,多半可以惬意地享受生活,贪婪富贵却常不满于生活的享受。因为“享受生活”的人。“享受”由“生活”所带来,有生活,就有享受:“生活享受”的人、“生活”是由“享受”所堆成,没有享受,也就失去了生活的意志。就因这着眼点的差误,有人竟一辈子失去了“享受生活”的享受。韶华不为少年留当我们在童年时代,对于光阴的过往,很少有感触。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时间对我们的价值也愈来愈高。尤其是逢年过节,总有时不我待,韶华不为少年留的感慨。时间如同金钱,愈是懂得利用的人,愈感觉它的价值;愈是贫穷的人,愈感觉它的可贵。问题是当我们富有时,往往不知如何利用,而任意挥霍,真正需求的时候,却已经所余无几了。心上的皱纹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人都会生皱纹,只是生的位置不同罢了!有的人喜怒哀乐常显现在外面,脸上就易生皱纹。有些人善于压抑情感,表情变化不多,结果郁气成了垒块,就皱在了心中。皱在脸上的人容易看来苍老,皱在心中的人容易里面生病,两者相较,还是前者合于养生之道。人造花某日我在街上买了一束人造花,鲜艳的花朵、舒卷的叶片、袅娜的枝茎,放在案上,使单调的书桌凭添了几分颜色,非常漂亮。但是过了不久,虽然它的花色依旧,却引不起我的注意了,因为总觉得比真实的花少一分感触。“人造花啊!你不用我浇水,不用我修剪,而且花色常新,应该比自然花完美得多,不过大概也正因为你不用照料,使我对你少一分情感;你不需整理,使我觉得少一分变化;更因为你不会凋零,使我对你美的存在,少一分珍贵。对花,对人,这都是一样的啊!”灵感的入场券灵感是一张入场券,适时地把握,它可以领你进入广大的殿堂,欣赏一台精彩的戏,聆听几首优美的歌,或是巡礼一个最够水准的展览。但是如果不能适时把握,就可能只欣赏到一半,或者根本无法入场,即使进去了也已经是曲终人散。切割水仙过年的时候,许多人家喜欢养盆水仙花放在屋里。养水仙有一种切割鳞球的方法,经过切割的水仙,叶子不会太长而花开得饱满。不像没有切过的往往叶子长得太高,吸收了过多的养分,而无法开花。教育不也是如此吗?在我们受教育的时候,常遭到师长的责罚,但是这正足以收敛我们的骄气,约束我们的心,以达到更高的成就。艺术的眼睛当美国太空人将要登陆月球的时候,曾有人预测这个被人们歌颂了数千年的月亮,就将要失去它朦胧与神秘,而变成了艺术领域的陈迹。但是时至今日,人类已经又几度登上月球,我们依然吟着“奏时明月汉时关”,想那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月的阴晴圆缺也仍然引起我们的感触。由此可知,艺术的眼睛毕竟与实用有一段距离,科学再昌明,信仰依然存在;现实环境再美好,仍然比不上我们心中所创造的世界。